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施药技术和施药机械的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药技术和施药机械严重落后的现状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农药水平极不相称,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造成了农药利用率低、施药效果差、农药残留超标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愈来愈重视,对我国的施药技术和施药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分析了我国施药技术和施药机械的落后现状,提出了改进和提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桃树茎部施药的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茎部施药对桃树的生长及生理基础的影响,并运用灰色系统方法阐述了农药种类,深度及施药方法对叶相对生长率,新梢相对生长率,果实体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防治效果等各考察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茎部施药效果普遍优于叶面喷药的处理,其中又1:3的久效磷进行茎部施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施药的精度和效率,将微波探测技术引入到了精确施药机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了一种具有自主定位能力的高精度施药机。该装置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得植株标靶靶向信息和距离信息,通过速度传感器获得机器人移动速度,将两者综合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启闭,实现精确对靶施药。为了验证施药机的精确施药效果,采用调频连续三角波微波传感器,对同一植株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分辨率、探测范围与探测距离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植株作为探测靶标时,探测分辨率与植株间距具有相关性,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对探测效果的影响不大。微波探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可以将微波探测技术应用到高精度施药机的设计中,提高施药机施药的精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精准变量施药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解决当前常用的变量施药方式存在的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不足,提出将天牛须搜索(Beetle Antennae Search,BAS)算法与常规PID控制结合形成BAS-PID控制算法,用于变量施药系统控制。首先建立施药控制系统机理模型并基于Matlab平台进行软件仿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BAS-PID算法的超调量为0.024 1,绝对误差为1.14%,均低于常规PID和模糊PID,控制效果更好。在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了田间施药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析,BAS-PID、模糊PID以及常规PID的平均施药误差分别为0.016 L/min、0.020 L/min、0.238 L/min,平均超调量分别为0.006 L/min、0.016 L/min、0.238 L/min。BAS-PID控制算法的施药误差仅在0.01~0.02 L/min内,误差范围小,总体而言,该算法的施药误差和平均超调量都低于模糊PID和常规PID,系统应用效果好。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BAS-PID算法提高了PID算法的参数适用性,施药控制精度高,超调量小,改善了变量施药系统的施药效果,可为推动精准变量施药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3WQF125-16型植保无人机施药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安阳全丰3WQF125-16型植保无人机的性能及作业效果,特进行水稻二化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机具施药与人工施药相比,具有施药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等优点,可用于水稻病虫害大面积统防统治和突发性病虫害应急防控施药。  相似文献   

6.
地下滴灌是一项较先进的灌溉技术,但根系入侵滴头堵塞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向地下滴灌系统施加除草剂氟乐灵对缓解根系入侵滴头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施药时间、施药浓度和施药量对小麦根密度降低的影响都显著,不同施药处理驱根的范围和程度有较大不同,在滴头周围较小范围内,施药处理与对照相比根密度降低幅度较大,按照影响根密度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施药时间、施药量和施药浓度;而在滴头所在区域以外,施药后根密度降低幅度较小,影响根密度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施药量、施药时间和施药浓度。按照氟乐灵防根入侵效果以及驱根范围综合考虑,最优的施药方案为:施药时间在出苗后40d、施药浓度0.9g/L、施药量0.046g/滴头。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现阶段果园施药装备与技术落后的状况,介绍国外先进的风送式果园施药技术与设备。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果园喷雾机的结构特点及施药性能,归纳我国机具在风力导流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总结风送式果园喷雾机上风机的选择要求及导流装置对施药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应用在果园喷雾机上先进的施药技术进行归纳;也提出促进我国果园施药装备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及建议,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铺垫。  相似文献   

8.
汪宁 《农业机械》2011,(8):79-80
采用磷化铝粮面施药和通风口施药相结合,利用大气湿度自然潮解、环流熏蒸,不仅经济、安全、有效、节省熏蒸时间,且浓度均匀,杀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北京丰茂3WX-1000G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性能及作业效果,特进行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具有施药效率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好等优点。与中农立华防治方案配合对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优于当地防治方案,且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植保无人机动态变量施药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我国植保无人机施药系统控制方式单一,施药流量无法根据飞行参数自动调整造成的雾滴分布不均匀、重喷、漏喷等问题,设计了基于ARM架构单片机的施药控制系统,提出基于PWM(脉宽调制)的施药流量控制方法,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施药参数的实时动态监测。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地面站控制软件,实现对施药系统的远程控制和作业数据存储。基于3CD-15型单旋翼无人机平台对动态变量施药系统实际作业性能及施药效果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飞行速度为0.8~5.8 m/s时,该动态变量施药系统可实现施药流量与飞行速度自动匹配,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之间平均偏差为1.9%,实际施药作业优选飞行速度为3.91~5.10 m/s,此时有效喷幅为5 m,雾滴覆盖密度为18~41个/cm~2,变异系数为34%~75%,雾滴沉积量为42.1~52.4μg/c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水稻常用病害的防治效果及作业效率,以3WX-2000HS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为例,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调查其防治稻瘟病、穗颈瘟、纹枯病的效果及水稻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丰茂3WX-2000HS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施药效果较好,虽然对水稻苗有一定压损,但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L8(23)正交试验,对筛选的两种泥脚深度的冬水田—田A(21.9cm泥脚深度)和田B(31.6cm泥脚深度)进行水稻品种内香8518的机插秧栽插试验。结合冬水田性状特点,设置插秧机、秧苗和田块这三大试验主体的插秧机浮板类型、秧苗栽插密度和田块泥脚深度为三因素,每个因素设两个水平,在此条件下进行三因素对插秧机行走速度、秧苗栽插质量及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及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冬水田机插秧作业时:1对插秧机行走速度影响最大的是泥脚深度,影响显著;其次是浮板类型,影响显著;栽插密度看不出影响。2对秧苗漏插率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影响特别显著;其次是栽插密度,影响显著;影响最小的是泥脚深度。3三因素对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均特别显著,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其次是栽插密度,再是泥脚深度。4最优整体方案是泥脚深度21.9cm、采用改进浮板类型、栽插密度13.95万/hm2。  相似文献   

13.
对25%吡蚜酮悬浮剂(24mL佑67m2)与常规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g/667m2)防治早稻稻飞虱进行药效试验.评价25%吡蚜酮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可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施药用工,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水稻常用病害的防治效果及作业效率,以3WP-500G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为例,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调查其防治穗颈瘟、纹枯病、二化螟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WP-500G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穗颈瘟、纹枯病、二化螟的防效较好,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湘潭县危害情况开展调查和研究,吸取外地经验,结合本县实践,提出抓稻飞虱监测、选择合理的栽培方式、选择耐性品种、抓种子处理、抓秧田防控和抓大田健身栽培及药剂防虱治矮等综合防控措施,对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县危害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防治水稻生产中的二化螟虫害,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应用赤眼蜂防治二化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对田间二化螟卵的寄生率和防治效果均较好,且对二化螟幼虫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是稻田生产上防治二化螟的有效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育秧对水稻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水稻秧苗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就成为水稻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水稻育秧棚控制系统具有多变量、大惯性、非线性、强耦合及时滞等特点,采用传统PID控制不能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为此,本文将常规的PID控制和BP神经元网络控制相结合,设计了水稻育秧棚温、湿度解耦自动控制系统,并利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对秧棚内PID神经元网络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ID神经元网络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相比,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无静差,大大提高了秧棚内控制系统的性能,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物炭施加后控制灌排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在涟水县水利试验站开展了测坑试验,共设置轻旱控排W-1、重旱控排W-2两种控制灌排模式及无生物炭施加B-0、生物炭施加B-1两种生物炭施加水平,对水稻生长指标、水稻抗倒伏性能、产量指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及控制灌排W-2条件下,水稻株高均得到显著提高。施加生物炭可以缩短水稻节间长度、增大茎壁厚度及节间外径,显著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但在控制灌排W-2条件下,水稻的倒伏指数升高,累积破坏能量下降,水稻抗倒伏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控制灌排与生物炭添加均对水稻穗长和空秕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控制灌排的影响更为明显,生物炭添加和控制灌排W-2单因素作用均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但两者交互作用却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水炭耦合效果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土壤水分条件和生物炭添加对水稻茎秆性状、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2017年于涟水县水利科学研究站进行测坑试验,共设置轻旱控排W1、重旱控排W22种控水模式及无生物炭施加B0、生物炭施加B12种水平,生物炭施加水平为50 g/kg.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能改善水稻茎秆基部性状,通过缩短水稻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增大茎秆...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取实现高效、节水、控污3个目标的水稻灌排模式,以农田水位为调控指标,在3个施氮水平下设置了不同的灌排模式,研究水稻在不同模式下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利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这些灌排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的产量、控污指标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乳熟期旱涝交替胁迫的处理对节水指标的负面影响最大.在旱涝交替胁迫下氮肥施用量低时,对水稻发育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氮肥施用量处理的水稻产量并没有显著增长,高氮肥处理氮素的淋溶量比低氮肥处理高.利用TOPSIS模型得到施氮量300 kg/hm2下的控制灌排模式的相对贴合度为0.694 5.分蘖期旱涝交替不仅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最大,其控污效果也最差.通过模型计算,最优的灌排方案是施氮水平为300 kg/hm2的控制灌排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