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核桃黑斑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一种危害核桃的重要病害。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田间防效。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及田间喷雾防治试验,研究了中生菌素等14种杀菌剂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生菌素等7种供试杀菌剂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原菌成团泛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在40.27~252.41 mg·L-1,其中中生菌素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40.27 mg·L-1,噻霉酮、硫酸链霉素和春雷霉素的抑制作用相当,EC50分别为50.62、53.25、54.88 mg·L-1,氟啶胺的EC50为176.96 mg·L-1。中生菌素、噻霉酮、氟啶胺和春雷霉素4种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核桃黑斑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依次顺序为:中生菌素>噻霉酮>氟啶胺>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对核桃果实黑斑病防效为81.35%,对核桃叶部黑斑病防效为82.65%。春雷霉素对核桃果实黑斑病防效为71.58%,对核桃叶部黑斑病防效为74.87%。中生菌素、噻霉酮、氟啶胺和春雷霉素等药剂可作为防治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结合田间试验,筛选七叶一枝花灰霉病菌的最佳防治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啶菌噁唑乳油、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剂、43%戊唑醇悬浮剂、40%嘧霉胺悬浮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及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等7种杀菌剂对七叶一枝花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选取4种毒力较高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25%啶菌噁唑乳油、40%嘧霉胺悬浮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七叶一枝花灰霉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42 2、0.052 6、0.017 2、0.124 9 mg·L-1。田间试验表明,0.1 g·L-1 50%咯菌腈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3.90%;0.25 g·L-1 25%啶菌噁唑和0.5 g·L-1 40%嘧霉胺次之,防治效果分别为79.40%和76.73%;0.625 g·L-1 50%腐霉利的防治效果最低,仅65.3...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梨火疫病防治用药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生态风险,参照GB/T 31270.10—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0部分:蜜蜂急性毒性试验》在室内采用连续摄入法和接触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并引入危害熵值(HQ)就其生态风险作初步评价。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5%中生菌素原药、85%春雷霉素原药和4%春雷霉素水剂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致死中浓度(LC50,以有效成分计,下同)和半致死剂量(LD50,以单只蜜蜂、有效成分计,下同)分别为208、253、247 mg·L-1和412、2 434、223μg,毒性等级为低毒;0.3%四霉素水剂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 LC50和LD50分别为45 mg·L-1和2.86μg,毒性等级为中毒;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 LC50分别为110、65、107 mg·...  相似文献   

4.
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金边虎尾兰致病型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杀菌剂对金边虎尾兰致病型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金边虎尾兰致病型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毒力最强,EC_(50)值为0.006 5 mg/mL;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10%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的毒力次之,EC_(50)值分别为0.013 5、0.021 6、0.021 6、0.021 5 mg/mL。这5种杀菌剂可作为金边虎皮兰致病型多粘类芽孢杆菌田间防治的主要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河南省漯河市8个不同地点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8株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多菌灵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在0.412 8~0.745 9 mg·L-1,氰烯菌酯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在0.078 8~0.260 0 mg·L-1,戊唑醇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在0.081 4~1.242 4 mg·L-1,咪鲜胺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在0.007 1~0.217 7 mg·L-1,不同禾谷镰刀菌菌株对同一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建议交替使用EC50低于均值的杀菌剂用于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延缓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抑菌圈法进行了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38%中生·叶枯唑水分散颗粒剂1 000倍液、60%中生·新植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噻唑锌·中生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和33.8%辛·氯溴·春雷水剂1 000倍液9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中以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浙江新昌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病害特征描述,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致病性的试验和rDNA ITS序列的测定比较,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针对该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浙江省新昌县的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15种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微乳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EC50<1 mg·L-1);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颗粒剂和10%己唑醇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次之(1 mg·L-150<10 mg·L-1);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EC50>10 mg·L-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草莓镰刀型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对 4 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为草莓根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结果显示:不同供试菌株对氰烯菌酯、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福美双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 EC50值分别为 0.058 2~5.035 0 μg·m L-1,0.038 5~5.079 3 μg·m L-1,1.522 4~17.786 0 μg·m L-1,3.821 1~17.253 8 μg·m L-1。其中菌株 WQ1对氰烯菌酯和 WQ4 对福美双的敏感性均最低,而 WQ3 对这 2 种杀菌剂最敏感;WQ7 对苯醚甲环唑和 WQ2 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均最低,而对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最敏感的菌株分别是 WQ5 和 WQ1。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仅对福美双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 9%春雷霉素·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在黄瓜上的残留情况及使用安全性,从提取溶剂、净化方式等方面优化了前处理方法,将黄瓜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后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下,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春雷霉素和噻霉酮的残留情况。结果显示:春雷霉素采用含 1%甲酸的甲醇水溶液提取,经过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MCX)SPE 小柱净化,噻霉酮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可达到理想要求;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分别在 0.025~1.25 mg·L-1,0.01~1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9 8,0.999 9;春雷霉素添加水平为 0.05,0.2,1 mg·kg-1时, 平均加标回收率在 73%~81%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 10%;噻霉酮添加水平为 0.01,0.1,1 mg·kg-1时, 平均加标回收率在 73%~94%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 10%。田间试验结果显示:9%春雷霉素·噻霉酮可湿性粉剂,以 47.25 g.a.i.·hm-...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及新型混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及其与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咪鲜胺、戊唑醇和腈菌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较高,EC50值分别达0.031 92、0.057 18、0.185 60、0.805 30 μg·mL-1;其次为异菌脲、嘧霉胺和百菌清,EC50值分别为4.204 90、5.949 90和8.816 30 μg·mL-1;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为103.519 40 μg·mL-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培养72 h所产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76.9 mL·L-1。采用Horsfall的复配方法,设计发酵上清液与咪鲜胺、戊唑醇、代森锰锌、咯菌腈和异菌脲分别以体积比6:4、4:6、8:2、9:1和7:3的比例复配,毒性比分别为1.61、1.60、1.53、1.38和1.32,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7种生物药剂对百香果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安全生物药剂用于指导百香果生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生物药剂对百香果茎基腐病菌的毒力效果,观察药剂对病原菌孢子生长及形态的影响,并用离体接种法测定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7种生物药剂处理对菌落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对孢子的生长和形态的效果不同。室内毒力测试结果显示植物源药剂中抑菌效果最佳为井冈霉素(EC50为7.79 mg/L),其次为春雷霉素(EC50为26.35 mg/L)、乙蒜素(EC50为28.65 mg/L)、苦参碱(EC50为339.13 mg/L)和多抗霉素(EC50为1 150.29 mg/L)。微生物药剂以枯草芽孢杆菌效果较好,EC50为3.2×106 CFU/g。筛选毒力较强的4种生物药剂均可抑制百香果茎基腐病不同菌株生长。离体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表明井冈霉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药剂对百香果茎基腐病防治效果显著,两者的离体防效分别为58.8%和70...  相似文献   

12.
选用不同化学杀菌剂原药和生防菌剂(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人参菌核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比较不同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菌核形成数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高效防治人参菌核病药剂。结果表明:化学药剂中氟环唑和咯菌腈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和EC90值均<0.010 0 mg/L,其次为戊唑醇和氟啶胺,其EC50和EC90值均<0.100 0 mg/L。首次采用原药对16种药剂进行了抑菌效果和菌核形成抑制效果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药剂的实际水平,其中氟环唑和氟啶胺首次用于人参菌核病的防治研究。生防菌剂(株)中枯草芽孢杆菌(科诺)、复合内生芽孢杆菌(京青)抑菌效果最好,EC50较小,EC90分别为4.22×105,2.45×106 CFU/mL;其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德强)、解淀粉芽孢杆菌FS6,EC50均<2.0×105 CFU/mL,EC90  相似文献   

13.
选择27%溴菌腈·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水剂等几种杀菌剂进行了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第3次药后7天,亩用27%溴菌腈·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用量100、90和80 g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77.78%、74.38%和66.16%;亩用2%春雷霉素水剂140 g处理的防治效果为72.55%;亩用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100 g的防治效果为67.92%。结果表明,亩用27%溴菌腈·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90、100 g和2%春雷霉素水剂140 g较之其他药剂处理,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烟草角斑病绿色防控药剂单一,亟需筛选出高效低毒杀菌剂用于烟草绿色防控实践。采用平板计数法对12种不同性质的杀菌剂进行室内抑菌试验,选出室内抑菌效果好的6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室内抑菌效果最好的是实验室自行改良的中草药专利杀菌剂WF、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1%丁子香芹酚水剂,抑菌率100%;其次是1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40%噻唑锌悬浮剂,抑菌率分别是82.84%和76.14%;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抑菌率63.47%,其它杀菌剂的抑菌率低于50%,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抑菌率仅为44.1%。田间试验效果由高到低分别是1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0%噻唑锌悬浮剂、中草药杀菌剂WF、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田间防效在60%-65%之间,这4种药剂可以推荐应用到烟草角斑病的绿色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15.
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高效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了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其在苹果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0种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腐烂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除3%中生菌素WP外,其他9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69、0.89、1.88、0.19、0.039μg·mL-1和0.064μg·mL-1。其次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素WP、5%香芹酚AS、0.5%小檗碱AS和0.4%蛇床子素SL 5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26.06~290.7μg·mL-1,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为8.29~136.0μg·mL-1。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对菌丝生长的EC50均>2 000μg·mL-1,显著>其他几种药剂,室内毒力最差。离体枝条保护试验结果表明,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其室内防效均>85%,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保护作用最差,其室内防效与其他药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复合微生物菌剂和0.5%氨基寡糖素AS 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替代生物源杀菌剂。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纸碟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有10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值10 mg/L),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1218 mg/L,其次依次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氟硅唑微乳剂、25%啶菌唑乳油、5%己唑醇悬浮剂、10%腈菌唑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3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毒力较强,其中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番茄青枯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3.3742 mg/L,其次依次为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水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蜜柚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安全杀菌剂,以期指导蜜柚种植生产。【方法】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法分别测定温度、pH和光照对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以及菌丝的致死温度;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蜜柚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蜜柚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均为7、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有限,但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致死温度为51℃,10 min。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蜜柚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咪鲜胺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17 1 mg·L-1,其次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EC50分别为0.023 7和0.034 5 mg·L-1,而多菌灵相比之下效果偏差,为0.258 6 mg·L-1。【结论】温度和pH能影响蜜柚炭疽病菌生长及产孢,但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有限。咪鲜胺对蜜柚炭疽病病...  相似文献   

18.
利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2%咯菌腈悬浮剂、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茶花叶片致病菌枝状枝孢菌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测定几种杀菌剂的抑菌率,为田间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可达94.8%,12%咯菌腈悬浮剂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次之,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其基本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水稻穗腐病在天津地区发生较重,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连续两年对天津地区水稻主产区穗腐病危害进行调查、病原菌分离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引起天津地区水稻穗腐病的病原菌为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95%咯菌腈和95.3%丙环唑对稻黑孢霉抑菌效果最好,2020年EC50值分别为0.2776、1.3102μg/mL,2021年EC50值分别为0.5171、2.0188μg/m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两年菌株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对2020年菌株EC50值为8.0151μg/mL,对2021年菌株的EC50值为24.6704μg/mL。75%三环唑对该病原菌无抑制作用,生产上不推荐使用。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地区水稻穗腐病的致病菌株并筛选了高效抑菌药剂,为生产中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室内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学杀菌剂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37μg/m L;其次是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其EC50值为1.07μg/m L;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的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2093.97μg/m L;生物杀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B-1619和枯草芽孢杆菌Bs Y1336均对番茄晚疫病菌均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因此,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B-1619和枯草芽孢杆菌Bs Y1336为理论上防治番茄晚疫病菌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验证后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