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病毒性关节炎病毒(VAV)的U.conn.S1133病毒株和从吉林省某鸡场分离到的地方毒株(VAV.J),分别实验感染38日龄的仔鸡。感染后,分别于36小时,65小时,9天……115天等不同的时间捕杀,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心,肝,脾,肺等所有脏器病毒的分布和消长。结果表明接毒后65小时后有脾脏等个别脏器可见特异性荧光细胞。接毒后9天除肌肉,直肠,胃外所有器官均见特异光细胞,25天后逐渐减少。到11  相似文献   

2.
用云南绵羊益舌病病毒(BTV)人工摘种绵羊30只,接毒后1~15天.每天剖检2只,同时剖检健康对照羊2只,用免疫荧光和细胞化学技术对靶器官和免疫器官进行连续观察.在接毒后6~8天.绵羊血片中发现了荧光阳性反应红细胞.接毒后2天,口角毛囊上皮,7天,颊、鼻粘膜上皮棘细胞层棘细胞胞浆观察到病毒抗原,且越接近糜烂溃疡灶含病毒抗原的棘细胞和游走进来蚕噬抗原的巨噬细胞越多.在免疫器官从接毒后5~6天起就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巨噬细胞胞浆有病毒抗原.且在嗜酸性粒细胞周围观察到荧光强度不一、均质、多形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在接毒后6~9天受损较重,T细胞数减少.B细胞中成熟型和衰竭型浆细胞大量增加.有分泌抗体能力的未成熟型浆细胞不能形成增殖高峰,12天后,T、B细胞增殖均形成高峰.本文就上述观察结果与动物发病、耐过等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细小病毒(PPV)细胞培养的滴度,本试验通过对猪细小病毒(PPV)感染ST细胞接毒工艺各步骤的比较研究.从不同接毒方式、细胞接种量、病毒感作时间以及接种浓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猪细小病毒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病毒滴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T细胞覆盖率接近单层时接毒,采用分步法接毒,以10^3倍稀释病毒接种,接种病毒后感作2h,将接毒后细胞维持液中血清浓度设为2%这5个方面的接毒工艺可提高PPV细胞培养的病毒滴度。  相似文献   

4.
呼吸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抗原定位与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和RT-PCR法对人工感染IBV-M41株的SPF鸡不同脏器中的病毒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在感染后24h气管中最早出现特异性荧光,感染后第3h肺脏和肾脏出现特异性荧光,感染后第5d肝脏、脾脏、法氏囊、直肠等脏器也不同程度的出现特异性荧光,特异性荧光在气管中最强,持续时间也最长,可达14d或更长:在肺脏和肾脏可持续3~5d;而在其他器官持续1~3d。试验结果表明气管、肺脏、肾脏都是M41株病毒增殖的场所,但随感染时间的延长,病毒最终定位于主要的靶器官气管。IFA和RT-PCR方法均可以对IBV抗原定位,相对来说IFA法更直观,而RT-PCR更灵敏。  相似文献   

5.
用云南绵羊舌病病毒(BTV)人工摘种绵羊30只,接毒后1~15天,每天剖检2只,同时剖检健康对照羊2只,用免疫荧光和细胞化学技术对靶器官和免疫器官进行连续观察,在接毒后6~8天,绵羊血片中发现了荧光阳性反应红细胞,接毒后2天,口角毛囊上皮,7天,颊、鼻粘膜上皮棘细胞层棘细胞胞浆观察到病毒抗原,且接近糜烂溃疡灶含病毒抗原的棘细胞和游走进来吞噬抗原的巨噬细胞越多。在免疫器官从接毒后5~6天起就可见嗜酸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细小病毒(PPV)细胞培养的滴度,本试验通过对猪细小病毒(PPV)感染ST细胞接毒工艺各步骤的比较研究,从不同接毒方式、细胞接种量、病毒感作时间以及接种浓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猪细小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病毒滴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T细胞覆盖率接近单层时接毒,采用分步法接毒,以103倍稀释病毒接种,接种病毒后感作2h,将接毒后细胞维持液中血清浓度设为2%这5个方面的接毒工艺可提高PPV细胞培养的病毒滴度。  相似文献   

7.
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N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PV-N株接种抗体阴性后备母猪,5天产生HI抗体,7天达到保护性水平(>1∶256),14天达高峰.用该毒株对4月龄猪、后备母猪和怀孕母猪进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攻毒后5、7、9天未检测到病毒血症和未分离到病毒.攻毒后第40天剖杀2头怀孕母猪,见胎儿正常,胎儿心血HI抗体阴性,从胎儿脏器未分离出病毒.自然分娩的母猪,产仔正常,仔猪吃初乳前HI抗体阴性,而对照猪攻毒后产生病毒血症,并产下不同组合异常仔,从死胎儿脏器分离到病毒,活仔HI抗体阳性.试验还表明豚鼠对PPV-N株的抗体应答和猪的相似,可作为PPV弱毒株免疫抗体应答检测的实验动物.本研究结果证明,PPV自然弱毒N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猪细小病毒S—1毒株的分离和鉴定(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一1毒株在猪肾原代细胞第1~10代之间共进行36次传代,培养物的平均HA价>384,第6代以后对细胞的最小感染量稳定在10~(-6)~10~(-7)之间,第5代PK细胞传代毒在-25℃~-30℃保存180天毒价保持10~(-5)不变,死产胎猪组织(S—1毒株分离猪)在用同样温度保存300天能重复分离到病毒,S—1毒株PK传代毒能适应于胎猪睾丸细胞株(ST)增殖,毒价达1O~(-7),以比利时荧光抗体柒色ST细胞培养物和用比利时PPV阳性血清对ST细胞传代毒作HI测定,进一步证实分离物的特异性。用PK细胞传代毒感染HI抗体阴性怀孕头胎母猪能产生明显的抗体反应。3头感染母猪中,1头(用口服途径攻毒)在感染后2~4天间出现排毒现象;从另一头母猪(用肌肉注射途径攻毒)的胎儿中分离到病毒,证实经胎盘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鸭坦布苏病毒对青年鸭的致病性,对7周龄的樱桃鸭肌肉接种病毒建立人工感染模型,观察感染鸭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免疫反应及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消长规律。结果显示7周龄的攻毒鸭在接种病毒后第3~4天出现暂时性的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但未出现死亡。剖检可见感染鸭心内膜出血,肝、脾脏肿胀,回肠淋巴滤泡处黏膜肿胀。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集中在心、肝、肾实质细胞变性,间质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大脑呈典型的病毒性脑炎病变。感染鸭自攻毒后第1天各主要组织器官就能检测到病毒,但病毒含量从第3天达到峰值后迅速消减,第9天时已经检测不到病毒,同时7周龄感染鸭自攻毒后第3天血清中就出现中和抗体并以较高水平维持。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能迅速侵入宿主体内并大量复制,呈泛嗜性特征,但7周龄青年鸭抵抗力较强,能快速产生中和抗体以抵抗病毒。  相似文献   

10.
犬细小病毒可在乳猫肾细胞内增殖。感染细胞培养液中病毒血凝滴度呈增长趋势,用生物毒-亲和毒酶间接染色法观察细胞在感染后14小时,胸核中即可出现特异性染色,至72小时胞核染色明显,有的细胞 包浆中出现特异性染色,此时感染培养液可出现血凝现象。当浆染细胞培养液可出现血凝现象。当胞浆染色明显时,病毒血凝滴度也增高。至感染晚期,胞核几乎空染,围绕胞核有一深色胞浆区,些培养液的血凝滴度明显升高,两种方法所得结  相似文献   

11.
对筛选的转录猪瘟病毒石门株3-′UTR shRNA的PK-15细胞株P-1(114-132位)、P-2(136-154位)和P-3(209-227位)分别接种猪瘟病毒(CSFV),在接毒后第72和96小时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SFVNS3基因及-βactin基因,以研究构建细胞株在转录水平上对CSFV增殖干扰的效果;接毒后第72、96和148小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细胞NS3蛋白表达量,通过OD490值分析构建细胞株在病毒蛋白表达水平上对CSFV增殖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1)接毒后第72和96小时P-1、P-2和P-3细胞株中NS3基因的量明显减少,与接毒的空白PK-15细胞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P-1、P-2和P-3细胞株转录的shRNA能干扰CSFV RNA的转录;(2)接毒后第72和96小时P-1、P-2、P-3细胞株中NS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少于接毒的PK-15细胞(P〈0.05),说明转录的shRNA在病毒蛋白水平上能干扰CSFVNS3基因的表达,但接毒后第148小时干扰效果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对蛋鸡免疫反应的影响及重组禽β-防御素(avian β-defensins,AvBDs)的抗病毒作用。【方法】试验将70只7日龄SPF白来航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只。攻毒组通过滴鼻点眼途径接种呼吸型IBV强毒(CK/CH/LSD/05I),对照组以相同途径接种等剂量灭菌PBS。定时观察临床症状14 d并记录,在攻毒后12 h、36 h、3 d、7 d和14 d 2组各随机选取5只鸡心脏采血处死,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并收集部分气管和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集法氏囊、脾脏、肾脏和气管,提取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中IBV的病毒载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信号转导分子、AvBDs基因表达量变化。将重组AvBD11和AvBD12转染鸡胚肾细胞(chicken embryo kidney,CEK)并在病毒感染细胞后6、12、24、36和48 h收取细胞上清和细胞用于提取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载量。【结果】感染呼吸型IBV强毒后,鸡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在感染14 d后,鸡血清抗体水平转阳且阳性率为10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病毒,攻毒组仅在感染14 d后的气管中检测到病毒且病毒载量低。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脾脏中TLR1、TLR5、AvBD9和AvBD12基因表达量在感染后7 d均显著升高(P<0.05),攻毒组法氏囊中TLR1、TLR2、TLR3、AvBD5和AvBD9基因表达量及气管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 c-Rel、AvBD5、AvBD9、AvBD11和AvBD13基因表达量在感染14 d后均显著升高(P<0.05)。体外抗病毒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转染AvBD11的CEK细胞在感染24和48 h后病毒载量显著下调(P<0.05),细胞上清的病毒载量在感染48 h后显著下调(P<0.05);转染AvBD12的CEK细胞在感染12和24 h后病毒载量显著下调(P<0.05),细胞上清的病毒载量在感染12和48 h后显著下调(P<0.05),说明重组AvBD11和AvBD12在CEK细胞中具有抗IBV活性。【结论】呼吸型IBV强毒感染机体后增强了相关受体的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上调了AvBDs基因表达,加强了机体免疫反应。重组AvBD11和AvBD12具有抗病毒作用,为无抗饲料的配制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组织病理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不同毒株人工感染后不同感染时间鸡的法氏囊、肾脏、脾脏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法氏囊淋巴滤泡髓质首先被破坏,滤泡之间水肿,整个淋巴滤泡前B淋巴细胞崩解、坏死,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72小时后,几乎见不到前B淋巴细胞。168小时法氏囊萎缩,上皮增生。脾脏和肾脏仅出现轻微变化。超微结构变化特征是淋巴样组织坏死,法氏囊组织中的前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内有大量约60nm的病毒颗粒,呈结晶状排列,有的细胞中可见到多个病毒结晶体。  相似文献   

14.
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PCR方法,从疑似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自然病例的淋巴结和脾脏中扩增出了预期长度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DNA片段,并用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了酶切鉴定。将经PCR扩增和酶切鉴定为PCV2阳性的组织样品匀浆液接种到无PCV污染的PK15细胞中传代,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接毒细胞内观察到了特异性免疫荧光;用接毒细胞制备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直径大约为17nm的圆形病毒样粒子和大量不同形态的胞浆内包涵体。由此表明分离出的病毒为猪圆环病毒2型。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免疫鸡卵卵黄提取免疫球蛋白制备 IBD荧光抗体,得到了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基本上无非特异性反应的诊断制剂。用 CEF 细胞培养可直接(?)以 PBG98株1BDV 弱毒人工感染3日龄雏鸡的器官组织中分离到了病毒。本试验应用荧光抗体试验和 CEF 细胞培养检查和分离病毒的方法证明病毒在感染后的雏鸡体内分布和持续时间如下:强毒在被感染的3日龄雏鸡体内分布于法氏囊、胸腺、肾、直肠、肺、肝等器官。以法氏囊中的病毒浓度最高,扮续时间为8日。在感染有9周龄雏鸡体内分布于法氏囊、盲肠、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胸腺、哈德氏腺、脾、肾、肝等器官;肺、心脏、脑、胰脏中未检出病毒。病毒浓度以法氏囊中最高,持续时间长达9日。弱毒在被感染的3日龄雏鸡体内分布于直肠、法氏囊、胸腺、肝、脾、肺。病毒在直肠中的浓度略高于法氏囊,持续时间亦较长,亦为8日。  相似文献   

16.
以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873毒株为试验材料,建立了GCR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GCRV873株感染CIK细胞及草鱼,通过对病毒RNA复制水平、子代病毒含量以及细胞病变等情况进行监测,研究其在CIK细胞及草鱼体内的生长特性。在CIK细胞中,GCRV感染后12 h即可检测到子代病毒,36 h时,所有细胞被感染;72 h时,病毒滴度达到最高,为10~(6.75) TCID_(50)/mL。在草鱼的肝、脾、肾中,均能检测到GCRV RNA,其中肾脏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脏,脾脏中最少。本试验为研究GCRV致病机理及制备细胞灭活疫苗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血清4型禽腺病毒引起。为了解该病原的主要致病特点,采用Ⅰ群4型禽腺病毒聊城分离株(SDLC 201601)接种SPF鸡胚,观察鸡胚病变;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对病死鸡进行剖检,观察主要病理变化,并采用PCR方法对各脏器进行病毒DNA的检测。结果发现,鸡胚试验组至接毒后第8天鸡胚全部死亡,接毒6 d后死亡胚出现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变性或出血及肾脏肿大、出血等典型病变。SPF鸡试验组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死亡并达到死亡高峰,第4天全部死亡,死亡率为100%,SPF鸡对照组无发病死亡;SPF鸡试验组死亡鸡主要病变在肝脏、心脏及肾脏等器官,其中肝脏的病变评分最高;死亡鸡的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气管、胰腺、小肠、法氏囊、肌胃、腺胃等脏器均检测到该病毒的DNA。表明该毒株对1日龄SPF鸡感染性强,可侵袭各组织脏器,为全身性感染,致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8.
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高免血清,按常规方法提纯出抗体(IgG),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IgG。在细胞培养时,培养瓶中放入玻片,当细胞长成单层时,按常规方法接种病毒液,培养24、48、96、120h时取出玻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代次的细胞毒。经观察:兔肾上皮细胞(RK)毒培养到36—48h,羊睾丸细胞(ST)毒培养到72—96h时可观察到特异性荧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亮度增强,胞浆内充满特异性荧光。用肝组织强毒病料触片,呈特异性荧光,对照细胞培养48h无荧光出现,证实了两株细胞培养物中有大量的兔出血症病毒存在,从而成功的分离培养出了兔出血症病毒细胞毒。  相似文献   

19.
鸡马立克氏病荧光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马立克氏病耐过鸡血清制成荧光抗体,检查马立克氏病病鸡,贵州马立克氏病病毒传代鸡(GMDF_2)各脏器冰冻切片及白细胞层抹片,结果见羽根角化上皮和羽囊上皮细胞装及白细胞浆内出现明显的特异性黄绿色荧光。与中监所马立克氏病种毒传代鸡(BMDF_(39))所见荧光一致。其它脏器(肝、脾、肾、肺、心,胸腺、法氏囊)及阴性对照鸡各脏器切片和人工接种鸡新城疫病毒(NDVF_(45))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ILTA_(96)E_(27))对巴氏杆菌C_(4S-1)发病鸡的白细胞层抹片均未见特异性荧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首次应用MDBK传代细胞从腹泻幼鹿粪样中分离获得一株病毒(MDV N71).该毒株可使培养细胞出现明显的空泡变性,电镜负染观察接毒细胞培养物见有典型的粘膜病病毒粒子.MDV N71在MDBK传代细胞上的TCID50为10-5.4,对乙醚、氯仿和胰蛋白酶敏感,56℃ 70 min被灭活.对酸的耐受力较弱,在pH3.0环境下毒力明显降低.对碱有较强的耐受力,在pH9.0环境下依然稳定.不凝集绵羊、猪、兔和鸡红细胞.用MDV长春184毒株的特异性免疫荧光抗体染色(IFA),可以在感染细胞浆内见有特异性荧光.该毒株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可被MDV长春184毒株抗血清所中和.提取病毒感染细胞的总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扩增出的片段大小为400 bp.根据MDVN71的理化特性、形态学、生物学、免疫学和RT-PCR鉴定结果,确证MDV N71株为粘膜病病毒,这为深入探讨鹿MD的诊断和防制以及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