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LI-6400xrt光合仪测定西伯利亚红松和红松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响应曲线,并调查、比较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的树高生长量。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红松最大光合速率略大于红松;红松与外界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大;西伯利亚红松光补偿点比红松低;西伯利亚红松树高生长量较红松略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激素及浓度对红雪果硬枝扦插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不同激素及浓度对红雪果硬枝扦插生根率、根长、生根数、根基径、株高、分枝数、分枝基径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激素及浓度对红雪果生根率、生根数、根长、根基径无显著影响;对株高、分枝数、分枝基径有显著影响;用清水处理插穗生根率最高,达87.14%,具有成活高、成本低的优势;用IBA100 mg/L处理的插穗株高生长量最大;用NAA 100 mg/L处理的插穗分枝数最多,适用于作为绿化树种使用的红雪果育苗。  相似文献   

3.
王涛 《防护林科技》2014,(11):31-32
利用不同砧木、选择不同嫁接方式及时间,对高酸海棠“红勋1号”进行苗木繁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砧木、不同嫁接方法及时间均会对“红勋1号”成活率及生长产生影响:(1)选择不同砧木嫁接时,八棱海棠为砧木时成活率最高,黄海棠次之,野苹果为砧木时成活率最低;(2)使用不同嫁接方法对高酸海棠“红勋1号”嫁接后,成活率按顺序为双舌枝接〉插皮接〉劈接;(3)选择不同嫁接时间对高酸海棠“红勋1号”嫁接,黄海棠春季嫁接“红勋1号”成活率最高,为93%;八棱海棠的春季嫁接和秋季嫁接的成活率次之,均为92%;野苹果的秋季嫁接成活率最低,为84%。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盆栽一品红栽培管理措施,控制植株高度,提高盆花观赏价值,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其产业化发展,以一品红栽培品种‘Sonora Red’为材料在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2014年5月扦插,同年6月上盆,7月摘心,于盛花期测定各株株高、单枝质量、绿枝长、总枝长、总节数、绿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及红叶鲜质量、红叶片数、红叶面积、红叶枝长等观赏性状指标,对其生长指标与观赏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品红栽培品种‘Sonora Red’的单枝鲜质量与其红叶鲜质量、红叶面积和红叶枝长仅在株高范围21~26 cm内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单枝鲜质量与其红叶片数仅在株高范围21~31 cm内存在正相关关系;单枝干质量与其红叶鲜质量、红叶片数仅在株高范围21~26 cm内存在正相关关系;绿枝长与其红叶鲜质量仅在株高范围26~31 cm内存在正相关关系;总枝长、总节数、绿叶片数均与其观赏性状,即红叶鲜质量、红叶片数、红叶面积和红叶枝长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对红葱开展施肥、覆盖及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菇渣肥红葱的重量比施有机肥高;覆盖黑膜比覆盖稻秆栽培的效益更好。在不同的林种结构和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红葱重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种子贮藏和播种方式对红椆发芽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椆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贮藏和播种方式对红椆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方式对红椆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播种方式对红椆种子发芽率和苗木地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苗木成活率和苗木高生长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设施延后栽培对红地球葡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斌 《经济林研究》2012,(4):109-112
为了了解设施条件下红地球葡萄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葡萄设施延后栽培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设施延后栽培和露地栽培的3年生红地球葡萄的生育期、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果实产量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设施延后栽培的红地球葡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比露地栽培的高,而其胞间CO2浓度比露地栽培的要低4.17%;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比露地栽培高,而叶绿素b比露地栽培的要低4.83%;红地球葡萄的单穗商品果粒数、单穗商品果质量、果穗总数和平均单穗质量均比露地栽培的高;而单穗烂果的个数和质量,设施延后栽培比露地栽培的分别低17.88%和27.96%。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现状和水果产业向海涂、山区发展的趋势,巨峰、红富士等欧美杂交种不耐运输,平原环境日夜温差小,红色品种着色差,暖冬低温不够,休眠不足造成产量不稳定等问题,笔者在海拔500m以上的高山上引进种植矢富罗莎、京玉、醉金香、奥迪亚无核、维多利亚、红地球、红高、美人指、红萝莎里奥等9个葡萄新品种,筛选出适宜高山葡萄品种为红萝莎里奥(晚熟)。现将其高  相似文献   

9.
红锥的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木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县各地红锥育苗成苗率低,而且长期蹲苗,苗木生长不良。所以,搞好红锥育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红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1.选好圃地红锥幼苗有三怕:怕干旱、怕渍水、怕强光。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灌溉方便而又排水良好、地势平缓的阴坡半阴坡作为圃地。2.筑高苗床红锥苗木主根长,侧根短,须根少;要求做到适当筑高苗床,畦高25cm 以上,畦面宽100cm。这样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发育和防止发生根腐病。3.随采随播红锥在我县一般于12月中  相似文献   

10.
鄂西红豆树育苗技术及苗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良智 《福建林业科技》2013,(3):128-130,201
研究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鄂西红豆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其1年生苗高生长特点,运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苗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鄂西红豆树种子经过打磨浸种后,出苗率可达90%;所拟合的苗高生长曲线与实际生长曲线吻合程度高,可作为育苗技术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红葱开展施肥、覆盖及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菇渣肥红葱的重量比施有机肥高;覆盖黑膜比覆盖稻秆栽培的效益更好。在不同的林种结构和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红葱重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土壤对柑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和2003年测定了湖南西部红砂土、红泥土和紫色土9年生枳砧柑园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以及柑的生长结果情况.结果表明:3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红砂土和红泥土速效氮、磷偏低,紫色土速效氮、磷含量不足;紫色土、红砂土速效钾适量,红泥土速效钾缺乏;紫色土有效钙、镁含量充足,红砂土与红泥土二者有效钙、镁缺乏;除红砂土和红泥土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充足外,其他所测微量元素缺乏,因而柑产量不高,果实达不到优质果标准;3种土壤类型中,红砂土整体营养水平较高、土质疏松,因而红砂土柑产量和品质都优于紫色土和红泥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经营措施下红松林和杂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松林择伐区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较杂木林高;土壤容重、总孔隙杂木林高于红松林;红松林内土壤的最大、最小、毛管持水量等指标皆高于杂木林。择伐上层林木栽植的红松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皆伐造林和直接林冠下造林者好。中度抚育间伐的森林经营措施改良土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市黔江区、石柱县于2002年引种栽培脆红李,通过7年的栽培试验,脆红李在丘陵和中山地貌的山区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优。栽后4年~5年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20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每亩1.37  相似文献   

15.
对红王子锦带生物学特性及苗期高生长节律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栽植的红王子锦带一般在4月中旬叶芽开始膨大,4月下旬芽开放4,月末开始展叶;5月初为展叶盛期,5月中下旬现蕾;6月上旬初花,6月中、下旬进入盛花期。扦插苗观察6年,高生长于第2年进入速生期,随着树龄增长高生长逐渐趋于缓慢;高生长一年中有2个高峰,二次生长高峰大于一次生长高峰,并于9月中旬停止生长,温热不足,冬眠前生理成熟受限。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介绍了远安红薄皮马尾松具有皮薄而红,树干圆满,生长迅速,出材率高,抗性强的优良特性,指出在其选择、保存、利用上优良基因流失、选育滞后的现状,提出了科学规划,保护为先;增加投入,巩固成果;加大选育,开发利用;强化管理,良种造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科学而又省力的人工疏花技术,以红富士、新红星为试材,在衡水市旧城、等庄两处果园,研究了苹果一次疏花对坐果及果实发育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疏花可使红富士的花序坐果率两年平均达7948%,较对照高147倍,新红星平均花序坐果率为7282%,较对照高197倍;且幼果膨大较快,果实平均单果重红富士、新红星分别为26896g、24251g,分别比对照高5009g和3016g,且果个整齐,果形指数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春季、夏季、秋季不同季节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 A. DC.)造林对比实验,对红椎造林成活率、幼树生长(高径)、树木形质生长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红椎在春季造林成活率最高,夏季造林次之。迹地全光造林夏季红椎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等调查因子比春季高。秋季造林生长状况最差;与米老排林冠下更新补植相比,迹地全光种植红椎生长较快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红椿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并筛选适于红椿SSR分析的高多态性引物。[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确立红椿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对来自楝科植物的135对SSR引物,在6个不同的红椿居群中进行扩增,筛出能有效扩增的引物并进一步筛选出适于红椿的高多态性引物。[结果](1)10μL基于荧光d UTP的SSR-PCR体系中包含:10×buffer 1.0μL,Taq酶(5 U·μL-1)0.1μL,Mg Cl2(25mmol·L-1)0.8μL,d NTP(200 mmol·L-1)0.025μL,荧光d UTP(1 nmol·μL-1)0.01μL,引物(10 mmol·L-1)0.8μL,DNA模板45 ng剩余用dd H2O补足;(2)筛选出29对能有效扩增的引物,复选后获得了12对适于红椿SSR分析的高多态性引物。[结论]建立了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并筛选出高多态性引物,为红椿的分子标记等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野生及露地栽培生境中生长的红长春花和白长春花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长春花各部位中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为果(含种子)、叶片、花、茎、根;2)野生白长春花体内总黄酮含量低于栽培白长春花;3)野生红长春花体内总黄酮含量与露地栽培红长春花的含量相接近;4)红长春花体内总黄酮含量高于白长春花;5)两种长春花在茎和叶片在不同高度上的总黄酮含量有所差异。长春花体内黄酮物质的这种分布特点将为下一步园林花卉的引种驯化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