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天麻多生长在海拔500~2500米、夏季冷凉多湿、冬季积雪深厚、阔叶树繁茂、枯枝落叶层厚的山林地带。在林区,可以利用特有的地理优势,仿野生条件栽培天麻。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变化规律,建立小气候要素预报模型,可以对日光温室资源合理开发,为日光温室小气候调控提供依据。应用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日光温室暖棚内农田小气候观测仪采集的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数据,将冬季、春季、秋季和晴天、多云、阴天几种情况进行组合,计算棚内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建立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的预报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呈现春季、秋季温度值接近,冬季明显低于春秋两季的特征;而冬季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春秋两季。日最高气温具有显著的从晴天至多云至阴天减少的变化特征,日最低气温特征不如日最高气温明显;日平均相对湿度为从晴天至多云至阴天增加的变化特征。所建立的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为0.608~0.933,相对误差范围为0.1%~19.0%,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7%~9.9%。  相似文献   

3.
张超  吴瑞芬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6):213-218
为了充分掌握温室大棚内温度变化规律,实现温棚内极端温度的预报、预警,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充分利用2012年全年的内蒙古东部赤峰市温室大棚内、棚外的逐小时气温对比观测资料,分析温棚内气温的月平均日变化、典型日变化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出现的次数和概率;分析温棚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变化规律、温棚内外气温相互关系,利用回归的方法建立晴天温室大棚内温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棚内气温日变化差异明显,棚内最高气温春秋季出现在9:00—10:00时、13:00—14:00时,冬季出现在12:00—15:00时;最低气温春季出现在5:00—7:00时、秋季6:00—7:00时、冬季7:00—8:00时;回归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棚内温度变化,对最低气温预报上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海南黎母山的兰花珍品——安诺兰(见图),是海南的野生兰花之一。分布于北纬190°、东经109°、海拔150—1000米的黎母山原始森林中。该地年平均气温23°—24℃,年降水量2500—3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84%,雨量充沛,高温多湿。  相似文献   

5.
彩色马蹄莲属于夏花类球根花卉,自然条件下春季种植,夏季开花,秋季收获种球,冬季休眠,次年再进入下一个生长周期。彩色马蹄莲露地栽培花期在夏季5~6月,但每年一次的花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周年需求,生产上多通过促成栽培人为调控花期实现周年生产。  相似文献   

6.
芫荽俗称香菜。香菜性喜冷凉,气温高于20℃生长缓慢,高于30℃则停止生长。因此,夏季栽培香菜难度较大,必须把握好以下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冬季香梨园彩条布覆盖棚内外树体温度的变化特征,在2014~2015年库尔勒市上户镇原种场果园进行气温观测试验,对2015年1月7日~3月8日不同天气类型下彩条布覆盖棚内外树体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彩条布覆盖棚内平均气温、逐时气温高于棚外,棚内外气温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外白天气温变化速度总体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夜间各天气类型气温变化均较平稳。⑵棚内树体阳面与阴面平均气温差逐渐较大,夜间树体阳面与阴面的逐时气温几乎相似,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树体阳面逐时气温较阴面变化幅度大。⑶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外树体阳面最低气温均出现在9:00,阴面滞后1 h,晴天树体阳面最高气温出现在16:00,多云、阴天滞后1 h,阴面滞后2 h。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暖下1951—2014年北京地区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海涛  杨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141-148
为了深入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北京季节变化特征,利用1951—2014 年北京观象台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突变检测等方法,研究了北京四季开始日期和四季长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1)北京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常年平均开始日期分别为4月3日、5月26日、9 月16 日和11 月3 日。1951—2014 年北京入春和入夏日期显著提前,入秋和入冬日期显著推迟。(2)北京冬季最长,其次为夏季和春季,秋季最短。1951—2014 年北京地区夏季显著延长,而冬季显著变短。夏季显著变长是受夏季开始日期显著提前和秋季开始日期显著推迟共同影响;冬季显著缩短则是受春季开始日期显著提前和冬季开始日期推迟共同影响。(3)1951—2014 年北京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线性变化率为0.35℃/10 a。北京气温变化对气候季节变化有显著影响,气温升高,则春季和夏季开始日期提前,而秋季开始日期推迟,夏季延长。(4)北京四季开始日期和四季长度在1990 年前后均发生了显著突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京气温、四季开始日期和四季长度均对气候变暖存在非均衡响应。  相似文献   

9.
《山东蔬菜》2006,(4):45-45
香菇在夏季播种,正值高温高湿季节,接种和培菌难度大,易出现杂菌污染或高温烧菌。香菇在冬季播种,宜采用中温型和中偏高温型香菇菌株,10月下旬开始作母种,11月初作原种,11月底和12月初制作栽培种,1月份播种。采用17cm×35cm的塑料筒作为栽培袋,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的操作  相似文献   

10.
切花红掌的种植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中,红掌适宜生长在遮荫的环境中,且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在规模化栽培时一般安装两层遮荫网来保证红掌的正常生长,夏季温度一般控制在30℃以下,冬季不可低于18℃;晴天时湿度一般保持在70%,不可低于50%,阴天时一般保持在70%~80%光照一般控制在20000~250001ux。  相似文献   

11.
温度、赤霉素、光照对彩色马蹄莲的花期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在不同的温度、赤霉素(GA3)浓度、光照以及其作用时间的长短等条件下促成栽培试验,处理冬季处于休眠状态的彩色马蹄莲种球,结果表明,GA3处理能打破种球休眠,开花率达到40%以上,GA3 低温和GA3 高温 光照处理显著提高种球开花率,其中以赤霉素 高温 光照处理效果最好,并随时间延长15日后达到最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马蹄莲原产南非,性喜温暖湿润,春季开花,夏季休眠,苗期需稍遮荫。一般常用小块茎繁殖,两年后开花。为利于控温、控水,马蹄莲常采用盆裁或塑料棚于秋末种植,盆栽每盆种块茎4—5个。然后稍加遮荫并保持湿润。出苗后置于阳光下。霜降后移入塑料棚。冬季温度不能低于10℃。夜间需在植株上加盖塑  相似文献   

13.
一、昆明的气候与资源条件;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著名的滇池盆地。由于北部受乌蒙山脉的隔挡,西北部受横断山余脉的阻碍,形成了“冬无亚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昆明地区多年严均气温为14.5℃,极端高温31.5℃,极端低温—5.4℃,全区≥10℃积温为4600~5200℃全年除一月份外,有十一个月的日均温在10~22℃之间;其中夏季平均为20℃,冬季平均为9℃,但昼夜温差大。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高温的夏秋季栽培辣(甜)椒,主要保障是遮阳降温,大棚盖顶膜,卷起前裙膜通风透气。据测验,棚下气温依据棚膜的厚薄可比露地低4~7℃。如果棚膜上再搭遮阳网,则晴天降温效果更加突出。另外,多年的经验证明,辣(甜)椒在夏秋季高温时,基本上每下一次雨便不同程度地发生一次病害。如果夏季采用大棚防雨栽培.则可大量降低发病次数和发病率。由此可见,夏季栽培辣(甜)椒成功的关键是能否采用防雨降温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高寒冷凉地区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达到农业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利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日光温室小气候观测数据及气象站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高寒冷凉地区不同天空状况、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寒冷凉地区试验期间温室平均相对湿度日变化与四季相同,趋势均呈“单波谷”型,夜间0:00—8:00,温室内相对湿度处于稳定的高湿状态;晴天相对湿度上升及下降速度较快,日变幅最大,阴天上升及下降速度减慢,日变幅减小;温室内外相对湿度相关性阴天大于多云天与晴天,晴天8:00—11:00、多云天16:00—22:00、阴天20:00—23:00相关性较差;平均相对湿度年内最大值及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晴天,各季16:00—19:00相对湿度上升最快。  相似文献   

16.
准低温储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威  李刚 《粮食储藏》2005,34(4):54-56
我库位于川东北丘陵地区,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地区,夏季气温最高达38~40℃,空气相对湿度达70%~95%,且持续时间长;冬季最低气温0℃左右,雾天、阴天多。库内的仓房都是国家中直粮库建设中建造的高大平房仓,跨度21m,装粮高度6m,仓顶为现浇拱板,屋面为深灰色APP防水材料,墙体为1m厚的夹心墙,防潮、防鼠、密闭性能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但仓顶隔热性能太差,夏季仓温最高曾达到44℃。利用谷冷机降温能耗大、成本高、处理速度慢,且粮温回升快,实际降温效果差,无法用一两台谷冷机在夏季实现几十个仓间准低温储粮的目标。如何在现有仓房条件下实现低温或准低温储粮,是我库近几年来研究的重点和探索的方向,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彪 《种子世界》2008,(3):38-39
茶树菇属中温型菌类,其栽培适宜温度为10~30℃,由于受到生长习性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季节很少有鲜货供应市场。我们利用防空洞进行茶树菇的周年栽培,为茶树菇的鲜销和干制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解决了茶树菇生产的季节性问题。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仙客来属于报春花科仙客来属。仙客来原产于南欧及突尼斯、希腊至叙利亚地中海沿岸的山地。仙客来属半耐寒性球根花卉,喜温和气候,不耐高温喜日照良好,不耐强日照。仙客来为冬季生长开花花卉,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2℃以上。夏季高温高湿为休眠期,喜冷凉干燥。日照长度的变化对花芽分化没有决定性作用,影响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相似文献   

19.
梨树大棚栽培棚内外温湿度环境变化规律和物候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梨大棚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梨树大棚栽培棚内外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以及梨树物候期的变化特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随季节的变化,气温和地温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6月之前棚内气温、相对湿度和地温均高于露地,且昼夜温差大于露地,6月起棚内外温度差异不显著。(2)棚内栽培‘翠冠’和‘黄冠’梨萌芽早,但落叶晚,整个营养生长期分别为242天和231天,分别比露地长27天和37天。(3)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开花期比露地皆提早18天,且花期比露地长2天。(4)棚内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梨采收期分别提早13天和14天,而果实发育期比露地分别长5天和4天。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条件下温湿度高,开花期提早,果实成熟期提前,南京地区可进行梨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朝鲜研究者研究报道了大米和米粉在不同储藏环境下的品质变化。受试大米和米粉分别在5℃,相对湿度65%环境下,以及30℃,相对湿度8%的环境下,储藏16周后对其物化品质进行研究。储藏前8周,受试大米和米粉的淀粉水束缚能力都有所提高;8周后,大米及米粉的淀粉水束缚能力又会逐渐下降。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大米及米粉的膨胀率、可溶性淀粉旋光透射比、碘兰值、总直链淀粉含量及可溶性淀粉含量均会逐步下降,且储藏在高温高湿(30℃、相对湿度为85%)环境中的大米、米粉比储藏在低温低湿环境中其物化品质指标变化更为明显。采用X—射线测试,大米淀粉的结晶度在储藏第二周时没有变化,但在二周后两种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大米、米粉的淀粉结晶率都有明显下降;而大米及米粉的糊化温度、解链温度(熔融温度)、熔融热焓(含热量)都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而糊化温度则下降。尤其是储藏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的大米和米粉,其品质指标变化更是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