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犊牛栏是为出生到断奶阶段犊牛而设计的。目前,规模化牛场均设有单独的犊牛栏,常用的犊牛栏主要有室内犊牛栏、室外犊牛栏或犊牛岛,应根据气候的不同,决定犊牛是在室内饲养还是在室外饲养。一般来说,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犊牛出生后即可在室内犊牛栏中饲养,7d后转入室外犊牛栏或犊牛岛中饲养。犊牛栏或犊牛岛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光线充足,防止贼风侵袭,避免栏舍潮湿。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刚出生的甘南犊牦牛45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分别采用6月龄断奶补饲(试验Ⅰ组)、全哺乳(试验Ⅱ组)和半哺乳(对照组即传统饲养方式)3种饲养方式,均采用自由放牧,饲养时间为18个月.结果表明,早期断奶补饲会明显增加犊牦牛的体重,在18月龄时,3组犊牛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体斜长、体高、胸围变化上差异显著(P<0.05);在管围变化上,两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对牦犊牛采用适时断奶补饲方式优于全哺乳和传统饲养方式;在冷季,对甘南犊牦牛的短期育肥应集中在5~7个月.  相似文献   

3.
利用澳大利亚引进的优质高产荷斯坦奶牛胚胎,在淮北市华润牛业有限公司分别以农户散养的西门塔尔牛和当地牛黄牛的杂交牛(简称西杂牛,以下同)和牛场饲养的西杂牛为受体进行了冷冻胚胎的移植试验。分别对农户散养的106头、公司牛场饲养的137头西杂受体牛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同期发情率分别为80.2%和92%(P<0.05),平均同期发情率达86.8%。通过直肠检查黄体合格率(受体利用率)分别为75.4%和91.2%(P<0.01),平均受体利用率为84.4%。对205头合格受体牛进行了进口冷冻胚胎移植,经过良好的饲养管理,共产下108头犊牛,平均产犊率达52.7%,其中农户散养和牛场饲养的移植产犊率分别为42.5%和59.2%(P<0.05)。  相似文献   

4.
犊牛肉是以公犊牛及淘汰的少量母犊牛为生产牛源,通过乳或液体饲料、犊牛料或配合饲料饲养或肥育,达到一定月龄或活重,经屠宰及先进技术加工的高档牛肉,在国内外市场长期保持高价。犊牛肉主要包括犊牛白肉、犊牛红肉和幼仔犊牛白肉三种。选择肥育犊牛应基于现实情况来考量,国外多利用荷斯坦乳牛的公犊牛,我国主要利用黄牛公犊、乳牛公犊和杂种牛。饲料和饲养管理是生产高档犊牛肉的核心。但在犊牛饲养过程中应给予必要的动物福利待遇。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我国犊牛饲养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同时鉴定我国规模化奶牛场中致犊牛腹泻的风险因素,本调查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收集国内奶牛场产犊管理、初乳管理、犊牛日常饲养管理和腹泻犊牛治疗的相关信息并从中分析致犊牛腹泻的风险因素。结果显示,受访的57个奶牛场中,犊牛腹泻年平均发病率为22.53%(2.50%~97.50%,分位数:1.0%~80.0%);问卷所得信息经整理分析后展示了受访奶牛场在产犊管理、初乳管理、犊牛日常饲养管理和腹泻犊牛治疗方面的现状;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寒冷季节、初乳采用60℃1 h的巴氏杀菌程序、产圈垫料更换频率低于1次/2周、奶桶消毒频率低于1次/7 d、仅采用口服补液治疗腹泻犊牛均与犊牛腹泻发病率呈正相关;出生2 h和出生12 h进行脐带消毒、产圈垫料更换频率为1周1次、使用独立的产圈、使用初乳折射仪检测初乳质量、由兽医或犊牛饲养员饲喂初乳、以抗生素为主配合口服或静脉补液和以口服补液为主配合抗生素治疗犊牛腹泻与犊牛腹泻发病率呈负相关。本调查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奶牛场犊牛饲养管理现状,分析了导致犊牛腹泻的相应风险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国内犊牛饲养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50头犊牛(Bos taurus)分五次试验,经口感染致病的克鲁斯氏肉孢子虫(sarcocystic cruzi)与非致病性的多毛肉孢子虫(S.hirsuta)免疫后,按时又感染大量的克鲁斯氏肉孢子虫,观察发病或死亡情况以测定其傈护性免疫。其中四次试验的荷兰犊牛,在隔离的牛舍饲养,每犊有圈。一个试验组的荷兰犊牛露天放牧。在免疫后70—  相似文献   

7.
水质改良剂对犊牛饮水量及饮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旨在了解规模化奶牛场犊牛饮水量,分析水质改良剂对犊牛饮水量和饮水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犊牛分为3组,即对照组、碘制剂组、泡腾片组,测定各组犊牛日饮水量,并在更换饮水后0h、2h、4h、6h采集犊牛饮水桶中水样,测定大肠杆菌最大可能数,并分析24头40日龄犊牛3次饲喂期间饮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犊牛40日龄日平均饮水量为4.411±1.855L,犊牛饮水中添加碘制剂和泡腾片不影响犊牛饮水量,对照组饮水2h后大肠杆菌最大可能数达到76448MPN/100mL,超出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8)规定犊牛饮水中大肠菌群数(<10MPN/100mL)的760倍,而添加水质改良剂的犊牛饮水中4h内未检出大肠杆菌,表明犊牛饲养管理中的犊牛用一个器具饲喂牛奶和饮水的方式需要引起关注,可通过饮水改良剂进行饮水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1母牛群的饲养对营利性生产而言,有足够的母牛资源满足犊牛的生产需要与牛群管理同等重要。应了解牛群与绵羊群可否混饲,是否有适合耕作的剩余庄稼地用于降低奶牛饲料成本,是否有多余的圈舍和饲料用于饲养断奶后的犊牛,从而增加犊牛的附加值。多数牛群于春季或雨季开始产犊,因为此时产犊可降低犊牛饲养费用。低成本、高质量的牧草可使母牛发挥最大的潜力来哺乳幼畜。也可选择在秋季肥沃的草原上产犊,从而通过犊牛较大的断奶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饲养方式与品种对犊牛腹泻产生的影响,选择3~20日龄德系西门塔尔犊牛、荷斯坦犊牛和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奶牛杂交后代犊牛各20头,共60头,分成两组,每组30头,其中每组每个品种10头,开展不同饲喂方式下不同品种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母犊分离的饲喂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每个品种犊牛的腹泻疾病发生率;相同饲养条件下,德系西门塔尔犊牛的抗腹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肉牛繁育场带犊母牛和犊牛饲养管理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肉牛规模化繁育场发展迅速,提高母牛产后复配率、两情期产犊率、犊牛断奶体重,减少犊牛死淘损失是肉牛繁育场关键生产性能指标。文章以肉牛繁育场母牛围生期、带犊饲养和犊牛饲养目标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论述围生期和带犊哺乳期母牛以及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和饲养工艺,旨在为肉牛繁育场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孙海 《家畜生态》2002,23(2):73-76
针对宁夏养羊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入世后宁夏养羊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宁夏发展肉羊业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同时,提出了宁夏肉羊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从麝香的重要作用,麝香来源,天然麝香与人工麝香的比较,野生麝资源状况和发展麝资源等几个方面对麝香资源与应用进行了概述,针对麝香长期供不应求,直接影响医疗用药的问题,根据我国50多年的人工养麝经验,指出人工养麝是保护野生麝资源和实现天然麝香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并就我国人工养麝概况,人工养麝发展存在的问题,突破人工养麝的瓶颈问题,实现产业化养麝保障麝香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推进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已成为我国奶业转变增长方式、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但综合多种因素,养殖场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不同类型的奶牛养殖场存在一个最优规模。本文根据我国奶牛行业的现有技术水平,通过分析影响奶牛养殖规模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和经验,提出了我国不同养殖类型奶牛场的最优养殖规模以及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猪生态养殖小区集聚式规模饲养,是现阶段解决农户分散饲养与规模经营和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湖南为例,研究了生猪主产区生猪养殖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区集聚式规模饲养的难点,提出了引导养殖农民入驻生态养殖小区进行集聚式规模养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人工饲养的毛皮动物———水貂、乌苏里貉、北极狐的粗脂肪及精制脂肪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与其他几种野生动物的脂肪特性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其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榆阳区规模化生猪养殖情况进行调查,对小规模散养和标准化生猪示范园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规模养殖小区的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小规模散养,即每头生猪的收益比家庭养殖方式的生猪收益增加近160.00元。并针对当前榆阳区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生猪生产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草原生态脆弱期绵羊饲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干旱草原区生态脆弱期(冬春季节)放牧家畜,导致植被严重破坏和家畜跑青掉膘的“双损”现象,在该期进行绵羊禁牧,实行舍饲饲养和反季节育肥试验,在绵羊体重变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草原生态脆弱期采取绵羊较低成本禁牧舍饲是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较好方式,同时结合该期羊肉价格较贵的特点,搞好冬春反季节育肥出栏,则是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较为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迄今尚无肉山羊生产系统理论和完整技术的情况下,本文从制约肉山羊生产的“品种、环境、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在我国山丘区农村条件下,提高肉山羊生产水平的途径,旨在合理利用资源、促进肉山羊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过饲草料平衡分析,海东地区畜牧业总体上饲草料缺乏,饲草供需缺151160×10^4kg,计230万羊单位,主要表现在放牧牲畜超载;精料供需缺口15839×10^4kg,占全区粮食产量的40%,缺口部分主要从区外购入。因此发展海东畜牧业,必须发展饲草料,同时走特色畜牧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干草是草食家畜舍饲期和冬春枯草期的主要饲料之一,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晒制和贮藏大量品质优良的干草,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天然牧草、人工种植牧草和农作物秸秆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营养损失,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