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新阐述,又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之源,二者在发展的根本任务、目标、目的、方式方法和准则上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核,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人是生产力中的重要要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辨证统一的,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对大学产生了积极影响,促成和丰富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理念。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大学理念为大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类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6.
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是一个福音,对农村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是发展机遇。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统筹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生产方发展十分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都有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在一些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比,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短腿”.农村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是“短中之短”。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于现阶段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表现为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因而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育人舞台。我们必须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坚持德育的核心地位,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规律,进而更好地承担起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9.
“异化的人”、“全面的人”及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异化的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存在形态,“全面的人”是未来理想社会中人的存在形态,人的发展要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面的人”的转变。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中国现代性构建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蓝本,不断消除使人发生异化的因素,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中国又面向世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本身就置身于全球视野下。它在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以及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过去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发展观进行深刻反思,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任务而提出。其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指导我国经济战略的选择和社会的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战略选择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刘东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96-5997,6000
为了科学规划城市农用地,有必要确立都市农区概念,定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类型为典型的都市型农业,指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必要性。从城区农业发展类型入手,分析城郊型农业与都市型农业的特点和区别,并根据郑州市金水区农业特点,提出用产业化思路发展推进土地流转和吸引社会资金等有效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城市农业具有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示范功能;提出了发展中国的城市农业的对策,即要正确确立城市农业的发展目标,科学编制城市农业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城市农业的经济功能,积极开发城市农业的生态与社会功能,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和城市治理,大力开展城市农业的技术研究、推广与培训。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屏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实现生态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既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不仅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而且是培养农业科技专门人才,发展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文章指出在面向市场经济、人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基层农业科研院所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使用相结合,加强能力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人才环境;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信息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学数据,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是国家发起的一项长期战略举措。在这过程中,信息质量管理成为影响信息有效使用、实现信息价值的突出制约因素之一。为此,基于我国“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项目的建设经验,总结项目在组织管理、共享规则建设、标准制定、技术应用、人才建设、数据整合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成功措施,就进一步加强其信息质量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诸如:建立国家信息质量管理的宏观协调机制、加强标准等执行力度、健全信息质量管理规范、促进科学数据与科研活动的紧密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发展普及科技文化的重要意义,全面分析了高校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引领科技文化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推进绿色的科技文化研究、实行系统的科技文化教育、做好隐性的科技文化育人和开展广泛的科技文化传播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在科技文化发展普及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财政对农业产业化支持的视角出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现行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发展龙头产业、支持科技创新、实行财政贴息和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受教育主体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通过树立并动态把握人的主体性特质,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要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可持续地、科学地、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为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应承担的社会历史责任及办学方向的政策分析入手,通过高校产业发展的个案剖析,对农业院校科技产业提出了培植核心科技企业,培育农业科技要素市场,建好生物种苗工程项目,培养科技产业化人才的发展构想,以及实现构想的具体措施;建设农业科技园,产学研结合,合作发展,做好项目贮备和重点成果转化的确认,建立良性企业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