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应用改良苗期群体筛选法,对小粒野生稻进行了抗性鉴定,并根据褐稻虱在抗性品种上的生存率、发育进度、蜜露分泌量、群体建立、虫体重量变化、卵巢发育程度、产卵量和稻株的受害级别等指标与感虫对照品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了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的抗性级别为0级,属高抗褐稻虱。在小粒野生稻上,褐稻虱的生存率为18%,蜜露分泌量为6.04 mm2,群体建立为21.8头/对,体重增量为-0.33 mg,卵巢发育为2.9级,产卵量为29.67粒/雌;而在感虫对照品种TN1上,褐稻虱的生存率为82%,蜜露分泌量为46.8 mm2,群体建立为217.0头/对,体重增量为2.27 mg,卵巢发育为4.8级,产卵量为229.3粒/雌。由此可知,小粒野生稻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为抗生性和非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水稻品系75-1-127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改良。笔者育种实践发现75-1-127表现出较强的褐飞虱抗性,因此鉴定该品系中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并进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方法】根据水稻品系B5中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75-1-127的基因组DNA,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苗期集团法鉴定了75-1-127和B5的褐飞虱抗性表型。利用与Bph14与Bph15连锁的分子标记筛查了75-1-127为稻瘟病抗源回交转育的两系不育系后代,并鉴定了这些后代的稻瘟病抗性、褐飞虱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75-1-127中含有与B5完全一致的Bph14和Bph15序列。75-1-127和B5苗期褐飞虱抗性均为1级。在以75-1-127为抗源改良的两系不育系中,携带Bph14、Bph15的单基因系或双基因系的褐飞虱抗性均得以改良,其中双基因聚合系的死苗率为8.5%,与供体亲本75-1-127以及阳性对照B5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证实75-1-127含有褐飞虱抗性基因。【结论】水稻品系75-1-127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抗寒机制中活性氧(ROS)的作用机理,探索ROS在甘蓝型冬油菜16NTS309中的产生、分布和信号传递.以16NTS309为材料,结合NBT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切片技术,进行O2-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细胞分裂能力的根尖分生组织、茎尖分生组织、叶原基、叶边缘和愈伤组织细胞中可检测到O2...  相似文献   

4.
晋豆36是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与临汾市尧都区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简要介绍晋豆36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金富36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2年利用自选系驻14与驻12组配而成的杂交新品种,2008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玉2008011).该品种生育期98 d,抗逆抗病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一般单产9 000~10 500 kg/hm2,适宜河南省各地春夏播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蒙豆36号为早熟、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内蒙古大豆极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5公斤/亩,比对照品种蒙豆12号增产7.85%。2年平均生育日数108天,粗蛋白含量45.49%,粗脂肪含量19.39%。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茶树新梢解剖结构、叶片厚度、新梢有关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等方面与茶树受丽纹象(虫甲)危害的被害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上表皮厚度与被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新梢叶片厚度与被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茶树发芽期,芽梢持嫩性、芽叶颜色与被害指数有一定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芽梢几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被害指数的相关性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辐射选育大豆新品种合丰36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泰  刘忠堂 《作物研究》1996,10(2):33-34
以60CoΥ射线辐射处理合交8413F1,育成了早熟、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合丰36号,一般产量2250~3000kg/hm2,增产幅度为10%~127%。结果表明,杂交和辐射结合是成功有效的大豆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田雪  段江燕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6):1258-1263
为了解UV-B辐射对小麦光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晋麦8号为材料,对不同UV-B剂量(10、12和14 kJ·m-2·d-1)辐射处理的小麦幼苗分别施用钙调蛋白(CaM)拮抗剂、G蛋白激活剂、Ca2+拮抗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拮抗剂,分析了光信号通路各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CaM、G蛋白、Ca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和花色素苷参与了UV-B辐射诱导的小麦光信号通路的传导;(2)低剂量和高剂量的UV-B辐射对花色素苷含量的调控不是通过同一条信号通路;(3)UV-B辐射强度为10和12 kJ·m-2·d-1时,会诱导查尔酮合酶(CHS)基因的表达,而14 kJ·m-2·d-1UV-B辐射强度会抑制CHS基因的表达。说明UV-B辐射影响植物生理生化的信号通路因辐射剂量而异。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7,(5):35-39
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水稻冈优36产量、经济性状、分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及栽培措施对杂交水稻冈优36产量有较大影响,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施氮量,3个海拔高度地区中,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均为中氮量,而低海拔地区以小密度,中、高海拔地区以大密度有利于增产,低、中、高海拔地区的最高产量分别为9.98,10.00和9.60 t/hm~2。  相似文献   

11.
植物抗病机制与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病分子机制与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一直是分子植物病理学关注的热点,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主要从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菌无毒基因的分子克隆与结构分析、二者之间互作模型、SA信号传导途径与JA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等方面概述了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植物抗病的分子基础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丽  李玥莹  林凤 《杂粮作物》2006,26(6):428-432
从分子水平讨论了植物抗病机制及与抗病性紧密相关的信号分子,并简要叙述了有关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水稻对稻飞虱抵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利用水稻自身抵御能力遏制稻飞虱为害,综述了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生化效应和机制的研究现状。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机制包括宏观的水稻叶脉间距、宽度,钩毛和纤细毛密度、长度,硅含量和微观的粗纤维、胼胝质含量及叶绿体膜稳定性;生化机制涉及水分、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酶物质活性及挥发物的含量。国内外虽广泛涉及水稻自身固有的物理结构及体内生理生化物质对稻飞虱的抵御效应研究,但其分子机理研究较为匮乏,尚需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梁对干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干旱条件下,通过加强水分的吸收和减少水分的散失来抵御干旱逆境,高粱叶片细胞在低水分下保持较高的膨压是其抵御干旱逆境的机制之一。高粱可在玉米、小麦和大豆不能忍耐的干旱条件下,获得一定产量。抗旱播种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大力发展耐旱和抗旱的高粱。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种质资源抗灰飞虱评价及抗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的苗期集团筛选法,对138份水稻种质进行了抗灰飞虱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灰飞虱具有不同程度抗性的材料25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81%,其中高抗种质2份,抗性种质9份,中抗材料14份,粳稻品种明显比籼稻感虫。对部分材料进行的排驱性、抗生性试验及相关分析表明,Rathu Heenati(RHT)、Mudgo、Kasalath和IR36对灰飞虱具有强的排驱性和抗生性,其抗性水平与这两种抗虫机制密切相关;道人桥、羊毛谷的抗生性强,但排驱性弱,其主要抗虫机制表现为抗生性;Dular、ASD7和密阳23对灰飞虱具有较强的排驱性和抗生性,表明排驱性和抗生性是这3个品种的重要抗性类型;DV85具有较强的排驱性,但抗生性较弱,窄叶青8号和鬼衣谷具有中等水平的抗生性和排驱性,推测这3个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害特性。中抗材料9311的抗性水平由中等排驱性和抗生性控制,V20A的抗性主要表现为排驱性,明恢63和扬粳9538的排驱性和抗生性均较弱,暗示其抗性机制主要是耐害性。上述具有强抗生性或排驱性的材料是理想的抗灰飞虱资源。  相似文献   

16.
茶树对茶尺蠖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陈亮 《茶叶科学》2014,34(6):541-547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危害严重降低了茶叶产量和品质。业已表明,不同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品种对茶尺蠖取食的胁迫反应复杂多样,探究茶树对茶尺蠖的抗性机制,对于鉴定茶树抗虫性等级,发掘利用抗虫基因资源以及培育抗虫良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简述茶尺蠖危害概况入手,总结了当前茶树对茶尺蠖抗性机制研究的新成果,指出了目前茶尺蠖抗性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当前的研究动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木薯营养器官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抗旱分子生物学与抗旱基因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木薯抗旱和耐旱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了今后研究木薯抗旱机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生化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1995~2002年,在田间虫圃对1254份小麦品种(系)损失率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对17份小麦品种(系)总酚、单宁、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酚类、单宁类物质是小麦抗麦红吸浆虫两种很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而酚类物质尤为重要,随抗性级别的不同,其诱导抗性效应不同。可溶性糖对抗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