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北梅花鹿产茸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东北梅花鹿产茸性能的分析 ,证明长沙市养鹿试验场东北梅花鹿产茸量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产茸量与鹿年龄的大小存在曲线回归关系 ;头杠茸的重量与再生茸的重量不相关 ;体重与茸产量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这些指标可为华南地区发展养鹿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1.前言养鹿生产实践已经证明随着鹿龄的增长产茸量逐年递增,然而按什么规律递增说法不一,归结起来有两类。a.按百分比计算递增量,1988年以前资料多以此方法来表示。b.用产茸量(y)同锯次(t)直线回归方程来表示,即产茸量y=a+bt的直线规律上升。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揭示产茸量同鹿龄之间的确切关系。用百分比递增率表示,比较粗糙,缺乏科学性;用直线  相似文献   

4.
梅花鹿优良品种(品系)产茸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双阳、长白山、西丰梅花鹿品种 (品系 )的产茸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双阳、长白山、西丰的头锯头茬鲜茸产量双阳 >西丰 >长白山 ,2锯头茬鲜茸产量西丰 >双阳 >长白山 ;西丰 3锯时、双阳 4锯时、长白山 5锯时头茬鲜茸产量达到 30 0 0g以上 ,进入高产期 ;双阳 6锯时、西丰 7锯时、长白山 8和 9锯时达到产茸高峰 ;双阳具有经济早熟性 ,长白山具有高产期长而持久的特点 ;西丰、长白山、双阳的群体鲜茸平均单产分别为 2 895g、316 0g、32 0 5g;三者是我国人工培育的梅花鹿品种 (品系 )群 ,均具有优良的产茸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养鹿生产中,幼鹿断乳后到第二年春季生茸前期的饲养管理,对茸用梅花鹿以后的鹿茸产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一旦此期饲养管理不当,会对今后终生产茸性能造成影响,减少产茸量。从而影响鹿群的总体产茸性能,严重地影响鹿场经济效益。因而,加强幼鹿断乳后到第二年春季生茸前期的饲养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采集4头体况良好、健康、配种后梅花鹿的血样,用RIA分析方法对血清中的5种生殖激素(LH、FSH、E2、P4和hCG)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配种后(第2~38 d)LH含量缓慢地降低,处于较低的水平,平均为29.97±32.70 mIU/mL;FSH的含量稳步上升,平均为1.60±0.66 mIU/mL;E2的含量除了一个较大的峰值(10.20±6.59 pg/mL)外,一直在降低,平均值是6.47±4.28 pg/mL;P4的含量平均为0.05±0.04 ng/mL;hCG的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为22.71±26.48 mIU/mL.  相似文献   

7.
东北梅花鹿,马鹿采食野生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绍荃 《野生动物》1990,(3):26-27,6
研究野生梅花鹿和马鹿采食植物,以天然饲料取代粮食,是野生动物驯养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当前人工养鹿多以粮食及作物秸杆和叶为饲料。粮食又以豆饼及玉米为主,这样就提高了养鹿的成本,使经济效益减少。全国1985年养鹿达25万头(吉林省10万余头,黑龙江省7万余头)。以日粮中的精料为0.5公斤计算,全年365天消耗豆饼或玉米为9.36万吨,若把这些豆饼或玉米出口,一吨豆饼出口价格为150美元(1985年),一吨玉米出口价格为110美元(1985年)可收入1404万美元或1029.6万美元。中国粮食产量有限,用粮食为精料喂鹿生产鹿茸出口,若不改进饲料则得不偿失。苏联林区管理野生鹿群基本上不用喂粮食,主要让鹿在林内采食各种植物,适当加以补充饲料。每头鹿  相似文献   

8.
9.
东北梅花鹿育种核心群种公鹿茸重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对大量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提供了更适合目前东北梅花鹿育种的种公鹿选择的茸重标准 ,为梅花鹿育种实践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养鹿大国.驯养茸鹿具有悠久历史,目前驯养茸鹿近50万头.主要以梅花鹿、马鹿为主。近十几年来.中国茸鹿育种取得了巨大成绩.先后培育出了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的双阳梅花鹿品种(1986)、长白山梅花鹿品系(1993)、天山马鹿清原品系(1994)、西丰梅花鹿品种(1995)、乌兰坝马鹿品种、兴凯湖梅花鹿品种(2003)等6个优良品种(品系).对改良低产茸鹿.促进我国养鹿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北梅花鹿卵泡发育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雌性东北梅花鹿的生殖机理提供组织依据,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7只成年东北梅花鹿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60个原始卵泡、60个初级卵泡、25个次级卵泡、34个三级卵泡和3个成熟卵泡及透明带厚度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卵巢组织也是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部在卵巢的外周,但间质腺不发达;髓质位于皮质深层,分布有较多的血管。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生长呈双向生长;透明带物质出现于3~4层卵泡细胞包围卵母细胞时;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形态变化,有两种形式;三级卵泡的闭锁过程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运用SAS和SPSS11.5软件对127只梅花鹿500个产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年龄、鹿茸形态对南方梅花鹿产茸量的影响以及各年龄段产茸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龄对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鹿茸产量会随年龄(锯次)的递增而上升,峰值出现在第8锯,以后产量逐渐下降。不同年龄鹿茸产量之间也呈现极显著相关性,特别是第1锯对以后各年龄的产量影响十分显著。此外,三种形态的鹿茸与鹿茸产量间呈现极显著相关,表现为三杈茸二杠茸毛桃。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理时期东北梅花鹿血液SOD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梅花鹿不同生理时期全血中的SOD含量变化,各生理时期鹿血的抗衰老作用是否存在差异。选用雄性梅花鹿不同生理时期的全血,经离心后用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3个时期溶血液、血细胞内容物、血浆和血细胞细胞膜中SOD含量并计算全血SOD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全血SOD含量以生茸期最高((1 007.07±11.03)U.mL-1),且与配种期和生茸前期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而配种期和生茸前期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SOD的变化与梅花鹿的生理时期有相关性。生茸期鹿血的SOD含量最高,提高了鹿血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抗衰老功效。但各个生理时期鹿血中又以溶血液的SOD含量为最高,因此可以把溶血液作为生产鹿血抗衰老酶产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7,(9):19-21
以梅花鹿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factor-1,IGF1)作为候选基因,分析该基因对梅花鹿产茸性状的影响。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双阳梅花鹿群体64个个体IGF1基因多态性,并将该位点多态性与双阳梅花鹿产茸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IGF1基因824 bp处TC突变;AB基因型在产茸重和主干围度显著高于AA型和BB型(P0.05)。在IGF-I基因对双阳梅花鹿产茸量和主干围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中LH,雌二醇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5头发情期东北梅花鹿血浆中促黄体素(LH)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所得结果:LH在发情前(0.288~0.321ng/ml血浆)与发情后(0.364~0.841ng/ml血浆)都处于低稳水平(P>0.05),但发情时出现非常显著的高峰(2.742ng/ml)(P<0.01);雌二醇在整个发情前后没有出现显著的高峰(P>0.05),仅在发情前约24小时发现一小峰(16.4±4.4pg/ml血浆),发情后12小时发现一小峰(24.9±6.1pg/ml血浆)。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LH、雌二醇含量的时相变化与其他已研究过的鹿种及一些反刍家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东北梅花鹿产茸能力估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给出了估测、比较具有不同次产茸记录公鹿产茸能力的方法,为科学地评价公鹿的产茸能力提供了依据,对茸鹿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吉林省双辽市一些鹿场所饲养的梅花鹿,每年都有皮肤霉菌病零星发生.这种接触传染的皮肤病,虽然单独对患鹿不构成生命威胁,但是能够降低鹿茸的质量评定等级,并且影响鹿的出售,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梅花鹿疥螨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疥螨(Sarcoptes scabiei)寄生于梅花鹿皮肤表面或皮肤内而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寄生虫病.这种侵袭性疾病,过去在人工驯养的鹿群中并不常见,而今在一些小规模且分散于乡村的鹿场中却时有发生.本病在胆小易惊而又高度敏感的梅花鹿群中传播,虽然亦常取慢性经过,但是若发生严重感染时,则会对患鹿的精神、采食与栖息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其膘情,影响鹿茸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梅花鹿的锯茸应激反应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梅花鹿锯茸后行为的观察及锯茸前后血液生理变化的分析,证明受锯茸鹿也存在和其它动物一样的应激反应过程,表现出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锯茸前的拨鹿、保定及锯茸是引发鹿应激反应的应激源,受应激刺激的鹿行为上表现为喜躲避于阴凉处,运动减少,精神萎靡,采食量减少或拒食,大量出血,约经一天后才能恢复正常状态;血液生理变化为RBC、嗜酸性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血凝时间缩短,与未受锯茸刺激鹿比较差异均机显著(P<0.01),其它血液生理指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因鹿应激反应过程中出血较多,能量消耗较大,采食减少或拒食,故影响再生茸的尽快生长,所以鹿锯茸时应尽量减轻应激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 鹿茸为名贵中药材,现在主要从训养鹿获得,人工喂养的鹿群,要提高鹿茸产量,简捷的途径是饲喂增茸剂.本试验从改善鹿的营养入手,针对圈养鹿的特点,配制“增茸灵”在南京药用动物实验场进行了二个月的饲养试验,验证其增茸效果,现将试验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