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施虹日本工业化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工业汲取农业剩余发展阶段、工业与农业平等发展阶段和工业支援农业发展阶段。各个发展阶段,政府采取的农业支持与保护措施也不同。一、工业化第一发展阶段工业化第一发...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失去比较优势,农业逐渐沦为弱质产业,农业保护及其相关政策随之而生。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为了实现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和资源在工农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的农业保护政策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方略也不同,这是工业化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来农业保护问题,认为农业保护是整个工业化过程中,为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农业基础作用采取的一系列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措施的总和。农业保护的产质是一种干预政策,通过对工业化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干预,实现工农业间的平衡增长,实再次源最优配置。农业保护的实行是工农业平衡增长,资源最优配置所必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发达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议发展,也是带有普遍的趋向。”这就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5.
试析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认为农业发展和积累是农村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条件下大部分地区没有农村工业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而农村工业化并不能自然地带来农业现代化,两者必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受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取决于国家经济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业领域之间的再分配;二是取决于农民资本各界与投入的状况,农业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工业化推进又需要农业的支持,工农业协调发展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观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积累与投入的玉体是农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推拉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指出要实现片面工业化向工农业协调转变。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测算中国农业与工业的适应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发展对工业增长的“推动效应”大于工业增长对农业发展的“拉动效应”,认为中国工业应该反哺农业,促进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进与农业发展西北农业大学尚启君发达国家由于各自的社会历史经济背景不同,发动工业化的时间有早有晚,但工业结构都经历了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三个演进阶段。工业结构的每次演进,都对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探讨工业化时期工农业均衡发展这个命题。认为,工业化水平取决于既定的社会资源约束,人为提高工业化水平只是使工业在量上有所扩张且以牺牲农业为高昂代价;工农业的均衡发展是工业化推进的条件,非均衡发展必然使工业化陷于停滞。本文还论述了工农业均衡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途径、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嘉兴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均衡,是我国、我省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围绕率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也应为全省全国提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本文就我市近几年在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方面的主要途径以及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经济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再分配过程,是工业化在农业中引起的连锁反映和农业对工业化的能动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三组经济资源的对流运动:(1)农业机械装备与就业人口的对流运动。(2)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手段与商品农产品的对流运动。(3)资金的对流运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都体现了这个本质特征。我国的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这种经济资源的对流运动还处在初期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待于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本身的能动作用,并根据工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步骤。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产生是一个正常的历史发展现象,是工业化的过程必然要经历的这幺一个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建设不是制度问题而是经济规律问题,不同国家走的道路不同。而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环境非常恶劣,既不能走对外殖民掠夺的道路,又无工业基础,只有走暂时牺牲农民的利益,进行原始工业积累发展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达国家对农业都采取了支持与保护措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而且多样化的支持体系,对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我国对农民收入也采取了一些直接和间接的支持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  相似文献   

14.
工业和农业是两大主要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一个国家能否正确处理好工农业的相互关系,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问题。日本在工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对处理工农业相互关系的问题,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殊道路。 一、工农业两大部门的相互关系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它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并且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首先是工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阿根廷农业利益集团与工业利益集团的长期对立促使与工人联盟的庇隆政府采取了"反农业"的工业化战略。庇隆执政初期通过降低农产品国内收购价、忽视农业机械化、促使农业劳动力转向工业领域等政策对农业进行了全面剥夺,不仅导致阿根廷传统支柱产业——农业的衰落,而且加大了工业发展的困难,还进一步加剧了阿根廷的政治、经济危机。由此可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工农业两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且不能放弃自身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城乡生产要素相互流动,工农业交融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城镇企业进入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农业交融发展.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城乡生产要素相互流动,工农业交融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城镇企业进入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农业交融发展,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带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而农村和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城市工业化提供积累的重任。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目渐成熟,农村新型工业化迎来了战略性的发展机遇。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的株洲市,如何依托发达的城市工业,实现城乡产业全面融合与重组,积极有效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是株洲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商品粮基地作为特定的经济区域,工农业配置关系包括农业与加工业,农用工业和其它工业之间的关系。工农业配置关系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发展不足。这主要是由地方财政负担过重、宏观投资政策不合理、决策中的粮食“优势偏爱”心理以及农民的“工业化”意识淡薄等原因所致。实现工农业关系的合理配置必须建立综合生产体系,发展现代大工业,平衡商品粮基地同粮食调入区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与同步协调发展,是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新时期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宏观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素材,对工业支持农业、工农全面融合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对世界典型国家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构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