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家蚕品种新九和芙蓉为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法,每代连续向不受精卵多和少两个方向进行定向选择,经6个世代选择,结果表明,有一定选择效果,每世代选择不受精卵少的蛾区留种,可以有效控制家蚕不受精卵的发生,且不会引起茧丝量性状的下降,说明在家蚕品种选育和蚕种繁育过程中,加强卵期选择,对减少不受精卵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蚕制种不受精卵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不受精卵是农村原蚕制种中一直存在并受关注的问题,不受精卵发生的多少,直接影响蚕种的产量、质量和蚕农的经济收益。不受精卵的产生,既有蚕品种本身遗传因素与蚕蛾的生理病理原因,还与饲育期别、桑叶质量、蛹期保护、产卵环境以及制种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不受精卵的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提出控制与减少不受精卵发生的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家蚕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蚕7、云蚕8为试验材料,调查分析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蚕种产质量的影响,蛹期遭遇28℃以上高温,会使不产卵母蛾、少产卵母蛾增多,不受精卵增加,良卵率降低,不受精卵率和生种百分率增高,影响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家蚕不受精卵发生的几个生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蚕品种的不受精卵率与熟蚕血液蛋白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 -0 690 3 )。前蛹期 3 2℃高温处理对家蚕蛹血液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不受精卵的发生均有一定影响 ,表现为随高温时间的延长 ,不受精卵增加 ,蛹血液蛋白含量减少 ,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弱 ,不受精卵率与蛹血液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温对家蚕蛹期生殖细胞与产卵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蚕种生产过程中,蛹期的保护温度与产卵质量的关系极为密切。过去国内外学者从保护目的温度与产不良卵,不受精卵数量方面研究,至于高温对蛹期的雌雄生殖细胞的影响与产卵质量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本试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蛹期接触高温后,引起生殖细胞的变化与产卵质量的关系,并调查其内外生殖器官是否正常,俾能更确切地了解蚕种生产过程中雌雄蛹不宜接触高温的发育阶段及其原因。 广东6—9月,自然温度常超过32℃,特别是7月有时超过36℃。因此,在蚕种生产过程中,经常因遇到高温的冲击而影响蚕种的质量。所以,采用35℃为接触温度。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两广二号四个亲本为材料,通过试验,探讨一次交配与二次交配对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交配比一次交配的雌蛾产卵量都减少,不受精卵率增加。其中湘晖·7532的产卵量降低最少;芙蓉·932的产卵量明显降低;湘晖·7532和932·芙蓉的不受精卵率增加最多,7532·湘晖次之,芙蓉·932的不受精卵增加最少但良卵率最低;932·芙蓉的死卵率最低但空圈数最多。本文通过试验,探讨蚕种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成本,提高蚕种质量以及尽可能避免原原种制种中出现二次交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蛹期温度对家蚕原种质量的影响,设置了30℃、28℃、25℃、20℃等不同温度对两广二号4个原种亲本进行蛹期保护,调查不同处理死笼率、良卵数、良卵率、折净率等指标的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随着保护温度升高,4个品种的死笼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芙蓉×932、932×芙蓉和湘晖×75323个品种蛹期28℃保护时良卵数、良卵率及折净率表现比25℃好,随温度升高或降低不受精卵、不越年卵增多,且低温比高温影响大;7532×湘晖在蛹期25℃保护时的折净率最高,产卵量随温度升高或降低减少,其它各项指标受温度影响较小。试验结果证明两广二号原种4个亲本蛹期在28℃保护时的原种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8.
前报以新九和7532家蚕原种为材料,报道了后期死蛹的种类、发生时期及其在蚕种生产过程中的发生状况,并从病毒学的观点阐述了后期死蛹的发生原因和发生规律。为了进一步探明家蚕原种后期死蛹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本文以新九、7532、芙蓉和湘晖原种为材料,从细菌性败血病的角度对败血性死蛹的发生原因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蚕品种为新九、7532、芙蓉和湘晖原种,由广东省丝绸公司蚕种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目的近年来,各蚕种场站繁育新九原种及新九×8301的交杂种,大量发生再出卵和原种及8301×新九的不受精卵也很多,影响了蚕种质量及蚕种生产计划的完成。据有关调查,影响新九品种的化性(再出卵)、不受精卵的因素很多,除了与蚕卵催青、原蚕饲育、上簇制种的环境因素外,还与品种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经多年的生产实线,新九与其他二化性品种在同一条件催青、饲养、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目的:近年来,由于各场站繁育新九原种及新九×8301的交杂种,大量产生再出卵,原种及其反交的杂交种发生不受精卵也很多,给蚕种生产繁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蚕种质量及蚕种生产计划的完成.据有关调查、影响新九品种的化性(再出卵)及不受精卵的因素很多,除了与催青、原蚕繁育、上簇制种的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品种遗传因素有关,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新九与其他二化性品种在同一条件催青,同一环境饲养,同一时间制种,其他二化品种就基本没有发生生种及再出卵,而新九虽然发生生种极少,但产卵后10天到15天之间大量发生再出卵(看色生种),这是化性滞育不完全之故.因此,我们在研究产生再出卵环境因素,制定合理技术措施外还必须在化性遗传方面进行试验调查研究.为此,根据生产上的需要,并向我场退休老技师李嘉霭同志请教,于79年秋开始这项工作.主要目的是选除再出卵因素,稳定新九品种滞育卵的化性,同时减少不受精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调查目的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产卵蛾,产卵量少,遗腹卵多,不受精卵多等问题,严重影响蚕种的质量和产量。据有关调查资料,这与原蚕饲育,蛹期保护有密切关系。但是,除此之外,蛾期的技术处理关系如何呢?本试验设计,是针对生产中的存在问题,以本省现行二化种作材料,从发蛾以  相似文献   

12.
家蚕在昆虫学上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时期。卵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蚕种。幼虫期:就是我们养的蚕儿,蚁蚕由蚕卵中孵化而出,啃食桑叶,逐渐长大,它是家蚕一生中取食营养的阶段。蛹期:蚕儿老熟吐丝结茧,脱皮化蛹,我们称它为蚕蛹,蚕蛹不食少动,  相似文献   

13.
家蚕雌蛹冷藏对人工孵化处理蚕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蛹期冷藏是蚕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方法。苏5×苏6(正反交)和苏菊×明虎(正反交)等江苏省现行蚕品种,羽化前日的雌蛹冷藏对蚕种质量有显著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受精卵率增加,孵化率和孵化整齐度下降。10℃冷藏的影响程度显著超过5℃冷藏,冷藏4d的影响显著超过冷藏2d。雌蛹冷藏对冷藏浸酸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大于即时浸酸蚕卵,结果显示应避免冷藏家蚕雌蛹,如无法避免,应该尽量将生产的蚕种作即时浸酸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非滞育卵的诱发因素进行了研讨,结果认为发生非滞育蚕种的原因除品种因素外,还有环境条件,其中包括:催青期的胚胎反转期低温、黑暗、干燥;小蚕期的低温、干燥、暗饲养;壮蚕期及蔟中的高温、多湿、长光照;桑叶质量差,幼虫期营养不良;蛹期及制种阶段的高温保护;产卵后3~5d的高温不良影响,等等。因此,蚕种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上述各种环境条件的出现,以减少和防止非滞育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家蚕原种生产中蛹蛾期最佳低温保护法,调查了桂蚕二号(8810·932)×(8711·7532)4个亲本在蛹期和蛾期冷藏对不受精卵率和良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桂蚕二号各亲本品种在蛹期和蛾期不同冷藏处理,其不受精卵率和良卵率在处理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试验证实8810的雌蛾不宜冷藏;932在雌蛹触肢着色期不宜冷藏...  相似文献   

16.
作为探索增加产卵量的途径之一,调查了23个保存品种和17个生产品种自拆对后每隔2小时的产卵情况,并绘出累计产卵率曲线,据此曲线提出半数产卵时间的概念,作为衡量产卵快慢的标记,并提出半数产卵时间的估计方法。发现半数产卵时间与不受精卵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和残留卵率无相关。家蚕产卵的快慢,既与品种有关,也与环境有关。如雌蛾的成熟程度,交配时间的长短,产卵时的温度,产卵时的光照,交配前的短时低温处理,斜面产卵等都影响产卵的速度~(1.2)笔者为探索增加产卵量的方法,研究了家蚕品种产卵的快慢,并分析了产卵快慢与不受精卵率及残留卵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桑蚕卵中常常见到有少数白色或淡黄色的不受精卵,这种卵一般都不能继续发育而最后死亡。不受精卵是属于数量性状,受几对隐性的潜在基因所控制,产生不受精卵的原因,除因蚕品种本身遗传特性外,更受叶质、产卵及蛹期保护温度,以及蚕蛾冷藏和再交等外因的影响而消长,基中尤以上簇到化蛹时的高温保护影响最为显著。以蛹期保护温度为例:日本须贝、胜野等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18.
在高温多湿季节,繁育家蚕一代杂交种时应注意:降低家蚕微粒子孢子感染率、原蚕点选择、品种投放比例、种茧及蛹的保护、化蛾调节、产卵室温湿度调节等几个关键措施,这些是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降低蚕种生产成本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家蚕“两广二号”正交(芙·9×湘·7)品种的雌蛾在产卵期提供明暗两种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暗产卵的速度总是比明产卵的快且集中,如在交配5小时的黑暗条件下,产卵最快且集中,4小时内产卵量达87.61%,6小时内产卵量达97.89%;而明亮条件下,4小时内产卵40.72%,6小时内产卵83.10%。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产卵有利于提高蚕种的一日孵化率。另外,各处理在明、暗条件下,对单蛾产卵量、不受精卵率的发生影响不是很大,但不同的交配时间处理对卵量有显著的差异,对不受精卵的发生有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继续1983—1984年用高温35℃处理各日蛹期的试验,在1985年4月—11月用新九和7532蚕品种,每日蛹期接触10℃经3天,进行5造来探研对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对雄蛹不会引起化性改变,低温只抑制初蛹期精于头部的伸展,因而影响精子发育,引起不受精卵增多,到第四日蛹期后,睾丸内大多数精子完成变形期,此蛹期之后,低温无引起不良反应。(2)雌蛹相反,低温抑制蛹期第6日和第7日最敏感,这两天蛹期发生非滞育卵明显增多,总产卵数仅为对照区的68一75%,不受精卵及死卵也增多,比对照区高3一4倍。此外由于饲养季节不同,其化性也差异。(3)根据雌、雄蛹对温度反应特点,提出雄蛹初期,雌蛹后期更应避免接触过高或过低温度,提高单位产滞育卵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