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香蕉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在世界各种水果中,香蕉的产量仅次于葡萄.1976年世界香蕉贸易量为6,578,340吨.其产量低的为833公斤/亩左右,高的可达5,000公斤/亩,平均产量为3333公斤/亩.可是在香蕉的生产上,其地上和地下器官都遭到许多病虫危害,有时为害十分严重.现将十多年来国外在香蕉害虫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第三届土壤-植物间磷动力学国际会议在巴西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淑杰  韩晓增 《大豆科学》2006,25(3):269-269
热带稀树大草原大约占地850百万公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土壤。在过去的几百万年内,这些土壤每年都承受着不断退化的过程。这些土壤肥力低、pH低、磷素可利用性低,高吸附性能和铝毒程度较高。自然退化低肥力的酸性土壤是限制整个热带地区许多国家发展和食品生产的主要因素,这样的土地面积占世界适于农业生产陆地面积的58%和世界人口的73%。大面积热带地区的低肥力非酸性土壤由于自然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磷素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香蕉是巨型的热带草本果树,细胞巨大、气孔发达,对不良的气候条件适应能力较低.我国南亚热带和北热带是香蕉的主要栽培区,这些地区深受季风的影响,寒、风、旱、涝等气象灾害频繁,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据福建省农业厅1949~1984年36年间香港产量资料分析,平均亩产仅为400.5公斤,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于平均产量的年份有21年,占58.3%.多数是因低温霜冻而减产的.如1958~1963、67、68、74、76、77、88年均为低温霜冻频繁的冷冬,造成产最大幅度下降,亩产量均在250公斤以下.可见,低温霜冻对香蕉栽培业危害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4.
香蕉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全球香蕉总产值385亿美元,为全世界约4亿人提供食物和收入来源。目前,全球香蕉主要以鲜销为主,加工率低于20%,因而香蕉加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先进的加工技术是提升香蕉商品附加值、资源利用率的驱动力,也是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围绕香蕉营养成分、加工特性、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香蕉加工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香蕉加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今后香蕉加工、科研以及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胡椒插条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低pH和正常pH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铝,研究胡椒根系细胞存活和有机酸分泌对低pH和铝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H5.0(低pH)条件下,不添加铝时,胡椒根细胞即表现出坏死症状,当添加80μmol/L铝时,胡椒根细胞开始凋亡,200μmol/L铝添加导致胡椒根细胞全部死亡;pH6.0(正常pH)条件下,当添加80μmol/L铝时,胡椒根细胞出现坏死症状,200μmol/L铝添加导致根尖细胞大量凋亡。由此可见,低pH和铝的双重胁迫加速胡椒根细胞凋亡。低浓度铝添加致使胡椒根系分泌有机酸速率增加,柠檬酸为胡椒适应低pH和铝胁迫分泌的主要有机酸;在低pH和正常pH条件下,40μmol/L铝添加均可诱导胡椒根系柠檬酸分泌速度的增加,苹果酸仅在正常pH条件下低浓度铝胁迫时分泌速率增加。因此,低pH条件下,铝胁迫引起胡椒根系分泌有机酸种类减少,分泌速率降低。研究还发现Al3+是对胡椒毒害最严重的铝形态,是pH4.5土壤中的主要铝形态,目前海南省胡椒主要植区有50%的土壤pH低于4.5,所以对于胡椒园土壤的铝毒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香蕉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水果,而日本是我国香蕉出口的主要市场。我国加入WTO后,农药残留问题已逐渐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本文系统分析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香蕉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为我国香蕉生产和出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是茶园土壤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会改变土壤中含铝矿物的结晶状态,影响铝的赋存形态,进而影响茶树生长环境。【方法】以日照市主要茶园土壤类型——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与草酸)对茶园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并以柠檬酸为例,研究有机酸浓度和pH环境条件对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3种有机酸均可显著提高茶园土壤中交换态铝(Ex-Al)含量,提升幅度顺序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有机酸也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结合态铝(Or-Al)含量,且柠檬酸表现更为显著;随柠檬酸浓度增加,有利于土壤中的铝向Ex-Al和无机吸附态铝(In-Al)转化;经柠檬酸培养处理的茶园土壤中Ex-Al、Or-Al、铝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Hy-Al)、腐殖酸铝(Ha-Al)含量随pH升高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有机酸显著影响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含量及形态转化。加强茶园科学管理,有效缓解土壤酸化可降低铝毒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重要水果之一,它是一种大众化的水果,具有悦人的风味和芳香的特性.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了作鲜果外还可加工成罐头、提取天然的汁液和香精.果实经发酵后可酿造香蕉酒和提炼酒精.新鲜的假茎、吸芽、花蕾是很好的青饲料.茎、叶可以造纸和制绳等用途,全身无一废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香蕉的需要量日益增多.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香蕉是发达国家主要的消费水果之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创汇水果.香蕉在世界水果中排位第三,产量次于葡萄和柑桔.但葡萄大量用于葡萄酒加工,柑桔很多用于果汁加工.香蕉却以鲜食为主,加工量较少.1970年世界香蕉总产量2821万吨,1980年上升到4057.5万吨,1987年达4217.3万吨.世界香蕉总产量最高的三个国家为巴西、印度和菲律宾.从总体发展趋势看,世界香蕉总产量还会略有增加,进出口贸易量  相似文献   

10.
土壤高铝低磷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酸性红壤为基质,研究酸性土壤中铝毒和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铝低磷胁迫下,玉米总根长变短,根直径、根表面积减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均降低。铝敏感基因型受铝毒的影响较大,而耐铝性强的基因型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香蕉种质资源丰富,不同香蕉品种对各个枯萎病生理小种的耐受性不同,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大、抗性不同的香蕉品种进行轮作可能达到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常见的香牙蕉、粉蕉、龙牙蕉、贡蕉等栽培蕉类型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24个香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应用,筛选遗传背景不同并且具有一定抗枯萎病的品种,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三熟制模式下南方双季稻茬口衔接季节紧张是协调双季稻周年增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前人在三熟制模式下水稻品种搭配以及肥料利用率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是三熟制模式下南方双季早稻产量及其养分积累分配相关性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比较南方双季早稻养分积累分配特征,本文以15个水稻早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水稻品种的秧苗素质、基本苗及分蘖动态、经济性状、营养元素积累及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秧苗素质存在显著差异,‘株两优819’的叶龄、苗高、百株鲜重等多项指标优于其他品种,秧苗素质表现佳。分蘖动态调查表明不同品种达到分蘖峰值的时间不同,其中以‘株两优929’的高峰苗最大,1 hm2达616.65万茎蘖数,‘株两优929’与‘中早39’高峰苗差异最为显著,‘株两优929’较‘中早39’显著增加33.62%。氮、磷、钾总养分的积累方面,‘株两优929’和‘陵两优942’养分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311.88 kg/hm2和376.35 kg/hm2。‘陵两优942’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2 028.09 kg/hm2。‘株两优929’的实际产量最高,为7873.01 kg/hm2。成熟期水稻品种养分积累量与子粒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氮、磷积累与有效穗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r=0.50*),株高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结实率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通过关联度分析表明,‘陵两优942’和‘株两优929’的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本研究对南方多熟制稻区早稻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给油茶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比较研究施用2种不同浓度的光合菌对不同品种油茶(‘海油1号’‘海油2号’‘海油3号’‘海油4号’)的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片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海油1号’外,其他油茶品种的苗高净生长量以光合菌稀释30倍最高;‘海油3号’的苗高和地径净生长量高于其他油茶品种。4个油茶品种的瞬时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菌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也以光合菌稀释30倍最高;但4个油茶品种瞬时蒸腾速率在不同处理组间的变化存在差异。‘海油1号’‘海油2号’和‘海油4号’叶片N、K含量均随着光合菌浓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而P含量则随着光合菌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苗高与瞬时净光合速率、瞬时蒸腾速率呈极显著相关,与叶片TP含量显著相关;叶片TN含量与TK含量极显著相关。可见,施用光合菌能促进油茶的生长和提高光合作用及叶片元素含量,其通过影响叶片三要素含量和光合作用而影响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4.
香蕉生产受多种病虫害和逆境胁迫的影响,由真菌病原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叶斑病和黑星病,细菌性病害软腐病和鞘腐病,以及非生物胁迫寒害等,是阻碍香蕉绿色可持续生产的严重问题.为探索香蕉生产上多种病害和寒害逆境的有效防控措施,本研究从外源水杨酸(SA)诱导植物系统抗性机理出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外...  相似文献   

15.
雌、雄性高度不育等因素导致现有栽培蕉遗传基础狭窄、抗逆力衰退,杂交育种是拓展其遗传多样性并改良关键农艺性状的重要途径,但国内外鲜见相对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了寻找可杂交利用的父、母本材料,本研究对3份野生父本材料Musa acuminataMusa balbisianaMusa cheesmani的花粉活力进行检测,然后以5类栽培蕉,即香芽蕉(AAA)、粉蕉(AAB)、大蕉(AAB)、龙牙蕉(ABB)和皇帝蕉(AA)的多份代表性品种为母本,两两组合进行杂交,检测不同组合的结籽率、种子萌发率、正常苗率。结果表明:母本基因组型为ABB的品种均可结籽;与另外2份野生蕉相比,M. balbisiana作为父本时结籽率、种子萌发率和正常苗率3项指标总体上最为理想;近缘野生种M. cheesmani与栽培品种杂交可以获得后代。本研究较为系统地开展了香蕉杂交试验,取得了多项数据,可为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正在兴起的香蕉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tropical race 4, TR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严重阻碍我国香蕉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外源水杨酸(SA)处理能诱导香蕉体内SA合成及信号传导途径关键酶基因上调表达,激活香蕉植株内系统获得抗性,增强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香蕉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农科1号’进行SA诱导处理,随后接种TR4,结果显示2个品种的病情指数均降低。为了进一步探究水杨酸信号途径下游的苯丙烷类途径在SA诱导的香蕉植株抗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对SA处理的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农科1号’中苯丙烷类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分支途径中常规苯丙烷类途径关键酶基因C4H4CL、木质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ADCCoAOMT、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HSCHI,对SA处理和TR4接种均有响应。在仅接种TR4的情况下,‘巴西蕉’相关基因主要表现为显著下调表达,而‘农科1号’相关基因主要表现为上调表达;仅用SA处理时,2个品种的C4H4CL被诱导上调表达;SA处理并接种TR4,2个品种C4H4CL依然保持上调表达的趋势,变化幅度在‘农科1号’中偏高;‘巴西蕉’CAD经SA诱导上调表达,但在接种TR4后,CAD相对表达量降低,而‘农科1号’CAD被SA诱导显著上调表达,SA和TR4共同作用下,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巴西蕉’CCoAOMT被TR4诱导显著上调表达,在SA处理并接种TR4的‘巴西蕉’植株中也表现为上调表达,‘农科1号’CCoAOMT在SA处理或SA、TR4共同作用下表现为强烈上调表达;CHSCHI在SA处理的2个品种中主要表现为上调表达,SA和TR4双重作用下,依然表现为上调表达。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可诱导感病和耐病香蕉根组织中苯丙烷类途径关键酶基因上调表达,该途径在SA诱导的香蕉抗枯萎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6个香蕉品种果实后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香蕉品种资源,以‘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巴西蕉’和‘南天黄’6个香蕉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后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6个香蕉品种的色差a*值、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淀粉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色差L*值、可滴定酸和α-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色差b*C*值呈波动上升;‘巴西蕉’‘南天黄’和‘中蕉6号’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上升至平缓,而‘中蕉3号’和‘中蕉4号’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及‘巴西蕉’的可溶性蛋白质先上升至黄熟期后下降,‘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和‘南天黄’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上升;在黄熟期时,‘中蕉4号’的果皮厚和果指弯曲度最大,‘桂蕉6号’的可食率、果指长度、色差a*值和还原糖含量最大,‘巴西蕉’的果指重、果皮重、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对6个香蕉品种果实成熟期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桂蕉6号’品质最优,依次是‘巴西蕉’‘南天黄’‘中蕉3号’‘中蕉6号’和‘中蕉4号’。  相似文献   

18.
战健  邓科  张娣  孟博  周一帆  邓燕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6):1183-1190
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是我国食糖生产的重要原料,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施氮量高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除了优化施肥管理,种植氮高效的甘蔗品种也是减氮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云南蔗区推广的早熟高产高糖甘蔗品种‘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为试验材料,设置0、0.1、0.5、1、5、10 mmol/L 6个供氮水平开展水培试验,在苗期测定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氮浓度与累积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2个品种地上部、根系及整株生物量均随供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云蔗081609’根系生物量先于其地上部达到峰值,‘云蔗05-51’则相反,‘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达到最佳生长需要的供氮量分别为0.5、1 mmol/L,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生物量高于‘云蔗05-51’;(2)随供氮水平上升,2个品种的根系总长度和平均根直径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根表面积持续增加,比根长先升后降,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的根系总长度、平均根直径和根表面积高于‘云蔗05-51’,比根长则低于‘云蔗05-51’;(3)2个品种植株氮浓度及累积量随供氮水平的升高总体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的植株氮累积量高于‘云蔗05-51’;(4)随供氮水平的增加,2个品种的单位根长吸氮量呈先升后稳定的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则呈先升后降并趋于平稳,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均随供氮水平升高显著降低,在0.1~10 mmol/L范围内‘云蔗081609’单位根长的吸氮量高于‘云蔗05-51’,但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品种间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无差异。综上表明,‘云蔗081609’在苗期对氮的吸收量高于‘云蔗05-51’主要得益于更好的根系生长,苗期适宜需氮量低于‘云蔗05-51’。  相似文献   

19.
番石榴属于桃金娘科(Myrtaceae)番石榴属(Psidium),其果实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是近年来福建省重点发展的亚热带名优水果之一。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是矿质养分,但果实生长发育中中微量矿质养分变化规律,特别是中微量矿质养分对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贡献度尚未明确。为了研究番石榴果实的中微量矿质养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品质的影响,以‘彩虹’和‘红宝石’番石榴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期Ca、Mg、Fe、Mn、Cu、Zn 6种中微量元素含量和Vc、TA、总糖、TSS等果实品质指标,并采用相关性分析(SPSS)和方差分解分析(VPA)分析了中微量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的相关性。2种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6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现上升趋势,可分为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其中,‘红宝石’番石榴的分界点为谢花后64~71 d,‘彩虹’番石榴为谢花后78~85 d。SPSS分析表明,中微量养分含量影响‘彩虹’番石榴和‘红宝石’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形成。除‘红宝石’番石榴的Ca含量、Fe含量与TSS在0.05水平上正相关,其余中微量矿质元素含量与Vc、TA、总糖、TSS均在0.01水平上正相关。进一步的VPA结果显示,Mn是2种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共性元素,Ca、Fe、Mn含量解释了‘彩虹’番石榴品质变化的73%,Mg、Cu、Mn含量解释了‘红宝石’番石榴品质变化的98%。因此,2种番石榴果实风味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Ca、Fe、Mg、Cu含量。生产上,需要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番石榴品种,注重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提高番石榴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本研究为不同番石榴品种施肥的优化及高优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三角梅属植物不同品种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从而提高其杂交效率。以‘伊娃夫人’(Bougainvillea glabra ‘Mrs Eva’)、‘小叶紫’(B. glabra ‘Sao paulo’)、‘伊娃白’(B. glabra ‘Mrs Eva White’)、‘加州黄金’(B. × buttiana ‘California Gold’)和‘橙红’(B. × buttiana ‘Afterglow’)等5个三角梅品种为试材,采用FDA、液体培养基萌发法检测5个品种的花粉生活力,探究不同保存方法对其花粉活力的影响;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对5个品种的柱头可授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01%FDA染色液均能使5个三角梅品种染色,其中,‘伊娃白’花粉活力最高,花粉活力为27.16%;其次是‘伊娃夫人’和‘小叶紫’,分别为13.98%和11.86%;活力最低的是‘橙红’和‘加州黄金’,分别为7.17%和4.01%。(2)不同保存条件下,5个三角梅品种的花粉活力存在显著差异。28℃干燥保存条件下,各品种花粉活力大小顺序为‘小叶紫’>‘伊娃夫人’>‘伊娃白’>‘橙红’>‘加州黄金’;4℃冰箱保存条件下,各品种花粉活力大小顺序为‘伊娃夫人’>‘伊娃白’>‘小叶紫’>‘加州黄金’>‘橙红’。(3)通过液体培养基培养12 h后5个三角梅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均较低,其中‘小叶紫’萌发率相对较高,为4.50%;其次是‘伊娃白’和‘伊娃夫人’,分别为2.78%和2.51%;‘加州黄金’和‘橙红’萌发率最低,分别为0.98%和0.08%。(4)5个三角梅品种的柱头可授性差异明显,其中‘小叶紫’和‘伊娃夫人’柱头可授性较好,其次是‘伊娃白’,而‘加州黄金’和‘橙红’柱头可授性均较低。综上,‘小叶紫’‘伊娃夫人’和‘伊娃白’3个三角梅品种适合作为杂交育种中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