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土壤中Se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袁州区为研究区域,采集162份表层土壤样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中Cd、Hg、As、Pb、Cr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双变量莫兰指数分析Se和重金属空间相关性,并基于地理探测器,选择土壤性质、距离、NDVI、地形等10种因子为自变量,以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为因变量,探究土壤Se与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区土壤样品中Se含量的平均值为0.5,整体处于富硒水平。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Cr、Pb、As,比值分别为4.20、1.88、1.59、1.29、1.16倍;As、Pb总体处于无污染状态,Hg、Cr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Cd整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除Cd外均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2)Se与5种重金属的空间聚类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e与Cd、Hg、Cr 3种重金属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通过因子探测发现,全氮(TN)、速效钾(AK)、pH、有机质(SOM)、距水源距离和距铁路距离对Se元素与重金属元素空间聚类情况的解释力最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云南八角主产区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为八角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潜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州7个县的八角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As、Cd、Cu、Cr、Pb、Hg、Zn和Ni的含量,应用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对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检测区土壤重金属变异系数在7.11%~18.75%之间,Hg、As、Pb、Cr的平均含量超过云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As、Pb、Cu超过风险筛选值。污染评价表明,As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最高为1.99,为警戒级别,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为轻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处于低风险等级,其中Cd生态风险因子最高;地质累积指数Hg和As在1~2之间,为中度污染等级。聚类分析表明,林地土壤重金属As、Pb、Cd、Cu、Zn、Hg主要受土壤母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Cr和Ni来源相似,主要为自然来源。【结论】云南八角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受人类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共同影响,部分区域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云南八角主产区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为八角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潜在 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州 7 个县的八角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 As、 Cd、Cu、Cr、Pb、Hg、Zn 和 Ni 的含量,应用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对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检测区土壤重金属变异系数在 7.11%~18.75% 之间,Hg、As、Pb、Cr 的平均含量超过云南省土壤重金 属背景值,As、Pb、Cu 超过风险筛选值。污染评价表明,As 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最高为 1.99,为警戒级别,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为轻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处于低风险等级,其中 Cd 生态风 险因子最高;地质累积指数 Hg 和 As 在 1~2 之间,为中度污染等级。聚类分析表明,林地土壤重金属 As、Pb、 Cd、Cu、Zn、Hg 主要受土壤母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Cr 和 Ni 来源相似,主要为自然来源。【结论】云南 八角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受人类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共同影响,部分区域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超 标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铜选冶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场地污染评价及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场地土壤重金属(Cd、As、Hg、Cu、Cr、Ni、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Cu、Pb、Cd、As、Hg 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结果表明Cr元素属于重度污染,As元素属于轻度污染,其余Cu、Ni、Pb、Cd、Hg元素均为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属于重度污染。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Hg元素为中度累积,Cd、As元素为偏中度累积,Cu元素为轻度累积,Pb、Cr、Ni元素为无累积。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单项指数Hg>Cd>As>Cu>Pb>Ni>Cr, Hg、Cd元素为很强生态风险,其余5种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整体上研究区生态风险属于强生态风险。研究区属于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结论】研究区土壤中Hg、Cd、...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七种植农田土壤中5种重金属(Cd、As、Pb、Cr、Hg)的污染风险及植株对5种重金属的累积差异。【方法】采集来自10个三七种植地的250株三七植株及其根际土壤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方法检测土壤和植株中的5种重金属含量,进一步分析三七根际土壤及植株地上部、地下部5种重金属的超标率、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10个采样地三七根际土壤重金属超标率为Cd (75.56%)>As (40.23%)>Cr(8.89%)>Hg (0.00%)=Pb (0.00%),超标重金属未超过管控值,4个采样地属于轻度污染。三七植株地上部及地下部均超标的重金属为Cd、Cr和Pb,地上部重金属超标率为Cd (67.90%)>Cr (22.22%)>Pb (10.84%),地下部重金属超标率为Cr (49.43%)>Cd (32.05%)>Pb (3.70%)。除了Hg,三七植株地下部对Cd、Pb、As和Cr的富集能力均强于地上部,且地上部和地下部对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结论】大部分采样地属于轻污染等级,但三七植株地下部及根际土壤Cd、As和Cr有潜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色季拉山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方法】在色季拉山阴坡和阳坡分别选取了3 700,3 900,4 300 m 3个海拔梯度,设置了6个采样点,分层(0~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采集土样,测定Cr、Cd、Hg、Ni、Se、As、Pb 7种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参照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重金属元素Cr、Se、As、Pb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Cd和Hg含量都超过了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2倍和2.92倍、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75倍和9.5倍;Ni含量低于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但高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是其含量的1.03倍。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都大于50%,其中Hg表现为极度变异,其余6种均属于高度变异。(2)在同一土层Cr、As含量均表现为阳坡低于阴坡,Pb、Ni和Hg含量总体均表现为阳坡大于阴坡。在阳坡,As、Cd、Hg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Se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在阴坡,Cr、Se和As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b和Hg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重金属元素As含量在阴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Hg含量在阳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坡向、海拔及土层间无明显规律性。(3)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土壤0~20 cm土层,在阳坡,Hg为重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Ni为轻度污染,Cr、Se、As、Pb都是非污染状态;在阴坡,Cd和Hg为中度污染,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都是非污染状态。(4)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阳坡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阴坡,主要污染物均为Ni、Cd和Hg。(5)通过污染负荷指数法对色季拉山林0~20 cm土层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发现,阳坡森林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土壤无重金属污染。【结论】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中,Ni、Cd和Hg 3种重金属元素都达到了污染程度,其中Ni是轻度污染,Cd和Hg是中度以上污染;阳坡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无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疆典型重金属区域(奎屯市123团和127团、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土壤进行布点调查采样并测定重金属As和Cd含量,研究目前该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风险指数法,对新疆奎屯市、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区域代表性土壤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重金属As和Cd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小于1,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奎屯市123团和127团的6个样点的重金属As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为1.91,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重金属Cd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为0.92,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依据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以及奎屯市样点2种重金属范围均为Pi≤0.7或者0.7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黄土残垣沟壑区坝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进行生态健康风险评价。【方法】选取黄土残垣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西廒沟淤地坝坝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8月采集70个点位0~20 cm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Cd、Cu、Pb、Zn、Ni、As、Hg、Cr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ArcGIS 10.4进行插值分析土壤重金属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采用单因子指数(Pi)、内梅罗综合指数(P)、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估8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风险程度,并采用PMF模型解析土壤重金属来源。【结果】(1)研究区土壤表层,8种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但是土壤表层Cd、Pb、Zn、As、Hg均值高于山西省土壤背景值,而Cd、Pb、Zn、Hg均值高于黄土的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Cd、Cu、Pb、As、Hg在坝内耕地及南北靠近村庄、交通干道处含量较高,土壤Zn的高值主要分布于北部,低值分布于中部及南部,土壤Ni、Cr含量呈南北高、中部较低的规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条带状分布特点。(2)单因子指数法表明研究区Cd、Hg污染程度较高,为中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耕地土壤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重庆市7个典型水稻主产区的稻田土壤样品230个,分析测定土壤样品的pH及Cd、Hg、As、Pb、Cr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与地累积指数评价法进行污染程度分析,并与重庆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进行比对,分析评估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再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中Pb、Cd、Cr、As、Hg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0.312、66.8、4.71、0.0827 mg/kg。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稻田土壤有19.57%的点位处于Cd元素轻污染状态,0.43%的点位处于Hg元素中污染状态,其余点位处于无污染状态。地累积指数分析发现,稻田土壤中Cd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元素属于无污染水平,但存在极少部分土壤的Hg元素地累积指数极高(4.03,属于强-极强污染等级)。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比对发现,Cd、Hg元素含量均超过了重庆土壤背景值...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州黎平县耕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黎平县耕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状况,为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和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黎平县耕地土壤铬(Cr)、铅(Pb)、镉(Cd)、砷(As)和汞(Hg)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黎平县耕地土壤Cr、Pb、Cd、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8.39、23.55、0.22、6.16和0.15 mg/kg,Hg平均含量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是其1.36倍。Cr、Pb、Cd、As和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1、0.09、0.74、0.19和0.47,只有Cd超标,超标率为3.4%;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68,整体无污染;Cd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低""中"和"较重"的分别占91.5%、6.8%和1.7%,Hg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低"和"中"的分别占95.9%和4.1%。【结论】黎平县耕地土壤重金属整体上无潜在生态风险,但部分乡镇Cd存在"较重"程度潜在生态风险,Hg存在"中"程度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田土壤重金属年际变化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揭示土壤中重金属的变化趋势,为土壤环境监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05—2009年北京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持续监测,分析了该地区农田土壤中As、Hg、Cu、Cd、Cr和Pb等重金属的统计特征和年度变化趋势,并结合采样点的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研究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2005年至2009年间,As、Hg、Cu、Cd、Cr和Pb等重金属中, Hg和Cr的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Hg的含量逐年为 0.053、0.065、0.077、0.090和0.116 mg•kg -1,Cr含量为50.0、53.3、55.8、56.1和61.8 mg•kg-1。其它重金属含量呈上下波动,无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与背景值相比,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水平Cr>Hg>Cd>Cu>As>Pb。不同类别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As在潮土和褐土中,Hg和Pb在近郊和远郊农田土壤中的含量有显著差异,不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未发现重金属的含量差异。【结论】北京农田土壤中As来源于成土母质,Hg和Pb来源于城市污染的大气扩散,Cu 、Cr和Cd来源于农业活动中肥料的过量使用。  相似文献   

12.
典型设施蔬菜基地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以北京市设施蔬菜基地为例,研究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明确不同重金属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特征,为蔬菜质量安全和设施蔬菜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9个典型设施蔬菜基地的148个土壤和96个蔬菜样品,分析土壤和蔬菜样品中As、Cd、Cr、Hg和Pb 5种重金属的统计特征及在土壤-蔬菜系统中迁移系数,并结合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采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由于蔬菜摄入导致的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As、Cd、Cr、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43、0.18、64.4、0.11和21.6 mg·kg-1。设施蔬菜基地蔬菜中As、Cd、Cr、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478、0.0391、0.2785、0.0014和0.0454 mg·kg-1。总体上,蔬菜设施基地5种重金属在土壤-蔬菜中迁移能力顺序为:CdHgCrAsPb。5种重金属造成的目标危害系数大小依次为:CdPbHgAsCr。所有蔬菜样品中单一重金属的目标危害系数均小于1,表明单一重金属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结论】本研究所选设施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属(As、Cd、Cr和Hg)存在积累趋势,须重视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中国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目的】为系统了解并客观评价中国菜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状况,促进中国蔬菜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方法】系统收集了1989年以来中国蔬菜土壤重金属研究的相关资料,并利用相关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中国菜地土壤重金属中以Zn含量最高,其次是Cr,再次是Cu;而毒性较大的元素As、Hg、Cd的含量相对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8.03、0.12、0.28 mg•kg-1。与国家土壤质量II级标准GB15618-1995(6.5<pH<7.5)相比,Cd含量超标的问题较为突出,全国约24.1%的菜地样本超标;Hg含量其次,样本超标率为10.3%;As的超标率为9.2%。各种重金属按含量超标率排序为:Cd>Hg>As>Zn>Cu>Cr>Pb。若按地区比较,则东部地区Cd含量超标较为严重, 其次是Hg和Zn;中部地区以As和Cd含量超标为主,亦存在少量的Hg、Zn、Cu超标;西部地区亦以As、Cd超标为主,并伴随有少量的Cu、Cr和Hg超标。不同类型菜地比较,工矿/污灌区菜地的As、Cd、Hg、Zn含量均最高,尤其是其Hg含量平均高达2.36 mg•kg-1,超出其它类型菜地含量的10.5~21.1倍;设施菜地的Cu、Cr含量在所有类型中是最高的,而城市郊区菜地则Pb含量相对较高。对全国各地的蔬菜基地进行单独分析,发现除Pb含量稍高外,其它几种重金属的含量均较低,全国普通菜地的整体质量状况较好。【结论】在中国当前菜地利用方式下,除工矿/污灌菜地、市郊菜地土壤中个别重金属含量超标外,中国菜地土壤、特别是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基本上未超过国家标准,整体质量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r3+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建立土壤重金属铬污染评价的酶学指标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常见的红壤(酸性土壤)及褐土和风沙土(碱性土壤)为供试土样,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在供试土样中添加0,50,100,300,500,1 000,1 500,3 000mg/kg Cr3+,研究不同Cr3+含量下土壤脲酶、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总体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Cr3+显著或极显著地抑制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且均为完全抑制作用(包括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供试土样中Cr3+轻度污染时的生态剂量(ED10)为25mg/kg;酸性土壤中脲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过氧化氢酶对Cr3+的毒害反应更敏感,碱性土壤中磷酸酶和脱氢酶的反应更敏感。【结论】土壤脲酶、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及总体酶活性均可用来表征土壤Cr3+污染程度的大小;土壤pH、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酶与Cr3+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阿克苏和甘肃酒泉3个香梨产区土壤重金属残留水平,评估新疆、甘肃香梨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残留风险大小。【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铅(Pb)、镉(Cd)、铬(Cr)、镍(Ni)、铜(Cu)、锌(Zn) 6种重金属,按照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3个产地土壤中各重金属残留水平均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 332 -2006)的限值,梨园土壤重金属残留处于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与新疆、甘肃土壤背景值相比,梨园土壤中6种重金属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巴州、阿克苏和酒泉3个产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分别为57.67、72.14和55.61,均处于低风险水平。但Cd元素是3个产区贡献最大的生态危险因子。【结论】 新疆、甘肃产区香梨园土壤重金属总体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属于生产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轻稀土抗油菜镉(Cd)铬(Cr)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物学效应,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稀土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一轻稀土(La、Ce、Nd、Pr)浸种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Cd和Cr胁迫条件下油菜生长发育对Cd、Cr元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土壤Cd、Cr胁迫未对油菜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但增加了Cd、Cr含量和累积量,以重金属Cd累积幅度最明显;La、Ce、Nd、Pr浸种处理均抑制土壤中重金属Cd和Cr向油菜茎叶转移与吸收,抑制效果因油菜发育状况、土壤污染程度及稀土元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随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其抑制重金属毒害能力增强,以Ce浸种处理效果最佳,同时促进了油菜茎叶中干物质积累。【结论】稀土浸种处理是一种抑制和减少蔬菜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寻找广西矿区潜在的对重金属元素的超富集植物。【方法】根据矿区的地貌和植被分布特征,对广西矿区土壤和植物的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通过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Cu、Zn、Cd、As等重金属含量,并分析其富集特征。【结果】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国家一级标准(GB 15618-1995),其中As含量超国家三级标准;植物中的Cu、Zn、Cd和As含量分别为54.2~148.4、91.7~319.9、4.1~13.2和353.0~5123.7 mg/kg; 蜈蚣草、山菅兰、五节芒、葡萄属、壳斗科和杜茎山等植物中的As含量较高,分别为5123.7、3132.7、1046.6~3012.3、2411.4、1507.9和1056.1~1258.9 mg/kg,其相应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5.2、6.6、2.2~14.8、5.1、3.2和5.2~6.2,表现出地上部大于地下部的富集特征。【结论】蜈蚣草、山菅兰、五节芒、葡萄属、壳斗科、杜茎山均达到As超富集植物的标准,是潜在对的As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形态与有机碳(SOC)含量的相关性,为深入理解土壤负载SOC和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以及评价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海南省琼海市和定安县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和抛荒地)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砷(As)、铬(Cr)、铜(Cu)、锌(Zn)、铅(Pb)以及S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含量,并对重金属形态含量、富集度、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与SOC和MAOC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为:水田Cr>Zn>Pb>Cu>As,旱地Cr>Zn>Pb>As>Cu,抛荒地Cr>Zn>Cu>Pb>As;土壤重金属形态以残渣态存在为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富集指数呈现:水田Cr>As>Cu>Zn>Pb,旱地As>Cr>Cu>Zn>Pb,抛荒地As>Cu>Cr>Zn>Pb;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Cr、Cu、Zn和Pb的生物有效性系数较小,处于较稳定的存在状态,生态潜在风险较小,而As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潜在威胁。土壤中SOC和MAOC含量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均表现为水田>抛荒地>旱地,土壤中SOC和MAOC含量与部分形态的Cr、Cu、Zn和Pb之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结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不仅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还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和性质以及有机物类型含量产生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部分重金属赋存形态含量与SOC和MAOC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As除外),对深入理解海南土壤污染状况、土壤自净能力与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可为海南土壤质量提升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常见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的富集效应评价,为干旱绿洲城市建设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常见绿化树种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各样品重金属含量,分析不同绿化树种对土壤重金属Cu、Pb、Ni和Zn的富集能力与转运特征,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富集转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根际土壤中Cu、Ni、Pb和Zn含量均值分别为40.27、48.03、29.24和120.77 mg/kg,分别是新疆土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1.51、1.91、1.53和1.76倍;对研究区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该区为轻度污染。树种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高于地上部分;对其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的计算得,冠榆、红皮云杉对Pb的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均大于1,冠榆、红皮云杉对重金属Pb具有超富集效应。【结论】5种常见树种对4种重金属的BTF整体表现为Pb>Ni>Zn>Cu;各树种对重金属Cu、Ni、Pb与Zn的综合转运能力:圆冠榆>白榆>红皮云杉>樟子松>白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