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运用AHP法,依据流域内各指标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等方面,对该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脆弱性G=3.12,水资源处于中等脆弱状态。其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分别为1.00、3.16、4.17,其中自然脆弱性对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脆弱性影响最大,符合流域水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2.
刘蕾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342-344
石羊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步退化,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建立水资源总量模型,以及对流域水资源宏观规划、统一管理等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对改善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保障西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HP理论与Delphi方法建立了适合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0.3937。通过研究可以合理评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各要素与生产系统各要素的协调程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对石羊河流域广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水资源约束条件,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和流域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若按照现有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进行农业生产,石羊河流域农业发展呈弱可持续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石羊河流域近10年水情资料、近40年自然降雪资料和近4年人工降雪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和人工降雪作业的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降雪的4年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增加明显,增雪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指出冬春季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人工增雪具有一定的潜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基尼系数的内陆河流域用水公平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水资源紧缺地区的用水公平性进行研究,为了解当地用水现状进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借鉴收入公平性评价指标基尼系数的基本概念,构建内陆河流域用水公平性的评价方法,即通过影响用水量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降水量等主要指标,计算单项指标与用水量的基尼系数,并计算综合基尼系数,进而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对其用水公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方法,对石羊河流域用水公平性的评价表明,石羊河流域在现状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代内用水较为公平,但代际用水并不公平。【结论】可以利用基尼系数客观地评价区域间社会经济用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层级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石羊河流域发展水平、发展协调性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发展水平得分47.0分,说明流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尚低;流域发展的协调性得分33.5分,表明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得分为41.3分,处于不可持续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生态移民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域简况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地区东端,总面积4.1 6万k ,2 0 0 0年全流域总人口2 2 3.2 3万人,耕地面积552 .8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438.40万亩,工业总产值99.1 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94.7亿元,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 6 .61亿 。石羊河流域由于受自然环境演变和人为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时空特征及障碍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力脆弱性3个层面构建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综合法测算了2001—2016年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1—2016年河南省郑州等9市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呈减小态势,开封等9市呈增大态势,脆弱性增速差异显著;脆弱性演变趋势可分为先升后降、先降后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4种类型;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脆弱度排序为豫北豫东豫南豫中豫西;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主要受到人为脆弱性和承载力脆弱性的影响,且主要障碍因子存在差异。因此,应积极加强对水资源系统人为干预,通过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优化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等,以实现河南省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后续治理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综合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形成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总结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更新水库现有调度模式,实施生态调度;发展集雨节灌日光温室,开辟灌溉新水源;推广节水灌溉集成技术,压缩农业灌溉用水;培育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等石羊河流域后续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玉溪市的实际情况,选取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4个系统17个指标,构建了玉溪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区县为评价单元,应用综合指数法对玉溪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溪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潜力较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了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SD模型,选取工业、农业总产值和可承载的城镇人口数量作为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衡量指标,在现状延续、节水兼污水再生回用、节水兼境外调水和综合型4种方案下模拟2003—2020年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寻求提高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现状延续型用水模式水资源承载能力十分脆弱,难以满足未来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承载的城镇人口自2010年开始递减,城市规模开始萎缩;采用污水回用或境外调水模式,虽然工农业总产值维持快速发展,但仍然承载不了与之对应的城市人口规模。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前提下,实施污水回用和境外调水的综合型方案,到2020年可承载的工业、农业总产值和城镇人口分别达10 698.6亿元、679.5亿元和1 778.3万人;综合型方案是提高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满意方案。  相似文献   

13.
袁子勇  贺中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16-3218
从水资源现状承载力的角度区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选取人均年供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粮食年产量、年人均GDP、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污径比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投影法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从大到小为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安全利用是关系到新疆繁荣稳定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资源安全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制约水资源安全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上述研究为塔里木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合理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为准确地评价特定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制定和实施该地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将集对分析理论引入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领域,利用四元联系数分析各评价指标之间的优劣关系,并通过各指标权重关系确定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所属等级,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模糊四元联系数模型。【结果】应用所建立的基于模糊四元联系数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淮北市当前水资源承载能力发展形势严峻,已趋近饱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总体状况会有所好转;所建立的评价方法计算过程合理可靠、简便快捷,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结论】基于模糊四元联系数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能较好地描述复杂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优劣差异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关中盆地潜水含水层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关中盆地潜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含水层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含水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结合GIS技术,用模糊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对含水层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含水层脆弱区(易污染区)主要出现在沿渭河两岸及其较大支流的漫滩和低阶地,以及黄土台塬的洼地。评价结果与2001年地下水水质调查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合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三江平原挠力河干流域的水资源情况,采用ArcGIS提取相关数据,并建立了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水质、水量以及河流生态需水量的变化,对水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满足其生态需水的条件下,挠力河千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可提取用水量分别为3.07亿、2.27亿和0.74亿m3.该研究为今后该流域的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水资源系统风险分析方法中存在的评价结果分辨率不高等问题,基于信息论中的Jaynes最大信息熵原理,选取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程度的风险率、脆弱性、可恢复性、重现期和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对包括北京和天津在内的首都圈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如果没有南水北调工程,2010年整个首都圈的水资源短缺风险将会处于高风险水平,亟待对水资源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