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产业贡献率、产业拉动力、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和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可知:旅游产业贡献率和拉动力波动提升趋势明显,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增长0.49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水平、配套设施和交通状况是影响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且交通状况表现出负面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星级饭店数和铁路里程是影响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正向因素,而农民收入的缓慢提升和公路的相对滞后制约着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促进农民收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促进旅游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5年~2017年,安庆市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游客数、接待海外游客数,年均分别增长118.91%、44.27%和173.04%,旅游总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年均增长25%,一直高于农林牧渔业,且从2012年起远高于工业。安庆市的旅游业发展对策,首先要有一系列支撑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公共政策,以促进安庆市的森林旅游业发展;其次,转变森林旅游业发展理念,加大安庆市森林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特别是要将当前的经营性森林旅游机构企业化,企业去行政化;再次,将安庆森林旅游资源打包,进行整体规划,实行规模化、整体化、集约化和一体化运营;最后,要充分利用安庆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当前的森林景观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到文化旅游模式上和质量型发展模式上。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六所高等院校旅游教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教育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活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安徽六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旅游教育为例,总结对比其发展历程、学科建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教学要素,以期为相关院校旅游办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道口古镇是拥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名镇,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却十分落后.通过对影响道口古镇旅游业发展的各因素进行SWOT分析,并结合AHP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和影响强度,发现影响道口古镇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历史文化底蕴、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因此,应当采取SO战略,不断发挥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遇,...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云贵川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三个旅游大省,本文应用2012~2016年数据,通过对这五年云贵川旅游收入及旅游收入占GDP比例等方面的旅游经济效应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云贵川三省旅游业发展的差异,对于推进三省的旅游业发展、打造地区旅游服务品牌、助力区域合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数量、入境游客数量及游客总量为数据支撑,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及泰尔指数,以广西14个省市为研究单元,研究2007-2017年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及时空格局演变,并结合Arcgis 10.2软件对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第一,2007-2017年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和入境旅游经济均呈现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趋势;第二,广西旅游业发展极其不均衡,各地区之间旅游业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国内旅游经济和入境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桂北地区、桂南地区的内部差异变化是导致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因其综合性强,对于旅游地的发展起着关联带动作用,能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化市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也相当优越,其中最吸引人、最著名的特色旅游资源是历史悠久的高句丽、萨满文化,具有东北地区唯一的高句丽文化遗产,成为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但通化市的旅游业发展仍然受制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对通化市旅游业的典型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对出现的问题,从通化市旅游业的发展思想、旅游政策、旅游业的开发定位、旅游资金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莺 《河南农业》2008,(20):12-13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对旅游业的发展倾注了前所未有的关心与重视.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旅游输出大国,届时中国的旅游收入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之多,并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是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旅游教育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教育质量不高.为此,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培养,规范课程设置,推广双元制办学模式.通过对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步、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只有从以上各个途径着手,才能从观念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从战略到战术全面提升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和文化旅游资源众多、自然景观景色百花齐放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河南省旅游业本应迅猛发展,但受宣传力度不够、产业集团化程度低等因素的桎梏,河南省旅游发展实际有些滞后。国际教育的大发展给河南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一定程度上能助推旅游业发展。详细阐述了国际教育背景下促进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对把旅游业发展为我省新兴龙头产业、把我省建成旅游强省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达州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在全国却相对滞后,与秦巴地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是其发展旅游业的有效途径。达州应发挥资源、交通、经济、文化等优势,通过旅游一体化战略,组建秦巴无障碍旅游区,切实促进达州旅游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气候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中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通过分析龙里县旅游和气候资源,总结其旅游气候条件的特征。计算各月舒适度指数、风效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为全面合理地开发利用其旅游气候资源和为游客们选择旅游时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分析可能对旅游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天气特征与规律,从而在该县旅游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中能够趋利避害,有效避免灾害性天气、不利气候因素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车珠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78-12280,12319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部门,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已经引起关注,其中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主要的部门,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科学全面地分析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助于推动旅游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旅游业更健康地发展.分析了当前旅游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研究方法,然后从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测度、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和响应对策等4个方面,综述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最后对中国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宿旅游作为新的乡村旅游方式,在各地区的旅游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采用SWOT法对镇安民宿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其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对镇安民宿旅游发展模式作进一步的探索性分析,从而提出镇安民宿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联为研究对象,建立PanelData模型,对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完成投资、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国内游客年均增长比率以及国内游客总花费增长比率对农民增收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风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森林旅游产品包括了森林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森林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开发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6.
商务旅游产业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同观光休闲旅游一起,共同构成中国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意识到及未来市场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学习其他商务旅游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各地区特点和资源来发展商务旅游产业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北京朝阳区为例,根据商务旅游市场的特点,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发展商务旅游产业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深化发展,区域旅游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但国内各地区区域旅游发展的水平并不相同:有的已经形成了跨越市界、省界、甚至是国界的片区旅游;有的则是初具雏形;还有的仅仅停留在探讨、论证和设想阶段.文章对江西发展区域旅游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实现江西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旅游业经历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体现在旅游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时间的角度研究旅游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惯用的方法,这种研究也越来越涉足到旅游发展的某种要素及现象的变化中。通过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经过分析、总结,从理论、实证和研究方法三方面进行综述。理论方面,认为与旅游地相关的理论主要有生命周期理论、空间结构演化理论和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实证方面,生命周期、空间演化、旅游流、旅游产业、旅游形象、旅游合作、旅游环境、政策与体制成为学者们较多关注的领域;研究方法上,定性、定量研究都有采用,但定量方法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的商洛市为样本,对2008—2017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测度和减贫效应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减贫的主要动力,旅游产业是特困地区的优势产业,旅游业是特困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发展旅游业是区域脱贫的主要推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旅游业要引入市场机制、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民培训,使旅游业更好地促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  相似文献   

20.
张燕  李玲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35-139,143
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却蕴涵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旅游业是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旅游业发展助力南疆脱贫攻坚.为探究旅游发展与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以泽普金湖杨长寿村为案例地进行问卷调查(N=94),基于居民感知视角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居民幸福感外部因素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是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外部影响因素,旅游发展获益感知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且社会公平在旅游发展获益感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解答"旅游发展如何影响乡村居民幸福感"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