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议对现行稻米油国家标准(GB19112-2003)进行必要的修改,主要包括放宽对稻米原油酸值的要求,将现行标准规定的≤4(KOH)/(mg/g)放宽到≤30~35(KOH)/(mg/g),减少成品稻米油等级,可将现行的4个等级减少到2个,去除现行标准中对一级成品稻米油不必要的过高要求,增加对成品稻米油含蜡量的要求,以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稻米油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周延智  谢茹 《农业机械》2012,(33):64-66
利用酸碱指示剂在稻谷提取液中所显色的差别,通过肉眼快速定性稻谷的脂肪酸值。研究了稻谷提取液罗维朋色泽、溶液pH值及脂肪酸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敏感地鉴别稻谷脂肪酸值高低,尤其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脂肪酸值是否低于21(KOH)/(mg/100g)及脂肪酸值是否高于30(KOH)/(mg/100g)。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酱油渣毛油为原料,采用先甘油预酯化反应后醇解反应的工艺生产生物柴油。结果表明:酸值25.7(KOH)/(mg/g)的酱油渣毛油,在较优的反应条件下,经过甘油预酯化反应,酸值能降到1(KOH)/(mg/g)以下,而且不涉及常规的预酯化反应所需要的大量甲醇,避免了耗能的甲醇回收和精制的过程,而且反应可以利用粗甘油,降低了生产成本;自制的固体酸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可以有效的重复利用3批次;高酸值的酱油渣油经过甘油预酯化反应以后,可以有效的、快速的转化为脂肪酸甲酯。  相似文献   

4.
本文优化了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瓜蒌籽油的工艺参数,然后和传统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测定了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瓜蒌籽油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0.1mL/g、微波时间89s和微波功率298W,此时瓜蒌籽油得率为53.38%;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时间短,得率高;瓜蒌籽油的相对密度为0.831,折光指数为1.467,皂化值为193.44(KOH)/(mg/g),酸值为0.436(KOH)/(mg/g),过氧化值为0.768mmol/kg。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光皮树油在磷酸-乙醇作用下的脱胶、脱酸效果,酸值由23.18(KOH)/(mg/g)降到0.35(KOH)/(mg/g),磷脂含量由0.110%降至0.012%。在自制的K2CO3负载于ZrO2固体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单因素分析,精炼的光皮树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为:n(甲醇):n(光皮树油)=6: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加入量为5%。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光皮树油与甲醇发生了酯交换反应,所得产物为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6.
依据GB/T 5009.97—2003的方法,对糕点中甜蜜素检测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依据测定结果,得出分量对结果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结果显示:糕点中甜蜜素为0.65 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23 g/kg。  相似文献   

7.
王勍 《农业工程》2014,4(1):62-65
依据GB/T 5009.97—2003的方法,对糕点中甜蜜素检测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依据测定结果,得出分量对结果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结果显示:糕点中甜蜜素为0.65 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23 g/kg。   相似文献   

8.
酱油渣中油脂的亚临界流体提取及酶法脱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渣是酱油生产中的副产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还未得到资源化利用。本研究就采用亚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低温提取酱油渣中的油脂,采用生物脱酸技术解决酱油渣提取的油脂酸值高、精炼困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40℃、酱油渣含水量8.0%、提取次数2次的条件下,以丁烷为介质亚临界提取酱油渣中的油脂,提取率达到96.1%;提取得到的酱油渣毛油的酸值达到23.4(KOH)/(mg/g),在甘油添加量为理论所需的甘油量,加酶量为油质量的5%,反应温度65℃,真空条件1200Pa、反应8h的条件下,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IM催化的酯化反应能将油样的酸值降到4.0(KOH)/(mg/g)。  相似文献   

9.
依据GB/T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对香菇中二氧化硫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物质,其色泽深浅与亚硫酸盐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系统分析了该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进行评定,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量化,提出了该法的合成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油茶籽油用于注射的深加工工艺,对油脂碱炼和脱色工序进行工艺优化。得到最佳碱炼工艺为:超量碱量0.12%、碱液浓度10%、搅拌时间30min和碱炼温度60℃。进行验证试验测得的油茶籽油的酸值为0.24(KOH)/(mg/g),损耗率9.65%。得出最佳脱色工艺:吸附剂用量6.0%、吸附剂种类为活性炭和白土混合物(比例为质量比1∶1)、搅拌时间35min和脱色温度80℃。对其进行验证试验得到油茶籽油的吸光度0.021,脱色损失率9.84%。  相似文献   

11.
餐厨废油脂肪酸固体酸催化气相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高酸值油料更加高效、绿色的生物柴油制备,以餐厨废油水解后脂肪酸为原料,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固体酸催化剂,在气相反应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酯化效果的综合影响,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质量分数15%,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105℃。在此条件下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制备的生物柴油酸值(以KOH计)仅为0.64 mg/g,酯化率可达99.65%,产品达到GB/T 20828—2007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2.
魏贞伟 《农业机械》2012,(15):42-43
脱色后的废白土采用直接蒸汽蒸烘15~20min,水分控制18%~20%,经过压榨后,回收率在55%~59%。压榨油酸值0.93(KOH)/(mg/g),过氧化值0.02mmol/kg,色泽深棕色,水分及挥发物0.93%。由于油脂颜色深,质量差,可用于生产酸化油或脂肪酸。  相似文献   

13.
高酸值米糠油酶法酯化脱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高酸值米糠油酯化脱酸进行了研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脱酸条件.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在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得出米糠油酯化脱酸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质量分数1.1%、甘油添加量0.42 mg、温度56.4℃、反应时间23.2 h.实际测得脱酸后米糠油酸值(KOH)由56 mg/g降为5.04 mg/g,游离脂肪酸酯化率达到9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按照GB/T 601-2016对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过数学模型评估不确定分量。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为0.497 1 mol/L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1 1 mol/L(k=2);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的不确定度在不确定度合成中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温22℃操作模式,依据GB/T 30727-2014《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中要求的测试步骤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弹筒发热量进行了测定,并根据不确定度的评定标准,依据弹筒发热量的数学公式模型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评定,主要从样品称重、苯甲酸标准物质以及测量重复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马铃薯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马铃薯中灭多威进行测定,分析具体试验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并进行比较。当马铃薯中灭多威残留量1.3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0.84μg/kg(k=2)。结果表明,在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中,仪器本身、标准曲线绘制、试验方法重复性所带来的不确定度占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根据GB/T 8572-2010标准,对复混肥料中总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类因素进行评估,得出扩展不确定度。实验测得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为15.42%,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0%。其中,影响不确定度的最大分量是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其次是滴定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植物甾醇为原料,建立植物甾醇羟基值的测定方法,探讨了称样量、反应时间、温度及正丁醇的用量等因素对植物甾醇羟基值测定的影响,并做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甾醇称样量1.70g,吡啶-乙酸酐5mL/g(植物甾醇),吡啶与乙酸酐的体积比为3∶1,反应时间50min,温度80℃,正丁醇5mL,测得的植物甾醇的羟基值稳定在125~130(KOH)/(mg/g),且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取青海省生产的沙棘维生素P粉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参考《化学分析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的方法,分析铅含量测定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溶液定容体积、称量、样品溶液铅浓度测定和测量重复性,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在该样品铅含量测定中,沙棘维生素P粉样品中铅含量为0.96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1mg/kg(置信度95%,包含因子K=2)。  相似文献   

20.
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预酯化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沟油和丙三醇为原料,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脂肪酸与丙三醇的反应,以降低原料油的酸值。探讨以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预酯化的动力学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物料摩尔比对原料酸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应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8h和丙三醇与地沟油的摩尔比4:1,在此条件下地沟油的酸值为1.4(KOH)/(mg/g),游离脂肪酸转化率为98.1%。同时也提出了地沟油与甘油酯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并且根据试验数据得到酯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酯化反应的活化能为67.194kJ/mol,指数前因子为5.67×103L/(kmol.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