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中国冬油菜氮素养分管理策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任涛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506-3521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其最主要种植区域,该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决定了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油菜生长和养分需求特征。作物高产、经济和养分高效是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油菜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协调造成氮的缺乏或过量是油菜产量和收益的重要限制因子,合理的氮肥施用是保证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的关键。论文从作物氮素需求、土壤氮素供应、氮肥施用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油菜氮肥管理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冬油菜种植区域土壤和作物的特点,提出以"前促后稳"为核心,协调作物氮素需求和土壤氮素供应的冬油菜氮素养分综合管理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调节氮肥施用时期、比例和配比,满足油菜前期快速生长的氮素需求,后期则主要通过发挥土壤氮素供应,促进油菜氮素转移再利用;综合考虑不同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氮素供应特点及后效,统筹氮肥的施用;配合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同其他元素肥料配施、机械深施等措施,以协同增效的方式实现油菜的高产和氮肥的高效。  相似文献   

2.
<正>(接11期)2冬油菜科学施肥指导意见2.1施肥存在的问题及施肥原则针对长江流域冬油菜生产中养分施用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施用不足,秸秆还田普及率低,硫、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时有发生,油菜种植密度偏低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并结合直播油菜比例不断上升等现状,提出以下施肥原则:(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 ,适当调整肥料用量与比例;(2)重视硼肥施用,依据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和目标产量,适量施用硼肥;  相似文献   

3.
【目的】冬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合理施肥是保证冬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明确当前冬油菜的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导科学施肥。【方法】以安徽省冬油菜种植为例,于2017—2018年在全省冬油菜主产区进行农户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当前油菜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情况,并以全省冬油菜平均产量和平均施肥量为基准,采用Cate-Nelson方法(十字交叉法)评估冬油菜氮、磷和钾肥施用与油菜产量的关系,以此探索冬油菜种植中施肥增产增效的主要途径。【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油菜种植中均施用了化肥,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59.0%。全省化学氮、磷和钾肥平均用量为160、63和65 kg·hm-2。总的来说,全省化肥平均用量更加趋于合理化,但是施肥分级结果表明全省依然存在氮、磷和钾肥施肥不足和过量的现象。全省化肥施用方式以人工施肥为主,机械化施肥比例较低。Cate-Nelson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全省仅有23.8%、20.2%和21.0%农户在冬油菜种植中实现了氮、磷、钾肥高产高效。这说明全省冬油菜种植中增产增效还有很大的空间。【结论】总的来说,安徽省冬油菜种植中化肥平均用量趋于合理化,但是在施肥方式、养分运筹和肥料品种上面还存在问题。在施肥方式上机械化施肥比例不足,仅为38.8%;在养分运筹上,虽然氮肥用量普遍实现了分次施用,但是以施用两次为主,与油菜养分吸收规律不匹配。除此之外,在施肥品种上存在偏施化肥,有机替代和轻简化施肥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冬油菜的施肥现状及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冬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合理施肥是保证冬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明确当前冬油菜的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导科学施肥。【方法】 以安徽省冬油菜种植为例,于2017—2018年在全省冬油菜主产区进行农户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当前油菜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情况,并以全省冬油菜平均产量和平均施肥量为基准,采用Cate-Nelson方法(十字交叉法)评估冬油菜氮、磷和钾肥施用与油菜产量的关系,以此探索冬油菜种植中施肥增产增效的主要途径。【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油菜种植中均施用了化肥,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59.0%。全省化学氮、磷和钾肥平均用量为160、63和65 kg·hm-2。总的来说,全省化肥平均用量更加趋于合理化,但是施肥分级结果表明全省依然存在氮、磷和钾肥施肥不足和过量的现象。全省化肥施用方式以人工施肥为主,机械化施肥比例较低。Cate-Nelson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全省仅有23.8%、20.2%和21.0%农户在冬油菜种植中实现了氮、磷、钾肥高产高效。这说明全省冬油菜种植中增产增效还有很大的空间。【结论】 总的来说,安徽省冬油菜种植中化肥平均用量趋于合理化,但是在施肥方式、养分运筹和肥料品种上面还存在问题。在施肥方式上机械化施肥比例不足,仅为38.8%;在养分运筹上,虽然氮肥用量普遍实现了分次施用,但是以施用两次为主,与油菜养分吸收规律不匹配。除此之外,在施肥品种上存在偏施化肥,有机替代和轻简化施肥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5.
<正>施肥存在问题及施肥原则针对长江流域冬油菜生产中养分施用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施用不足,秸秆还田普及率低,硫、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时有发生,油菜种植密度偏低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并结合直播油菜比例不断上升等现状,提出以下具体施肥原则:(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适当调整肥料用量与比例;(2)重视硼肥施用,依据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和目标产量,适量施用硼肥;(3)移栽油菜适当降低氮肥基施用量,重视薹肥施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安徽省直播冬油菜种植中适宜的氮肥用量、氮肥种类和施氮方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尿素不同用量及等氮量尿素和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方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氮肥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施氮方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成株率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180 kg N·hm-2条件下,尿素分次施用处理(N180)和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CRU180)在生育中后期能有效提高直播冬油菜密度。施氮量240 kg N·hm-2、尿素分次施用处理(N240)角壳和茎秆氮素累积量分配比例增加,籽粒分配比例减少,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籽粒产量不增反降,较CRU180和N180分别降低2.87%和9.67%。各施氮处理中,N180处理产量最高,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增产7.53%~82.15%。施氮量180 kg N·hm-2条件下,相比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U180),CRU180和N180显著增产8.53%和16.69%,籽粒氮素累积量显著增加8.80%和16.02%,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增加11.68%和14.30%,氮素农学效率显著增加12.53%和24.46%,氮素生理效率增加0.74%和9.13%,氮肥偏生产力显著增加8.59%和16.76%。综合本试验直播冬油菜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来看,合理的氮肥用量和氮肥品种可以有效增加直播冬油菜的成株率和氮素累积量,进而增加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安徽省直播冬油菜施氮量180 kg N·hm-2,尿素分次施用和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均能达到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双向提升。考虑到直播冬油菜轻简化发展大趋势,建议采用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冬油菜主产区耕作土壤有效镁供应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产量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镁养分量大,而生产上普遍施用氮、磷、钾养分含量高的化肥从而导致随施肥带入的镁养分极少,镁营养缺乏逐渐成为限制油菜产量的潜在因子.为全面评价冬油菜种植区土壤有效镁丰缺状况与油菜施镁效果,本文系统梳理了油菜镁营养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揭示油菜需镁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油菜生产的高产高效氮素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氮素是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氮肥的合理施用能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产量,但过量施氮或不适时的偏施则会抑制作物生长并对生态环境产生威胁~([1])。油菜是中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提供了60%左右的国产食用植物油,近年来种植面积保持在740万公顷左右,其中长江流域的冬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  相似文献   

9.
采样测定宿城区设施土壤基本化学性状,明确土壤养分失衡、氮素过剩、次生盐渍化障碍因子,在平衡土壤养分的基础上,开展减氮试验,以明确氮素推荐施用水平。实验室测定与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本区设施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部分中微量元素有效含量水平偏低,部分土壤存在氮素过剩危害。(2)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明显,土壤K+电荷数占比偏低,钾素供应强度相对不足。(3)根据作物产量、品质与土壤性状多项指标,建议加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降低氮素肥料施用量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冬油菜在传统施肥及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效果,本研究开展了同田对比试验,测定了冬油菜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结果表明,氮素肥料是油菜产量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其次是磷素,再次是钾素;传统施肥条件下冬油菜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8.56%、6.68%和25.62%,配方施肥条件下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是38.98%、17.27%和28.89%,配方施肥较传统施肥提高了冬油菜对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0.42%、10.59%、3.27%。由此表明,根据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及其比例,结合油菜的需肥水平,开展测土配方进行科学施肥,能有效地提高冬油菜单产和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High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6):348-352
  相似文献   

12.
以品种区试结果和示范推广的栽培研究为依据,阐述了鄂棉15的生育特点、高产的产量结构及农艺指标,从而论述了棉花“选用良种、两膜栽培、合理密植、巧肥精管、全程化调”为主要内容的“两高一优”栽培策略,建立了当前棉花大田生产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豆高油品种黑农41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9个试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品种黑农41不同处理组合效果差异显著。窄行密植处理组合多数优于垄作处理,不同窄行密植处理组合差异显著,具有增产、提高油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以窄行处理组合3效果最好,基本模式为行距28cm、保苗36万株/hm2、施磷酸二铵50kg/hm2、尿素5kg/hm2、生物钾15kg/hm2,获得产量4085.8kg/hm2,增加经济效益2580.9元/hm2,为黑农41高产优质节本高效栽培技术的最佳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特点,因苗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培育壮秧、农艺与农机融合等方面总结高标准农田水稻机插秧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插秧普及率,达到补短板促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长丰县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长丰县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种、育秧、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长丰县水稻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师树旺 《北京农业》2011,(12):26-27
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特点,因苗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High Polymers     
  相似文献   

19.
大西洋马铃薯是薯片加工型品种,根据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大西洋马铃薯作物特性,从品种习性、种薯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技术,以利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0.
合理施肥是高油大豆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实际操作中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平衡施肥、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的原则进行施肥[1].还应根据大豆的需肥特性和根系的活动范围,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和耕作方式,采取相应的施肥技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改善大豆品质[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