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夏大豆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使大豆根瘤数、根瘤重增加,有效根瘤数增多,大豆干物重增加显著,经13点的田间小区试验表明,每公顷的耕地施K2O90-150kg,能使大豆增产9.15%-37.0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钾肥底施效果好于苗期追施;施钾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1.59%-4.78%,脂肪含量降低3.80%-4.74%。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大豆根瘸菌PRC005的接菌量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接菌量在播种后40天和60天没有显著增加根瘤数、根瘤干重、地上部植株干重和植株含氮量.施氮肥处理和较高接菌量处理之间的大豆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不接菌对照处理相比,施氮肥和较高接菌量两个处理的种子产量显著增加.施氮肥处理没有使植株含氮量增加,并且还妨碍了大豆的结瘸作用.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当接菌量高于土著菌数1200倍时,才能显著地提高大豆的结瘤数和植株干重.  相似文献   

3.
1977—1980年,应用放射性示踪技术进行了铺施麦秸对夏大豆效应的田间试验,结果如下:1.铺施麦秸条件下,大豆产量增加16.2%或22.1kg/亩。生物统计结果表明,在P_(0.05)水平下,L.S.D为±15.0%和±20.3kg/亩,属增产显著水平。2.大豆植株的根瘤数、根瘤重和它的固氮活性,在分枝—初花期间分别比对照增加39.2%、81.7%和20.0%。3.铺施麦秸19天后,CO_2释放量平均为5.60kg/亩/天,对照的为5.21kg/亩/天。这相当于每天每亩有2.98kg的麦秸被矿化,同时大豆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加。来自叶部的~(14)C光合物质在豆荚和根瘤中的增加量分别为30.1—70.5%和4.5倍。铺施麦秸使地上部和荚中的~(32)P数量比对照分别提高44.8%和22.1%。这些结果表明,铺施麦秸提高了大豆植株中营养物质的数量,从而为提高大豆籽粒产量奠定了物质基础。4.铺施麦秸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平均每年增加0.06%,并约有土壤腐殖质总量20.8%的新生腐殖质是来自铺施的麦秸中,这对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起着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钒对大豆结瘤和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宝方  何增耀 《农业环境保护》1993,12(5):198-200,203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钒对春大豆、秋大豆结瘤和固氮的影响,试验结构表明:钒处理影响大豆结瘤,使大豆植株单株瘤数、单株重减少。但钒可促进根瘤个体发育使根瘤个体重量增加,钒处理还增加大豆根瘤因氮酶活性,但不能增加大豆--根瘤共生固氮体系的固氮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理施用氮肥不仅可提高大豆结瘤固氮能力,还可减少农业污染,实现大豆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研究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大豆结瘤固氮、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大豆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供试大豆品种为‘东生35’,试验设2个氮肥施用时期(V2期和R1期)和3个氮肥施用量[N 0、5、100 mg/(kg,土)],表示为N0、N5和N100。在大豆R2期(盛花期)和R5期(鼓粒期)取样分析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和固氮酶活性。在R8期(成熟期)调查了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大豆地上干物质积累、结瘤和固氮能力均有显著影响。不论是V2期还是R1期施氮,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根瘤干重、数量则呈降低的趋势。R1期施氮条件下,N100处理的大豆盛花期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比N0分别下降了42.3%和32.8%,而固氮酶活性则均以N5处理最高;V2期施氮条件下,N5处理的大豆固氮酶活性在R2期和R5期较N0处理分别增加15.3%和27.1%。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N5处理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较N0处...  相似文献   

6.
红壤旱地玉米对间作大豆和花生边行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深入了解间作豆科作物的边行效应,研究了低施氮肥条件下(50 kg·hm-2)玉米对间作大豆和花生边行(叶绿素、叶面积指数、根干重、根瘤、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的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高于其单作,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变化不明显。间作同样可以增加大豆和花生不同生育时期边1行和边2行的叶面积指数,而对边3行无明显影响,且间作的效果小于该施氮水平。不施氮条件下,间作大豆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根干重高于单作14.7%和2.8%,间作花生边1行和边2行高于单作16.5%和3.1%;施氮条件下,间作大豆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根干重高于单作11.3%和1.3%,间作花生边1行和边2行高于单作13.5%和4.6%,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无明显变化,且该施氮肥的效果大于间作。间作同样可以增加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成熟期的单株根瘤数和根瘤重,而对边3行无明显影响,而该施氮水平对根瘤数和根瘤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氮肥和间作可以改善大豆和花生的农艺性状,以施氮肥条件下边1行优势最为明显。不施氮肥和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大豆和花生边1行和边2行的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及行产量皆高于相应单作,并以边1行为最高,而边3行与单作相比变化不明显,且施氮肥在改善大豆和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产量方面的效果大于间作。因此本试验得出间作边行优势效应为边1行>边2行>边3行(单作),且施氮肥的效果大于间作边行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4季(2014年秋季,2015年春、秋,2016年春季)大田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hm~(-2)(N1:减量施氮)和360 kg·hm~(-2)(N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甜玉米|菜用大豆2∶3(S2B3)、2∶4(S2B4)间作、甜玉米单作(SS)和菜用大豆单作(SB)]对华南地区甜玉米和大豆产量、甜玉米AMF侵染率、大豆根瘤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间作处理的甜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单作。2016年春季S2B3-N1处理大豆的根瘤数显著高于S2B3-N2处理;4季减量施氮和间作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均没有显著影响。2015年春秋两季两种施氮水平间作处理的甜玉米生物量和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单作处理;且减量施氮间作模式甜玉米AMF侵染率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处理。2015年秋季减量施氮间作模式处理甜玉米的磷含量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减量施氮与间作菜用大豆显著提高了甜玉米氮和磷含量、AMF侵染率、生物量及产量,是华南地区甜玉米资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施K2O量设0、15、60、240 mg/kg 4个水平,研究钾肥对苦参生长、生物总碱含量和生物总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苦参生长以及苦参总碱含量均有显著促进效应.施K2O 60 mg/kg处理根鲜重、根干重显著高于对照和施K2O 15 mg/kg水平,根鲜重较对照增加14%;根干重增加8.6%;叶绿素含量、苦参总碱含量和苦参总碱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叶绿素总含量较对照增加5.6%;苦参总碱含量增加38.7%;单株苦参总碱产量增加50.5%.钾对单株干重增加效应主要是由于主根干重增加所致;施钾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进而提高苦参总碱含量.获得较高的单株苦参总碱产量适宜的施K2O量是60 mg/kg.  相似文献   

9.
钾素营养对饲用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冀西北高原旱滩地条件下,以饲用玉米白马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饲用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使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7.96%~17.60%;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素和磷素的吸收。施钾植株的氮素和磷素吸收量分别比不施钾植株提高17.73~40.28.kg/hm2和9.32~28.69kg/hm2;植株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且二者产量增幅分别为9.40%~21.5%和8.90%~38.12%。试验结果还看出,随钾肥用量的增加,饲用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有提高,为饲用玉米的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因此,饲用玉米施用钾肥是提高其产量与营养品质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钾肥用量对麦棉两熟制作物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本试验旨在明确施钾量对麦棉两熟制作物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确定周年两季作物最高产量与经济最佳钾肥施用量,为黄淮海平原麦棉两熟制地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08 2009年分别在黄淮海平原黄淮亚区的商丘市和黄海亚区的内黄县进行,采用麦棉两季田间定位试验,两季施钾总量设置5个水平(K2O 0、105、210、315、420 kg/hm2),其中小麦和棉花的单季施钾量各占总量的50%(即K2O 0、52.5、105、157.5、210 kg/hm2),各处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一致。分析不同施钾量的麦、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两季产值与效益及钾肥利用率的差异;建立麦、棉钾肥效应方程,计算麦、棉两季最高产量及经济最佳施钾量。【结果】1)与对照(K2O 0 kg/hm2)相比,商丘市和内黄县试验点4个施钾处理的小麦子粒产量显著提高,分别增产6.6%9.8%和7.2%8.9%,以施钾105 kg/hm2的产量最高,但4个施钾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钾可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施钾对小麦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商丘和内黄试点小麦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75.7 kg/hm2和63.9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43.2 kg/hm2和111.6 kg/hm2。2)与对照(K2O 0 kg/hm2)相比,商丘和内黄试验点4个施钾处理的棉花分别增产42.3%52.5%和10.9%15.6%,以施K2O 105 kg/hm2的产量最高,4个施钾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和铃重,对衣分无显著影响。商丘和内黄试点棉花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06.9 kg/hm2和111.3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13.2 kg/hm2和138.0 kg/hm2。3)施钾可显著提高麦棉两季总产值和效益,均以两季施钾210 kg/hm2的总产值和效益最高,但4个施钾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一定施钾量范围内,小麦和棉花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随施钾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施钾量超过这一范围后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量趋于稳定。商丘试点小麦钾肥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内黄试点小麦钾肥利用率以施钾量105 kg/hm2最高,超过此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小麦、棉花的钾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麦棉两季钾肥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一定施钾量范围内(麦棉两季0 210 kg/hm2),小麦和棉花产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这一范围产量出现下降或趋于稳定;两熟制小麦和棉花施钾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及棉花单株成铃数和铃重;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小麦和棉花产量,但却降低了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中期(7月28日)补施75.kg/hm2钾肥对去叶枝常规密度群体和留叶枝稀植大棵群体后期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棉花群体中期补施钾肥,均能延缓叶片衰老,保持生育后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并能显著提高棉花生育后期主茎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气孔导度Cs;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从而提高了后期群体和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有效地增加了总铃数和铃重,使子棉产量提高8.9%~9.3%,纤维比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2.
缺钾对油菜主序产量性状的影响及施钾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施钾(+K)与不施钾(–K)处理,研究缺钾土壤上施钾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主序不同部位产量性状对施钾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缺钾土壤上施用钾肥油菜产量显著提高,增产量为1 321 kg/hm2,增产率达111%,同时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50.1%和9.2%。施钾显著提高单株主序籽粒重、单株主序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增幅分别为33.6%、21.6%和10.3%。施钾对主序不同部位籽粒重、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提高程度不同,其中对主序上部的影响显著大于主序中下部;与不施钾相比,施钾主序上部籽粒重、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分别提高69.6%、41.7%和20.1%,该序段相应的钾积累量提高124.4%。综合结果表明,钾肥施用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主要途径是增加了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从油菜果序产量性状看,钾素对果序上部的影响显著大于果序中下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大豆氮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大豆新大豆1号和黑农40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新大豆1号的增产作用不明显,但对黑农40有较好的增产作用;花期黑农40和新大豆1号上、中、下层叶片氮含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黑农40叶片氮含量与施氮量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相关,但新大豆1号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施氮对新大豆1号的生物固氮抑制程度高于黑农40,使新大豆1号生物固氮降低36. 3% ~85. 2%。  相似文献   

14.
钾肥用量和品种对桑叶生产及蚕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为期 4年的田间施肥试验和 1季养蚕试验 ,研究了钾肥用量和钾肥品种对桑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蚕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K2 O 1 5 0、30 0、375kghm-2 a-1 处理分别比不施K肥年均增产桑叶 2 3.9%、31 .7%、36 .0 %;等量钾肥时 ,KCl对桑叶增产效果基本等同于K2 SO4;施钾增产效果有逐年增加趋势 ,同时钾肥施用表现后效。施钾明显提高桑叶中N、K和S(K2 SO4为钾源时 )含量 ,而降低Ca、Mg和Zn含量 ,对P含量影响不大。结果显示 ,钾肥施用大幅度促进了桑树对各种养分的吸收 ,从而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施钾明显促进桑叶品质的改善 ,随着钾肥用量增加 ,桑叶中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蛋白质、糖分和油脂含量均呈增加趋势。KCl施用也能提高桑叶品质 ,但效果比K2 SO4差。蚕茧质量测试结果表明 ,桑树施钾后对喂养的蚕茧品质产生正面影响 ,蚕重、全茧量、上茧率、茧丝长、解舒率、茧丝净度等指标均因施钾而提高 ,高量钾比低量钾效果好 ,在等量钾用量时K2 SO4对蚕茧质量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KCl。  相似文献   

15.
土施钾肥对骏枣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疆阿拉尔垦区直播密植栽培模式下的4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枣园硫酸钾不同施用量和施肥时期对骏枣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钾肥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以果实膨大期或坐果期结合膨大期土壤追施硫酸钾450 kg/hm~2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而坐果期施钾肥显著降低骏枣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骏枣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施肥时期越早效果越显著;蒸腾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胞间二氧化碳(Ci)含量未受钾肥调控影响。增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骏枣果实单果重、可溶性糖、淀粉及Vc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从而提高糖酸比,并提高单果重和鲜果产量,以果实膨大期土施钾肥450 kg/hm~2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果实硬核期施肥。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NaCl胁迫下菜用大豆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盐胁迫抑制菜用大豆结瘤固氮的缓解效应,为进一步探讨壳聚糖抗逆机理提供新的线索。【方法】以蛭石为基质,以菜用大豆‘特早王’–根瘤菌共生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研究NaCl胁迫下壳聚糖对菜用大豆根瘤形成、生物固氮的影响。菌种为与‘特早王’共生匹配性较好的快生根瘤菌N18。接种后的植株进行如下4个处理:1)叶面喷施清水,根部浇灌无氮营养液(CK);2)叶面喷施壳聚糖水溶液,根部浇灌无氮营养液(CTS);3)叶面喷施清水,根部浇灌溶有NaCl的无氮营养液(Cl);4)叶面喷施壳聚糖水溶液,根部浇灌溶有NaCl的无氮营养液(CTS+Cl)。上述各处理施用的水或水溶液均为无菌水配制,NaCl处理的浓度为50 mol/L,CTS处理的适宜浓度为200 mg/L。接种30天后,将大豆植株取出,用清水将根部蛭石冲洗干净后,立即测定根瘤固氮酶活性、根瘤数及根瘤鲜重,然后测定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最后测植株干重和全氮量。【结果】氯化钠胁迫下,植株干重显著下降,与CK相比降幅达49%,喷施壳聚糖后(CTS+Cl),降低幅度显著减小,但依然显著低于CK (P <0.05)。无盐条件下,与CK相比,壳聚糖处理(CTS)增加植株干重的效果不明显。喷施壳聚糖显著增加了菜用大豆的根瘤数、根瘤鲜重、植株含氮量、根系活力、豆血红蛋白含量及固氮酶活性(P <0.05)。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菜用大豆的结瘤固氮作用,其中根瘤数、根瘤鲜重分别较CK下降了79%、90%,而壳聚糖处理(CTS+Cl)使菜用大豆在盐逆境下的结瘤数、根瘤鲜重、植株全氮含量、根系活力、豆血红蛋白含量及固氮酶活性等均显著回升,增幅分别达对照的29%、20%、17%、48%、19%、21%,但均显著低于CK。【结论】非NaCl胁迫下,喷施壳聚糖可以显著促进菜用大豆结瘤,提高豆血红蛋白含量及固氮酶活性,最终增加植株含氮量。在NaCl胁迫下,外源壳聚糖可以显著缓解氯化钠胁迫导致的对根系活力和结瘤固氮的影响。因此,叶面喷施壳聚糖是促进菜用大豆结瘤固氮和生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Mo与花生根瘤菌的复合菌剂对盛花期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Mo+花生根瘤菌Spr2-9"复合菌剂对花生盛花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接种Spr2-9(R1)能明显或显著增加植株干重、叶绿素和全氮量,分别比相应对照增加10.0%,14.6%,37.0%.(2)复合菌剂处理(R2,R3,R4)的占瘤率随钼浓度增大而增大,平均单瘤重随钼浓度增大显著降低,而总瘤数、全氮、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随钼浓度的变化不显著.(3)钼能显著促进盛花期无菌处理(2,3,4)植株和根瘤的生长,平均单瘤重、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全氮量等随钼浓度增大显著增高,但对总根瘤数的影响不大.(4)等钼量的复合菌剂和无菌处理间,除无菌处理的单瘤重显著或明显高于复合菌剂外,其它都是复合菌剂处理高于无菌处理.表明供试根瘤菌是高效菌株,"Mo+供试根瘤菌"的复合菌剂对竞争结瘤、根瘤及植株生长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拌种材料对不同品种大豆根系结瘤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以郑1307和齐黄34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不拌种)、根瘤菌剂拌种(1010 CFU·mL-1大豆慢生根瘤菌)和悬浮种衣剂拌种(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个处理,研究其对2个大豆品种根际土壤养分、结瘤能力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根瘤菌剂拌种后齐黄34结瘤优于郑1307,根瘤数、根瘤干重和鲜重分别增加22.73%、23.47%和8.33%。郑1307根瘤数、根瘤鲜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6.67%、2.27%。与对照相比,悬浮种衣剂拌种后根际土壤无机氮含量降低,根系生物量增加。(2)与对照相比,郑1307根瘤菌剂和种悬浮衣剂拌种后产量相对稳定;但根瘤菌剂拌种后齐黄34产量显著增加15.22%,而悬浮种衣剂拌种后产量无增加。(3)根瘤数、根瘤鲜重和干重均与底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瘤数及根瘤鲜、干重与根系生物量、秸秆生物量和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正相关。综上,2种拌种剂均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环境、调控根瘤和根系的生长,影响地上部的农艺性状,但根瘤菌剂对产量的提高效果优于悬浮种衣剂,其具体调控途径和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种子处理方式的优化和合理配置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石英砂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豆(冀豆6号)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ous mosseae)与根瘤菌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对根瘤的形成、分布以及磷素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生长至开花期(接种后56 d),与单接种根瘤菌处理相比,双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显著增加大豆生物量、氮、磷含量、根系上的总根瘤数。单接种根瘤菌条件下,总根瘤数的48.4%分布在主根上,51.6%分布在侧根上;根瘤菌与AM真菌双接种时,总根瘤数的32.5%分布在主根上,67.5%分布在侧根上。双接种处理的侧根根瘤的固氮酶活性显著高于单接种处理的。双接种条件下大豆侧根中AMF侵染增强,尤其是结根瘤侧根上的AM真菌的侵染率高于未结瘤的侧根的菌根侵染率。接种后28 d单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显著高于双接种处理的植株磷的吸收效率;而56 d 时趋势相反。以上结果表明,AM真菌侵染改变根瘤在大豆根系上的分布,根瘤数量、分布与结根瘤侧根上AM真菌的侵染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钾肥施用水平对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确定菜用大豆最佳钾肥施用水平,为广西菜用大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在氮、磷肥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按不同钾肥施用水平设4个处理,K2O施用水平分别为对照(K0):0 kg/667 m2、K1:2 kg/667 m2、K2:4 kg/667 m2、K3:6 kg/667 m2,结果表明在氮磷肥施用量相同基础上,处理K2施用K2O 4 kg/667 m2产量最高,比对照K0增产23.81%,比处理K1施用K2O 2 kg/667 m2增产8.57%,比处理K3施用K2O 6 kg/667 m2增产3.17%,由此说明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菜用大豆鲜荚产量,但不是施钾肥水平越高鲜荚产量高,而是钾肥施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菜用大豆产量不再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单株粒数、单株鲜粒重增加,是菜用大豆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从增加产量,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考虑,施钾肥量建议控制K2O用量为4 kg/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