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英红九号”高香型茶树品种,是广东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适制红茶的省级高香型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亩产干茶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2-3万元.2010年高端的英红九号金毫零售价每斤达到6000元,高档的英红九号红茶每斤售价600元以上,中档的每斤达300元以上.英红九号红茶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青睐.2008年英德市出台农业(茶叶)产业化扶持政策,全市上下掀起发展种植英红九号的热潮.根据英德市茶叶发展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调查的情况,英红九号茶树成活率普遍不高,约50%,这一定程度制约了英德市英红九号茶园面积的快速扩大.  相似文献   

2.
“英红九号”高香型茶树品种,是广东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适制红茶的省级高香型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亩产干茶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2—3万元。2010年高端的英红九号金毫零售价每斤达到6000元,高档的英红九号红茶每斤售价600元以上,中档的每斤达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经广东省作物(茶叶组)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黑叶水仙、黄叶水仙、乐昌白毛1号、白叶单丛等六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被认定为我省茶树良种。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黑叶水仙、黄叶水仙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优良茶树品种,其中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适制红茶,品质优异;黑叶水仙、黄叶水仙兼制  相似文献   

4.
根据英红九号茶树品种特性及客家炒青绿茶的品质特征,探讨加工英红九号炒青绿茶的鲜叶采摘、萎凋、杀青、干燥等关键技术,为进一步开发英红九号优质品种的利用,丰富炒青绿茶的品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试验及推广岭头单枞茶树夏剪技术,达到提质增值增收,提高茶树整体经济效益,饶平县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改革茶树修剪季节,变冬剪为夏剪,探索一条适应岭头单枞茶树生育特性及品质特点的农科试验新路子。为发展山区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茶树果是一种年年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天然资源,但目前茶树果的综合利用仍存在大量浪费的问题,且相关营养性成分、化学成分的研究极少。本文以几个不同品种的茶树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茶树果不同部分的内含物质含量差异,并考察了不同品种茶树果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果中桂青种种仁的水浸出物(79.56%)、英红九号果皮的茶多酚(10.73%)、福云六号种仁的可溶性糖(27.88%)、英红九号种仁的氨基酸(4.70%)和总黄酮(11.05mg/g)含量最高,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仁的98.89%,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壳的95.07%,证明茶树果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英红九号品种的茶树果抗氧化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根据英红九号茶树鲜叶特性和广东地区气候特点^([1]),提出对英红九号黄茶的加工工艺:鲜叶—轻萎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各个工序的操作方法、控制程度、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等,为进一步开发英红九号黄茶提供一定的研究制作依据。  相似文献   

8.
英红九号品种加工红条茶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红九号茶树品种系我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大叶早芽良种.该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比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可达200公斤以上.目前,在我省的粤北、粤西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在四川、湖南、广西也有少量种植.英红九号加工成的红条茶,品种茶特色突出,品质高超,其色、香、味在目前华南茶区红茶类中“出类拔萃“,产品卖价高,其经济效益比目前我省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高4倍以上,成为振兴英德红茶最优良的品种之一;近年来,种植英红九号品种的面积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为更好地将英红九号种的品种优势,变为规模经济优势,同时配套其品种特色茶加工工艺技术,我们开展了英红九号各加工红条茶工艺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找出了加工红条茶的最佳技术参数,现将春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英红九号茶树品种系我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大叶早芽良种.该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比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可达200公斤以上.目前,在我省的粤北、粤西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在四川、湖南、广西也有少量种植.英红九号加工成的红条茶,品种茶特色突出,品质高超,其色、香、味在目前华南茶区红茶类中"出类拔萃",产品卖价高,其经济效益比目前我省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高4倍以上,成为振兴英德红茶最优良的品种之一;近年来,种植英红九号品种的面积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为更好地将英红九号种的品种优势,变为规模经济优势,同时配套其品种特色茶加工工艺技术,我们开展了英红九号各加工红条茶工艺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找出了加工红条茶的最佳技术参数,现将春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提高夏暑季“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红九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英红几号无性系良种鲜叶研究开发的高档工夫红茶,产品品质优、知名度高、效益好,市场空间大。推广种植英红九号品种茶树成为广东省新一轮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英红九号名优茶生产示范利用总结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英红九号1988年经广东省农作物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同时被列为我省重点推广良种.1980年以来,首先在本所建立母本示范园,扩大繁育推广,1989年在农业部定点的广东省英德茶树良种场大  相似文献   

12.
新型微量元素叶面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为材料,研究在春、夏、秋季分别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该微量元素叶面肥250倍液、500倍液、1000倍液各处理发芽密度分别比对照提高21.79%、7.69%和2.56%;鲜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3.28%、6.17%和2.19%;明前茶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70%、2.06%和0.52%,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提高4.11%、2.51%和5.13%。施用该微量元素叶面肥可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3.
英红九号是英德红茶的典型代表,也是英德红茶中的佼佼者,目前在广东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经济效益极高。英红九号内含物丰富,品质优异,但关于英红九号的保健功效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对英红九号红茶的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本研究团队和现有的英红九号功效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英红九号已验证的和潜在的保健功能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赤霉素、胺鲜酯、复硝酚钠和芸苔素内酯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春茶生产中的施用时间和效果,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比较分析了在不同时间段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叶芽萌展值、发芽密度、百芽重、含水量、产量以及成茶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春茶生产不同时间段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够提高茶叶产量,其中第2次喷施对产量的增幅较小;在春茶萌动前期施用复硝酚钠和芸苔素内酯能够显著提高茶树叶芽萌展值;在春茶萌动前期仅有施用芸苔素内酯能够显著增加茶树发芽密度,而在春茶生产后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茶树发芽密度和百芽重;最后2次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显著提高茶叶感官审评得分。  相似文献   

15.
英红九号品种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的大叶早芽良种,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对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200kg以上。2007年起用英红九号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作原料,研究配套工艺技术,开发出英红九号金毛茶红茶,该产品的品质为外形紧结秀直、金黄色、毫多、锋苗好;香气甜香馥郁毫香显、汤色橙红明亮、滋味甜醇爽滑。目前该类产品价格每公斤2000元以上,产品供不应求。现将英红九号金毛茶采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龙井4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对4个茶树品系重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充足时,各茶树品系叶绿素含量提高,茶芽萌发和新梢生长加快,发芽密度与着叶数增加,可以有效提高茶叶产量;氮素影响氨基酸、咖啡碱和多酚类物质在茶树体内的代谢,施用氮肥可以增加茶叶中茶氨酸、咖啡碱等的含量,提高茶叶品质。本研究还发现中茗22号和LY002对氮素响应比较明显,可为今后氮素高效型茶树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茶树单株产量与形态学性状的相关性,本文对38个杂交一代单株(金萱×英红九号)的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修剪物重量、百芽重、发芽数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都超过30%,有较大的变异选择空间;发芽数、叶面积、树高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百芽重则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由于茶树各形态学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发芽数、叶面积、树高和百芽重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仅为64.1%,在进行单株性状选择时,还需同时统筹考虑二级分枝数对各性状的正向间接效应,以及一级分枝数所带来的负向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农用增效型腐植酸精华液在茶树上的效果,试验采用几种叶面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00倍液农用增效型腐植酸精华液能增加茶树新梢发芽密度,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间,我所引进印度阿萨姆茶种,经驯化选育,育成国优红茶品种英红一号(华茶47号),但因原产地对品种性状遗传的影响,英红一号仍表现为抗寒能力弱,以致妨碍了良种的北移推广。因而,我们设想利用茶树异花授粉杂交诱变,基因重组的特性,选育优良性状综合的茶树新品种。并于1971年冬,采用英红一号母树的自然杂交种子,历经近20年的系统选育研究,选育出  相似文献   

20.
茶树标准施肥方法是春茶发芽时施春肥,春茶后在夏茶时施第一次追肥(夏Ⅰ肥),夏茶后施第二次追肥(夏Ⅱ肥)。茶树施肥量,以鲜叶产量和鲜叶所含化学成分作为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