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对妇女的解放,主要侧重对妇女问题的系统分析,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我国的妇女观思想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建立和发展,同时加快我国妇女全面解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93-29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实践的观点占据其核心位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因此,通过在该文中论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阐述其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意义,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把握,促使其更好地与中国的时代脉搏相契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前人辩证法及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的,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社会现象、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其中国化历程的重要阶段。总结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早期在中国传播的经验,可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既是人类普遍解放的指针,又是妇女解放的理论基础。她的形成使男女平等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观,努力实现妇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妇女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旗帜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撑起了"半边天"。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是新时代下,党和国家的发展必然,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带领下,能够显著提升发展水平与建设效果。基于此,本文就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进行探究,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内涵、主要内涵,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引导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创立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境遇、新的挑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新思想回应时代诉求和人民诉求,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理,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和中国具体的生态实践,在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结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科学内涵包括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生态历史论、生态治理论六个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社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生态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论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的实践与创新。建设生态文明,要以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  相似文献   

9.
正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性质1.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先在的特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出现是对之前一切物质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区别与过去那种没有脱离物质的具体形态的物质观,不论是过去的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还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他们远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高度,更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物质物质观先在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物质先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从人的视角来看,物质是先于人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完成,究其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一次伟大的哲学革命,一场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转折。本文就是要探讨实践观对当代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木矛盾理论,首创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完满典范。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并进一步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其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西方生态思想的批判与借鉴,历史逻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现实逻辑是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逻辑既丰富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也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中国革命的看法与当时的中共中央确有着一系列的分歧。笔者从分析陈独秀当时连续给中共中央及中共党员写的几封重要信件着笔,究其孰是孰非问题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近代科学技术与民族棉纺织业私人资本结合是东方型产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导因.洋务运动使近代中国具备了产业革命兴起的可能性;但由于晚清政府不能代表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造成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技术与资本相分离的道路,致使近代中国产业革命被窒息.  相似文献   

15.
The project of indigenou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now widely perceived as valid, given the technological limitations of and the social problems exacerbated by the Green Revolution. Different authors have presented critiques of the Green Revolution based upon their studies of indigenou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their attendant knowledge systems. Such analyses provide important founda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indigenou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ut do not adequately address the socio-historical dimension. In Latin America, promoting such development must rely upon the reassessment of indigenous culture and ethnic survival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所发生的革命变革出发,肯定了马克思对物、对人、对人的直观能力的实践理解的合理性、革命性.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唯物论,也没有否定自然这一唯物论的前提.而当前流行的实践本体论忽视了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及其规律对实践的先在性、前提性,忽视了实践本身所具有的"变革世界"的客观功能而有滑入到唯心主义的危险.文章指出承认自然的先在性构成了实践唯物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7.
民粹主义是1 9世纪中叶产生于俄国的一种代表农民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2 0世纪初叶传入我国后,不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探索这条道路的先驱—毛泽东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毛泽东一生中对待民粹主义的心路历程作了简要述评,认为他不是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人民调解制度产生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并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新中国的成立而日渐成熟。另一方而,现代人民调解制度又建立在古代传统的法律文化之中,是对古代传统调解制度加以继承与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中国文化气派、文化风度、文化内涵,同时本质上是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新时代表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兼具问题导向的理论品质,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大国情怀,生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时代。面临着这一趋势带给我们的种种困境,就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因此,“回到马克思”已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共识。重新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其中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对于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其科学的方法论来解读现实问题,其意义尤为深远。正如马克思早年的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两个论述就为我们今天研究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这一视角的科学理解和深层把握将引领我们这批时代的弄湖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