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顺  陈俊 《植物保护》1988,14(1):27-27
1987年2—5月,在贵阳花溪地区农家小麦地和我院农场,采集了小麦白粉病菌标样40个,用7个鉴别寄主(百泉565、毕麦6号、洛夫林13号、高加索、白兔3号、肯贵阿、Khapli),放在垫有以50ppm苯并咪唑浸湿的脱脂棉的培养皿内,以抖落孢子法进行接种,重复2—3次,待感病品种百泉565充分发病后,按0、1、2、3、4定性分级记载,鉴定出9个生理小种。贵白16号小种所占比例为25%;64号、32号小种各占20%,0号、4号、13号、各占7.5%;128号、52号各占2.5%、1984年以前的优势小种为4号,已下降为无关紧要的小种。 但本院小麦地采的22个标样,64号小种占33%,而农家小麦地采集的16个标样无64号小种,16号的比例高达36%,其原因是我院小麦地长期用作小麦抗病鉴定和抗病育种工作,品种来源广,杂交材料多,  相似文献   

2.
1989—1990年在河南省8个县市对农抗120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4月上中旬,小麦白粉病发生的病株率达15~20%,病叶率10%左右时,应用100ppm农抗120喷雾防治2次,防效达70~85%。防病效果与防治时间、喷药次数和发病程度关系密切。施药越晚,效果越差。农抗120的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等常用化学药剂,在发病初期喷药2次,防治效果与施用粉锈宁相近,可作为粉锈宁紧缺情况下的首选替补药物。但在病害大流行时施用,作用缓慢,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对小麦危害严重并且难以防治,由于发病时小麦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霉点而称之为“白粉病“。其危害是夺取植株养分、加剧蒸腾作用、破坏光合作用,导致小麦叶片早枯、成穗率减少、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品质与产量。一般发病后减产10%~20%,严重发病后减产40%~60%,为了筛选出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品种,2006~2007年,我们对襄樊市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进行1次大田抗性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小麦梭条花叶病在南郑县局部发生严重小麦梭条花叶病,据报道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冬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少见报道。1998年陕西省南郑县小麦田首次发现该病,发病面积超过200hm2,一般病株率45.8%,发病严重田块高达87.6%。小麦梭条花叶病的典型症状是春...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不断加重.1988年全区发病面积17.07万亩,平均病穗率1.28%;1989年发病面积增加到57.66万亩,平均病穗率为2.96%,严重田块达17%,每亩损失小麦10公斤左右,全区约损失小麦500多万公斤。为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从1989年秋播前开始,全面推行《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方案》,到1992年夏收前,3年全区共  相似文献   

6.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近年来在我县回升很快。1989年,仅个别地块零星发生,病穗率仅占0.25%,最高0.75%;1990年,发生面积为0.9万亩,平均发病田病穗率为0.41%,最高达1%。今年,据调查:发生面积为38万亩,病田率达100%,病穗率为0.57%;发病较重的地块,病穗率为3.4%;发病最重的地块,病穗率达15.8%以上。全县种植的  相似文献   

7.
1964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和许昌专区农科所合作,在河南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大田示范。 这个示范设计主要针对以往小区试验已经确定成效的对氨基苯磺酸,进行大面积防治,以期进一步肯定它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观察常州氟钡、醋酸镍、闽衣五号三种农药的实际效果。 1964年条锈病在河南省各地是继1959年和1960年大发生后的再一次猖獗,在碧码一号小麦上发病普遍率大部为100%。严重度达65—80—100%,病情指数达80%左右,这对测定药剂效果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发现蜗牛严重危害农作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泾阳县桥底镇1986年首次发现蜗牛危害农作物,受害面积40亩左右,1987年扩展到100多亩,1988年达1000多亩,1989年蔓延到11个自然村,受害农田达万亩。蜗牛食性很杂,取食小麦、玉米、棉花、辣椒、果树等作物。1989年调查被害株率小麦为90%,棉苗71%,麦套玉米高达97%。小麦受害后  相似文献   

9.
小麦黑颖病     
近年来小麦黑颖病在克山、嫩江、德都及呼盟岭北等地发病较重,1978—1979年为局部地区偏重流行年。其发病特点是以叶部症状为主,一般表现小区发病重(而呼盟岭北是大田发生重)。过去,往往把小麦黑颖病看成是穗部病害;事实上,本病可引起全株发病,也可单独在叶部、茎秆、穗部发病。在克山、呼盟岭北几种类型都存在。叶部发病的症状特点是:初期为水浸状斑点,后期呈条状,迎光可见黄色小颗粒,类似结晶体或胶体,遇潮湿天气,可见细菌溢脓。茎秆上的溢脓,大小如高粱粒,色黄、似胶水,病叶在一、二天内可完全枯死,影响产量可达20—30%。品种间有明显差异;特尼河农牧场“农垦149”和“克丰一号”,严重度4级,发病率100%。苏沁农牧场“东农101”,全株发病,严重度4级,  相似文献   

10.
帅先福 《植物保护》1992,18(6):50-50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玉米霜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Tnirumalahar)成为安西玉米新发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一般损失率在30%以上。据调查:1989年突发此病,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20-25%,病株率在1-15%之间,个别地块病株率达65%。环城乡李全仁种植的2.7亩玉米小麦带田病株  相似文献   

11.
绿磺隆(chlorsolfuron),代号为DPX-W4189,是美国杜邦公司1980年开发的磺酰类新型麦田除草剂。笔者于1987-1989年进行了田间试验和示范,结果如下。 一.防治适期 1989年分期施药结果表明,亩用绿磺隆有效成份1克,兑水40公斤,分别在小麦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喷施.对猪殃殃以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防效最高,其次为越冬期,鲜重防效分别达99.4%、99.2%和  相似文献   

12.
1988年6月至1989年1月,我所与省粮食系统配合,对“金山海”号轮装运抵达秀屿港的带有小麦矮腥黑穗病的进口美国小麦,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全省在福州、莆田、泉州、宁德等市,共处理该病麦麸6385多吨,并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现将试验研究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86年以来,我县后高庙村小麦根腐病连续3年大面积严重发生。表现为返青期开始根鞘腐烂,茎基部变褐,叶片自基部开始变黄,分蘖枯死,成穗少,早枯形成“白穗”,籽粒秕瘦。轻者减产20-30%,重者绝产。我们在防治实践中发现,不同的轮作方式小麦根腐病发病程度不同,以小麦与棉花或西瓜轮作防治效果明显。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自1986年开始,连续3年为小麦、玉米连作,小麦根腐病逐年加重。1989年5月中旬病株率达85%。麦收时测产,亩产仅161.9千克,千粒重为26.3克。 2.1986年为小麦、玉米连作,1987年春于麦田内套种棉花,当年留春茬,1988年种植春  相似文献   

14.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抗病性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对13个小麦品种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进行抗条锈病试验,结果表明,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淮麦17、96.23粉质、云杂3号、繁19、宜麦1号,其中96-23粉质、宜麦1号的产量较高,繁19、淮麦17的产量居中;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耐病的品种有川麦107、楚麦3号,且产量较高.绵阳19、白粒5号对小麦条锈病高度摩病.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小麦黄矮病的分布流行区,以1年两熟小麦复种玉米和两年三熟小麦轮作玉米为主要耕作方式。我们1980年于室内在天单1号玉米上接种小麦黄矮病植株发病率达50%;1986年秋季持续干旱,关中和渭北普遍发生黄矮病,据在杨陵、扶风、武功、礼泉、乾县和蒲城等县(区)调查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17.
1989年7月,白河县朱良乡因食用霉变的小麦引起上千名群众食物中毒;8月1日安康行署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实地调查。 中毒情况对柳树、天良、土泉3村群众入仓的小麦,取无病、轻、重3类有代表性的小麦计1万公斤进行检查,发现霉变小麦中赤霉病所致病粒含量最低达1%,一般是10—30%,最高达38%,平均含量19.3%。霉变麦粒从胚芽部起呈紫红色,轻病粒即有  相似文献   

18.
小麦梭条花叶病1991年在天长市零星发生,以后为害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本市春季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高达60%,少数达毁耕程度。为探明该病害在本市的发生为害情况,我们对该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流行因素作了进一步探讨。1症状观察外部症状:感病小麦在三至五叶期后,从新生心叶上出现褪绿条纹,继而发展成为与叶脉平行的条斑,或呈梭条状,梭条斑中心可引起坏死,叶片逐步黄化以至枯死。少数品种心叶严重褪绿时细弱扭曲,有时亦出现葱管状症状。病株根系发育差,新根少,褐色根多。拔节后…  相似文献   

19.
小麦不孕病在澳大利亚发生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小麦不孕病在澳大利亚分布虽然比较广泛,但一般发病较轻属于次要病害。34份种子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种子阳性带菌率为0~2.2%,平均值小于0.5%。35个田间抽样调查结果,植株阳性症状发病率为0~26.5%,平均值为4%。文章还对不孕病潜在的危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小麦黄矮病的发病因素、发病症状及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发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阐明了最佳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