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条件和演变阶段进行分析,通过节点、通道、网络、域面、等级、流等六大结构要素阐述了其演变规律与特征,即传统经济时代为低水平离散点状的空间结构,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少,通道不完善,等级结构不明显,网络不健全,流动性水平较低;计划经济时代,是一种计划空间,处于一种理性的计划均衡状态;转型经济时代是一种非均衡的、不断极化的空间,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和升级,城市的空间组织功能日益重要,各种空间通道快速建设和完善,等级结构日趋复杂,流动性激增.认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将进入信息化、生态化、空间体系化和城乡一体化时代.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长株潭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长株潭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经过数据分析,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物流园区的合理选址、数量、规模与功能定位,从而减少城市交通与环境压力,节约园区土地使用,增强园区交通便利,提升园区规模与集聚辐射效应,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一体化物流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52-254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周边的城市带来了重大机遇。运用SWOT分析了汨罗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外部机遇及威胁、内部优势及劣势,提出了汨罗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关系定位、发展思路、路径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城乡一体化理论、城市引力场理论、农业集聚与技术群化理论、中心一外围理论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等方面构建了长株潭现代农业建设的理论框架,并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现代农业引领区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农业引领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寻求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结果发现,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大大超过其土地生态承载力,出现了生态赤字。从横向比较看,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适应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需要,必须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消费生态型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研究是现阶段城市地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分形理论,分析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等级结构分布属于首位型,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仍相对松散,首位城市仍具一定垄断性但不是绝对垄断地位;城市体系内各城市空间分布都呈集聚态,城市群具有典型的轴线分布特征,交通网络通达性优良,各城市间联系较为紧密。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培育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城镇"组团"发展、城市"点轴"开发模式等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运用SWOT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都市农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加强政府对都市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流通服务体系,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绿地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规划的角度构思长株潭(CZT)城市群的绿地体系,作为一个整体,CZT绿地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丘陵、江洲、名城",绿地景观构架是"三城一星环二带",结合CZT现状,提出了城市群绿地特色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2010年长株潭周边乡镇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goog1e地球地理软件获取暮云、跳马、龙头铺、柏加等16个乡镇的人口、财政收入及其与长株潭的直线距离等基础数据,运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岀乡镇与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从而确定长株潭城市群相对区域的基本范围,为进一步优化长株潭相对区域土地利用架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城市群郊区农业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株潭城市群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郊区农业的发展会有所差别,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郊区不仅要为城市群提供生态服务,而且还要为城市群提高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因此郊区农村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郊区的都市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朝着特色化、有机化、精品化,集群化、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多样化、循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珠三角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珠三角都市农业与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各城市群的功能,对珠三角中部、东岸和西岸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  邵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7-7960
综合考察了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从分析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入手,分别介绍了9个城市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引入基尼系数,从定量的角度探究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村落的空间形态,指出其表现出显著地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的测量,指出其交通连接度属于中等水平,各主要乡村旅游城镇均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模式,即"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  王西方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93-2396
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文献研究成果,以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多中心发展可以缓解核心城市过于集聚、中小城市发育不足的问题,通过培育城市群多中心,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发展,分担核心城市的部分功能.基于尼克·格林多中心研究方法,选取运输快捷、花费时间少、乘客选择意愿高的高速动车(G)、动车组(D)、城际高速(C)、直达特快(Z)、空调特快(T)等快速通勤列车,以成渝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铁路日均往来车次作为基础数据,计算分析成渝城市群功能多中心度,并与欧洲8城市区域、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成渝城市群中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仍然是发展重心,在双核外,德阳、遂宁、万州、涪陵、长寿等城市具有成为新的区域多中心的潜力;(2)四川省南部自贡、泸州和重庆市东部忠县、黔江等12个地级市、市辖区仍然没有铁路客运的往来,使得城市群难以发挥完全的功能多中心效应;(3)成渝城市群功能多中心度偏低,属于功能多中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水平不如已经发展到典型功能多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相似文献   

15.
奉钦亮  覃凡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56-18659
从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角度,运用产业集中度和E(G)产业集聚指数法,计量分析了广西省林业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提出了编制林业产业集群总体规划、积极发展现代林业、深化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加速广西林业产业集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以及城市绿化在绿化、美化城市、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的作用 ,并提出了城市绿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城市化过程往往是只注重城市化而忽视生态化。城市化必须同时伴随着城市生态化,或者说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过程。城中村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在对其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相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60-12963
从经济、社会、环境3方面分析了城市园林与城市竞争力的联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易获得、客观真实、权威性等原则选取城市园林评价指标,创新性地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法),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定量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结论表明:经济指标在城市园林中较为重要,且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对于发展城市园林较为有效。最后给出城市园林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城市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综述了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及进展,提出了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兴起与分化、发展与实践阶段;指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动向和热点,生态城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想模式,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环境学成为各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制定21世纪议程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旅游作为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城市建设之间存有一种互动关系。研究城市建设有两个方向,即旧城改建和新城开发。其中,旧城改建中城市旅游发展主要着眼于本身的旅游资源环境,在保护的基础上讲求利用、挖掘其旅游潜力,使旅游价值更大化;新城开发则着重于确定城市旅游功能,把旅游产业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规划和运作,从而带动城市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