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蒋才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东、中、西部保险在区域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区域保费增长数量及速度、保费收入的GDP弹性、潜在保源转化率上有较大差距,而在保险结构、保险经营、保险法律、保险监管等方面呈现出趋同性,没有多大的差别和明显的区域保险特色.因此,应从区域保险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东部保险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制定中、西部保险发展的差异化扶持政策,实施区域保险经营行为差异化,以促进区域保险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泰尔指数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省10个地市及杨凌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陕西省2000~2007年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00年以来陕西区域经济差异呈逐年扩大的态势,且这种差异的构成在2005年以后发生了转变,已经由三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占主要地位发展为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占主要地位。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等地在各地区之间分配,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建议采取措施降低经济差异的增长速度,并应以降低组间经济差异为主。 相似文献
3.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河南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其进行分解分析.认为,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处在增速不断扩大的增长过程中,且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构成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等地在各地区之间分配,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建议采取措施降低经济差异的增长速度,并以降低组间经济差异为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安徽省经济逐年增长, 而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等地在各地区之间分配, 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本文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安徽的区域经济差异, 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安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解分析, 认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处在增速不断的扩大的增长过程中, 且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各个区域内部差异构成。因此建议政府采取措施降低经济差异的增长速度, 并以降低组内经济差异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城镇化模式的不同,福建省城镇化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基于2005—2012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测度了2005—2012年内闽东南和闽西北2个区域间及区域内城镇化水平的差异度。结果表明,虽然福建省的城镇化水平区域总差异和两大区域内差异大致上都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但两大区域内差异,尤其是闽东南区域内部差异在总差异所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6.
农机保险的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既体现在我国省域之间,也体现在各省份内部。江苏省作为农机政策性保险开展较早的省份,省内各地市的农机政策性保险水平呈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省农机政策性保险的运行效率和农机风险的管理水平,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7年农机政策性保险相关指标数据(如保费收入、农机参保量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机政策性保险区域水平进行分析,探究各地市农机政策性保险发展水平和潜力。结果表明,地区农业发展规模潜力是农机政策性保险发展的重要基础,江苏省应当因地制宜,实施差异支持政策,以促进农机政策性保险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机保险分散农机作业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对2005—2014年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组内经济差距贡献率比较大;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历史人文因素、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是产生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安徽省应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互动机制,采取适度倾斜的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泰尔指数中的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测算了2006~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11个县区的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在渭南市范围内,华县、韩城市和华阴市属于经济发达县区;临渭区、白水县、蒲城县和澄城县属于经济次发达的县区;大荔县、合阳县和富平县为经济发展一般的区域;潼关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2006年以来渭南市区域经济差异呈逐年扩大态势,且这种差异的构成在2010年以后发生了变化,已经由北部、中部、南部3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占主要地位发展为3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基尼(Gini)系数测算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并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分解并测度出各类因素对区域差异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2004—2012年,表征农业保险区域差异的Gini系数均值高达0.64,明显高于公认的警戒水平,但呈现收敛趋势,Gini系数最低的2012年已降至0.47。2)区域差异的50.59%来自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地区的社会环境及保险市场差异也是形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因,贡献率分别达到26.06%和20.78%,地区固有因素贡献最小仅为2.58%。因此,要将努力缩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距作为破解区域差异过大的主要抓手。与此同时,重视地区间农村教育、科技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差异及地区间保险市场发展差异也应作为缩小区域差异的重要手段。此外,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还要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吸收、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与教训,主动利用政策倾斜等手段吸引农业保险公司进入并开发地区市场,积极运用培训、宣传手段提升农民的风险与保险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耕地压力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区域角度出发,以广东省21个市为例,从耕地资源丰缺度切入,分析耕地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区域差异,计算并构建区域耕地减少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模型,得到两者倒"U"型曲线;采用耕地压力指数,计算并构建了全省四大区域耕地压力指数与人均GDP及产业结构的回归模型,比较了区域间耕地压力的差距,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区域耕地压力最大,且内部差异也较大,而东部、北部、西部承受的压力相当,内部差异较小,但各区域耕地压力来源不同,提出耕地压力阈值假设,明确当前处于压力阈值的4个市域,分别是广州市、东莞市、江门市和惠州市;通过辨识不同区域耕地承压状况及区域差异,明确当前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区域化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分析了全国集中统一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认为这是我国近年来农业保险发展逐渐萎缩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化的农业保险模式,并分析研究了该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原因,提出我国区域化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是在林业可持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根据区域森林资源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在深入理解森林资源健康评价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遵照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从森林资源特征、灾害、社会、科技等方面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专家打分)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探讨并构建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何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6):21-27
根据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及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持续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分享性六个方面,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03-2012年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为变量,运用差异系数,对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的演变过程与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2003-2012年云南省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区域间的差异总体呈波动缩小的趋势;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和创新性方面;在空间上,形成以昆明、玉溪、楚雄和大理为增长极,滇东、滇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较落后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4.
夏岩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4):50-55
加入WTO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猛,但存在省内不同区域明显的发展差异。面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预期愈加强烈,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亟需向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挖掘出口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对加入WTO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并利用区位熵指数、修正的泰尔指数等测度区域贸易差异的指标分析发现,安徽出口贸易额在全国处于中游,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较少,整体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弱。建议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构建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路径等促进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气象指数农业保险及其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内外的实例,明确气象指数农业保险的定义、设计方法和要求。从技术方法的角度,探讨时间、空间和作物种类及农业技术措施基本风险的主要特征及其降低途径,以及长周期气候事件对气象指数农业保险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为国内进一步开展政策性或商业性气象指数农业保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设计水稻农业气象保险指数产品,为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水稻产量灾损与气象因子、大气环流指数的密切关系,建立单季稻产量灾损模型。利用长序列的历史气象资料,基于Beta方法,计算全省各县(市)各级灾损的风险概率,设计不同诱发系数下的纯保险费率及保费,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优点,设计水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合同。【结果】依据水稻减产风险概率,确定沿海台州、温州、舟山、宁波地区中18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7.5%,兰溪等16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5.0%,嘉兴等34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2.5%;确定了3个区域不同诱发系数下的纯保险费率及保费;依据诱发系数及灾损模型,设计了农业气象保险指数的合同。【结论】农业气象保险指数依据保险经营需求设计,充分运用气象部门水稻产量预测的成熟技术,采用客观的气象数据定损,是水稻农业保险方案的重要创新。该指数的运用,有助于降低逆选择,基本解决传统农业保险中理赔时效低、成本高以及理赔准确度低的弊病,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