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子思想在本质上并不反对仁,相反,老子提倡一种超世俗的、符合自然之道的仁.老子强调仁的自然性,认为最高境界的仁应该表现为一种本性的自然流露,仁而不自知,仁而不以为仁.而孔子谈到仁的时候,也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对仁的自发性、内在性的追求,强调仁由己出,仁者安仁.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孔老二人在仁的主张上有很大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孔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仁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伦理思想对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确立了德性伦理学与政治伦理学相统一的原则。他的伦理思想影响了他身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而且对现代社会仍然有巨大的影响。他的德政思想,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义利观和"学"、"思"、"行"的道德修养方式,对于促进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休在《公羊解诂》中,借《春秋》史事,以公羊家的视域,阐发了其有关君主及君主政治的思想和理论。其君主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为核心,要求君主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孝、廉、信表率天下;主张“大一统”的政治秩序,提倡重民用贤的德政;在君臣关系上强调“以道事君”,甚至提出君臣之间存在“朋友之道”;在君位传承上则坚持以嫡长继承制为正道。  相似文献   

4.
言德关系是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重要问题,是先秦时期儒家语言伦理的核心问题。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语言与道德的关系占有很大的比重,他认为,"言"与"德"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除此之外,孔子还提出语言运用既要"得体",也要符合"礼"与"仁"的道德标准,还就言德之间的规范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文章由言德关系入手,总结了孔子思想中言语道德的规范,同时就其对后世的意义进行了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5.
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发展中职院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澄清理论以提倡德育内容贴近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习道德能力的培养以及提供多种利于操作的德育方法而受到学校的广泛欢迎,成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它的观点对于我国当前中职院校德育的改革、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伦理观可概括为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原则、以"孝"为重点的人伦关系、以"义"为基础的公私关系。孔子的伦理观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构建现代人格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子通过其人本思想确立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将“仁”作为人类道德和精神的最高境界,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修仁”方法,主张通过中庸之道,对人的心境进行调适,使自己常常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维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人之为人的标准与格式,每一哲学思想中都有其内蕴的理想人格模式,儒学也不例外。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表征,将其理想人格依次划分为君子、志士和圣人三重境界。其中,君子境界立足于"智"和"勇",体现为基本人格;志士境界立足于"道"和"国",体现为狷介人格;圣人境界立足于"天"和"地",体现为中庸人格。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在人与自身、人与历史、人与他人和人与自然等方面对当今社会的人格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贯穿于其教育思想的始终。而"忠恕之道"是践行"仁"的思想的"一以贯之"之道。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和提高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振兴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面。汲取孔子思想文化中的精华,以"忠恕之道"指引师德建设,将对新时期我国师德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论语》及《孔子家语》中,孔子直接语及“君子”这一议题的言论甚多。这些言论,颇为全面地揭示了孔子的“君子观”。若加演绎,可以说:突出品德行为修养,是孔子君子观的要旨;强调“仁”和“礼”的修养,是孔子君子观的核心;激励参与改造社会的实践,是孔子君子观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道德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样式,人的道德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道德思维水平支配和制约。道德思维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伦理学理论形态范式的演进和嬗变,相应地发生着历时性的范式转向和共时性的理论融合。探究道德思维的逻辑关系考察、结构要素分析和理论形态演进,可以廓清道德思维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实践论的理论主题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更新。道德思维从综合性思维到分析性思维再到反思性思维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深刻理解道德规范、道德语言和道德共识之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均存在形式多样的以道德胁迫他人的行为。探究此类现象的本质属性,需要确立合理的道德评价尺度,最终能够将其界定为“道德绑架”。现阶段,多种因素致使不同文化观念并存,部分公民没能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另一些相对较好地实现了传统文明观念向现代文明思维的转变,理念的冲突导致一方受到另一方道德观念的束缚。道德绑架与现代公民道德规范相悖,破坏社会风气,应对其进行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道德建设也应该突出道德实践的地位。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应该是道德情感、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体。其中,道德情感是基础,是一种感性认识;道德思想是与道德相关的理性认识;道德实践是体现。同样,道德评价也应该基于对于道德实践的评价,不应该只纠结于对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思想的揣摩。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追逐,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令人堪忧。儒家道德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精髓,又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宝贵的精神资源。从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入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这不仅对培养人民群众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良好健康的引导作用,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与每个国民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益是道德建设的基础,脱离利益来讨论道德和道德建设是抽象的和不符合实际的。道德建设应重视利益在其中的作用,建立赏善罚恶的利益引导机制,进行以人的利益为轴心的道德教育,让人体悟到德行既是善的、美好的,同时也是符合自身利益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何建设网络诚信与道德体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儒家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当代网络面临的诚信与道德挑战,通过借鉴儒家传统道德的进步思想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建设网络诚信与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7.
道德感化--大学生道德教育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是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过程。道德感化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成功的关键。道德感化效果的取得,需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品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性”即道德,品性教育既是个人要求,也是社会责任,其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品性教育应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品性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品性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努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品性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成败,校园文化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诚信观念缺失,社会道德失范,缺乏社会责任感,功利心强。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显性课程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内部存在异常复杂的思想和理论争鸣,但它也有能够反映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之共同志趣的发展主题。试图重建资本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重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拓展人类道德关怀的领域和范围、寻求化解道德分歧的伦理路径、塑造后现代道德文化精神等不仅反映了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在对待西方伦理学传统、关注现实道德问题、追求伦理学理论创新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同或相近倾向,而且反映了所有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共有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