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促腐农家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HM发酵促腐农家肥能有效促进马铃薯早生快发,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其中鸡粪促腐有机肥产量最高,667m2为1971.9kg,比CK增产49.14%;猪肥促腐有机肥产量为1877.0kg,位居第二,比CK增产41.92%;牛羊粪促腐有机肥产量为1870.6kg,排位第三,比CK增产41.47%,促腐有机肥各处理均比CK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河西沿山冷凉区马铃薯垄膜沟灌高效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灌溉条件下,种植马铃薯可将土地起垄覆膜,实行垄作沟灌,膜面集雨,改传统的大水漫灌为沟内渗灌,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通过选用优质脱毒种薯、科学施肥、种薯处理、膜面打孔、膜上覆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技术,起到了抗旱、节水、增产的作用。平均每667m2产量3 850 kg,比平作节水100~150 m3,增产30%~40%,增产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品种合作88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云南省高寒冷凉山区大春一季马铃薯种植的主要推广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云南东北部马龙县土地平整、肥力上等的栽培条件下,合作88以每667m2种植1389株的密度和60cm×80cm的株行距为最佳,平均单产达到了4096.6kg/667m2,产量名列第一位,比对照(密度4167株/667m2的处理)每667m2增产鲜薯865.6kg,增产26.8%,增产极显著;大薯率达到了61.9%。  相似文献   

4.
播种方式对费乌瑞它马铃薯生长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改变马铃薯种薯播种方式(芽眼朝向),研究其对南方冬作区费乌瑞它马铃薯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10 cm,以芽眼朝下方式播种马铃薯,收获的马铃薯产量与商品薯率(667 m22150.66 kg,90.59%)均比芽眼朝上(667 m2 2 001.95 kg,80.44%)播种方式高,并且植株长势健壮,青薯率低。南方地区适合运用种薯芽眼朝下播种方式进行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5.
钾素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结薯、薯块膨大和干物质的积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凉山州马铃薯主产区土壤普遍缺钾少磷,试验选用马铃薯品种凉薯97,研究在凉山州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施用硫酸钾对马铃薯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一定量的硫酸钾能适当延长生育期、显著增产、增加薯块干物质和淀粉含量。667 m2施用硫酸钾15 kg的平均全生育期比对照增加2 d;667 m2施用硫酸钾10 kg的平均产量最高,达到1 819 kg,较对照高28.2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硫酸钾对提高干物质、淀粉含量有一定的作用,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效益等因素,667 m2硫酸钾施用量以5.0~10.0 kg为宜。  相似文献   

6.
德化县是福建省马铃薯生产主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0.37万hm2,鲜薯总产量5.6万t,平均667 m2产量1 020 kg,最高产量达2513 kg,单产差异较大.近几年来,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2002年德化县累计推广脱毒马铃薯面积0.51万hm2,平均667 m2鲜薯产量1 567 kg,比当地自留种增产44.4%,且脱毒种薯商品率高,售价高,销路好,农民增收明显,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脱毒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试验,在脱毒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施用钾肥对提高马铃薯产量效果明显,尤以作底肥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平均667 m2产1637.8kg,比对照增产60.46%。结果表明:早施钾肥能够增强植株抗病力,提高大、中薯比例,降低烂薯率,块茎大、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2020年以早稻作为头季稻,开展头季稻、再生稻和冬马铃薯品种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每667m2产量以农优90最高,达496.7 kg,比佳辐占(CK)显著增产7.19%;再生季每667m2产量也以农优90最高,达328.3 kg,但与CK差异不显著。冬马铃薯每667m2产量以闽薯1号最高,达3 278 kg,比费乌瑞它(CK)显著增产14.22%。分析农优90和闽薯1号品种组合的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效益,每667m2纯利润达4 322元,说明选择适宜的品种搭配,对推广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黄腐酸对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马铃薯》2016,(1):25-30
为研究嘉有黄腐酸在马铃薯增产提质方面的应用效果,2015年应用嘉有黄腐酸在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内蒙古马铃薯基地5个不同种植圈进行田间试验。在希森32号圈中耕培土时增施嘉有皇辅天黄腐酸生物有机肥20 kg/667m2,马铃薯商品薯率达84.02%,较对照增加11.01%;在希森7,12,13和25号圈增施嘉有黄腐酸肥料,马铃薯产量较对照增加15.60%~22.77%,其中,在12号圈底肥时施用嘉有掺混肥料(12-18-15)80 kg/667m2、中耕培土时施用嘉有生命源黄腐酸水溶肥料20 kg/667m2和在25号圈底肥时增施嘉有皇辅天黄腐酸营养液12.5 kg/667m2两个处理增产效果最好,马铃薯产量分别为3 420和3 154 kg/667m2,分别较对照增产634和557 kg/667m2,增产率为22.77%和21.43%。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可以增加马铃薯产量和提高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0.
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种种植密度、4种施肥量,比较不同栽培密度、施肥量对马铃薯单株性状、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以667m2施基肥尿素20.67kg、二铵17.36kg、硫酸钾30.62kg、追尿素9.95kg时,植株长势最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产量均以该处理效应最佳;在该施肥量水平下,每667m2种植密度为5000株时产量最高,达3526.1kg,而每667m2种植密度为4000株时形成的商品薯率最高,为84.3%。  相似文献   

11.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种植马铃薯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降雨量400 mm左右的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对晋薯7号进行了不同覆膜方式的研究,测定了0~20 cm土层地温和0~100 cm土壤含水量,以探索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总体表现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期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秋季半膜栽培>顶凌半膜栽培>播期半膜栽培;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是秋季覆膜栽培>顶凌覆膜栽培>播期覆膜栽培,全膜覆盖栽培>半膜覆盖栽培。播期半膜栽培马铃薯667 m2产量为1 436.9 kg,而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667 m2产量达到1 762.7 kg,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稻草覆盖量和栽培方式对广西冬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和2010~2011冬季生长季节,布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稻草覆盖和栽培方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在2009~2010年度,试验设置不同肥料用量,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稻草覆盖量3个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D2)时,无论是商品薯还是非商品薯的产量均较高;而在施肥量较高的处理中(F2,1.2 t/hm2复合肥),商品薯的产量增加,非商品薯产量显著下降。在稻草覆盖处理M0.5(0.5 kg/m)2和M1(1.0 kg/m)2中,马铃薯的产量和产量构成没有显著差别。D2F2M0.5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5.0 t/hm2,其中商品薯的产量为13.0 t/hm2。在2010~2011年度,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箱式耕作和垄式耕作)及不同稻草覆盖量(5个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与垄式耕作方式相比,箱式耕作节约了一半的工作强度,但产量并没有下降。结果显示,当覆盖量为0.25 kg/m2时,获得的产量最高,为25.3 t/hm2。但是,非商品薯的产量和绿薯率均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减少而增加。在中国,每公顷的稻草产量约为5 000 kg。因此,考虑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在广西冬作区,选用箱式耕作的同时覆盖0.5 kg/m2的稻草是最为经济和高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节水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薯1号为试验材料,在定西市安定区团结乡和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两个试验点设置了白地膜全膜双垄沟播种、黑地膜全膜双垄沟播种、白地膜半膜垄上播种、黑地膜半膜垄上播种、白地膜半膜垄侧播种、黑地膜半膜垄侧播种和露地种植(CK)共7个处理的节水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膜全膜覆盖的出苗率、大薯率、产量和成本均明显优于其他栽培模式,折合产量30 326 kg/hm2,较对照增产8 537 kg/hm2,增幅达39.2%,大薯率达82.3%。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下田间配置及群体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铃薯、玉米套作是西南山区主要的种植模式,但是各地的厢宽和行比很不规范,导致玉米和马铃薯竞争关系明显,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获得综合增产的最优厢宽行比及马铃薯群体控制技术,研究了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下田间配置及烯效唑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5 m开厢,马铃薯和玉米行比2:2的总产量最高,与当地1.5 m开厢,马铃薯和玉米行比1:2相比,马铃薯增产64.3%,玉米减产6.3%,全年总增产粮食14.3%,增收20.4%;盛花期马铃薯叶面喷施15 mg·kg-1烯效唑能增产21.4%,增产的直接原因是增加了马铃薯大薯率和大薯产量。大幅增产的合理使用浓度为10~15 mg·kg-1,可作为高密度、高肥水条件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中南部地区是宁夏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近年来该区由于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气候的逐渐改变,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已开始较大面积推广。因此,针对宁夏中南部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不同地区选用当地的主栽品种(南部山区为‘陇薯3号’,中部干旱带为‘虎头’),布置了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种植密度的高低与其生育期、商品薯率及产量间均存在较大的关系。从马铃薯生育期、商品薯率和产量综合因素来看,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马铃薯适宜栽培的密度分别为3 500~4 000株/667 m2和2 000~2 500株/667 m2,通过函数拟合发现,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高产的密度为3 612株/667 m2,中部干旱带为2 564株/667 m2。  相似文献   

17.
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新疆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水稻主栽品种新稻11号为试材,通过田间比较试验,探讨了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新疆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常规普通平盘秧苗机插增产7.74%,比传统人工育秧手插增产13.04%;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生育期比其余两种育插秧方式短;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普通平盘秧苗机插纯效益增加177.99元/667 m~2,比传统的人工育苗手插秧纯效益增383.04元/667 m~2,节本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德薯2号’是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会-2为母本、PB0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1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德薯2号’。‘德薯2号’属中熟品种,2006~2007年参加德宏州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667 m2产量2 358 kg,比对照‘合作88’增产34.6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85 kg,比对照‘合作88’增产21.5%。该品种适宜在德宏州海拔845~920 m冬作马铃薯区推广种植,属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试图找出合适的种植密度。5100株/667m2处理马铃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最高为106.57和156.58 kg/36m2,此时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达到最小,为1.47。5100株/667m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710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为3504元/667m2。5400和4800株/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第二与第三,分别为2418和2277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分别为3033与2888元/667m2。5100株/667m2处理干物质与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0.41%和14.61%。研究表明,当地‘大西洋’的种植密度以51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