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碱溶酸沉法从茶渣中提取蛋白,优化了提取工艺,并将茶渣蛋白酶解后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到猪的基础日粮中.试验结果表明:茶渣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0.12mol/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液料比30∶1(v/w)、最佳沉淀pH3.5,在此条件下茶渣蛋白的提取率为75.47%;选用风味旧白酶酶解茶渣蛋白,酶解产物能有效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猪的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提高胰脏和十二指肠中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立法加工鱼粉成本低,易制作.其方法是:1选料:食用价值低的小鱼虾或商用生产的废弃物如鱼头、尾、鳃、内脏等,均可用作加工鱼粉的原料.但腌渍过的原料不易采用。2蒸煮:除去污物和杂质,清水洗净沥干.装入布袋扎好口.蒸煮20分钟。3压榨:取出布袋,压去水,直至压干为止。4晒干:将压后的粕块均匀地摊放在席子上晾晒,井时常翻动,直至含水量小于20%。晒干速度力求快.以免腐烂变质。5粉碎:将晾干的粘块粉碎,装入袋中即为成品。注意成品加储期长也要定期晾晒。鱼粉的土法加工@子尹  相似文献   

3.
茶渣生物洁净有机肥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民强  王岳飞  徐侠钟  杨贤强 《茶叶》2006,32(3):145-147
由于近年来茶叶深加工的大量进行,茶渣的生成量也迅速增加。如何有效的利用茶渣,使其变废为宝,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我们利用木霉菌发酵代谢产物研制了茶渣生物肥,分别有复混肥和纯有机肥。在茶叶和几种蔬菜的试验中,增产效果明显,其肥效不亚于进口的复合化肥,兼具速效性和长效性,肥效持久,并具有明显的抗连作障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茶渣之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被誉为国饮。我国茶叶的消费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冲泡品饮、制茶饮料、提取功能成分。其中茶饮料制作与功能成分的提取产生大量的茶渣,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茶渣中仍含有茶叶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和营养物质,所以大量茶渣的再利用也渐渐得到重视,被应用于饲料、肥料等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闸述茶渣在饲料、肥料应用的范同、效果进行阐述,并讨论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茶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叶倩  梁月荣  陆建良  梁慧玲  孙庆磊 《茶叶》2005,31(3):150-153
本文就茶渣的来源、茶渣的成分、茶渣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开发和利用茶渣生产饲料和肥料的前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茶业》2002,(5):39-39
1、轻度烫、烧伤,用浓茶涂抹伤处,不仅有较好的止痛效果,而且可以 防止液体渗出,有利于伤口的愈合。2、将冲泡过的茶叶洗净晒干,收集起来做枕头芯。长期用此枕,可疏风 清热,防止眩晕头疼。3、咀嚼茶叶或用浓茶叶嗽口,可消除口中异味。  相似文献   

7.
茶饲料与茶兽药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茶饲料的开发利用废茶和速溶茶、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等生产后形成的茶渣含有动物可消化的营养物质高达 52 % ,但将其作为动物饲料 ,必须经过发酵处理 ,使废茶料的茶渣中的粗蛋白和多糖降解。具体方法是把废茶或茶渣烘干至含水分 6 %~ 8% ,机械粉碎 ,然后用2 0 %的氢氧化钠溶液于 10 0℃条件下处理 1h ,除去木质素。然后用果胶酶或木霉菌在 4 0℃条件下发酵 3~ 4d ,再在 70℃下烘干至含水量 4 %~ 5% ,经适当粉碎后包装备用。茶籽饼中含有茶皂素 ,具溶血性 ,故将其用于饲料之前需经脱毒处理。曾祥国提出的具体方法为 :将茶籽饼粉碎成…  相似文献   

8.
《茶叶》1986,(3)
(之五)茶具茶巾:用于揩干水滴或茶壶的保养。茶扒:以竹制品为佳,又名叉子,用来扒清壶中茶渣。茶盘:木质茶盘,朴雅细致。但不如塑胶茶盘、不锈钢茶盘,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随着茶饮料、速溶茶和茶多酚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生产量的激增,茶渣的合理处置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茶渣作为肥料是一种新型的茶渣处理途径,具有环保、经济的特点。本文简单介绍了茶渣的来源、化学组成以及利用价值,并从不同方面综述了茶渣肥料的作用以及应用前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苎麻微生物脱胶采用的原料是刮剥后直接晒干的原麻,脱胶效果较差。该研究采用的原料是将刮剥后的鲜麻,先经过沸水煮练后再晒干。对经过不同煮练时间处理后的原麻,进行实验室厌氧微生物脱胶。结果表明,经过沸水煮练处理后的原麻,厌氧微生物脱胶的效果明显好于未经沸水煮练处理后的原麻;沸水煮练处理1 h的原麻,纤维细度5.83 dtex,强度6.12 cN/dtex,制成率为73.6%,厌氧微生物脱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工业废弃茶渣在茶园培肥中的有效利用技术,采用工程生物蚯蚓处理废弃茶渣与牛粪和稻秆的复混物料,研究了蚯蚓在茶渣复混物料中的生长繁殖情况,以及处理前后物料肥力属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蚯蚓在茶渣含量20%的复混物料中可以正常生长繁殖,并完成对复混物料的肥料化处理。20%茶渣复混80%牛粪的物料对蚯蚓的繁殖更有利,而20%茶渣复混80%稻秆对蚯蚓的生长更有利。蚯蚓处理废弃茶渣复混物料会消耗一定有机碳,同时提升氮磷钾等矿质养分的有效性,氮素有效性较无蚯蚓对照组提高23.24%~46.96%,磷素有效性提高16.26%~25.63%,钾素有效性提高14.08%~33.84%。综上所述,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可应用于废弃茶渣肥料化利用中,加快物料降解速度,但要复混牛粪、稻秆等其他物料,废弃茶渣含量20%是一个可行的复混比例。  相似文献   

12.
对长沙市场10种热销茶叶及其泡饮后的茶渣进行有机氯(BHC和DDT)农药残留测定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只有2种抽查样品有机氯残留略微超标。DDT含量均高于BHC。从泡饮后茶渣的检测结果可知,茶叶中的有机氯残留几乎不溶于茶汤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08,(5):41-41
采用普通室内吸附实验,考察了铅离子原始浓度、加入茶渣量、废水的温度、pH及浸泡时间等对茶渣吸附铅离子能力的影响。在研究废水的pH、温度和浸泡时间这3个影响因素时,采用了正交实验法。结果表明,当废水的pH为2、温度为60℃、浸泡时间为3h时,茶叶渣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废水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大,浸泡时间次之,温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动态     
’98上海茶与抗癌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中旬举行在上海第二届科技论坛期间,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和上海市抗癌协会于11月中旬联合举办’98上海茶与抗癌学术研讨会。届时将讨论交流茶与抗癌、茶对肿瘤的预防、茶对肿瘤的化学预防等论文。速溶姜茶冲剂的开发王天陆生姜洗净,切片厚度以2~3mm为宜。抽提时把姜片放入抽提罐中进行抽提,抽提罐中设有香精回收装置,抽提姜汁过滤浓缩后备用。茶叶浸泡时,茶叶与水的配比为1:20,浸泡温度85~95℃,时间15~20分钟,茶渣经二次浸泡,茶渣与水配比为1:10;茶汁采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后,…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对绿茶茶渣进行挤压膨化加工,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建立物料含水量、喂料速度、螺杆转速以及套筒温度与绿茶茶渣中粗纤维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参数对绿茶茶渣中粗纤维含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螺杆转速>套筒温度>喂料速度>物料含水量,获得低粗纤维含量的最佳挤压膨化参数为物料含水量70%,喂料速度90r/min,螺杆转速90r/min,套筒温度50℃。在此条件下,茶渣中粗纤维含量为15%,与膨化前原料相比,粗纤维含量下降了3%。  相似文献   

16.
茶渣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茶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文中就其利用现状进行阐述。主要涉及茶渣用作饲料、肥料以及从中提取蛋白质三个领域。指明了提取蛋白质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根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L.var.lanceolate Bge.的干燥根。生于干燥草原、山坡悬崖石缝中,以及荒漠、半荒漠沙土地中,主产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后入药,具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等证。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山苦茶叶为原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对不同产地山苦茶叶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并对万宁产山苦茶叶、茶渣及其经热水浸提后乙醇沉淀法分离的水溶性粗多糖中的14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苦茶叶水溶性粗多糖得率为16.7%,山苦茶叶中14种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常量元素钾、钙、镁、钠、硫、磷和微量元素钡、锰、铁、锌、铜、铬、钼、铍。不同地区的山苦茶叶各元素含量稍有不同,总体差异不大。对茶渣和粗多糖的各元素含量及其形态分布分析发现,山苦茶各元素(除钾外)的不溶态(36.9%~94.2%  相似文献   

19.
从1979年开始,我们连续二年用药物对黄麻粤园5号种子进行播前浸种处理试验,现将效果较为显著的小苏打浸种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供生产上参考。一、操作方法黄麻播种前先把麻种晒干风  相似文献   

20.
液态茶制品是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各种软饮料,可瓶装、罐装、软包装,使茶叶更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社交、旅游、娱乐和工作等的需要。同时浸出后的茶渣可以综合利用,更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