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处晋西北的临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红枣兴县战略,使红枣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八五”期间,全县红枣面积发展到5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5万亩,“八五”期末,全县红枣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0.6亿公斤产值1.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县县林业局长刘旭东带领全局技术干部,走遍了临县的山山水水,在枣区他们成了枣农最欢迎的人。近年来,县林业局逐年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把红枣综合丰产技术推广到全县所有产枣乡镇为冬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县红枣总公司在红枣收购、销售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成为推动全县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的生力军。目前,公司开  相似文献   

2.
据我们在山西省太谷县的调查,枣麦间作的效益远远高于纯麦种植。太谷县南张村后干旱丘陵区,全村2630亩耕地,耕地里有零星枣树。本村农民曹丙五全家有耕地3.6亩,零星枣树17株,年可产鲜枣2000kg左右,价值4000元,产小麦750kg,其经济效益是一般纯粮田的3倍多。1986年村干部总结了曹丙五的经验,结合工程造林和红枣基地建设,规划1000亩枣麦间作,株行距为4mXsin,品种选用太谷壶瓶枣。经过10年的管理,到1995年平均树高达到665cm,地径13.4cm,枝下高115cm,冠幅185X185cm,单株产鲜枣25kg,亩产500kg,产值达2000元;小麦亩产300kg…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内黄县枣树栽培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枣乡”之称。早在南北朝时代就有大面积栽培,自唐宋时期,内黄大枣成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东方宝果。全县现有红枣43.3万亩,650万株,年产鲜枣12万吨,产值2.3亿元,红枣已成为我县最大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面积和产量居全省之首,在全国名列前茅。2000年我县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内黄大枣的主要种植模式是农枣间作,株行距3×15米,每亩15株。间作物主要是小麦、花生和蔬菜。这种“上有红枣,下有花生、蔬…  相似文献   

4.
盐山县红枣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盐山县红枣生产现状 枣树是盐山县重要的乡土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全县果树种植面积2.83万公顷,其中红枣种植面积2.49万公顷,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85%以上,年产红枣30000吨,年产值926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主要品种以金丝小枣、大枣为主,另有冬枣、雪枣、胎里红、龙须枣等鲜食、观赏枣品种,20...  相似文献   

5.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红枣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是枣树的原产地之一 ,已有 30 0 0多年的栽培历史 ,“乐陵金丝小枣”以其独特的风味品质闻名于世。目前全省枣树折实栽培面积已达 2 2 5万亩 ,占经济林总面积的 10 .4%,其中枣粮间作面积 36 0万亩 ,1998年全省红枣产量超过 3亿kg ;同时枣品加工业迅速发展 ,加工量已占到总产量的 2 0 %左右。按照市场需求 ,基地建设与深加工利用基本适应的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鲁北地区的小枣、鲁西地区的圆铃枣和鲁中南地区的长红枣等 ,都已形成相当规模。一些新的品种如沾化、薛城等地的冬枣等迅速发展 ,红枣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奔…  相似文献   

6.
枣树是盐山县重要的乡土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全县果树种植面积3万余公顷,其中红枣种植面积2万余公顷,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80%以上,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被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河北省优质红枣生产基地县"。在经过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后,枣树已成为盐山县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干果树种,虽然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已开始面临品种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等问题,该文分析了盐山县红枣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想做大做强红枣产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献县是全国著名的金丝小枣之乡,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冬枣、无核小枣等优良品种15万亩,红枣年产量1.5亿公斤,年产值6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全县人均红枣收入1070元。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金丝小枣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河北省优质红枣生产基地县、河北省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十佳县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积极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大同县地处晋北高原大同盆地东侧.总土地面积205.5万亩.其中山区、丘陵、平川各约占三分之一.宜林面积广。但历史上长期属少林县份.建国初公有残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1.3%。林业的滞后,使得生态环境恶化.降水量少,无霜期短.风大沙多.从而又直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建国后,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大搞植树造林39.6万亩.相当于建国后39年造林面积的51.4%.其中以针叶林为主的荒山造林就达26.6万亩;四旁植树1175.1万株.新建和完善了农田林网34万亩。目前,全县大片造林面积达到84万亩,四旁植树1404万株.林网控制面积41.5万亩.使全县森林覆盖达到了29.8%,提前5年实现了人均2亩针叶林、半亩经济林的目标。因之,近年来多次受到各级组织的表彰和奖励:199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绿化先进县”、“林业建设先进县”、“造林绿化百佳县”、山西省“林业建设红旗单位”等。回顾多年来发展林仆的实践,体会比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山西临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总面积29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万亩。全县辖23个乡镇,632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口和面积均为山西省第二大县。改革开放以来,临县依托优势确立了红枣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认真落实土地、林业政策,大力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全县  相似文献   

10.
1 现状与问题我县栽培果树历史悠久,60年代初,建起苹果园3.2万亩。特别是1986年以后,全县兴起了“苹果热”,两年超额完成了10万亩苹果基地建设任务。1984年以后又形成了一个“山楂热”,全县现有山楂8500多亩。1988年11月,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发出了“开发三荒的决定”,继10万亩苹果基地建成之后,荒山经济林又有了突  相似文献   

11.
我县枣树近几年因枣尺蠖、枣飞象危害成灾,造成红枣大量减产。群众连续使用六六六,DDT、1605等高残毒农药,不但成本高、效果差,而且害虫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并使环境受到污染。1983年我们试验用毒草绳防治这两种害虫获得成功,1984年在全县推广防治面积达六千亩,占全县枣树结果面积的60%,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1999年9月13日)(一)红枣是经济林的重要产品。枣树原产我国,是我国特有的果树,也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树种之一。据统计,全国枣树面积约67万公顷(1000万亩),年总产量约78万吨,其中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5省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左右。近年来,全国枣树不仅面积和产量增加很快,而且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贮藏、加工能力有所增强,出口不断增加,市场前景看好。红枣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而且是一种木本粮食,人称“铁杆庄稼”。我国人口多,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发展枣树等经济林,不仅能加快山区群众脱贫…  相似文献   

13.
三倍体赞皇大枣来源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赞皇县,全县11个乡镇,212个行政村,23万人口,总面积181.5万亩,其中耕地25.3万亩,有林地68万亩(其中经济林41万亩)仅枣树面积31万亩,占经济林面积的75.6%。人均1.3亩枣园。全县果品总产9500万斤,其中赞皇大枣鲜枣产量6000万斤,占果品产量的63.2%,赞皇大枣已成为赞皇县主导产业及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又绿化了太行山,形成了绿色大屏障。“赞皇大枣绿了太行,富了乡民,强了赞皇。我们的经验是:一、开发三倍体赞皇大枣资源,建优种化枣园基地赞皇金丝大枣是目前从全国110个品种中发现的惟一的自然三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南部的临汾市,自古就有栽培枣树的传统。据考证,临汾盆地一带早在七千多年前,枣树就已成为古人的主栽树种。红枣也是当时人们的主食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优选出了许多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襄汾的“官滩枣”和尧都区的“团枣”1997年被选为山西的十大名枣。尧都区南永安、北永安村的“团枣”在清代曾作为贡品上进朝庭,故“团枣”又有“贡枣”之称。襄汾县一带的枣粮间作模式更成了当前临汾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200万亩红枣园区的基本模式。临汾盆地沿汾河七县自古就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的人民曾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  相似文献   

15.
低产枣区的改造技术高建钰任兆光(太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闫晋青任金旺(太原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枣树是我市经济林栽培的主要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面积大,品种繁多。目前,我市有枣树2.62万亩,101.26万株,结果株数71...  相似文献   

16.
广德县经济林建设成效张教元(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广德,242200)安徽省广德县近几年经济林发展较快,成效显著。目前,全县经济总面积已达25万亩,是1979年的8倍。板栗由4万亩发展到18万亩,其中结果面积约8万亩;笋用林3万亩,年产竹笋300万kg;...  相似文献   

17.
我省是全国红枣生产区之一,陕北老区又是我省红枣重要产地。全省有枣树62.78万亩,年产鲜枣5179.4万公斤,陕北老区就有枣树44.0万亩,占全省枣树面积70%以上,年产红枣3630万公斤。枣树在陕北老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洛河、无定河沿岸,以黄河沿岸为最多。以现有分布范围来看,除定边、吴旗外,其余各县均有枣树生长。其中清涧,绥德、佳县、吴堡、延长、延川等县,是我省和陕北老区产红枣最多的县。  相似文献   

18.
红枣产业是献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枣树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把大力发展红枣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科技推广,全面推广红枣标准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红枣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红枣总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无公害红枣基地认  相似文献   

19.
榆林地区红枣基地建设呈现勃勃生机,截止1995年全区红枣面积已达71.54刀亩,枣区人均拥有枣树1亩多。改造低产园22.1万亩,平均亩产由92公斤上升到130公斤,增产41%。培训农民技术员6.3万人次,通过带动幅射,实现了村村有技术员,户户有明白人。1995年被评为全省科技扶贫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20.
官滩村是山西省襄汾县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村,官滩枣以官滩村而得名,2005年全村红枣产业总收入达到268万元,人均年收入6489元。70年代初,全村有老枣树5000株,幼树6300株,多为零星分布。进入新世纪,全村结合“退耕还林”政策,一次退耕还林地928亩。截止2005年底发展了枣粮间作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