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盛洋 《农技服务》2015,(3):103-104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土壤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更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口、资源、粮食、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的环境下,土壤资源的保护、土壤质量的提高即成为了土壤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众所周知,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必然是可持续发展农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其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形态,必然将成为我们在保障农业环境与食品安全方面不得不进行深入研究的对象之一。本文就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这一论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持续进行了2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夏玉米不同时期生长发育指标影响明显,夏玉米高有机肥、高氮肥配施处理灌浆期平均株高、开花期茎粗、单株叶面积最高。  相似文献   

3.
李孟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59-5961
[目的]探讨耕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为合理施肥和调控土壤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在15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5种施肥处理(无肥、N、NPK、N+M和N+S)对0~20 cm土层中6种土壤重金属(Cu、Zn、Cd、Cr、Hg和As)的含量变化。[结果]6种元素含量都呈现增加趋势。N+M处理的Zn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级(pH值6.5~7.5)的限界,Hg含量增加幅度较大,比试验基础值(0.084 mg/kg)增加了114%,比不施肥处理增加了50%。单施N肥(尿素)对土壤重金属影响不大,施用P肥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有机肥可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提高,特别是Cu、Zn、Hg增加幅度较大。[结论]施肥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对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有机堆肥也要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4.
王岩 《农业科技通讯》2021,(2):106-108,215
探讨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肥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作物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农家肥、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具有改良培肥土壤、促进作物持续增产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 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提高。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处理与偏施氮肥的处理相比,各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长期不施肥,玉米的穗粒数最低偏施氮肥可以提高穗粒数,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产量较高,高有机肥与高氮肥配施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北京褐潮土长期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趋势的影响通过10年的定位观察表明:在土壤肥力较低的情况下,长期施用含氮磷配合的肥料具有显著提高夏玉米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的作用,且随着营养元素种类和施肥量的增加,增产幅度也加大,不含氮磷配合的各处理增产效果不明显。连年单一施用氮肥无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蔬菜保护地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耕层的全磷、速效磷、无机磷、水浸提磷、氯化钙浸提磷的积累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土壤磷素的淋失风险.长期定位施肥保护地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在1356.33mg/kg到2743.39mg/kg,速效磷含量在118.21mg/kg到482.66mg/kg,水浸提磷含量在32.19mg/kg到272.90mg/kg,氯化钙浸提磷含量在14.85mg/kg到115.46mg/kg,无机磷含量在845.67mg/kg到1741.64mg/kg.  相似文献   

8.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目的】研究探讨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作物增产效果与土壤养分演变规律。【方法】以在山东禹城连续22年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依据,对历年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总结。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栽培制度,分别设置①无肥对照,②常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③常量有机肥,④常量化肥,⑤高量有机肥,⑥高量化肥,共6个施肥处理。【结果】在作物产量方面,试验之初的8~10年间表现为化肥对冬小麦的增产作用优于有机肥,而在夏玉米上则表现出相反结果,有机无机结合处理大部分年份作物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施肥处理产量逐渐趋于一致;22年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始终表现出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高,且有逐年增长之趋势;化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等营养方面受生物产量和根茬残留量影响而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增施化肥可以迅速提高速效养分含量,并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均表现出持续提高作物产量的良好作用,且二者效果不相上下,常规栽培条件下,当产量提高到一定水平后,继续高量施肥无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机肥与化肥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之作用,有机肥效果明显优于化肥,且表现出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继续提高化肥施用量无助于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的积累;一向被认为钾素含量的黄淮海平原土壤在连续施用氮磷化肥5~8年左右作物即表现明显缺钾现象,由此揭示出高产条件下氮磷钾平衡施肥的重要作用;在对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效果方面的差异表现在,化肥可以迅速提高速效养分含量并在这一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而有机肥则具有持续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草甸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几种不同施肥处理,11年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耕作层养分变化趋势和容重变化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同时也显示出N、P、K搭配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保护地土壤全盐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62-6862,6867
[目的]为了了解长期定位施肥对保护地土壤盐分影响。[方法]对试验基地土壤盐分进行连续三年的测定和分析。[结果]长期定位施肥保护地土壤中的全盐量是逐年增加的。2000年比1999年增长83.33%,2001年比2000年增长17.17%,平均年增长率为45%。2001年施有机肥的处理中盐分积累最少;而不施有机肥的处理盐分积累最多。在有机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氮肥用量与盐分的相关性较小(r=0.23);无机肥处理中,氮肥用量与盐分的相关性较大(r=0.94)。[结论]长期定位施肥保护地土壤中的全盐量是逐年增加的,不施有机肥的处理盐分积累较施用有机肥的处理高。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辽宁凤城棕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其中8年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明确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不同施肥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总的来说,土壤培肥效果以有机肥配施化肥好于相应的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化肥组合以氮磷钾或氮磷配施效果更好,单施氮肥相对较差。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与上述养分的变化规律相似,且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综上说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是该地区提高土壤肥力和实现玉米增产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的澳洲龙纹斑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动态变化,同时探讨并比较处于商品鱼阶段的澳洲龙纹斑、石斑鱼、鲟鱼肌肉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变化,以期推广澳洲龙纹斑的养殖技术与引导消费,本研究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澳洲龙纹斑亲鱼、商品鱼、幼鱼以及石斑鱼商品鱼、鲟鱼商品鱼中肌肉氨基酸含量,系统分析了澳洲龙纹斑不同生长阶段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了不同种类商品鱼氨基酸组成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澳洲龙纹斑氨基酸总含量最高为商品鱼70.96%、其次为幼鱼69.24%、亲鱼最低为65.36%(以干基计算),在氨基酸组成中亲鱼和商品鱼的比例较为接近,而幼鱼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则有所变化,在必需氨基酸中,其EAA/TAA值则比亲鱼以及商品鱼低2%左右,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EAA/NEAA比值又高于亲鱼与商品鱼2%左右;澳洲龙纹斑、石斑鱼、鲟鱼3种商品鱼肌肉中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之和均超过50%(澳洲龙纹斑57.17%,石斑鱼57.68%,鲟鱼57.85%),其反映了3种商品鱼肉质味道鲜美度是处在同一等级上;同时,澳洲龙纹斑商品鱼(E/T比值为40.34、E/NT比值为67.62)符合WHO/FAO提出的E/T应为40%左右和E/NT应为60%以上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标准。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对土壤及玉米籽粒中Pb、As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褐土区长期施肥农田土壤重金属Pb、As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基于22年的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对0—20及20—40 cm土层及2013年玉米籽粒Pb、As含量的测定,分析褐土农田Pb、As的累积状况、年际变化特征、剖面分布特征及对玉米籽粒Pb、As含量的影响。【结果】不施肥处理土壤Pb、As含量均有所减少,其他施肥处理均有所累积;土壤Pb含量整体呈升高趋势,较基础土样升高了1.77—8.41 mg·kg-1,升高幅度为4.42%—20.95%;土壤As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较基础土样降低了17.10%—41.54%;Pb具有表聚性,As在20—40 cm土层的含量要高于耕层;2013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重金属Pb、As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中磷肥和有机肥对褐土中Pb、As含量的处理间差异影响不显著;2013年玉米籽粒中Pb、As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结论】施肥处理均表现出重金属Pb累积现象,因此应注意控制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大豆连作下,土壤与植株体内锰营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各施肥处理大豆连作土壤中有效锰都高于轮作土壤,但连作大豆植株体内锰累积吸收量却低于轮作。不同施肥处理轮作和连作土壤中有效锰含量、植株体内锰累积吸收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施用化肥>对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掐尖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掐尖大豆产量和性状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使对掐尖大豆产量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N 52.5 kg·hm~(-2),P_2O_5 105.0 kg·hm~(-2),K_2O 75.0kg·hm~(-2)的T5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30%以上。合丰50品种中还产生了一个有增产效果的处理,即施N 18.8 kg·hm~(-2),P_2O_5 75.0 kg·hm~(-2),K_2O66.0 kg·hm~(-2)的T1处理,较对照增产3.04%。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药用植物二色补血草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二色补血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各种氨基酸配比合理;E/N=58-7%、E/T=37.0%,与WHO/FAO提出E/N约为60%、E/T约为40%的理想模式接近;除赖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评分均在9...  相似文献   

17.
真鲷对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生长试验和鱼体成分分析测定了体重34.0~37.3g的真鲷对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EAA)的需要量,真鲷对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为0.91g/kg.d。适宜需要量为10.71g/kg.d,对必需氨基酸的适宜需要量为5.63g/kg.d。10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分别为:赖氨酸1.08。蛋氨酸0.23,苯丙氨酸0.70,苏氨酸0.49,亮氨酸0.94。异亮氨酸0.56,精氨酸0.68,组氨酸0.25,缬氨  相似文献   

18.
19.
以5种对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对其根系分泌物中的氨基酸组分进行测定,并对氨基酸组分与抗大豆胞囊线虫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能够刺激胞囊的孵化,而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胞囊的孵化未表现明显刺激作用.同时,在研究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对SCN二龄幼虫趋化性的影响时还发现,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SCN二龄幼虫表现了明显的吸引性.在供试的5种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到了14种氨基酸,只有精氨酸和脯氨酸在抗感品种中均未检测到.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的总含量在感病品种中的平均表达量为87.90mg·L-1,显著高于在抗病品种中的平均表达量(26.77 mg·L-1),其中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等的表达量与抗病性呈一定负相关.而酪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表达量与抗病性呈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玉米成熟过程中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3个玉米杂交种成熟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及几种氨基酸的变化表明:玉米在腊熟后期至成熟籽粒的粗蛋白含量和单位面积生产量较高。氨基酸的含量和生产量由于使用品种特性差异,在玉米成熟过程中表现出较大差异,但趋势近似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