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发展前景广阔,分析了河南省发展生物质能源林的优势,指出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发展生物质能源林的对策,以期为该省能源林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发展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社会热点。日前,在中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认为,开发林业生物质资源,形成新的能源产业,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新的机遇林业生物质能源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贮存于植物中的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就其能源当量而言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林业生物质能源丰富,生物质能源是依靠生物为载体把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的形式贮存能量,生物质能源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在植物中的蕴含量非常大,是可再生能源中的贮存太阳能,也是唯一的可再生能源,以固态、气态、液态的方式存在.基于此,就我国的生物质能源现状和如何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林业生物质能源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贮存于植物中的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据初步统计,可作为林业生物质能源利用的原料我国现有约3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适合我国规模化发展林木生物质能的树种资源比较丰富,仅乡土树种就多达几十种。发展生物质能源树种,对转变林业职能,缓解能源危机,促进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能源危机是制约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发展生物质能源迫在眉睫.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和资源禀赋出发,本文通过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分析,作出了对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稳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福建是林业大省,生物能源丰富,其开发利用比较早,但近年来发展缓慢。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及我省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我省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前景,从战略、扶持、研发、能源林基地、部门职能等方面提出了福建发展森林能源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完成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陕西省榆林市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与发展,对于实现林能一体化发展进程,具有关键性意义。基于此,简要分析榆林市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与发展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林业生物质是指以木本、草木植物为主的生物质,主要包括林木(含薪炭林、灌木林、经济林或能源林、抚育间伐材等)、林业“三剩物”(森林采伐剩余物、伐区造材剩余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林副产品及废弃物(油料树种果实、果壳、果核等)、木制品废弃物、草本植物等。林业生物质能是指林业生物质本身所固定和贮藏的化学能,这种化学能由太阳能转化而形成林业生物质能通常采用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生物转换、液化等技术加以利用,并重点发展气化发电、供热、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  相似文献   

9.
正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林业生物质资源是指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过程提供的生物质能源。农业生物质能资源是指农业作物、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能源植物等。生活污水主要由城镇居民生活、商业和服务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油料和木质能源林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河南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有利条件,从统筹资源培育和产业发展、进行现状及发展潜力调查评价、浅析资源培育及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科技和加强优惠政策等方面做好工作的同时,处理好产业与生态的关系,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能源林经营者3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展望了林木生物质发展的前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林业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那坡县发展生物能源林的几种树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重点项目来抓,那坡县具有发展木本生物质能源树种的土壤、气候环境优势。现根据那坡实际情况及适地适树原则,介绍几种适宜那坡县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树种。1麻风树麻风树Jatropha curcasL·,又名小桐子、臭油桐等,大戟科麻疯树属植物。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成为了建设全球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物质能源作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加速发展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进行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对能源的需求变得极为强烈,但是传统能源在绿色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和应用都受到许多限制,在这种严峻的能源形势下,发挥我国林业资源的优势,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成为解决当前能源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将立足于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实际,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细数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现有林业状况为基础,重点介绍了6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质能源树种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并对河南生物质能源林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社会人类面临的2大挑战。推广生物质源树种,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是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和优良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树种,具有分布广泛、耐寒耐旱、抗病虫害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开发前景广阔。本文从光皮树的生物学特性、发展前景等方面综合当前国内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推广光皮树等其它能源林的优势,为推进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柱  冯敬  余发新  王小玲  严毅  刘腾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26-2128,2137
林业生物质能源作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再生、低碳、环保绿色等优点,是化石能源替代的重要新能源。在生物质能源利用上,国内外已获得多项技术突破,并建立一些产业链。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林业生物质能源利用存在投入产出比失衡,成本居高且替代化石能源时机不成熟。我国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加大科研及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做长远发展规划,保护以前建立的林分,注重新品种驯化及选育,在积累林分培育技术的同时,结合"以树养树"策略,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长白山森工集团依托林业生物质资源优势,优先发展生物质绿色能源产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进一步推进林业生物质绿色能源产业,长白山森工集团有关部门就林业生物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林业生物质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设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标准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标准体系,研究也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标准化现状分析,探讨并提出我国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标准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原则及方法,初步构建包含基础综合、原料产品、原料培育技术、原料产品收贮运技术、原料生产环境保护5个分体系的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标准体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今后我国能源行业林业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标准化工作的思路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分层抽样入户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了陕西省11个县(区)的农户对林业生物能源产品使用的意愿,使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使用意愿的4类因素、17个变量。结果表明,农户林地经营情况、农户能源利用结构、农户认知情况3大类因素(变量类型)均对农户使用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地到居住地距离、经营经济林面积、是否使用秸秆提供能源、是否利用林木枝叶提供能源、使用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能否改善环境这5个自变量对农户使用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的意愿影响显著,说明具有以下特征的农户更愿意使用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第1,拥有大面积经济林;第2,经济林便于经营管理;第3,有使用林业生物质原材料的习惯;第4,具有环保意识。虽然农户性别、年龄、家庭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对于农户使用林业生物能源产品的意愿影响不显著,但女性对于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关注度较高。政府可通过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措施鼓励农户使用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推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能源植物分类及其转化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能源植物及其生产是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基础,也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在分析总结当前国内外能源植物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系统法、光合途径、生活周期和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利用等方法对能源植物进行了分类。如以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利用可将能源植物分为糖料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含油微藻植物和木质纤维素植物5类,各类能源植物各有其主要特点。对能源作物的转化利用技术及其产品现状和前景进行系统的分析,目前由生物质转化的液体燃料主要包括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裂解油,由生物质转化的气体燃料包括生物质燃气、沼气和氢气,生物质经压缩成型或炭化工艺可生产生物质颗粒,生物质以热电联产技术经直燃可大规模发电和供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