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古发掘中水洗选别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在名古屋大学考古学研究室学习期间,曾接受过渡边诚先生关于水洗选别法操作的指导,当时我觉得这一方法简单易行,同样适合在中国推广,于是便萌生了想把它向国内介绍的念头,当我把这一想法告诉渡边诚先生时,他不仅口头上支持,而且让我拍下了水洗选别法操作过程的照片,提供水槽结构图,并对需要注意的关键地方提出修改意见。渡边诚先生是日本考古学界推广水洗选别法并把它完善系统化的有功之臣,他希望中国的同行也能采用这一方法发现更多的遗物,并经常交流信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在初稿完成时同窗好友久保和士对文中不少地方提出了修改意见,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考古学家、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崎敬博士,因病于1990年6月11日在福冈市逝世,享年66岁。冈崎敬教授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致力于考古学的学习和研究。从事考古工作后,先后主持了冲之岛等与大陆文化学关系密切的遗址发掘工作。他对日本弥生时代的农业考古、中日古代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的的研究以及中日两国考古学界的交流等方面,都作出很大贡献。著有《冲之岛》、《东西交涉的考古学》、《隋唐考古》等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此邻。——唐·王勃去年我在日本进修期间,曾与日本学者渡部武先生相识、交游,是很值得记忆的一件事。渡部先生是日本东海大学文学部副教授,专攻中国文化史,教授“中国古代史”及“古代汉语”等课程。他虽系中年学者,但对我国古代文化及古籍的研究造诣颇深,尤酷爱农史,曾将我国古农书《四民月令》、《四时纂要》以及石声汉的《中国古农书评介》等,译成日文出版。我在东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欣喜地看到他的《四民月令》新译本,拜读后当即撰文予以介绍(发  相似文献   

4.
《农业考古》1988年2期刊登了日本京都大学考古研究室中国留学生徐朝龙《喜马拉雅山南麓所见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因素》一文(以下简称徐文)。该文依据克什米尔布鲁扎霍姆(Bruzahom)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与我国北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素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见解,大大拓展了国内学术界同行在这一研究领域内的眼界。文章认为,布鲁扎霍姆以及古复克拉(Gufkral)等克什米尔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发  相似文献   

5.
日本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岛  忠平 《农业考古》1991,(1):181-186,204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发展,日本各地相继发现了一批水稻农耕遗址及相关遗物,其中福冈市板付遗址、佐贺县唐津市菜畑遗址、福冈县二丈町曲田遗址等处发现的属绳纹时代后半期至弥生时代前期的稻作水田遗迹、居址和中国大陆文化特色的磨制石器以及其它农具、碳化稻米痕迹等等,对研究探索日本列岛稻作农业的起源,持有十分直接而显明的意义。据现知材料,日本列岛的稻作农业,首先是从最邻近中国大陆的北九州地区开始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海大学文学系史学科副教授渡部武于今年5月到11月应邀来复旦大学讲学。并在六七月份先后访问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中国农业博物馆、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和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等农史研究单位,与我国农史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渡部武副教授先后做了《关于“耕织图”新资料的研究》和《历史研究中绘画资料的应用》等学术报告。现将他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所做的报告全文发表,以供本刊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罗宗真教授近著《魏晋南北朝考古》一书于最近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 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 、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魏晋南北朝考古》一书共分研究简史、城址窑址矿冶,石窟寺和佛教遗存、帝王陵墓 和地面石刻、世家大族墓和一般墓、出土墓志和地券、出土和传世的手工业遗物、…  相似文献   

8.
刘崚嵘 《农业考古》2005,(3):242-242
2005年3月14日,应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邀请,著名中国农业史学者、日本东海大学文学部东洋史研究室渡部武教授(一行两人)前来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访问。渡部武先生的来访受到了科学技术史专业师生的热烈欢迎,在农史室倪根金主任的主持下,渡部武先生作了题为《中国西南诸民族传统农具的调查》的学术演讲,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亲爱的先生们:我从事中国农业史的研究工作,并准备把《齐民要术》译成德文。我对贵中心的《农业考古》杂志非常感兴趣。如果你们能告诉我贵中心的活动以及在那里工作的科学家人数,我将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吗?江西省博物馆是不是专门研究农业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关怀和领导下,由该馆农史研究室闵宗殿、彭治富、王潮生等同志编撰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已于1989年10月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图说》是以该馆举办的“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陈列”的内容为基础编写的,同时增加了林业、渔业、加工业等新的内容,并充实了一些农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和农业考古方面的新资料。全书采取了以  相似文献   

11.
在共和国34170个乡镇中,有一个镇却因它孕育了“石家河文化遗址群”,成为共和国最早的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引起世人关注。在驰名中外的石家河文化遗址群中,“附有谷壳红烧土”古文物的发掘,被中国科学院丁颖教授鉴定为:人类最早种植梗稻品种的发源地,并撰写论文发表在《考古学报》上,引起中外考古者的关注,并且石家河文化被写进“九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中国古代史》。这个镇的名字就是-天门市石河镇。  相似文献   

12.
日本弥生时代的农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距今二千多年前,为日本历史上的弥生时代。它存在于日本绳纹时代与古坟时代之间,沿续时间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三世纪(约相当于中国战国中期至西晋)。由于该文化沿续时间较长,日本的研究者们根据其内涵,将其划分为前、中、后三期。 1884年日本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一些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出土物,其后由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汉代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和有关农具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刊主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文华同志,应日本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邀请,于1986年10月30日至11月13日赴日本讲学并进行学术访问。在日本期间,陈文华同志除访问奈良、大阪、京都、北九州、福冈、东京等十三个县市的博物馆、考古所、考古发掘现场并和当地考古学者举行座谈外,还在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和东京明治大学考古学博物馆做了两场《中国汉代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和有关农具的成就》的学术报告。现将报告发表,供本刊读者参考。陈文华同志还放映了随身带去的大型彩色科教电影《中国古代农业》和《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录相带,也受到日本考古界的热烈欢迎。借此机会,向热情接待陈文华同志的日本考古界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以及关心、爱护《农业考古》的日本读者表示深切的谢意,并祝中日两国考古界的学术交流和亲密友谊日益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和旱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燕 《农业考古》1991,(1):142-152
一、前言1976年在杭州湾南岸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炭化稻谷、稻茎、稻叶等的发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的关心。1981年相继创刊的《农业考古》和《农史研究》,对稻作问题的研究。做了大幅度地推进工作。《农业考古》登载了严文明先生“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史研究》登载了杨式挺先生“从考古发现试探我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及其传播”和李润权先生的“试论我国稻作的起源”等代表性论文。《农业考古》还登载了关于长江下游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百科·农史卷》第三次筹备座谈会于1985年6月中旬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农业出版社、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农业考古》编辑部的代表。会议对农史卷的条目及有关编撰、出版等问题进行认真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古为农)  相似文献   

16.
张荣芳 《农业考古》2000,(1):268-270
杨式挺先生的《岭南文物考古论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收录论文29篇,煌煌56万字,是式挺先生在广东从事考古文物工作30多年间,关于岭南考古文物的代表性著述的结集。主要内容包括若干古遗址的发掘与重要发现;栽培稻作的起源、演变及传播;广东早期铁器;岭南青铜文化;南海早期交通贸易;西樵山文化;石峡文化;广东新石器时代文化与邻区原始文化的关系;粤闽台先秦考古学文化关系;港澳考古发现与祖国大陆的历史关系等。书中附有大量考古图录、文物照片和各种资料统计表格,可谓图文并茂。书前冠以著名考…  相似文献   

17.
黄淑美 《农业考古》2005,(3):243-243
1991年,伍慕仪女士应《农业考古》编辑部之约,编纂了《〈中国农史〉、〈农业考古〉、〈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索引1980-1990》一书,并于当年八月在南昌召开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由《农业考古》编辑部印发给参加会议的代表及有关农史研究单位,这给农史研究工作者及其他读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熊省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客:今年是《农业考古》创刊30周年,我首先代表考古杂志社向《农业考古》、向为《农业考古》的创办和发展付出巨大心血的陈文华先生和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祝贺。《农业考古》创刊于1981年。那个时候我国的科研工作开始回到正轨,中国考古学也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有许多新的研究方向、新的研究领域需要开拓。《农业考古》正是在这样的背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5月14日晚,从遥远的黑龙江传来了噩耗,尊敬的陈文华先生在出差途中,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我们。陈文华先生是国际著名农业考古专家和茶文化专家,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担任我院副院长、《农业考古》主编、首席研究员,他的逝世,是我院的重大损失!陈文华先生半生坎坷,大学时代就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批斗并被下放农村,接受改造,在这种艰苦的境遇下,先生没有灰心气馁。这一段艰苦的农村生活,使他对中国  相似文献   

20.
梁子  谢莉 《农业考古》2005,(4):107-112
唐代茶器具的研究因法门寺地官的重新开启而迈上新的台阶,唐僖宗用以供奉指形佛舍利的一套御用金银玻璃茶器基本反映了唐代宫廷茶道程序,学人们依此套文物为考古参照,对唐代茶具、茶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有益的成果不仅活跃了学术研究,更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的大陆茶文化增加了浓重的科学和历史的底蕴,使其生机盎然。这些成果中有韩伟先生的《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孙机《法门寺出土文物中的茶具》、廖宝秀先生(台)的《从考古出土饮器论唐代的饮茶文化》、暨远志《论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布目潮沨先生(日)《法门寺地宫的茶器与日本茶道》、李斌城《唐人与茶》、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概略》、徐殿魁《试述唐代民间茶具》。这些成果为我们确切了解法门寺茶具和唐代茶器很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