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七、成母牛产后几胎淘汰比较合适? 成母牛淘汰胎次,主要取决于母牛的产奶量、饲养成本及健康状况。 北京市国有奶牛场1991~1998年成母牛1~10胎平均305天产奶量为7039公斤,1~10胎各胎次305天产奶量分别为6304、7087、7444、7526、7461、7337、7156、6922、6667、6430公斤。以1~10胎平均305天产奶量为  相似文献   

2.
八、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些什么? 母牛到18月龄已进入体成熟阶段,体内各器官已基本发育完全,生长速度开始减缓。青年母牛是指18月龄至初产(1胎)这一阶段的母牛,为后备母牛(又称发育母牛或生长母牛)的最后一个阶段。此阶段的长短取决于母牛的配妊月龄,若18月龄配妊,此阶段为10个月,每提前一个月配妊,则减少1个月,若15月龄配妊,此阶段为7个月。母牛的初配月龄主要根据母牛的体重,一般认为母牛体重达360公斤以上即可初配。  相似文献   

3.
1.放牧加补饲育肥法:杂交犊牛1~3月龄随母哺乳,此时要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每日每头母牛补1公斤精料,保证犊牛吃足奶;4~6月龄,除哺乳外,每日补饲0.25公斤精料,自由采食牧草,同时喂给25克土霉素粉,到6月龄末强制断奶;7~12月龄半放牧半补饲,白天放牧,晚间8点进行一次补饲,补饲量为每日0.5公斤玉米,20克生长素,25克人工盐,25克尿素;13~15月龄只放牧不补饲;16~18月龄驱虫后开始短期快速育肥,全天放牧,日分3次补饲青草以及1.5公斤玉米,50克尿素,40克生长素,喂25天停25天,每日补饲人工盐25克,经过快速育肥,18月龄体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饲养的黑白花青年后备母牛,长期以来一直在18—20月龄、体重400公斤开始初配,平均配准年龄要在21月龄或其以上。近年来又规定16—18月龄、体重达到350公斤进行初配,平均配准年龄也要在20月龄左右。为了加速奶牛群的发展,提高经营效果,在加强犊牛、育成牛阶段饲养管理,缩短哺乳期的基础上,对育成青年母牛进行了提早配种试验。目的是观察13—14月龄、体重达320公斤时初配,对受胎率,生长发育,产前、产后疾病,犊牛初生重和产奶量的影响,为现行的繁育制度提供可靠的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科尔沁牛母牛体尺指标及体重间的相关关系,探讨科尔沁牛母牛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利用初生母犊、6月龄母犊和12月龄母牛体尺与体重测定数据绘制了生长发育曲线,并应用SPSS 16.0软件分析各项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放牧为主补饲为辅饲养条件下初生母犊、6月龄母犊和12月龄母牛体重分别为37.2、157.3、192.1 kg;初生犊的胸围与体长、管围存在显著相关性;6月龄犊牛的胸围与体高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与体重存在显著相关性;0~12月龄母牛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生长发育的最适数学模型均为3次多项式模型,拟合度在0.981 4~0.995 8之间,并且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胸围可作为早期选择的可靠依据;3次多项式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放牧犊牛各月龄的体重及体尺。  相似文献   

6.
1992年初在丹麦红牛改良示范区农村选购无乳房疾病、体重接近、营养中等、胎次和预产期基本一致的健康怀孕母牛7头,其中丹麦红×本地牛F_1母牛4头(1胎2头,2胎2头),本地母牛3头(1胎2头,2胎1头)。两组母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日挤奶2次,直至干乳,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牛平均泌乳期,丹本F_1牛为292±3.06天,本地牛287±2.83天;泌乳期平均产奶量分别为1481.43kg和752.85kg;产奶+犊牛收入,扣除饲养、人工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多收入966元/头。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杨柳青农场奶牛场现饲养奶牛766头,其中成母牛461头,育成和青年母牛245头,犊母牛60头。为天津市中等型牛场。为加速发展奶牛,提高牛群质量,降低转群饲养成本,奶牛场从1978年开始在加强犊母牛培育、育成和青年母牛饲养管理等措施下试行对育成母牛提前配种。初配月龄由过去的18月龄提前到15月龄,体重达到350公斤。到1982年底,试行组(15—17月龄)共配孕184头,对照组(18月龄以  相似文献   

8.
育成母牛的初情期一般为6~10月龄,平均8月龄;性成熟期一般为8~12月龄,平均10月龄,体成熟期一般为16~20月龄,平均18月龄,表明母牛能够配种。成年母牛生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平均52天,冬春季比夏秋季产犊的母牛产后第1次发情晚8天,分别为56天和48天。奶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18~25天占80%以上。母牛发情主要表现为接受其他母牛爬跨时站立不动,即所谓的站立发情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德国弗莱维赫(Fleckvieh)牛与本地母牛杂交F_1代育成母牛生长发育性状和生长发育规律,为培育北大荒乳肉兼用牛品种,开展选育提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各批次测定体重校正到统一月龄,测定了其初生、4月龄(断奶)、12月龄及18月龄4个阶段的体重、体尺,并对各阶段表型值比较分析。[结果]德国弗莱维赫(Fleckvieh)牛与本地母牛杂交F_1代母牛平均日增重、胸围和体斜长性状,在初生至4月龄断奶阶段生长发育最快;从4月龄断奶至18月龄,与纯种德国弗莱维赫种公牛与澳系(澳大利亚)西门塔尔母牛杂交后代相比,在体重和体尺上有一定差异。[结论]需要不断地改良,以提高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了彬县西黄F1牛在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上与本地黄牛的差异。结果表明,西黄F_1改良牛毛色变杂,体型得到改进,生长发育加快。西黄F_1母牛平均初生重为32.95kg,公牛为36.93kg,分别比秦改母牛、公牛初生重提高42.21%和61.97%;西黄F_1公、母牛6月龄体重分别为150.43kg和123.7kg,分别比同龄秦改公、母牛提高22.91%和10.3%。  相似文献   

11.
京海黄鸡     
获奖产品介绍 属优质肉用型鸡,具有小型、早熟、优质、抗逆四大特性;适应性及抗病力强,能适合集约化与放牧饲养等方式。公鸡成年体重2千克,母鸡成年体重16千克,一般只要125天就可产蛋,生产性能优良;112日龄上市体重达12~14千克,饲料转化比为36:1。  相似文献   

12.
微山麻鸭产于微山湖区而得名 ,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适合于湖水放牧或旱地饲养、蛋肉兼用的地方优良鸭种。1978年已被列入全国地方家禽志。其蛋肉产品在国际市享有盛誉 ,深受消费者欢迎。微山麻鸭出生体重为48克左右 ,在大群放牧条件下 ,70日龄幼羽长齐 ,公鸭平均体重1200克 ,母鸭体重1100克。120日龄全部换成成年羽 ,公母鸭体重分别达到1520克和1610克。其生长速度受季节和饲养条件的影响略有差异。微山麻鸭在正常饲养条件下 ,开产日龄为140天左右 ,180天产蛋率达50 % ,500日龄产蛋量140~150个 ,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年产蛋量可达1…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省奶业宣传的不断深入 ,我市奶牛养殖专业场户发展很快 ,但是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如何搞好饲养管理 ,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无疑成为奶牛养殖场户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1改进饲养方法1.1实行引导饲养。从母牛干乳期的最后两周(产犊前10~15天)开始 ,在保证优质青粗及多汁饲料基础上 ,每天饲喂1~1.8公斤精料 ,以后每天增加0.5公斤 ,直到母牛产后的泌乳高峰期采食精料量达到体重的1.5 %~2.5 %为止。1.2科学分段饲养。在干乳期前45天基本上饲喂优质粗饲料(主要是青干草) ,或少喂精料。后两周开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本地西杂牛与德系西门塔尔牛杂交的F_1代、F_2代公牛生长规律,选择健康的本地西杂母牛100头,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其及F_1代进行人工授精,测定F_1代、F_2代公牛从初生到24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在0~6月龄阶段,F_2代公牛的生长速度快于F_1代公牛;在6~24月龄阶段,F_1代、F_2代公牛体重、体尺指标基本相同,但与西门塔尔公牛相比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较大的生长潜力。试验表明,F_1代、F_2代公牛均能够适应河北省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如加强饲养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杂种优势,将会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内蒙古半牧半舍饲养条件下科尔沁牛的生长规律和生产性能。【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选取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5处养殖户多头样本,测量和分析初生、6月、12月、18月和24月龄科尔沁牛生长特性。【结果】科尔沁公牛和母牛体重均随月龄的延长呈直线增加,初生和6月龄,科尔沁公牛和母牛的体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科尔沁公牛体重均显著高于母牛体重(P0.05),公牛体重分别比母牛体重高20.9%、36.07%和42.58%。公牛日增重在0.61~0.95kg/cm。18月龄和24月龄科尔沁公牛肉用指数分别为3.82和4.61。【结论】科尔沁牛乳肉兼用牛,在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生产性能,适合本地区的养殖,但为提高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和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养牛户中,随机取样18头产后的高峰母牛(Humped cows),采用犊牛每次吸乳前后的体重差,测定产后各特定日期10、30、60、90、120天,上午6时至下午18时的泌乳量,结果日平均泌乳量分别为16.12±0.63公斤,6.08±0.54公斤,6.19±0.65公斤,5.89±0.54公斤,5.84±0.71公斤。按照群众饲养习惯,犊牛4月龄断奶,换算成一个哺乳期(Suckling period)平均泌乳量为720.14±64.14公斤,全期(120天)平均日泌乳量为6.024±0.62公斤。由此可见,温岭高峰母牛泌乳性能较为稳定,产奶量亦高,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在不影响其原有性状的前提下,稍加改良,就可变为役、乳兼用牛,扩大牛奶生产范围,提高母牛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这对于促进养牛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按常规黑白花育成母牛要18月龄体重350公斤以上才配种。1987年我们对13—15月龄体重290公斤以上的28头育成牛提早配种,受胎率约90%。产后泌乳期平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鲁西黄牛的早熟性和肉用性能,以及不同屠宰日令对肉产量、质量、饲料报酬和饲养成本的影响。我们于1979年8月至1981年5月用16头(8公.8母) 7—10月令的鲁西黄牛,在一般的饲养水平(每日供可消化蛋白质400克左右)条件下进行试验,并分三个不同月令(18月令、24月令、30月令)进行了各4头(2公、2母)的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母牛观察到的初情期平均为274.5天,平均体重为222公斤。8月令的小公牛就追随发情母牛和爬跨,有的偷配准胎;偷配母牛18月令即能产出发育正常的牛犊。试验公牛18月令体高已达到30月令的98.51%,体长达到91.57%;体重也超过70%以上。12月令平均日增重公牛为0.68公斤,母牛为0.55公斤;18月令平均日增重为0.67公斤,母牛为0.52公斤;24月令平均日增重公牛为0.63公斤,母牛为0.49公斤;30月令平均日增重公牛为0.59公斤,母牛为0.46公斤。每增重一公斤体重消耗饲料:8头公牛每增重一公斤平均需7.30个饲料单位(燕麦单位)及680.03克可消化蛋白质。其中8—12月令的8头平均需5.49个饲料单位,580.33克可消化蛋白质;8—18月令8头相应为6.52和669.41;8—24月令为7.96和705.85;8—30月令2头为9.23和764.52。8头母牛每增重一公斤平均需9.49个饲料单位,1004.94克可消化粗蛋白质。其中8—12月令8头平均每增重一公斤需8.38个饲料单位,926.42克可消化蛋白质;8—18月令8头相应为8.60和853.03;8—24月令4头为9.74和1027.65;8—30月令2头为11.38和1212.22克,每增重一公斤消耗精饲料公牛为3.99公斤,母牛为5.40公斤;粗饲料公牛为8.20公斤,母牛为9.57公斤。试验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骨肉比,脂肉比分别是:18月令—58.88%,49.16%,83.33%,1比5.891和1比44.18;24月令4头—61.12%,53.02%,86.80,1比8.02,1比40.69;30月令—60.40%,52.32%,86.59%,1比7.81,1比47.49。眼肌面积是18月令平均为80.25平方厘米,24月令为88.00平方厘米,30月令为117.00平方厘米。牛肉肉质品味良好,鲜肉呈明显的大理石状花纹,各内脏器官均发育正常。试验牛每公斤体重成本费,18月令公牛为1.55元,母牛1.74元;24月令公牛1.92元,母牛2.20元;30月令公牛2.25元,母牛2.54元。每公斤净肉成本,18月令公牛3.46元,母牛3.94元;24月令公牛3.69元,母牛4.39元;30月令公牛3.95元,母牛4.39元。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配种过早,会影响母牛的生长,从而影响其一生的产奶性能;而配种过晚,会浪费育成后期饲养费用,而且减少了终身产奶时间,给生产者造成了较大的潜在损失。故对于奶牛养殖户来说,掌握适宜的育成牛配种条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许多养牛主产区中国荷斯坦育成母牛18月龄配种,是不准确的。育成牛达到其成年体重的70%,是适宜的配种条件。如果饲养条件较好,则在13或14月龄就可以达到体重要求,而开始配种。如奶牛养殖比较发达的国家,由于其饲养条件较好,一般育成母牛在14月龄即开始配种,而到24月龄开始产犊产奶。相反,如果饲养条件差即使达到了24…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相同饲养条件下,比较奶牛公犊与秦川牛公犊增重效果.[方法]将20头荷斯坦公犊牛与20头秦川牛公犊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饲养试验,日粮组成和饲喂方法相同,青贮饲料和干草自由采食.[结果]奶牛公犊比秦川牛公犊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奶牛公牛的初生重、6月龄平均体重、12月龄平均体重、18月龄平均体重、24月龄平均体重比秦川牛公牛高.[结论]饲养奶牛公犊比饲养秦川牛公犊的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