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凝胶质构和保水性的影响,探讨凝胶特性随蛋白质氧化程度变化的根本原因,为MP凝胶特性控制和鸡肉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活鸡屠宰,取鸡胸肉提取MP。利用质构仪研究在脂肪氧化酶-亚油酸体系中蛋白质氧化对MP凝胶质构的影响;用高速离心机测定凝胶保水性;用拉曼光谱法测定I760和I850/I830表示MP凝胶的疏水作用力和氢键,Zeta电位法测定电位值代表静电斥力;通过总巯基含量的变化反应二硫键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超微结构;通过氨基酸分析仪研究氧化对MP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脂肪氧化酶-亚油酸-MP体系中,随着亚油酸浓度增加,MP中羰基含量逐步增加,氧化程度逐渐增高。亚油酸含量从0增加到2 mmol·L~(-1)时,凝胶硬度和保水性均逐渐增加到最大值,而后随亚油酸浓度增加均逐渐下降;凝胶弹性在低氧化程度下略有增加,但随着氧化程度继续增加而逐渐降低;亚油酸浓度为2 mmol·L~(-1)时,MP凝胶结构致密,多孔且孔径均一。高度氧化的MP凝胶孔径变大,空隙增多,胶束不均匀。随着氧化程度升高,拉曼光谱的I760在2 mmol·L~(-1)处达到最大值,表明疏水相互作用力在此处达到最大。Ser,Glu和Cys 3种氨基酸残基能够形成MP分子内氢键,这3种氨基酸含量随着氧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拉曼光谱的I850/I830随氧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最终大于1.25,表明MP分子间的氢键随着氧化程度的升高而减少。解离后带负电荷的Glu含量随氧化程度升高而降低,导致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表明静电相互作用随氧化程度增加而减弱。Cys的巯基在凝胶形成过程中能够形成二硫键,其含量随氧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导致总巯基含量同向变化,表明氧化过程中二硫键生成。疏水性氨基酸(Ala,Met,Val,Leu,Ile和Phe)的总量随氧化程度升高而变化,在亚油酸为2 mmol·L~(-1)处达到最大值,这为疏水作用力在2 mmol·L~(-1)处达到最大值提供了证据。主成分分析表明疏水相互作用对脂质酶氧化体系下MP凝胶特性起决定性作用。【结论】适度氧化有助于改善MP凝胶的特性,在脂肪氧化酶-亚油酸体系中,亚油酸浓度为2 mmol·L~(-1)时,MP凝胶的硬度和保水性都获得最大值。其原因为氧化作用改变MP的组成和疏水作用力,在亚油酸2 mmol·L~(-1)时,MP分子中疏水性氨基酸总量最高,疏水作用力最大,形成的凝胶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因此MP凝胶的质构和保水性均获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H对鸡肉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非共价键作用力和结构的影响,揭示凝胶非共价键作用力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活AA鸡宰杀,提取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配制不同pH(5.0、5.5、6.0、6.5、7.0)的肌原纤维蛋白溶液并制成热诱导凝胶,运用Zeta电位仪测定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分子表面的电位值来表征静电相互作用;利用拉曼光谱仪测定肌原纤维蛋白凝胶I760/I1003反映疏水相互作用变化,I850/I830反映凝胶氢键变化,并通过分析酰胺带I最大峰的波数计算蛋白和凝胶的二级结构含量;用粒度仪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用扫描电镜观察凝胶微观结构。【结果】pH由7.0降至5.0,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Zeta电位值从-17.87显著变化到-0.263(P0.05),表明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分子表面所带负电荷急剧减少,静电斥力显著减弱;归一化强度I760/I1003比值由0.86逐渐增大到0.927,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中色氨酸包埋程度增加,凝胶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增强;归一化强度I850/I830比值从1.039减小至0.987,表明肌原纤维蛋白酪氨酸残基苯环上-OH与水分子生成的氢键逐渐减少、与蛋白质上其他基团生成的氢键逐渐增加,即蛋白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增强,蛋白与水的作用减弱。pH由7.0降至6.5,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α-螺旋含量从59.96%降低到55.24%(P0.05),β-折叠含量从15.83%显著增加到19.44%(P0.05),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pH在6.5—6.0时,各种结构含量变化都不显著(P0.05);pH在6.0—5.0时,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α-螺旋含量从51.61%降低到16.76%(P0.05),β-折叠含量从22.23%显著增加到48.93%(P0.05),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随着pH降低,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的含量逐渐降低,而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pH在7.0—5.0时,肌原纤维蛋白粒径大小逐渐增大,D_(10)从13.4μm上升到48.4μm,D_(50)从38μm上升到253μm,D_(90)从236μm上升到805μm。pH 7.0时形成的凝胶微观结构有序,孔径最大;随着pH减小,凝胶微观结构有序程度降低,孔径变小;pH 5.0时形成的凝胶微观结构无序、孔径最小。pH与凝胶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氢键、α-螺旋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β-折叠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这表明pH显著影响静电斥力、疏水相互作用、分子间氢键和二级结构含量。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与蛋白凝胶二级结构都显著相关(P0.05),表明非共价键作用力显著影响二级结构。【结论】肌原纤维蛋白凝胶非共价键作用力、二级结构和微观结构与pH密切相关;pH从7.0降到5.0,静电斥力减小、疏水相互作用增大、分子间氢键增大,是α-螺旋含量减小、β-折叠含量增多以及凝胶微观结构变得无序、孔径减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芸豆蛋白加工利用新途径,采用乙酰化处理对芸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通过分析改性过程中芸豆蛋白暴露巯基、游离巯基、二硫键及表面疏水性的变化,探讨乙酰化改性对芸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乙酸酐与芸豆蛋白质量比为0.2时,蛋白酰化度达到89%,改性过程基本完成,改性后的芸豆分离蛋白在中性条件下(pH6~8)表现出较高的溶解度;2)随乙酰化改性程度的增加,芸豆蛋白总游离巯基的质量摩尔浓度逐渐下降,表面巯基、二硫键的质量摩尔浓度逐渐上升,表面疏水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未改性蛋白相比,乙酰化改性后芸豆分离蛋白的表面巯基的质量摩尔浓度和表面疏水性显著性提高,增强了凝胶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凝胶的硬度、弹性和内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山茶油添加对凝胶中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特性的影响以及结构与凝胶特性间的关系,为其在鸡肉糜类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鸡胸肉于4℃下提取MP,在添加山茶油条件下测定其流变特性,水浴加热制成凝胶后测定其硬度、保水性和水分布特性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表面疏水性(S0-ANS)、总巯基含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分析,探讨山茶油对MP凝胶微观结构、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热变性的影响,并分析山茶油添加量、凝胶特性和MP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山茶油添加促使凝胶特性改变的原因。【结果】MP凝胶的硬度、保水性和束缚水的百分比(PT21)随着山茶油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在4%时分别达到最大值116.60 g、95.77%和80.05%,5%时有所下降。山茶油添加量为4%时,MP加热过程中的储能模量(G')最高,凝胶弹性最大,此时扫描电镜下的MP混合凝胶网络结构均匀、致密,表面粗糙度最低。山茶油的添加(0–5%)影响MP的二级结构,其α-螺旋含量从39.94%显著降低至26.07%(P<0.05),β-折叠含量从22.04%显著升高至27.40%(P<0.05),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呈上升趋势。山茶油添加量增加到4%时,MP凝胶的表面疏水性达到最高水平,总巯基含量最低。结果表明山茶油的添加促进MP分子内部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和分子间二硫键的生成,三级结构发生变化,更高的β-折叠含量和疏水相互作用增强MP分子间的聚集和交联。相关性分析表明,山茶油添加量与MP凝胶特性及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DSC结果表明添加的山茶油能与MP相互作用,降低MP的变性热焓。【结论】添加山茶油对MP凝胶特性和结构有显著影响。添加山茶油改变MP的微环境并与MP发生作用,使MP更容易变性并导致其二级结构展开以及三级结构改变,进而改善MP凝胶特性。当山茶油添加量为4%时,混合凝胶特性和三维网状结构最佳。  相似文献   

5.
肌原纤维蛋白是鱼糜凝胶中最主要组成,蛋白质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离子键、二硫键变化改变肌原纤维蛋白二、三级结构,从而使鱼糜凝胶网状结构发生变化,影响鱼糜凝胶质构和持水力.因此,文章从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离子键及二硫键4个方面阐述肌原纤维蛋白分子间作用力变化及肌原纤维蛋白二、三级结构之间关系,探究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对鱼糜凝胶质构和持水力的影响机理,并简要介绍和比较鱼糜凝胶蛋白二、三级结构测定方法,为改进鱼糜制品品质及选择更适合的结构测定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鲢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碱性蛋白酶处理前后鲢肌原纤维的降解率、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凝胶特性等的变化,研究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25℃和4℃)碱性蛋白酶对鲢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及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碱性蛋白酶处理后,在不同温度下,鲢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均先增高后降低;在反应温度25℃、酶解时间2.0 h以及反应温度4℃、酶解时间2.5 h处理条件下,鲢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在反应温度25℃和4℃下,酶解时间0.5 h时, Ca~(2+)-ATPase活性达到最高值;蛋白凝胶的持水力与凝胶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凝胶白度值先降低后增加;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对鲢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聚合度菊粉对鱼糜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鲢为原料,研究短链菊粉(聚合度2~6)、长链菊粉(聚合度23~46)和天然菊粉(聚合度10~23)的添加对鱼糜冻藏过程中蛋白质冷冻变性和凝胶品质劣化的影响,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揭示蛋白质生化指标和凝胶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聚合度菊粉对鱼糜均具有冷冻保护效果,短链菊粉的效果最强,能够显著抑制盐溶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的下降和表面疏水性的上升(P0.05),且蛋白质二级结构、SDS-PAGE图、凝胶品质(持水性、凝胶强度及质构)与新鲜鱼糜最为接近,可替代商业抗冻剂,天然菊粉的效果次之,长链菊粉效果最弱。预测回归系数表明影响鱼糜凝胶品质的蛋白质生化指标由强到弱依次为盐溶蛋白含量、蛋白质二级结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可以作为评价鱼糜冷冻变性的主要指标,而Ca~(2+)-ATPase活性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6个代表性大豆品种制备11S球蛋白,研究大豆11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Ellman试剂分析法测定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空间构象。结论表明,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含量、β-折叠含量负相关,与β-转角含量、无规则卷曲含量正相关;与拉曼光谱色氨酸费米共振I1360/I1340值负相关,与拉曼光谱酪氨酸费米共振I850/I830值正相关,与暴露酪氨酸残基克分子数正相关,与N暴露N包埋值正相关;与暴露巯基含量、巯基暴露程度正相关,与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二硫键构象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对小麦面筋蛋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面筋蛋白结构的影响,为超声波处理改善面筋蛋白功能性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激光粒径仪了解超声波处理对面筋蛋白二级结构、非共价键、二硫键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超声波处理使面筋蛋白二级结构的α-螺旋结构增加、β-转角结构显著减少,而β-折叠结构则因超声功率不同变化不同;超声波处理破坏了面筋蛋白分子间/内氢键、SS键、疏水键的致密连接,导致面筋蛋白松散的显微结构形成和体积平均粒径的增大。【结论】超声波通过削弱面筋蛋白紧密结构赖以支持的作用力包括SS键、氢键、疏水键,而形成松散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畜禽血液年产量达到上百万t,营养价值极高,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其中血浆蛋白营养丰富,可发展潜力大,需更多地探索研究。本研究通过鸡血浆蛋白经150 W固定频率超声处理0、5、10、20、30 min处理后,利用SDS-PAGE探究鸡血血浆蛋白的亚基组成,圆二色谱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荧光光谱分析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化,表面疏水性测定超声波处理对疏水基团的影响,自由巯基含量测定蛋白质的变性程度、粒径分布,研究超声处理对血浆蛋白的分解作用,Zeta电位仪测定表面电荷来研究血浆蛋白的稳定性及扫描电镜研究蛋白质微观表面结构等,全面透彻地研究超声处理对血浆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超声处理不会破坏鸡血浆蛋白的亚基组成和二级结构,但会显著影响蛋白的三级结构、表面性质、粒径分布和表面微观形态。同时,超声波会引起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自由巯基含量因先暴露增加后又被部分包埋而减少,经过超声处理的血浆蛋白平均粒径明显低于未超声处理的样品,疏水性先增加后因亚基聚集而减弱并保持稳定。本试验为扩大血浆蛋白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国家大力推进"粮改饲"的背景下,研究以全株玉米青贮为基础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小尾寒羊和不同组合杂交羊,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推进全株玉米青贮应用和肉羊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尼龙袋法对全株玉米青贮前后的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性进行评价;饲养试验中选择4个不同品种的3月龄断奶健康公羔羊各30只,体重相近(27.6±1.7)kg,以品种差异分为4个处理,分别是小尾寒羊(SH),"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DH),"蒙古羊×小尾寒羊"杂交F1(MH)和"杜泊×洼地绵羊"杂交F1(DW),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只羊,饲喂以全株玉米青贮为基础的TMR,精粗比25:75。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进行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测定。【结果】与青贮前相比,青贮后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M含量、有机物(OM)含量和瘤胃降解参数的快速降解部分(a值)显著提高(P0.01),NDF含量、ADF含量和有效降解率显著降低(P0.001)。生产性能方面,不同组合杂交羊比小尾寒羊DMI有增加的趋势(0.05P0.1);杜寒和杜洼杂交羊ADG、FCR、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经济效益方面,各处理的饲料成本无显著差异(P0.05),杜寒和杜洼杂交羊净肉增重、产肉效益和生产利润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P0.01)。【结论】全株玉米青贮适宜作为肉羊育肥TMR主要饲料来源,不同品种的肉羊均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其中,杜寒和杜洼杂交羊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而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由此,杜寒和杜洼杂交羊更适合作为黄淮海农区肉羊育肥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焦磷酸钠(sodium pyrophosphate,PP)、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及其组合(PP+TG)对氧化损伤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为改善氧化损伤蛋白的功能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猪背最长肌中提取MP,采用亚油酸-脂肪氧合酶氧化体系诱导MP发生氧化,然后分别添加PP(1 mmol∙L-1)、TG(E﹕S=1﹕500)及其组合(PP+TG)。采用圆二色谱探究不同添加处理对氧化损伤MP溶液二级结构的影响;通过内源性色氨酸荧光测定探究MP三级结构的变化;通过粒度、溶解度及SDS-PAGE探究不同处理对MP交联聚集情况的影响;借助物性测试仪探究MP凝胶强度的变化;采用离心法测定凝胶持水性的变化;通过分光测色计测定其白度变化;借助扫描电镜观察MP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PP处理明显改变了氧化损伤MP的构象,使氧化MP的平均粒径明显减小、溶解度显著增强,在增强凝胶强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其持水性能(P<0.05),凝胶的微观结构也明显比氧化损伤MP凝胶更规则、均匀、细腻和致密。TG处理显著改善了MP凝胶强度,但对其持水性能并无积极影响;凝胶的微观结构孔径变小、结构致密的同时,仍存在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等问题。综合来看,PP+TG协同使用效果最好,氧化损伤MP的凝胶强度及持水性显著增强,且明显好于未氧化MP的凝胶性能。【结论】焦磷酸钠与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协同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氧化损伤MP的凝胶性能。  相似文献   

13.
耕作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含量及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保护性耕作对东北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探索有利于东北黑土结构改善的耕作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年(耕作试验开始前)和2008年(耕作试验实施7年后)吉林省中层黑土为对象,分析探讨了免耕(NT)、秋翻(MP)和垄作(RT)处理0—30cm深度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干团聚体特征和土壤结构稳定性。【结果】与2001年相比,2008年各处理(RT、MP、NT)1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在0—5cm表层中均有所增加,且除MP外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RT和NT增加幅度分别为2001年的4.78和3.38倍,且显著高于MP。0.25—0.053mm水稳性微团聚体变化趋势则与大团聚体相反。8mm干团聚体在0—10cm土层的相对数量表现为RTNTMP,且均高于2001年背景值,其中0—5cm土层RT显著高于MP及2001年背景值(P0.05)。0.25—1mm干团聚体RTNTMP2001年背景值,呈现与4mm干团聚体相反的变化趋势。2008年各处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0.25mm团聚体含量(R0.25)均比2001年有所提高,且湿筛法得到的结果远远低于干筛法,说明供试土壤的团聚体中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很小。2008年3种耕作处理的土壤结构体破碎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在各个土层均为MPNTRT,且除了MP处理5—20cm略高外,其它均低于2001年背景值。【结论】传统耕作不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增加和土壤结构的稳定,使土壤更易遭受风水侵蚀。保护性耕作,尤其垄作,促进了黑土稳定土壤结构体的形成,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枸杞多糖对泌乳母兔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枸杞多糖在家兔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同期分娩的48只泌乳獭兔,按照胎次、产仔数、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每组仔兔总数相等(72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0.75%、1%的枸杞多糖,试验期共30 d。【结果】添加0.5%、0.75%和1%枸杞多糖组的仔兔35日龄断奶窝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95%、4.60%和6.47%,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仔兔的断奶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各试验组母兔的泌乳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母兔和同窝仔兔的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0.5%、0.75%和1%枸杞多糖组的母兔泌乳35 d后的体重失重分别比对照组低20.9%、16.2%和15.5%,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0.5%、0.75%和1%枸杞多糖组母兔血清LDH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2.6%(P<0.01)、19.8%(P<0.05)和48.3%(P<0.01);其余检测指标在各试验组母兔血清中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升高,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泌乳母兔日粮中添加枸杞多糖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仔兔断奶成活率、促进仔兔的生长发育、降低母兔在泌乳期的失重,且对血清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查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和健康性状的关联性,为未来培育高产优质健康奶牛提供可用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DNA测序、PCR-RFLP和CRS-PCR技术,对576头中国荷斯坦牛转铁蛋白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运用SAS 软件分析其与乳品质和乳腺炎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Tf基因5´调控区、外显子8和内含子8处发现了g.-1748G>A、g.13942T>C和g.14037A>G共3个新的SNPs;关联分析表明,g.-1748 G>A位点与305 d产奶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g.13942T>C位点与体细胞评分显著相关,CC基因型个体体细胞评分显著高于TT和 TC个体(P<0.05);g.14037A>G位点AA基因型个体305 d产奶量显著高于AG个体(P<0.05),AG基因型个体乳蛋白率显著高于GG个体(P<0.05)。共构建出8种单倍型,发现了19种单倍型组合;H4H4单倍型组合个体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最高;H2H5单倍型组合个体305 d产奶量最高;H3H4单倍型组合个体体细胞评分最低。【结论】Tf基因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与乳脂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状态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情况良好1日龄AA肉公鸡1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9只。设定不同免疫应激模型,为无免疫组即对照组(no vaccine,NV),常规免疫组(conventional vaccine,CV),以及在常规免疫基础上注射细菌脂多糖的免疫亢进组(LPS)和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组(CYP)。采用 CD3/CD4/CD8 三色流式细胞术、MTT法检测肉鸡免疫状态和非免疫状态下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结果】与NV组相比,肉仔鸡的体增重和采食量均显著降低LPS组和CYP组(P<0.05),各处理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NV组与CV 组生产性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各日龄处理间血清TP、GLU和CHLO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21和35天,LPS组和CYP组血清ALB含量显著低于CV组和NV组(P<0.05);第21 天,LPS组血清α-AGP和 BUN含量显著低于NV组(P<0.05),CPY和LPS均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LPS组CD4+/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NV组(P<0.05)。【结论】未进行免疫肉鸡可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性能和细胞免疫稳态,LPS和CYP的刺激可降低肉鸡采食量和体增重;随日龄增加肉鸡对CYP刺激的耐受性有所上升,LPS刺激可增强肉鸡细胞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7.
提取时间对鸡骨蛋白凝胶特性和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提取时间对鸡骨蛋白(chicken bone protein,CBP)凝胶特性的影响,为利用鸡骨副产物制备食用凝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压抽提法提取CBP,于4℃孵育制备CBP凝胶,测定不同抽提时间的抽提液中总固形物、粗蛋白、羟脯氨酸含量、蛋白质二级结构、分子量分布的变化,探讨抽提时间对CBP凝胶色差、凝胶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抽提时间显著影响鸡骨蛋白的提取率(P0.05),导致蛋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其凝胶特性。抽提时间从0—120 min,抽提液中总固形物、粗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随着提取时间延长(40—120 min),蛋白发生显著降解,分子量10—30 k Da的肽段从40 min的59.82%降低到120 min的13.99%,分子量10 k Da的肽段从40 min的35.46%升高到120min的86.01%;提取时间延长引起蛋白发生部分程度变性,导致其二级结构改变,0—40 min时的CBP酰胺Ⅰ带由100%的α-螺旋组成,60—90 min时出现9.9%—17.6%的β-折叠结构,120 min时β-折叠全部降解;对CBP凝胶特性的分析表明,抽提时间为0 min时,鸡骨蛋白不形成凝胶,而抽提20、40和60 min时的凝胶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均优于90、120 min组;随着提取时间延长(20—120 min),提取液的透明度显著增加(P0.05),但40和60 min组的CBP制备的凝胶色泽最佳(P0.05);抽提时间(20—120 min)对凝胶持水性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CBP中羟脯氨酸含量、CBP降解程度与凝胶特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热压抽提时间对CBP凝胶特性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蛋白得率、凝胶色泽、强度等因素,40和60 min提取的鸡骨蛋白较适合制备凝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