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番茄品种对B型烟粉虱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温度(26±1)℃、相对湿度60%~80%、每天光照14 h的条件下,研究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对不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的选择性及其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成虫对11个番茄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具有一定差异,较偏好黄椭圆、凯特一号和浙粉202,而对浙杂203、浙杂207和浙杂809的选择性较弱.B型烟粉虱在黄椭圆、凯特一号、903大红番茄、浙杂809和浙杂203上的内禀增长率以在黄椭圆上的最高,为0.4706;在浙杂203上最低.为0.3435.番茄品种间在抗B型烟粉虱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B型烟粉虱对番茄不同品种光合特征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植物生理代谢角度评价B型烟粉虱对番茄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差异。【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通过选择性试验比较研究B型烟粉虱在9个番茄品种上的落虫量以及番茄植株受B型烟粉虱侵害后光合参数(Fv/Fm、Fv/Fo、Gs、Pn、Ci)和防御酶(POD、CAT、PPO、LOX)活性变化。【结果】B型烟粉虱在9种番茄品种上的落虫量大小依次为黄圣果(HSG)>浙杂205(ZA 205)>浙杂203(ZA 203)>浙杂206(ZA 206)=浙杂809(ZA 809)=合作903(HZ 903)=粉娘(FN)>红圣女(HSN)=浙粉202(ZF 202)。落虫量较多的HSG和ZA 205的光合参数值及防御酶活性变化显著,而落虫量较少的HSN和ZF 202的光合参数值及防御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表明HSG和ZA 205受到B型烟粉虱取食胁迫,而HSN和ZF 202没有受到B型烟粉虱的取食胁迫。进一步的分析表明,9 h 后番茄各品种上的光合参数值的变化与落虫量,及光抑制特征参数Fv/Fm变化量与防御酶活性变化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植物的光合参数值和防御酶活性变化能很好反映出B型烟粉虱对不同番茄品种的选择性,B型烟粉虱对HSG和ZA 205的选择性最强,对HSN和ZF 202最弱,并且落虫量与植物受B型烟粉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烟粉虱为害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与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虫口密度下烟粉虱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人工接虫的方法将定量烟粉虱接至9叶期番茄植株。结果表明:烟粉虱为害可明显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受侵害植株根系活力、光合速率、花粉活力、座果率和单果重等明显下降;植株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与光合作用受阻,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下降;植株体内脯氨酸含量大量富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在低接虫量植株体内有短暂上升外,其他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入侵B型与Q型烟粉虱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控制B型和Q型烟粉虱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烟粉虱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近年来入侵我国的B型和Q型烟粉虱的危害、生物型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结果]B型烟粉虱可为害寄主植物超过500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和大田作物,这些作物也是重要的病毒传播媒介。在云南、浙江、北京等地区已有Q型烟粉虱存在的报道,其在浙江省曾大量发生危害。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很难根据形态特征来区分,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区分。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常群集在叶片背面,能分泌大量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诱发病害发生。烟粉虱要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结论]应重视B型和Q型烟粉虱的传播与危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B型烟粉虱对不同豇豆品种的选择及适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B型烟粉虱对豇豆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及适生性,可为豇豆抗虫性品种的选育应用和该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度(29±1)℃、湿度为80%±5%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B型烟粉虱对不同豇豆品种的选择性以及这些品种对其生长发育、繁殖、存活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B型烟粉虱对12个豇豆品种的选择性有明显差异,其中对宁豇3号和扬豇40有很强的选择性,而对帮达1号的选择性最弱;此外,B型烟粉虱在不同豇豆品种上的适生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宁豇3号和扬豇40上的生存和繁殖适合性最高,即抗虫性最弱,而在之豇特早30和帮达1号上的生存和繁殖适合性最低,即抗虫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在无干扰和有干扰条件下,分别研究了6个烟草品种和5种温度条件对B型烟粉虱栖息和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品种和温度对B型烟粉虱的栖息和产卵选择性都存在显著的影响.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烟粉虱成虫数和产卵量以红花大金元最多,云烟87、云烟85最少;在同一品种上,烟粉虱成虫数和产卵量在26℃时最多,在18和34℃时最少.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B型烟粉虱在温州地区棚栽蔬菜上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农民普遍反映该虫很难防治,生产上目前采用的防治手段主要是化学农药,不少地方在茄果类及瓜类蔬菜上常需4~5天喷药防治一次,不但成本高,而且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量高及抗药性发展快等严重问题,因此,应积极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药剂对B型烟粉虱的毒力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9种药剂对B型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啶虫脒>印楝素>苦内酯>吡虫啉>毒死蜱>功夫>鱼藤酮,噻嗪酮对成虫无毒杀作用;对烟粉虱低龄和高龄若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啶虫脒>苦内酯>印楝素>吡虫啉>鱼藤酮>噻嗪酮>功夫>毒死蜱和阿维菌素>苦内酯>啶虫脒>印楝素>吡虫啉>鱼藤酮>噻嗪酮>毒死蜱>功夫;9种药剂对烟粉虱卵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杀作用.此外,B型烟粉虱成虫接触经印楝素处理的甘蓝叶片后,在未经印楝素处理的叶片上产卵量显著下降,所产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和田地区设施温棚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及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采集47团温棚7种寄主作物上的烟粉虱,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PCR方法鉴定其生物型;对温棚采集的番茄病株,利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检测确定番茄病毒种类.结果显示,和田地区温棚烟粉虱种群生物型均为Q型,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均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由此得出和田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由Q型烟粉虱传毒,并提出病虫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4种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直流刺吸电位技术(DC-EPG)记录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生物型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黄瓜Cucumis sativusL.、茄子Solanum melongenaL.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上的取食行为,并分析了4种植物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其在黄瓜上持续取食的比例最高,且刺探次数显著多于其他寄主,C波总持续时间较短,E波及E2波持续时间较长;在烟草和西葫芦上经历E波前pd波出现次数较多、韧皮部取食时间相对较长的取食过程;在茄子上C波持续时间最长,pd波出现次数最多,取食成功率最低,E波及E2波持续时间最短.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推测,黄瓜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因子可能存在于叶肉或表皮中,烟草和西葫芦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因子可能存在于从表皮到韧皮部汁液中,茄子对烟粉虱的抗性可能存在于整个刺探过程,且对烟粉虱取食抗性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1.
B型烟粉虱若虫龄期和虫数与西葫芦银叶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B型烟粉虱虫龄、虫数和不同西葫芦品种对西葫芦银叶表达影响的研究表明:2头以上的2龄若虫刺吸危害,西葫芦就可以出现银叶症状.在进行试验的6个西葫芦品种中,金玉对B型烟粉虱的危害表现出良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烟草上防治B型烟粉虱的良好药剂配方。[方法]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阿维菌素、吡虫啉、吡丙醚、噻嗪酮4种药剂及阿维菌素与吡丙醚混配对烟粉虱的毒力及增效作用,并按最佳配比加工成乳油进行田间测试。[结果]4种药剂中,阿维菌素对烟粉虱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0.774 mg/L,阿维菌素与吡丙醚混配比例为2∶1时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27.52。5.4%阿维菌素·吡丙醚EC在300 g/hm2剂量下药后15 d对烟粉虱的防效为82.41%,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单剂。[结论]阿维菌素与吡丙醚混配是防治烟草烟粉虱的良好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3.
烟粉虱B型和Q型竞争能力的室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B型和Q型均为外来入侵种类。近年田间调查表明,Q型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取代B型成为优势种,有必要研究烟粉虱生物型之间的取代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这两种生物型的取食能力及竞争能力,以期为烟粉虱有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测定烟粉虱B型和Q型雌、雄成虫在黄瓜叶片上的取食行为,并在室内黄瓜上混合饲养两种烟粉虱生物型,多代监测其种群动态和雌雄比例,以比较其在室内无农药压力条件下的竞争力。【结果】 EPG结果显示,(i)总体上,烟粉虱B型的总刺探次数(P=0.020)和刺探的总持续时间(P=0.048)显著高于Q型;在第2阶段B型E波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Q型(P=0.001),刺探时间百分比差异不显著;B型Pd波总次数(P=0.012)和Pd波总持续时间(P=0.016)均显著高于Q型;(ii)烟粉虱B型雌性非刺探波Np的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雄性(P=0.035);而第2阶段刺探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大于雄性(P=0.011),与唾液分泌相关的第2阶段E波百分比却显著短于雄性(P<0.001);但B型雌、雄性成虫在第3阶段吸食韧皮部汁液的时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Q型雌性不仅在第2阶段刺探的百分比显著高于雄性(P=0.031),而且在整个记录时间内的总持续时间也显著高于雄性(P=0.039),而雌性的非刺探时间Np波却显著短于雄性(P=0.038);(iii)对于雌性,烟粉虱B型被动吸食植物汁液的E2>10 min的个数显著多于Q型(P=0.036);但是,烟粉虱Q型雌性第2阶段E波百分比显著高于B型雌性(P<0.001)。两种生物型混合饲养结果显示,随烟粉虱世代增加,B型和Q型所占比例逐步出现分化。第1代时,B型种群数量在混合种群中所占比例已接近80%;而第5代和第6代时,B型所占比例已达到98%,Q型近乎完全被B型取代。同种生物型烟粉虱两性间的比例变化趋势一致,且同种生物型烟粉虱雌性所占比例均略高于其雄性。【结论】室内EPG记录和多代混养种群动态结果都表明,在室内没有农药压力的环境下,烟粉虱B型在黄瓜上的取食能力和种群竞争能力均高于Q型,而且两种生物型雌性的取食和竞争能力均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14.
Q型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基因BtabCSP1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该类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桃蚜化学感受蛋白OS-D2a(ABM5558)的氨基酸序列,借助生物信息学搜索烟粉虱EST序列拼接了1个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基因(BtabCSP1),以烟粉虱mRNA为模板,采用RT-PCR扩增克隆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cDNA。采用半定量RT-PCR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样品中BtabCSP1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BtabCSP1完整阅读框全长为2 626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13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含有1个CX6CX18CX2结构域,为化学感受蛋白的典型特征。BtabCSP1在供试样品中均有表达,并且在2龄、3龄和伪蛹阶段表达量更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烟粉虱与果蝇、桃蚜等物种遗传关系较远,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在物种进化过程中较为活跃。【结论】从Q型烟粉虱若虫中克隆了1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 BtabCSP1,该基因在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中均能表达,推测其对烟粉虱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重要的入侵农业害虫,已对众多常规杀虫剂产生了高度抗性。论文针对烟粉虱的高效治理问题,通过室内和田间联合应用昆虫病原真菌与化学农药,评价其是否对烟粉虱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烟粉虱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在前期试验已经筛选到一株对Q型烟粉虱毒力较高的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f96基础上,先于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喷雾法,在3个浓度梯度(1.0×108、1.0×107、1.0×106个孢子/mL)的黄绿绿僵菌(Mf96)分生孢子悬乳剂中添加1.8%阿维菌素WP,分别配制成含0、15、30、45和60 µg·mL-1剂量的1.8%阿维菌素WP溶液,并喷到Q型烟粉虱2龄若虫体表,检测其死亡率。在体视显微镜下记录单位面积内的孢子沉积数量。田间试验中,分别将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悬乳剂(1.0×108个孢子/mL)和1.8%阿维菌素WP(60 µg·mL-1)单用和混用后喷施于NC95烟草上,评价其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实验室条件下,Mf96菌株悬乳剂从第4 天到第8 天对“Q型”烟粉虱2龄若虫的LC50从1 376降至183个孢子/mm2。Mf96菌株与阿维菌素(60 µg·mL-1)混合作用7 d后,真菌LC50从378降至46个孢子/mm2。低剂量的阿维菌素对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的分生孢子和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不同浓度黄绿绿僵菌(低、中、高)孢子悬乳剂分别与不同浓度阿维菌素(0、15、30、45 和 60 µg·mL-1)复配处理后,Q型烟粉虱2龄若虫有不同僵虫率,其中以阿维菌素30 µg·mL-1与黄绿绿僵菌高浓度悬乳剂复配处理Q型烟粉虱2龄若虫产生的僵虫率最高,达86.8%。对照(悬乳剂基础配方)和单独喷施阿维菌素处理中未见到僵虫。田间喷施真菌孢子悬乳剂、药剂和菌药混剂后5 d和10 d,菌药混用的Q型烟粉虱若虫虫口减退率均最高,分别为53.6%和85.7%;5个随机抽查时间得到校正防效变化趋势与虫口减退率趋势一致,25 d菌药混用的校正防效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88.9%;5个随机抽查时间得到的对照组虫口减退率均为负值。【结论】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与阿维菌素联合在实验室和田间防治Q型烟粉虱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因此,利用黄绿绿僵菌Mf96分生孢子悬乳剂与低剂量1.8%阿维菌素WP联合防治Q型烟粉虱是一项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Q型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CSP1与植物挥发物的结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化学感受蛋白1(chemosensory protein 1,CSP1)基因,诱导表达Q型烟粉虱CSP1重组蛋白(以下简称BtCSP1),研究其与主要寄主植物挥发性气味分子的结合特性。【方法】利用全长引物通过RT-PCR扩增并克隆Q型烟粉虱CSP1基因ORF全长,连接并构建pET-30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入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并用IPTG诱导表达BtCSP1重组蛋白。收集菌液后超声破碎细胞,离心取上清,经Ni2+-琼脂糖柱结合梯度浓度咪唑洗脱纯化后,经PBS反复透析获得重组蛋白,并用Bradford法测定重组蛋白浓度。采用常见的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荧光探针作为报告子,利用荧光竞争结合法研究重组BtCSP1蛋白与植物挥发物的结合功能。首先用1 mmol?L-1 1-NPN滴定BtCSP1蛋白溶液,直至蛋白最大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值完全猝灭为止,然后再以各供试配基滴定BtCSP1-1-NPN体系,通过配基竞争猝灭1-NPN最大发射波长,并用Scatchard等方程计算表征BtCSP1与配基亲和力大小的解离常数KD。【结果】克隆了Q型烟粉虱CSP1基因ORF全长,经双酶切和连接构建了pET-30a(+)/CSP1重组质粒,在IPTG终浓度为1 mmol?L-1的条件下诱导获得了BtCSP1重组蛋白,Ni2+-琼脂糖柱纯化透析后测定重组蛋白浓度,稀释至1.5 µmol?L-1作为工作浓度。在荧光光谱试验中,Scatchard方程线性化后(相关系数达到0.9967),显示BtCSP1与1-NPN的解离常数K1-NPN为2.78 µmol?L-1,结合位点数n为0.82,表明两者结合较好,且基本是1:1结合,适合作为本试验中竞争性荧光结合试验的报告子。在荧光竞争结合试验中,有多种供试植物挥发物分子能使1-NPN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到50%以下,其中包括能引起烟粉虱趋避行为的化合物,如3-蒈烯、p-伞花烃、顺-3-己烯-1-醇和α-蒎烯(KD值分别为26.47、39.43、54.01和83.46 µmol?L-1),且3-蒈烯具有较强的竞争结合能力,能在200 µmol?L-1时将1-NPN报告子相对荧光值竞争至约40%。【结论】Q型烟粉虱CSP1蛋白能与测试的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产生较为广谱的结合能力,尤其与对烟粉虱有趋避性的挥发物的结合更强,表明CSP1很有可能参与Q型烟粉虱对非寄主植物的趋避行为,这对揭示其入侵寄主选择行为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瓜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的不同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B生物型(中东-小亚细亚1种)和Q生物型(地中海种)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杀虫剂的滥用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危害到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因此,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十分必要。利用植物抗性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论文旨在探讨黄瓜植株被B型、Q型烟粉虱取食后营养和防御相关酶系的反应差异,阐明黄瓜植株应对烟粉虱取食防御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为利用植物抗性防控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提供依据。【方法】以实验室长期培养的B型、Q型烟粉虱和黄瓜博杰1号品种为供试材料,在黄瓜植株4片真叶期分别接B型、Q型烟粉虱成虫200头,同时分别以不接虫的黄瓜植株为对照,在烟粉虱持续取食1、3、5、7、9 d后,分别测定黄瓜叶片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酚含量、防御物质合成相关酶活性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在整个实验期内,B型烟粉虱取食3 d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Q型烟粉虱取食1 d后,黄瓜叶片内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植株显著下降。黄瓜叶片中多酚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取食后均升高,但对Q型烟粉虱取食更敏感,即活性更高。B型烟粉虱取食后引起黄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均升高、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下降;而Q型烟粉虱取食后则引起SOD活性升高、POD和CAT酶活性下降。【结论】烟粉虱B型和Q型取食诱导黄瓜的营养物质含量、防御酶或保护酶活性发生不同变化。B型、Q型烟粉虱取食均能诱导黄瓜植株防御物质多酚的合成,导致叶片内多酚含量升高;但二者对黄瓜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活性诱导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诱导黄瓜营养物质增加,Q型取食导致营养物质下降,而黄瓜防御物质在Q型烟粉虱取食后活性更强。两种烟粉虱生物型在寄主适应性上存在差异,在制定防治策略上,应该因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或不同寄主植物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基于EPG技术的烟粉虱两个品系取食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Cardinium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的一种次生内共生菌。有研究表明Q型烟粉虱Cardinium品系(C+品系)与未感染品系(C-品系)的寄主适合度有很大差异,但其产生差异的行为机制尚不明确。论文旨在研究两个Q型烟粉虱品系的取食行为差异,以期从行为学角度揭示两个品系适合度差异的原因。【方法】应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记录Q型烟粉虱C+品系和C-品系在棉花与番茄上6 h的取食波形,然后对取食波形进行分类统计,共选取19个参数(非韧皮部参数11个,韧皮部参数8个)进行数据分析,比较这两个品系在非韧皮部和韧皮部的取食行为差异。【结果】共获得118个有效记录,其中在棉花上58个(C-品系28个,C+品系30个),在番茄上60个(C-品系31个,C+品系29个)。在取食棉花的非韧皮部阶段,烟粉虱C+品系刺探的总持续时间和路径波(C波)总持续时间显著高于C-品系(P<0.05),C+品系第一次E波后非刺探时间显著低于C-品系(P<0.05);在韧皮部阶段,两个品系分泌唾液(E1波)和吸食汁液(E2波)的相关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6 h能到达韧皮部阶段的烟粉虱比例也无显著差异(P>0.05)。在取食番茄的非韧皮部阶段,烟粉虱C+品系的刺探总次数和第一次E波前的刺探次数均显著高于C-品系(P<0.05),C+品系从第一次刺探到第一次持续取食的时间显著长于C-品系(P<0.05),但刺探的平均持续时间显著短于C-品系;在韧皮部阶段,两个品系在与分泌唾液和吸食汁液相关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6 h能到达韧皮部阶段的烟粉虱比例也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烟粉虱C+品系和C-品系在韧皮部的取食行为参数无显著差异;在非韧皮部C+品系较C-品系具有更长的刺探时间和更多的刺探总次数。【结论】烟粉虱C+品系和C-品系在寄主植物韧皮部的取食行为没有差异,在非韧皮部存在显著差异。在非韧皮部的取食行为差异可能与其适合度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B型烟粉虱危害对烟草叶片光系统I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亮  谭伟  薛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9):3988-3995
【目的】研究B型烟粉虱取食危害对烟草光系统II的影响,为明确烟粉虱对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使用JIP-test分析技术进行参数分析,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对烟草的局部虫体叶和系统叶光系统II(PSII)的影响。【结果】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上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和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表明处理烟草植株的局部叶和系统叶的原初光化学反应受到较大的伤害。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PSII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均受阻,放氧复合体受到严重破坏。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系统叶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掉的能量(DIo/RC)增加,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TRo/RC)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的虫体叶中ABC/RC没有变化,DIo/RC增加,TRo/RC 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的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均明显降低(P<0.05),而光系统PSⅡ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1-qP)却明显升高,分别较各自对照升高了69.83%和142.58%(P<0.05)。【结论】B型烟粉虱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烟草叶片的光系统Ⅱ(PSII),主要是由于PSII反应中心的失活和关闭以及对PSII电子传递的抑制,电子传递中受抑制的位点包括放氧复合体和QA到QB间的电子传递过程,同时B型烟粉虱危害影响了烟草叶片光系统的能量流动,且烟粉虱对烟草叶片PSII的影响具有系统传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