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进行了樟树芽苗移栽容器育苗试验,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总结了芽苗移栽容器育苗的技术要领,探讨了育苗前期准备工作、催芽及芽苗移栽、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步骤,旨在提高樟树苗木质量,改善造林效果,降低投入。  相似文献   

2.
陈仕凯 《绿色科技》2011,(11):66-67
对南方红豆杉芽苗容器移栽育苗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芽苗容器移栽育苗技术较以往传统方法播种育苗出苗率高,节约种子及土地资源,苗木质量好,产苗量高,能明显延长苗木的生长期,苗木当年平均生长量可达15cm。  相似文献   

3.
截根菌根化育苗和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是中国林科院菌根中心研究开发的林业生产先进技术 ,是林业部 1997年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之一。安徽省太湖县从 1998年春季起 ,连续 3年在湿地松容器苗培育和板栗实生苗培育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提高了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增强了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节约了育苗成本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 造林步骤国外松容器苗造林是太湖县近几年大力推广的造林新技术。在芽苗移栽过程中进行截根 ,接种菌根 ,实行菌根化育苗。其过程如下 :种子处理—催芽—营养土 (培育基质 )准备—装容器—芽苗接菌移栽—菌根化育苗管理—出圃造林。1 1 …  相似文献   

4.
杜英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种子直播育苗和芽苗移栽育苗的方法,进行杜英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芽苗移栽育苗,其1年生苗木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比种子直播育苗大30%和125%,每株苗木平均侧根数多92 5%,出圃移栽成活率高11%。移栽1a后,苗木年平均抽高和平均地径分别比种子直播苗大186%和72%。  相似文献   

5.
猴欢喜播种育苗和栽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直播育苗和芽苗移栽育苗的方法,进行猴欢喜播种育苗和栽植试验,结果表明:芽苗移栽苗木生长情况较种子直播苗好,造林成活率也较种子直播苗高,造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整荆门市彭场林场针叶树的纯林结构,用桢楠种子培育苗木,对针叶林进行林分改造形成针阔混交林,通过种子采集、调制、催芽、圃地选址、基质配置、播种、芽苗移栽及苗期管理等技术培育壮苗,在彭场林场种子园分场培育出共计10万株壮苗。结果表明,把握好桢楠容器育苗关键技术能有效提高苗木壮苗率。  相似文献   

7.
毛竹种子育苗可以在短期内提供大量急需的造林苗木,且实生苗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运输方便等优点。本文对毛竹种子育苗期的选择、浸种催芽、芽苗移栽、田间管理、竹苗出圃及包装运输等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大田青苗芽苗移栽就是在温床催芽,待芽酋长至4~5cm“脱帽”后,移栽到大田范床上,培育大田苗。芽苗移栽育苗,苗木分布均匀,生长整齐,利于集约管理,可减少除草用工,可多出苗、出壮苗。在苗芽移栽前,将芽苗的根尖部分切除,这就是芽苗切根移栽,通过切报能促进项报形成,根系发达,提高造林成活率。江西省信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于1991年春,在该公安西乡日光村农户何良山的育苗地上进行了湿地松大田直播和芽苗切根移栽2种育苗方法的对比试验。两种育苗方法育苗地各1亩,采用畦间隔对比,其回地选择清苗种子、土地利用率、三犁三耙、土…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上桂花育苗常因种子处理及贮藏方法不当造成发芽率较低,加之近年来桂花扦插繁殖育苗被普遍采用,播种育苗已很少采用。但是,实生苗培育具有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寿命长等优点。我们采用湿沙贮种催芽,地膜覆盖芽苗移栽育苗技术,较之常规种子育苗能显著提高苗木的质量,方法简便,省工省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叶栎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叶栎容器育苗不同基质,芽苗移栽不同截根长度、不同发育期,苗生长期遮荫试验表明:芽苗移栽时截根留2~4 cm有利于苗木的生长;茎芽幼叶展开期移栽成活率高,达97.53在%;全光照育苗对苗木生长明显大于遮荫条件下生长苗木;黄心土基质的苗木成活率、苗高、根系数量及生物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在对太子山林科所地理种源试验林生长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优良的31个种 源,通过钻取锥芯条取样,测定各样品的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材性表现差异性显著,其中安徽潜山、湖北远安、广东乳源、福建古田、 广东信宜等几个种源材性表现较好,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等指标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Ohne Zusammenfassung
Dr. L. L. J. Ossowski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