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深入研究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分析其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初步筛选出生化成分特异的品种资源,为特异品种的发掘利用和繁殖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5.53%,在4项常规生化成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氨基酸,为14.13%。在儿茶素组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儿茶素,为63.51%。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7.179%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50.165%,贡献最大的是酚氨比;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894%,贡献最大的是表儿茶素(EC);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20%,贡献最大的是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11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聚集了云抗系列品种资源,主要特点为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儿茶素DL-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较高,氨基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EGC)...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掘新的茶树种质资源,对陕西省10个地区88份茶树资源的特征性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28.00%,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1.96~2.08,均值为2.01。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15时,88份资源可分为4大类复合组,无独立组存在。根据生化成分含量,可以从中初步筛选出高咖啡碱资源1份、低咖啡碱资源1份和低茶多酚资源1份,为今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3.
赵洋  刘振  杨培迪  宁静  成杨  杨阳 《江苏农业学报》2021,37(5):1285-1291
为了给黄金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茶树品种选育提供数据和材料基础,对25份黄金茶种质资源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氨酸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黄金茶种质资源主要生化成分统计参数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黄金茶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74,变异系数为5.73%~19.58%;基于生化成分,将25份种质资源分为Ⅰ、Ⅱ2个类群,这2个类群在茶多酚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和酚氨比上存在显著差异,Ⅰ类群茶多酚含量比Ⅱ类群高;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生化成分多样性92.67%的信息,第1主成分得分为正的资源被归为Ⅰ类群,得分为负的资源被归为Ⅱ类群.初步筛选出1份高氨基酸含量资源,3份高茶多酚含量资源.  相似文献   

4.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00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25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7%~80.56%,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花萼茸毛(为80.56%),其次为子房茸毛和叶质(分别为56.48%和50.96%),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萼片数(为13.97%);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5个农艺性状综合为7个主成分,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1.90%。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8.285%,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134%;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为4大类,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一起,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古蔺野生大茶树农艺性状多样性。[方法]以古蔺县的47份茶树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古蔺野生大茶树的叶色、叶形、叶长、叶宽、叶面积等17个叶片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古蔺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9.28%~48.21%,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48 6~1.402 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14%,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18.96%,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5.65%,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4.42%;17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10.88处,可将47份古蔺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群,桂花乡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在四大类群中均有分布,说明桂花乡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种类较丰富,聚有较大的育种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古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64份浙南早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4份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平均变异系数达16.68%,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2个主成分代表了64.287%的资源信息。聚类分析把64份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有33份资源,第2类群有18份资源,第3类群有13份资源。初步筛选出早生特异种质资源(氨基酸≥5.0%或茶氨酸≥3.0%)10份,早生优良种质资源(茶多酚≥20%或者氨基酸≥4.0%)48份,潜在早生优异茶树资源(水浸出物≥48.0%或者酚氨比≤4)24份。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氨基酸等5种主要生化成分呈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茶树种质化学特性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内不同区域和省外引种驯化的4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6个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江西茶树种质的化学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1,平均变异系数为31.36%;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的80.135%信息,16个化学成分在各主成分中均有贡献,载荷图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化学成分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将45份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中均有亚组,第1类群属于红、绿茶兼制类型,第2类群适合制作红茶,第3类群适合制作绿茶;从茶树种质资源中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资源3份,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资源6份,高儿茶素资源11份,低咖啡碱资源1份,低茶多酚资源4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东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的多样性,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广东连南县45份茶树资源的氨基酸、茶多酚、生物碱、酚氨比等主要生化成分指标,鉴定评价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连南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可可碱含量(146.39%),其次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分别为115.71%和108.20%,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水浸出物含量,为12.14%.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7.284%和93.441%,包含所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可从45份茶树资源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的资源,其中,高氨基酸资源(>5.00%)4份,高茶多酚资源(>34.00%)14份,低咖啡碱资源(<1.00%)2份;在高水浸出物资源中,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较高的资源有12份(涡水茶树群体中有10份,黄连茶树群体中有2份).[结论]广东连南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地域独特性;筛选出的13份高茶多酚资源及其他特殊资源可作为茶叶深加工和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豫南地区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6种性状对豫南地区115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其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47%、17.96%、29.78%、28.57%,平均值为21.7%。聚类分析茶树资源被分为3类,第一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高,第二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中等,第三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偏低。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76份浙江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76份浙江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6份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1.82,平均变异系数达21.66%;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76份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0.947%的信息;聚类分析把76份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有23份资源,属于红绿兼制型,第2类群有30份资源,比较适制绿茶,第3类群有23份资源,比较适制红茶;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20份、高茶多酚15份、高咖啡碱3份、高氨基酸17份、高可溶性总糖含量13份;相关性分析显示,7个指标之间均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并加快利用和丰富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利用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评价其遗传多样性。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不同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9.88%~55.96%,平均变异系数31.84%,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91 8~2.003 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05 9;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内含物质成分较丰富,基于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10.89%~30.03%,平均变异系数21.7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0 1~2.049 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890 0;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生化成分、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分布关系密切,单一依据表型性状或生化成分进行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优异资源筛选潜力较大,具有独特地域性,但属于江北茶区的陕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稍低于南方茶区的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基于生化成分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50%)茶树种质资源3份,高茶多酚(20%)茶树种质资源4份,高氨基酸(3%)茶树种质资源4份,低咖啡碱(1.6%)茶树种质资源4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四川雷波野生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质量分数特点及多样性水平,同时发掘新的茶树育种材料,以雷波50份野生茶树资源为研究对象,采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制成生化样并测定其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50份资源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和水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4%~4.29%、13.97%~20.82%、3.75%~5.30%、8.76%~16.12%和35.10%~48.60%,平均值分别为2.58%、16.99%、4.62%、12.06%和41.39%。基于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CV)为7.54%~28.58%,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94~2.03。聚类分析可将50份野生茶树资源分为4大类群,各类群的生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雷波野生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多样性水平较高,且咖啡碱质量分数较高,初步筛选得到咖啡碱质量分数≥5.0%的特异资源9份。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雷波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金秀野生茶树的种质资源,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8个野生茶树群体的茶多酚、氨基酸和生物碱等主要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野生茶树群体的生化成分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8.03%.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包含了茶树群体生化成分的94.81%信息.生化成分聚类分析表明,8个野生茶树群体可分为3大类群,第Ⅰ和Ⅲ类群为红、绿茶兼制的资源,第Ⅱ类群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对种质资源进行氨基酸、茶多酚、生物碱和酚氨比等主要生化成分分析揭示了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和品质特征,并从中筛选出的特异资源可作为下一步育种的材料,不同群体的生化特征研究为今后茶叶的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重庆茶树种质资源,了解重庆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已保存的3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30个农艺性状和5个主要生化成分指标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重庆茶树资源在农艺性状与主要生化成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1.01%~53.54%,平均变异系数29.13%;多样性指数介于0.32~2.04,平均多样性指数1.16;主要生化成分变异系数介于11.87%~28.56%,平均变异系数19.4%;多样性指数介于1.91~2.07,平均多样性指数2.00;前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85%,包含了35个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来进行综合评价重庆茶树种质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将30份重庆茶树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第Ⅱ类群属于红绿兼制类型,第Ⅲ类群是开发红茶的优质原料;筛选出芽色变异材料1份,芽叶绒毛特多类型材料3份,特早生茶树材料10份,高茶多酚特异资源21份,高咖啡碱特异资源4份。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生化成分特性,对武夷山市茶区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达到2.04和24.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80.37%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6份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水浸出物和黄酮类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类群多数适制绿茶,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多数适制乌龙茶。从3个类群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特异资源3份、高水浸出物特异资源4份。结果可为武夷山市茶区夏茶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068-2072
为研究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40份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份大理茶18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变异系数为8.91%~51.70%,其中,芽叶茸毛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1.70%,萼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91%;13项主要生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变异系数最小,为4.05%,ECG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5.93%;18个农艺性状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其中,第2类、第3类发芽密度高,芽叶茸毛多,芽叶色泽呈绿色,叶质柔软,可用来选育优质高产的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存在着高EGCG、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EGCG、低ECG、低咖啡碱的大理茶资源,可以用来选育高咖啡碱、高氨基酸、高多酚,低多酚、低咖啡碱等特异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挖掘利用茶树地方种质资源,对收集保存的32份西乡县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观察及特征性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西乡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树型绝大多数为灌木型、中叶种,叶型为椭圆或长椭圆,树姿为半开张,茸毛中等;主要内含成分变异幅度较大,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13.97%,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1.72~2.01,均值1.90。对32个地方资源及4个对照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群,其中第2类群为红绿兼制型资源,第3类群为适制绿茶型资源。筛选出高咖啡碱特异资源4份,适制绿茶优良资源30份,红绿兼制型资源2份。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特性和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差异,测定了31份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采用水提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比较了茶多糖SOD活力。结果表明,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存在较强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平均变异系数为21.84%,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8,平均改良潜力为50.92%;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含量和酚氨比均呈正态分布;茶多酚含量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包含了5个生化指标81.08%的信息,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是5个生化性状的特征指标,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5位的茶树种质为‘白牡丹’‘红海棠’‘向天梅’‘半天妖’和‘香石角’,可作为武夷山茶区优质乌龙茶品种选育和推广栽培的良好材料;基于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将31份茶树种质分为3类,第Ⅰ类群13份种质茶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第Ⅱ类群8份种质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第Ⅲ类群10份种质酚氨比...  相似文献   

19.
为使古茶树优异特异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以云南景洪市20个代表茶区的50份古茶树(普洱茶C.sinnensis var.assamica)为研究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做蒸青固样,进行生化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质量分数测定。根据4项常规指标分析,对50份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特异性资源。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茶多酚29.02%~44.02%、氨基酸1.95%~5.20%、咖啡碱2.37%~5.17%、水浸出物42.82%~62.85%。变异系数分别为茶多酚10.97、氨基酸21.15、咖啡碱16.49、水浸出物5.60。有25份为优异特异资源,其中11份研究材料的茶多酚质量分数40%,为高茶多酚资源;14份研究材料的氨基酸质量分数3.30%,为高氨基酸资源,其中2份研究材料是高茶多酚高氨基酸茶树资源,分别为JH-049和JH-059。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更多种质资源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分析其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的多样性,筛选出高儿茶素指数(Catechin index,CI)、高苦茶碱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品种选育和特异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云南66份代表性茶树种质的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嘌呤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和苦茶碱)等主要品质和功能性成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香农多样性指数,H'),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筛选出高CI、高苦茶碱的种质。【结果】66份云南茶树种质的GC、EGC、C、EC、EGCG、GCG、ECG、咖啡碱和可可碱等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其中,H'除EC、ECG外均大于1.80,EGCG的H'最高(2.06);C(66.07%)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可可碱的变异系数(15.68%)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3.37%,包含所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14个生化成分,可以将66份茶树种质分为4个类群,不同类群在CI、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总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3份CI > 0.60的茶树种质,其中有4份大于0.90(2份大于1.00);另外,还鉴定到4份(其中有3份还具有低咖啡碱性状)高苦茶碱茶树种质。【结论】云南省茶树资源的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到高CI、高苦茶碱、低咖啡碱等特异种质17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