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原体能感染大多数禽类和哺乳动物。哺乳动物表现流产、肺炎、肠炎、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脑炎等多种临床症状;在禽类,不同血清变异型的衣原体能够引起不同种类禽的多种疾病,如心包炎、气囊炎、腹膜炎  相似文献   

2.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种专一性细胞间病原,具有非常广谱的宿主,并能在人和动物等宿主中引起肠炎、肺炎、流产等多种疾病[1~3].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鹦鹉热衣原体可通过感染有该种衣原体的禽类,如鹦鹉、孔雀、鸡、鸭、鹅等的组织、血液和粪便,以接触和吸入的方式感染给人类.衣原体可以引起不同种类禽的多种疾病,如心包炎、气囊炎、腹膜炎和肝炎.  相似文献   

3.
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真菌引起的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疾病。在家禽中以雏禽易受感染并危害严重,但成年种鹅发病的病例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4.
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鹦鹉患本病曾称鹦鹉病,后又称鹦鹉热,而将鹦鹉以外的家禽及野禽的禽衣原体病则称之为鸟疫。鸵鸟感染禽衣原体病也已有报道。禽衣原体病临床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患病鸵鸟以肠炎和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有人则认为任何鸟类出现结膜炎都应怀疑是否感染了本病。各种鸟禽类患禽衣原体病后的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其特征为胸腔和腹腔器官浆膜和气囊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病变及同时伴有脾、肝、肾等实质器官肿大和局灶性坏死。  相似文献   

5.
动物衣原体病(Chlamydiosis)是由衣原体引起的传染病。马、牛、羊、猪等各种哺乳动物、家禽、许多野禽类及人均能感染,引起发生多种疾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为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些有关动物衣原体病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技术,供参考。一病原体衣原体是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衣原体有个体与集团两类形态。个体形态有小、大两种;小的叫原体(Elementary-  相似文献   

6.
一、值得重视的问题禽衣原体病(Fowl·Chlamydiosis)又名鹦鹉热(Psihaeosis)或鸟疫(ornithasis)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haci)引起的人和鸟类及家禽的一种传染病,通常为隐性感染。本病流行范围很广,已发生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60多个国家,感染禽类近140多种,同时禽衣原体还是人衣原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及急性肺炎等。本病不但对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公共卫生上带来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尹燕迪 《现代畜牧科技》2019,(6):154-154,158
国际病毒分类学将腺病毒分为哺乳动物腺病毒和禽腺病毒两种。禽腺病毒与哺乳动物腺病毒在血清学上不同,基因结构也有差异性。禽腺病毒是全世界家禽、野禽常发的传染性疾病。许多禽腺病毒可在健康禽体内复制,症状轻微或不表现感染症状,但有其他诱因后禽腺病毒可成为条件性病原,从而影响被感染禽类的健康。禽腺病毒主要在临床上引起心包积液综合征与包涵体肝炎。  相似文献   

8.
禽伤寒和副伤寒均由沙门氏菌属的致病菌引起.禽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感染率很高,主要危害3月龄以上的成年鸡和火鸡,以肝、脾肿大,肝呈黄绿色或古铜色为特征.副伤寒是家禽、多种其他禽类及哺乳动物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症状表现和伤寒比较相似,但相对较轻.现分别阐述了禽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病原、流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囊膜结构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可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等脊椎动物,引起包括哺乳动物和禽在内的多种动物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不同程度的疾病。近年来多种新型冠状病毒从不同动物中发现,并证实了这些新型病毒具备跨物种感染的趋势,给动物或/和人类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因此探究冠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禽沙门氏菌病是由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有2000多个血清型,广泛存在于人和多种动物的肠道内。在自然界中,家禽是最主要的贮存宿主。该菌根据细菌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鸡白痢和禽伤寒沙门氏菌有宿主特异性,主要引起鸡和火鸡发病,而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则能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和人。1鸡白痢本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  相似文献   

11.
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接触性传染病。早在1895年Morange首先使用鹦鹉热(Psittacosis)这一名词来描述人和鹦鹉的衣原体病。之后,Meyer(1941)将鹦鹉类以外其它禽类的衣原体病称为鸟疫(Ornithosis)。两者在病原学上是一致的,只是感染宿主不同,而叫法也不同。目前,除继续延用这两种名称外,人们还将家禽和野禽的此病统称为“禽衣原体病”。而人的鹦鹉衣原体感染传统上则一直使用“鹦鹉热”(主要是禽源性鹦鹉衣原体感染)这一名词。禽的衣原体病不但造成经济损失,并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危害。由于鹦鹉衣原体在禽类感染的宿主十分广泛,各种禽类在流行病学中相互作用又较复杂。对此,本文仅就近十年来家禽和观赏鸟类衣原体病的流行范围、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和流行形式,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的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猪衣原体病也称之为鹦鹉热或称称之为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猪衣原体病的主要发病特征为:患病猪发生眼结膜炎、肠炎、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炎,且公猪伴随有睾丸炎、母猪出现流产。一、流行病学特点猪衣原体病除了感染猪外,也可感染其他的哺乳动物、禽类、鸟类和啮齿类动物。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其仔猪和怀孕母猪的易感性强。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哺乳动物如牛、羊等,禽类、  相似文献   

13.
禽衣原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衣原体病(Aavian Chlamydiosis,AC)是由鹦鹉热嗜性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感染禽类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同义名有鹦鹉热、鸟疫,前者指鹦鹉感染的AC;后者主要指鹦鹉以外的鸟类感染的AC.实际上,从鹦鹉及非鹦鹉鸟类分离出的致病性衣原体株可以交叉感染,引起同样的疾病[1].……  相似文献   

14.
<正>猪衣原体病也称鹦鹉热或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猪多发生结膜炎、肠炎、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炎,病公猪多伴有睾丸炎,病母猪多出现流产。1流行特点猪衣原体病除了感染猪外,也可感染其他的哺乳动物及禽类、鸟类和啮齿类动物。该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以仔猪和怀孕母猪易感性较强。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哺乳动物,如牛、羊等及禽类、鸟类、啮齿类动物也可成  相似文献   

15.
禽类解剖生理特点与疾病和用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类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禽病防治是养禽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人禽共患传染病还会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禽类与哺乳动物比较,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禽类疾病的发生和用药。因此要想控制禽类疾病,必须掌握相关知识。1消化系统1.1味蕾数量少与哺乳动物相比较,禽类味蕾数量少,味觉敏感度十分低,因此对苦味健胃药,如龙胆末、番木鳖酊等不能反射性引起健胃作用。而大蒜、醋酸等助消化作用较好。1.2多数禽类不会呕吐禽类大多不会呕吐,对催吐药无反应。所以,当禽类口服有害物质时不能使用催吐剂,应采用嗉囊切开术,及时取…  相似文献   

16.
衣原体病是哺乳动物、禽类和人的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多种临床综合症,哺乳动物的地方性流产、肺炎、肠炎、荣膜炎、关节炎、角膜炎、脑脊髓炎、乳房炎及生殖道感染及禽类的鸟疫。人感染主要是肺炎。这种病六十年代初首先发现于北京地区的几个鸭场。此后,我国京津地区、内蒙、甘肃、青海、湖北、广东、广西、云南、河南等地也相继诊断山绵羊、山羊、猪、牛、禽、鸟类的衣原体病。并多次从国外引进的种畜禽及观赏鸟中检出本病。猪衣原体病的主要症状是流产、死胎和产出无活力的弱仔,初产母猪流产率40~90%。种公猪感染时,表现睾丸…  相似文献   

17.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的总称,根据病原体的抗原结构不同可分为三种疾病。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正畜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多种家畜禽类和人的一种接能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为感染发病的禽鸟和无症状的感染禽鸟。来源于猫的猫嗜性衣原体和来源于发病绵羊的流产嗜性衣原体也可传播感染人。反刍动物主要表现为流产、关节炎、神经症状;禽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其他动物可表现为肺炎、结膜炎等。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努力做好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的A型流感病毒的任何一型引起的禽类(家禽或野禽,亦有部分哺乳动物)传染性疾病。在全世界各种家禽和野生禽  相似文献   

20.
衣原体能引起多种哺乳动物的禽类发病,发病畜禽多表现流产,肺炎、肠炎、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脑炎等多种临床症状。本地有一养禽场所养的5000套蛋鸡发生一输卵管囊肿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初步诊断为衣原体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患病鸡群外观、精神正常,鸡冠发育良好,体重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