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情上的留恋,企业的阻力,认识上的误区和乡镇干部“利益”的驱动等原因导致乡村企业政企难分。由此产生了乡村企业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效益低;分配的随意性和加大了乡村党政包袱;损害企业利益,维持乡村党政自身地位;阻碍了乡村企业相对集中;影响了国家调控政策的执行和增加了乡村企业资产存量的损失等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以“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为目标,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业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文通过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促进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意义,提出了实现农业企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感情上的留恋,企业的阻力,认识上的误区和乡镇干部“利益”的驱动等原因导致乡村企业政企难分。由此产生了乡村企业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效益低;分配的随意性和加大了乡村党政包袱;损害企业利益,维持乡村党政自身地位;阻碍了乡村企业相对集中;影响了国家调控政策的执行和增加了乡村企业资产存量的损失等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影响乡村企业竞争力既有内部因素如企业管理经验、企业生产技术、企业营销方式等,也有外部因素如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市场环境、企业资源等。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乡村企业市场竞争力,如政府政策、人力资源、经营规模、营销手段、品牌意识、技术创新等相关要素,给出了提升乡村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丁克 《农业与技术》2021,(4):127-131
非公经济企业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激发创新驱动、 解决村民就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非公经济企业发展既迎接机遇,也面临挑战;既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也存在一定劣势.文章通过对非公经济企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SWOT分析,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2个方面提出促进非公经济企业发展提升的建议和优化措...  相似文献   

6.
暑假,我到兴国县龙口乡进行了乡村企业发展调查。该乡自然资源贫乏,生产条件极差,水土流失严重,在赣南老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丘陵特困乡。本文试图以龙口乡的乡村企业发展情况来说明贫困地区发展乡村企业的作用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企业与农户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成为主要角色。乡村旅游经济的利益共生关系中,制度保障、利益共享以及利益分配都是企业和农户双方进行合作的重要条件,利益趋向的双方主体欲达成合作,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必须针对乡村土地制度、农户利益需求、乡村旅游开发的本地特色、市场现状等方面深入了解分析,从农村土地、农村产业、农民生活三个方面着手促进企农合作。本文通过多案例对比,分析袁家村与龙头村、绥阳鸣村、塘山村的乡村开发实例,探究乡村旅游开发中企业与农户间的合作机制,为促进乡村开发,企农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建立和发展,使农村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调动和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就目前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情况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以下作用: 一是启动了乡村企业的发展。发展乡村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后盾,基金会的建立为乡村企业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和加快了乡村企业的发展。郯城县庙山乡基金会建会五年多来,向全乡49个乡村企业累计投放资金1700多万元,使乡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社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乡村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农村社区中的适配与延伸。乡村治理共同体即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组织、企业和村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村企经济日趋活跃,企业参与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渐凸显。“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提出之前,国内学界就展开了关于企业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23,(5):2+57-58
<正>台州和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长期从事乡村运营、创业服务的乡村众创空间专业性孵化平台,也是集政策解读、项目咨询、创业孵化、科技融合、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为一体的涉农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创业服务平台。公司打造集创业沙龙、乡村研学运营为一体的乡村众创空间,主要经营范围有乡村庭院美化、古村落运营及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引荐孵化企业与实力品牌企业合作,提升乡村产业的运营水平,升级乡村产业格局,带动乡村产业迎来新的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乡村企业法律风险评价的科学和合理与否直接关系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针对乡村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从主体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财务税收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投资融资法律风险、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保密风险、外部风险8个方面构建乡村企业法律风险指标体系,基于IGWO-ELM的乡村企业法律风险评价模型研究表明,管理队伍建设风险(X_(15))、知识产权权属认定风险(X_(21))、劳动合同履行与变更法律风险(X_(62))、技术保障风险(X_(74))、政策变动风险(X_(83))和新冠疫情与经济危机影响风险(X_(81)) 6个指标的原因度0,正向影响乡村企业法律风险;领导干预风险(X_(11))、相关制度的执行与完善风险(X_(13))、知识产权侵权风险(X_(22))、合同履行法律风险(X_(42))、银行贷款融资风险(X_(53))、人员保密管理风险(X_(71))和核心数据管控风险(X_(73)) 7个指标的原因度0,负向影响乡村企业法律风险。提出防范乡村企业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企业法律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耦合理论视角,提出乡村休闲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形成乡村休闲养生、乡村休闲住宿、乡村特色交通、乡村休闲创意、乡村休闲乐购、乡土文化娱乐六种新业态,新业态对满足旅游者休闲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繁荣市场供给、促进乡村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各地在乡村经济建设中应注意以自身资源禀赋为基础,把握各新业态的核心理念与建设重点,创造性改变乡村发展方式,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边境民族山区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而 如何协调建立三者之间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的存活率和生命周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分析了政府、 企业、农户在产业振兴中的角色位置、存在的问题,乡村产业发展效益偏差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乡村产业发展,助推 乡村振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从河北省新能源办公室获悉,有5家企业通过公开招投标,成为2007年河北省乡村物业化服务体系建设采购产品中标企业,为沼气乡村服务网点提供沼渣沼液进出料设备、甲烷检测仪、pH值检测仪、维修工具、秸秆粉碎机等,标志着沼气乡村物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需求是国内旅游需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大循环的新格局下,乡村旅游需求将在需求量、健康消费、本土文化、夜间旅游、自驾汽车出行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出现新变化,乡村旅游业应当从激发乡村旅游者的消费潜力、加快恢复乡村旅游企业经营、利用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打造乡村健康养生产品体系、开发乡村特色夜间旅游项目、加强乡村旅游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旅游数字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当前乡村文化空心化对乡村振兴构成了现实障碍,亟需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构建文化振兴共识机制。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民众、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各方主体的创新创造与通力配合;同时还依赖科学的路径:一是激发原住民的内生动力,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借助乡村旅游实现对乡村文化的再造与重塑。只有凝聚各方共识,坚持内外结合才能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抓手,打造优质乡村旅游目的地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基于对浙江打造优质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与必要性的分析,从产业体系、品牌效应、社会效应3个层面总结了浙江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剖析了“系列政策+企业主体+优质品牌+N个配套”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机制、企业主体、旅游品牌、设施建设等方面针对性提出加快浙江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浙江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联合营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曦  胡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24-2125,2128
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联合营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基于各省(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乡村旅游联合营销中的职能、区域行业协会主导的联合营销以及地方乡村旅游企业的联合营销3个层次的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联合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织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