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要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的友好环境,实现张掖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首要任务是建设五大生态屏障。构建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屏障争取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积极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  相似文献   

2.
各地动态     
姜雪 《甘肃林业》2012,(4):45-46
程有清考察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情况7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程有清,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马少敏,率全国人大、省人大代表祁连山生态环境调研组来天祝调研。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刘洪泽、省林业厅副厅长樊辉、省农牧厅副厅长刘志民、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所及省上有关厅局负责人一同调研。调研组一行人来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城保护站经营管辖的四台沟封山育林区,程有清一边听取古城保护站生态环境变迁情况介绍,一边不时停下脚步,询问黄河支流大通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等方面的情况。对古城保护站在保护生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祁连山(张掖段)生态屏障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张掖段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核心区和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主要径流形成区。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也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面临冰川退缩,雪线上升;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物种减少,病虫害蔓延;投入不足,建设能力弱;生态治理缺乏重大项目支撑等问题。提出了6个方面的发展对策:保护森林植被,增强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保护湿地资源,修复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狠抓节约用水,减轻祁连山生态环境压力;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议国家尽快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建议国家增加张掖生态用水、建立黑河调水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而言,森林资源的作用极为重要,作为“地球之肺”不仅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功能还起到调节径流等作用。但森林病虫害会对森林生态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促进森林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保障林业生态环境与建设的协调发展。针对如何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的有效建设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为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强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必要性,对其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所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森林资源、法律意识、林权工作、相关法规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因素,探讨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并通过对有关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问题进行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可持续发展,最为现实、最为关键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一切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必须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必须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负责。以保护现有的生态为基本目标,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将区域经济规划与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升蛇蟠岛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蛇蟠岛的生态旅游资源及森林资源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岛屿的山地、平原、村庄、码头、石洞区等沿海防护林和生态风景林建设的对策与实施措施。通过岛上生态风景林的建设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1年3月,国家首批确定黑河流域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黑河流域人民的关怀,同时也说明了黑河流域生态功能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是国家环境保护的战略工程,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工程,也是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生态安全的生存工程。因此,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特提出如下建议:一、在上游抢救性开展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环境建设,稳定水资源形成区的乔木林面积,遏制灌木林退化势头首先要积极有效地解决林牧矛盾,将草地资源划拨到户…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已被列入国家生态建设省 ,而大兴安岭地区又是本省的重点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文章结合大兴安岭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论述了该地区下属三个县四个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 ,详细介绍了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指导方针、规划与建设的布局和建设的先后次序、重点项目及项目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针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结合大连市实际交通需求与建设计划,大连市政府决定启动光明路延伸工程。而公路建设施工期对周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公路建设如何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与探讨,论述了公路建设施工期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总结归纳了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与措施,并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植被、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林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辽东山区水源的生态环境条件,将本区的植被划分成5大类型,重点提出了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对建国以来提出的水源涵养林建设的技术措施等做了重新思考,结合现代生态原理,建议考虑进行辽东山区“水源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目标”、“子工程的划分”、“工程要点”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区位优势以及生态安全、物种具有异常的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立闽中自然保护区群系核心、建设沿海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种质基因库、建设德化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土绿化》2006,(9):1-1
共划分出7个生态区和17个生态亚区、76个生态功能区。《区划》明确了各个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并据此提出各个生态功能区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方向及环境保护对策。为西藏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布局工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恩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制约恩施州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因素,以及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加快恩施州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布局和规划;现有林的经营管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科研和推广;提高认识依法治林等。  相似文献   

16.
《林业资源管理》2016,(1):24-31
基于定量化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通过对青海省生态环境空间特征的差异性分析,将青海省划分为5个生态一级区和36个生态二级区。研究结果可以明确各生态区、生态亚区的主体生态系统服务和定制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和工农业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二级区划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对西藏昌都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新发展观的角度,采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地域单元,将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划分为1个生态区、2个生态亚区、8个生态功能区。针对各功能区的现状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系统介绍了湖南省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背景.在充分调研我省森林资源特点、森林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我省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历程,保护与建设的主要模式,指出“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模式是我省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体.生态工程造林是改善我省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是森林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政策是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参与式林业规划”和“报帐制”是对我省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值得推广的举措。同时这一研究为我省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位于青海省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文章就柴达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林业的关键作用、水资源特殊性、草地生态、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监督监测等6个方面提出了柴达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秦岭的地质、生物、气候等生态环境特点、优势及其利用与保护现状,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及其与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矛盾,以及建设秦岭国家公园在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与涵养水源、自然景观、中华文化发源等方面的优势条件,提出了秦岭国家公园建设终极目标为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总面积为270万hm2,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和自然体验区等四个功能区,全面规划、先易后难、格局不变、经管分离、章程引领、逐步发展、限期完成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