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寻不同林分类型的防火林带的小气候效应,以广东省中山市防火林带的9个典型的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其林内进行了小气候要素的日变化观测,研究了不同防火树种组成的防火林带小气候特征及其日变化规律。从9个标准地的小气候的方差分析发现:林内不同标准地的风速、大气压以及海拔差异均极显著(P0.001),不同标准地间的温度差异显著(P0.05),而相对湿度差异不显著;针叶树为主的标准地风速相对较大,阔叶林的标准地风速则相对较小;生长不良的阔叶林以及针叶林,林内温度较高;阔叶林或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的林内相对湿度较高;不同的标准地其小气候特征日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中山市防火林带树木的有序生长及防火林带的高效营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的目的是寻找松枝枯病在大连市经常发生的原因,选择松树枝枯病Cenangium ferruginosum不同发病程度的三块林分:无病林,轻病林和重病林,分别测定其中不同年龄枝的相对含水量,并通过对松树枝枯病枯死枝条上子实体着生部位调查证明,在黑松的生长季节,相对含水量低的林分和相对含水量低的3龄枝上枝枯病发病率高,从林分,树体和枝条的相对含水量测定,都证明水亏缺是诱导松枝枯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林内的小气候特征及森林对小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梯度系统采集西天山森林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对这些气象因子在不同高度.上的差异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0~70 m高度的空气温湿度差别不大,近地面1.5m空气温度显著低于其他梯度.空气湿度显著高于其他梯度,同时发现空气湿度和气温在日变化上呈负相关。土壤温度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在日变化上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之间有明显滞后性。土壤含水量无明显日变化月度变化各梯度未形成规律性变化特征。从风速角度看,风速变化总体上与高度呈正相关,近地面1.5m有所不同。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明显,林下温度低.水分蒸发量小,空气较为湿润。深层土壤受外部因素影响小,温度变化相对平稳。森林对风力阻挡作用明显,但近地面1.5 m风速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蓄积量、土壤物理性状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条件下土壤入渗速率的比较,研究各因素对土壤入渗速率的影响,初步总结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入渗规律,为研究林分蓄水保土、提高土壤水分生产力、林分蓄水量及林分的水源涵养价值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邢亮 《防护林科技》2019,(3):1-4,12
为了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辽宁省泥质海岸5种不同类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得出了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H值、总孔隙度、体积含水量、土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护林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的理论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中速效氮含量的依次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纯林和辽宁杨纯林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pH值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各林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影响,以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土壤孔隙度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辽宁杨纯林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对土壤密度影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温度和湿度与白皮松幼苗立枯病流行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含水量的耕作层土壤,高温、高湿和低温环境易引起立枯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内5种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林分密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林分密度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当株数密度为660株/hm2时,土壤的质量含水量、全N及全K含量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当株数密度从740株/hm2增加到2 000株/hm2时,0~20cm土层的土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而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表现出相反的趋势;20~60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与0~20cm土层的变化情况相同,而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土壤速效K含量则持续降低,土壤有效P含量呈现出增大趋势;当株数密度达到2 000株/hm2以上时,林地土壤的pH值降低,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过大的林分密度可能导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酸化与土壤水分、有机质、N和K元素的加速消耗。从维持林地土壤健康的角度,建议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的林分密度控制在1 500株/hm2左右并且不能超过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别以浙江安吉县的4种林分类型(毛竹纯林(A)、毛竹+乔木(B)、毛竹+灌草(C)、乔木+灌草(D))以及湖南炎陵县3种林分类型(毛竹+乔木、毛竹+灌草、乔木+灌草)为对象,探讨了不同类型竹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其下不同深度土壤根系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渗透速率与不同土层根系重量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上述4种植被类型0 ~40 cm根系生物量约为40~80cm的3倍,各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其不同土层的根系重量相关性不显著;(2)浙江安吉4种植被类型中,0~40 cm与40~80 cm土层的渗透性指标以毛竹+乔木较好,初渗率、稳渗率和平均渗透率平均分别为:15.38、5.26和8.8 mm·min-1;毛竹纯林上述3项指标较低,平均分别为:5.83、3.03和4.45mm·min-1;湖南0~40 cm土层毛竹+乔木渗透性最好,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为:16.72、12.23和9.13mm/min,40~ 80 cm各植被类型渗透性相差不大;(3)浙江毛竹+乔木、乔木+灌草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毛竹纯林与毛竹+灌草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先降低到18%后逐渐升高最终稳定在19%;(4)土壤入渗速率与不同深度土层根系重量显著相关,但根系重量不是决定土壤渗透性能的主要因素;(5)0 ~40cm土层的累计入渗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呈典型的负相关,而40~80 cm土层的累计入渗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工针阔混交林生态条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红松、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紫椴、白桦、刺楸、水曲柳针阔混交林及红松、日本落叶松、色赤杨、白桦、刺楸、水曲柳等纯林的生态因子的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林内温度,降低蒸发强度,提高林内的相对湿度,减小林内风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N、P及有机质的含量,对林分的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几种林分土壤入渗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厚度、枯落物蓄积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等条件的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土壤入渗速率的影响,为研究林分蓄水保土、提高土壤水分生产力、林分蓄水量及林分的水源涵养价值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