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普通春玉米籽粒氨基酸含量、组成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说明普通春玉米(中单2号、掖单13号)籽粒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基础上,阐明了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低(46.3%~47.4%),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相对含量低(7.3%~7.8%)是其蛋白质生物价低的主要原因;合理施用氮肥,特别是平衡施用化肥可大幅度提高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但对氨基酸组成影响甚微;地膜的影响与配合化肥与否有关,配合化肥覆膜可提高氨基酸含量13.2%,对其组成无甚影响.无化肥覆膜降低氨基酸总量19.5%,但提高蛋白质品质灌水降低氨基酸总量7.6%,降低必需氨基酸含量9.5%,蛋白质品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麦秸对大豆植株氮素变化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麦秸对大豆生育期中氮素变化及籽实形成期间氮素转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麦秸,特别是在氮肥基础上施用麦秸使植株各部位全氮增加,并使植株各部位吸氮量高峰出现时间向后推移,同时提高了叶部吸氮量占植株总吸氮量的比率。施用麦秸使成熟期大豆植株的氮素表现转运率比未施麦秸处理提高24.74%,其中叶部提高15.73%;施麦秸处理大豆籽实中再转运氮占籽实总氮的百分率比未施麦秸处理提高14.78%,并提高了大豆籽实的吸氮总量。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大豆吸收氮磷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施用化学氮磷钾肥对大豆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及植株氮磷钾含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水平较高,施用氮肥(尿素)仍能明显改善大豆的氮素营养,提高其含氮量;在速效磷含量较高的土壤上,施用化学磷肥,对大豆磷素营养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与土壤条件有关:在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偏低的土壤上施用化学钾肥,能明显改善大豆钾素营养,提高植株含钾量:大豆产量与根系中的磷含量和叶片中的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中的钾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0.882、0.668。  相似文献   

4.
黑土地区钾肥对大豆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龙江省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4%的黑土,在施用一定氮肥、磷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适量的钾肥,大豆产量均有明显提高。大豆施钾肥,在气候干旱和降水偏多的条件下,均影响钾的有效性。在干旱的年份施钾肥能提高大豆的抗旱能力;钾在积温较高地区比积温偏低的地区,对大豆增产贡献大;有机质含量较低(2%)的土壤,在氮肥、磷肥和有机肥不同数量配比下,钾肥的效应随氮、磷肥用量增加而提高。氮肥、磷肥投入水平高时,不施钾肥或供钾不足,严重影响氮肥和磷肥的增产效应。在氮肥、磷肥投入较低时,钾肥的增产效应也不能充分发挥。氮磷钾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对于我省土壤肥沃度中等或较低的地区,必须实行氮磷钾平衡施肥,才能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5.
施用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施用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玉米残体(秸秆和根茬)配施化学氮肥,可增加玉米生育前期土壤酸解氨态氮和氨基糖氮含量及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解氨基酸氮的含量;与单施氮肥相比,可增加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解氨基糖氮和氨基酸氮含量,同时对酸解未知氮亦产生不同的影响。玉米残体还田改变了土壤有机氮的分布。玉米整个生育期间土壤酸解未知氮的变异系数在土壤有机氮组分中最大,它在土壤供氮潜力中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肥料的种类和配比对大豆油分和蛋白质的形成和积累有重要影响。在保证施用适量氮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钼、硼等微肥,生长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有提高大豆油分含量的作用。增施氮肥有利于大豆蛋白质的形成,施用硫、镁肥和钼、硼、锰、锌、硒等微肥也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现将大豆田的施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期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施用对棕壤肥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7年),研究31年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施用(单施化学氮肥为尿素135kgN·hm~(-2)·a~(-1)和尿素270kgN·hm~(-2)·a~(-1);化学氮肥与有机肥配施为尿素135kgN·hm~(-2)·a~(-1)+猪厩肥135kgN·hm~(-2)·a~(-1);单施有机肥为猪厩肥270kgN·hm~(-2)a~(-1))对棕壤肥力指标(pH值、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和全钾)的影响,为指导化学氮肥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施用化学氮肥和有机肥均提高了玉米产量。单施化学氮肥比有机肥增产效果低,并且单独提高化学氮肥施用量不会促进产量的提升,而有机肥与化学氮肥配施增产最多;长期不施肥、单施化学氮肥,易造成酸化、板结,养分含量下降,不利于培肥土壤。(2)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缓解单施化学氮肥造成的不良性状,并且有机肥与化学氮肥配施可以促进土壤肥力指标均衡增长,有利于培肥土壤。(3)主成分分析显示,单施化学氮肥对容重、碱解氮正相关调控以及对pH值的负相关调控较强,而有机肥的施用对除容重外的其他肥力指标的正相关调控较强,且有机肥和化学氮肥配施增强了对产量的正相关调控作用,为有机肥替代化肥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控释氮肥在玉米上进行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处理产量比CK增产6.6%-14.1%,控释氮肥在玉米上具有明显增产效应;控释氮肥有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的作用,施用控释尿素较常规施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3.44%;降低30%的氮肥用量,较常规施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14%;控释尿素处理对玉米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玉米苗期肥水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肥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施用氮肥可显著抑制玉米苗期的生长,而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则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和抗旱能力、达到以肥调水的目的;只有适宜土壤水分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氮肥的肥效;施用钾肥可提高玉米的抗涝能力。施用氮肥能提高玉米体内的氮素含量和吸收量,磷、钾肥也能促进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并且降低土壤水分状况对氮素吸收的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时,氮、钾肥施用可显著促进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含水量较高时施氮则抑制磷素的吸收。在土壤水分缺乏的条件下,施用氮、磷肥能抑制玉米苗期对钾素的吸收,施用钾肥促进玉米对钾素的吸收、提高体内的含钾量。  相似文献   

10.
豫东南玉米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锌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氮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锌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磷肥、钾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不显著;并建立了产量回归模型,获得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即666.7m2种植6 000株、施用尿素30 kg、过磷酸钙0 kg、氯化钾25 kg、硫酸锌4 kg。表明,在高产栽培中,密度仍是制约玉米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尿素的施用量已基本达到玉米生育期的需要,要减少过磷酸钙的施入,增加钾肥和锌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紫色土施肥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小区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冬小麦根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小麦根系长度、根表面积的增加,根系活力的提高。有机肥配施化学肥料(MNPK)或NPK配施,有利于小麦获得较高产量。施有机肥或氮肥或磷肥或钾肥对小麦籽粒粗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有机肥配施化学肥料处理(MNPK),小麦籽粒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连续3年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水稻生长对减量氮钾肥施肥时期比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每年翻压18 000kg.hm-2,单季稻氮钾肥施用时期与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0∶5∶5的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分蘖肥∶穗肥=5∶5∶0、基肥∶分蘖肥∶穗肥=0∶7∶3、基肥∶分蘖肥∶穗肥=0∶10∶0的增产3.6%、4.9%、3.0%、6.1%,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其增产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显示紫云英翻压为水稻幼苗期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及水稻减量化施肥条件下,氮钾肥施用时期后移,增加孕穗期施肥比重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类有机肥对油菜茬烟田供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在河南省宝丰县油菜茬烟田进行不同种类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优质腐熟芝麻饼肥、腐殖酸、氨基酸3种有机肥对烟田土壤供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种类的有机肥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供应N、P、K的能力,优化烟株生长环境。其中以腐殖酸和饼肥配施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不同类型畜禽有机肥氮素在组分和有效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化肥氮为参考标准,明晰不同畜禽有机肥氮素相对化肥氮的有效性,可为有机肥合理施用及有机无机科学配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腐熟风干基猪粪、鸡粪、牛粪及化肥为材料,施氮(N)量均设置6个水平(0、40、80、120、160、200 mg·kg-1干土),采用田间土柱栽培试验,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利用作物吸氮量或产量与化肥施氮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估算3种畜禽有机肥氮素对化肥氮的相对替代当量。【结果】(1)化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籽粒和地上部生物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40—120 mg·kg-1干土施氮水平下,化肥和猪粪处理对籽粒和生物产量的提升幅度高于鸡粪和牛粪;在160—200mg·kg-1干土施氮水平下,化肥、猪粪和鸡粪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牛粪处理。(2)等氮条件下,化肥处理对小麦籽粒/地上部氮吸收量的提升幅度高于有机肥处理;3种有机肥相比,小麦地上部氮吸收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猪粪、鸡粪、牛粪;有机肥处理的氮素回收率随施氮水平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化肥处理呈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水分处理青稞和春小麦籽粒中养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青藏高原小麦族作物抗旱和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春青春41号(小麦)和昆仑14号(青稞)为参试材料,设水分充足处理(C1)、水分轻度亏缺处理(C2)和水分重度亏缺处理(C3)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籽粒中NPK、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比于C2,两种小麦族作物在C3处理下的氮磷钾、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均呈升高的趋势,但青稞中各指标的增幅较大。水分亏缺对小麦和青稞籽粒中NPK、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变化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小麦籽粒中氮磷钾、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规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青稞籽粒中氮钾、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的含量呈显著增高趋势且增幅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变大。水分亏缺会对小麦族作物籽粒中氮磷钾、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产生影响,但青稞和小麦的响应机制存在一定差异。相比于水分充足处理,水分亏缺处理下青稞籽粒养分、蛋白质及其组分呈显著升高趋势而小麦籽粒中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表明小麦族作物中小麦对水分亏缺的耐受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Seven years‘ field experiments on application of corn stover and/or cattle manure combin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were carried out in Shouyang Dryland Farming Experimental S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d available N in the plough layer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cattle manure; the available P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the available K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corn stover.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in the soils treated with corn stover or cattle manure were kept in balance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or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ere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not only by fertilizer N but also by incorporated corn stover.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highest N uptake,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could be obtained at rates of 105 kg fertilizer N, 6000 kg corn stover, and 1500 kg cattle manure per hectare. The experiments supplied information on nutrient recycling and use of corn stover as sources of fodder and organic fertilizer for balancing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and increasing crop yield with incorporation of corn stover in soil.  相似文献   

17.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9,自引:9,他引:60  
 研究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方式 (直接或过腹还田 )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 ,秸秆过腹还田对提高耕层土壤速效 N贡献较大 ;耕层土壤速效 P含量主要与化肥施用量有关 ;耕层土壤速效 K含量与秸秆直接还田有关。该试验条件下 ,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过腹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保持平衡。产量统计分析表明 ,化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影响 ,其次为秸秆直接翻压还田。适宜的秸秆直接还田量、秸秆过腹还田量与化肥 N配比 (试验中每公顷用量分别为 60 0 0、1 50 0和 1 0 5kg) ,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 N的利用效率较高。研究为该区玉米秸秆作为饲源和有机肥源的合理再分配利用 ,秸秆、牛粪与化肥平衡配施 ,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南方双季稻产量、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猪粪堆肥代替20%化学氮肥处理(处理D)、10%的猪粪堆肥代替10%化学氮肥处理(处理C)的产量最高。早稻处理D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23.38%,较纯化肥处理增产8.41%;晚稻处理C、D产量分别较不施肥处理A增产72.49%和71.21%,分别较纯化肥处理增产12.46%和11.63%。试验结果显示有机肥对早、晚稻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有机肥和化肥适当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茎叶和稻米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有机肥对萝卜产质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鸡粪、猪粪和城市污泥不同用量对萝卜经济性状、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氮磷钾肥的情况下,施鸡粪的萝卜经济产量最高,较施化肥的增产39.8%,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也最大,氮磷钾吸收量较单施化肥的分别提高32.5%、40.2%、48.5%.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施鸡粪、猪粪的萝卜经济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污泥处理则随施肥量增大而增大.土壤中全氮、全磷、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而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有机肥与化肥处理下稻田土壤Cu、Zn、Cd含量之间的差异,并探明关键影响因子,本研究利用持续了35 a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并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猪粪组和化肥组土壤Cu、Zn和Cd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猪粪使土壤Cu、Zn、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别提高了134%~239%、57%~124%、58%~171%和191%~380%、285%~811%、61%~184%,并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及氮磷养分含量;而化肥处理对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土壤理化指标的提升相对较小。冗余分析(RDA)发现,猪粪组土壤全氮(TN)、CEC和速效磷(AP)分别解释了重金属方差变异的89.1%、6.4%和2.0%,化肥组土壤pH和全磷(TP)分别解释了方差变异的45.0%和22.2%,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通过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发现,猪粪对重金属有效态的贡献远大于化肥,主要通过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和CEC从而影响重金属有效性,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21 7和0.295 3,均达到显著水平。猪粪组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指标之间由于“同源”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而化肥组两者的关系受水稻生长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大。研究表明,长期施肥可以通过调控土壤理化指标等影响重金属有效性,施用猪粪进行稻田土壤培肥的同时,需要注意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