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牛黏膜病(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疾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尤其养牛业发达的地区,这  相似文献   

2.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简称病毒性腹泻(BVD)或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全球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该病目前在我国也呈流行趋势,对牛群的危害与日俱增,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情况BVDV的天然宿主包括牛、羊、猪和多种反刍动物,可引起易感动物发热、黏膜糜烂、腹泻,严重影响牛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免疫耐受与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1946年Olafson等[1]在美国首次报道本病,之后世界各国均有该病报道.我国也于1980年首次报道分离出BVDV,现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南京等地均有本病报道.近几年来,河北省奶牛群中也有该病的发生,BVDV平均感染率高达42.6%[2].为有效地控制奶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从河北省奶牛场采集腹泻及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样品分离本病毒,用分离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经临床应用后该病得到有效控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糜烂性口炎、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在多数牛群中感染率高,但临床发病率低。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糜烂性口炎、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在多数牛群中感染率高,但临床发病率低。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病 (Bovineviraldiarrhea ,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 ,其特征是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 194 6年Olafson等[1] 在美国首次报道以消化道溃疡和下痢为特征的牛的疾病 ,称病毒性腹泻。195 3年Ramsey和Chiver二人观察到另一病征 ,整个消化道黏膜呈现严重糜烂和溃疡性变化 ,而命名为黏膜病。196 1年Gillespie等研究证明 ,这两种病毒为具有共同抗原的同种病毒。 1971年美国兽医学会将本病定名为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我国王新平等[2 ] 对内蒙、吉林、…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主要侵害牛、羊、鹿、牦牛等反刍动物及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黏膜糜烂、肺炎、蹄叶炎、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该病于1946年由Olafson[1]等在纽约首次发  相似文献   

8.
奶牛和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或黏膜病病毒(Mucosal disease,MDV)引起牛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下痢、免疫耐受与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与繁殖障碍为特征的传染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美国首次发现。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尤其是养牛业比较发达的地区。1980年李佑民自进口奶牛流产胎儿脾脏中分离到该病毒毒株,证明我国也有本病。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牛黏膜病。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厌食,腹泻、脱水、体重减轻,黏膜发炎、糜烂和坏死,以及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和整个消化道黏膜坏死、糜烂或溃疡为特征,病死率很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对该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肖定汉 《动物保健》2005,(10):19-19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牛黏膜病。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厌食,腹泻、脱水、体重减轻,黏膜发炎.糜烂和坏死,以及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  相似文献   

12.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病。1946年在纽约州病牛中首先发现并报道为牛病毒性腹泻病(BVD),1953年Ransey与Chiver发现了牛黏膜病(MD),后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羊和猪也可隐性感染而产生抗体。 本病首先(1946年)发生于美国的纽约州,由Olafson等最先报道,命名为牛病毒性腹泻。1953年又在衣阿华州发现类似牛病毒性腹泻的综合症,其症状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该病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牛群中,给养牛业带来的主要影响有腹泻、黏膜病、持续感染、免疫抑制等,并伴随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该病疫苗在国内外使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为我国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疫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Olafson在美国新纽约州发现了一种临床上以腹泻为主的牛接触传染性病毒病,其症状和剖检病变较轻,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称为病毒性腹泻。1953年Ramsey和Chivers又发现了一种与牛病毒性腹泻十分相似的疾病,但是发病率不高而死亡率高。由于此病的消化道有严重的糜烂和溃疡,故命名为黏膜病。起初这两种病因为在临床症象、病理损害以及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以发热、黏膜糜烂或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本文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学、致病机理、流行现状以及防治概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Mucosal disease,BVDV-M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黏膜糜烂、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8.
车争强 《兽医导刊》2016,(16):172-172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或消化道黏膜损坏为主的传染病。现就该病的病原特点和诊断防治方法作简明阐述。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mucosal disease,BVD/MD),简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牛黏膜病(BMD),是以牛发热、黏膜糜烂和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病原是牛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成员.根据它在细胞培养物上的特性,BVDV分为两种生物型:一种为致细胞病变型(CP型),能引起细胞形成空泡,核固缩、溶解和死亡等;另一种为非致细胞病变型(NCP型),此型病毒在细胞中复制不引起细胞病变.两种生物型除了与宿主细胞作用不同外,血清型相同.1946年Olafson等首次报道病毒性腹泻病.1980年,李佑民首先证明我国也有本病存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查出该病,感染动物包括牛、羊、猪、骆驼、鹿等.王新平等对内蒙古、吉林、宁夏等不同地区的牛、羊、鹿群进行了病原学调查,结果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16.5%~89.0%、14.6%~83.3%、19.6%~44.4%,表明本病在国内某些地区存在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上海嘉定、崇明地区奶牛病毒性腹泻血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BVDV除感染牛外,还可感染猪,也会感染鹿、羊、骆驼、兔及其他野生动物,宿主相当广泛。近年来也有人感染BVDV,以及从生物制品中分离出BVDV的报道。病牛临床表现为腹泻,急、慢性黏膜病,持续性感染与免疫耐受,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本病世界广泛流行,自1980年李佑民首次报道BV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