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难题,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本文对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孙忠英 《甘肃农业》2006,(10):25-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当前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揭开了杭州市“三农”工作新的篇章,标志着杭州市农村社会经济步人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强大支撑作用,更好地实施“农业提升工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的又一重大决策,它不仅关系农业、农村、农民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农业大国,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在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现实状况,确立科学合理的开发思路,依靠科技进步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改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科技进步作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强大的内在驱动性。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日见增长的消费需求、农业产业的转型以及农业方面的环保等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进步。要从当前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的制约因素着手,注重采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科技在农业进入产业化阶段起着依托和支撑作用。从重视农业科技作用、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增加农业业科技投入、增加农业科技储备、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等六个方面,论述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阶段性变化;二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三是依托科技产业面向市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良泽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128-131
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村经营模式等方面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概况,指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产业支撑;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文简述了农业产业化的特征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对于促进农民现代产业意识觉醒、农民增收、转变农村经济形态以及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有重大现实意义。鉴于目前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仍存在体制、机制与政策等方面的障碍,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从更新理念、调整政策、改革体制等方面入手,扫除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障碍因素,确保高等教育通向农村道路的畅通,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面向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农业科研与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是摆在农业科研单位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农村建设中重要性的论述,提出面向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事关中国发展全局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的情况下提出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其价值定位表现在:它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文化知识氛围,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李艳  李勃  杨庆贵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36-36,51
本文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支持方式与机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简评,提出在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理论研究多、实践探索少,缺少实证研究成果。这些不足将成为后续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在对福建省新型农民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遭遇主体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新型农民培养的目标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考察,从基层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心态、建设中的难题与误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对建设新农村的建议等视角加以分析,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施予外力与增强内力的关系,当前重点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关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与椎进城乡体制综合改革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