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陈鑫峰  王雁 《林业科学》2001,37(2):122-130
本文强调了森林美的多重性,系统地阐述了森林美的各种层次,分析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特征,并提出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构景原理,将路离和审美对象尺度两者相结合把森林植物景观区分为7个层次,即(1)细部景观;(2)个体景观;(3)林内景观;(4)林道景观;(5)近景观;(6)中景观,(7)远景观。对各个层次的界定主要构景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说明,提出了在对森森景观进行评判研究时必须明确其对象的层次归属,最后,对15个构景因子的近景,中景,远景中的重要性差异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采集适合湘南地区栽培的北方红栎、猩红栎、娜塔栎、沼生栗栎和柳栎等北美橡树品种的枝条作为接穗,以麻栎实生苗为砧木,开展北美橡树嫁接育苗试验。试验结果为:就嫁接成活率而言,北方红栎的最高,为99.34%;其次是猩红栎的,为98.14%;沼生栗栎和柳栎的分别为94.15%和92.86%;娜塔栎的最低,为76.09%;各品种嫁接成活率排序为北方红栎>猩红栎>沼生栗栎>柳栎>娜塔栎。就保存率而言,北方红栎的最高,为89.40%;其次是柳栎的,为71.79%;沼生栗栎和猩红栎的分别为39.13%和32.28%;娜塔栎的最低,为29.29%;各品种嫁接苗保存率排序为北方红栎>柳栎>沼生栗栎>猩红栎>娜塔栎。不同北美橡树品种间苗高、地径均存在显著差异。就苗高而言,猩红栎及娜塔栎的较高,猩红栎的为149.08cm,娜塔栎的为140.88cm,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北方红栎、沼生栗栎、柳栎的较低,北方红栎的为106.44cm,沼生栗栎的为95.20cm,柳栎的为110.00cm,且三者苗高生长均显著劣于猩红栎及娜塔莉。就地径而言,北方红栎的最大,为16.36mm,且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猩红栎与娜塔栎间无显著差异,其地径分别为13.28mm和11.87mm;沼生栗栎与柳栎间无显著差异,其地径分别为9.17mm和8.77mm,且两者均显著劣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3.
柚木Tectona grandis 树干通直,木材纹理优美,是世界著名的速生珍贵用材树种。树体含有 甲基蒽醌、拉帕醌和脱氧拉帕醌等活性成分,可抵抗白蚁和真菌侵害。柚木树皮、叶片、心材等部位富 含萘醌、蒽醌和类异戊二烯醌等次级代谢产物,以及三萜类、类固醇、木酚素、脂肪酯和酚类等植物化 学物质。药理上,柚木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消炎、解热、细胞毒性、镇痛、降血糖、伤口愈合等多重功 效。文章着重介绍柚木的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后续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类型,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巩留和霍城县的41个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单株为试材,于其开花期对其花色、单序花朵数,花冠直径、花瓣长与宽、花柄长及1年生枝节间长度,树高、胸径、冠幅等形态指标进行了调查和观测,于其果实成熟期采其果实,测量其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柄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数量性状指标;并就新疆野苹果对小吉丁虫的抗性进行了调查,对新疆野苹果果实黑星病发病程度及病情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供试的41个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存在较大的变异,其变异系数为21%~63%,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3%,最大值为67.50 g,最小值为4.30 g;果肉质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06,其中,绵软类型的分布频率为50%;果实风味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9,酸和极酸类型的分布频率合计为84.2%;巩留县莫合野果林中新疆野苹果的黑星病病情指数最低,为0.39%,表明其抗病性较强;新源县交吾托海野果林中对苹果小吉丁虫具有高抗性的新疆野苹果树的分布频率达到13.04%,部分枝条被苹果小吉丁虫危害后其伤口能自行愈合,表现出明显的抗性。初步筛选出的对苹果小吉丁虫具有抗性的单株类型有2个,其类型编号分别为XY-29和XY-34;具有抗苹果黑星病特性的单株类型有3个,其类型编号分别为XY-35、GB-9和HDM-7。新疆野苹果不仅在果实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树体高度、1年生枝节间长、对苹果小吉丁虫和黑星病的抗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变异也都很丰富。  相似文献   

5.
以毛竹、黄槽毛竹、花毛竹、厚壁毛竹、金丝毛竹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不同年龄立竹间叶功能性状特征,筛选主要叶功能性状指标,并探究影响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而竹种比年龄(1、3、5 a)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程度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指标为叶全氮、叶全磷、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比叶面积、叶含水量;叶全碳、叶全氮、叶全磷、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叶面积、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含水量、叶组织密度均与土壤养分呈显著相关。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受土壤有效磷、全磷、碱解氮、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含量的共同影响,其中有效磷、全磷、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其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叶养分元素(全氮、全磷)、叶绿素、叶形态性状(比叶面积、叶含水量)可作为毛竹及其变种筛选的主要叶功能性状指标,毛竹及其变种通过多性状间的功能协调形成最佳功能组合进而使其自身适应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6.
Information on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s (LUCC) is important for planning o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us ensure forest sustainability. The current paper assesses LUCC for the whole of the mainland Tanzania. The analyses were done using land use and cover maps covering the whole of mainland Tanzania for 1995 and 2010. For 1995, forest, bushland, grassland, cultivation and other land use and cover (built up areas, bare land, etc.) covered 43.5%, 19.8%, 23.5%, 11.2%, and 2.0% of the study area, respectively. For 2010, the same land use and cover classes covered 38.0%, 14.5%, 6.9%, 36.5%, and 4.1% of the study area,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rate of deforestation was 320,067 ha, which is equivalent to 0.9%. Bushland and grassland were lost at 313,745 and 969,982 ha/year, respectively. Most forest was converted to cultivation and least to other land use and cover. In conclusion, the net changes were deforestation and loss of bushland and grassland primarily due to expansion of cultivation. Further research on how to reduce or halt expansion of cultivation may shed light on improving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 bushland, and grassland in mainland Tanzania.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木材工业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计算机视沉技术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介绍了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内容及系统的组成,分析了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表面粗糙度,制浆,造纸,人造板和制材等加工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研究成果,并预测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木材工业科研与生产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扦插生根率高的 7个紫椴无性系和对照无性系生根力、苗木生长等指标的比较与评价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得知 :不同无性系的遗传基础存在差异。这 7个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均比对照高出很多 ,无性系间的高、径变幅较大 ,树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 83.6 %和 86 .8% ,生根率遗传力为 90 .2 % ,这充分说明了遗传的稳定性。其中以编号为 0 0 86、0 0 0 6、0 0 12、0 2 16这四个无性系各指标表现较为突出 ,初步认为是较优良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清查在于摸清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林业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数量和质量指标,运用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和潜力分析的方法,进行森林资源清查前后的纵向比较及国内国际的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森林资源变化的推动力,包括植树造林、生态工程、森林经营、避免灾害、适度采伐、提高科技水平、政策制度,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并从数量空间、质量空间、木材需求、科技水平、政策导向等方面分析森林资源增长的潜力;最后,提出确立清晰的森林经营目标和方向、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重视森林质量和可持续经营、做好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森林科学经营和林业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物种数量特征与区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了该群落植物组成、乔灌木数量特征和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共有维管植物80科157属226种,但优势树种不明显,主要伴生乔灌木有拟赤杨、白花泡桐、银钟花、马尾松、青冈、构树、香桂、木和杜鹃。科、属、种区系成分都以热带成分占显著优势,群落的演化过程与泛热带及热带亚洲联系最为密切,与近代的热带大洋洲、热带非洲、北温带、东亚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而与地中海区、西亚、中亚没有联系。群落特有现象并不十分明显,无中国特有分布科、属、种,只有腊梅科的山腊梅和杉科的杉木2属2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保留现有灌木、乔木或乔木幼苗以及藤本植物而只对杂草进行清除的林地清理与抚育方法和穴垦整地等配套技术的生态造林方式,将喙果鸡血藤、凌霄花、扶芳藤、绿爬山虎、龙须藤、常春藤、五指那藤等7种藤本植物和金钱松、棱角山矾、湿地松、木荷、柔毛油杉、光蜡树、飞蛾槭、柏木、圆柏等9种乔木树种在湖南省"高铁"沿线的石灰岩山地进行示范营造,其初步结果是:①藤本植物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的是凌霄花,分别为98%和95%,最差的是龙须藤,分别为90%和85%,藤本植物的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4.29%、90.14%;乔木树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的是光蜡树,分别为98%和95%,最差的是棱角山矾,分别为83%和80%,乔木树种的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33%、88.33%,总体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19%、89.13%;②在轻度或中度石漠化地方,喙果鸡血藤等缠绕类藤本植物比扶芳藤等吸固类藤本植物长势要好;③在造林的乔木树种中,造林前期,棱角山矾、光蜡树和飞蛾槭比金钱松和柔毛油杉生长要好、要快,且光蜡树和飞蛾槭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其它乔木树种要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麻黄科有4个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开始至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目前,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107a的历史,但加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系统地从事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工作,开展了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优良种源、家系筛选,无性繁殖、共生菌等研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和广西等省区,引进了2个属(Gasuarina,Allocasuarina)、23个木麻黄种、200多个种源和260多个家系,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不同立地的优良树种、种源或家系,其中短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为全分布区种源。加世纪90年代以来,对异木麻黄属树种,进行了重点引进,共引进了10余种异木麻黄属植物,增加了我国木麻黄遗传资源,并对主要木麻黄种质资源进行了保存和利用。引进的木麻黄树种包括田野木麻黄、迪尔斯木麻黄、双针木麻黄、费雷泽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矮木麻黄、滨海木麻黄、利曼氏木麻黄、纳纳木麻黄、沼泽木麻黄、小松木麻黄、多纹木麻黄、森林木麻黄、轮生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大木麻黄、山地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小齿木麻黄。论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历史、研究、保存现状等。  相似文献   

13.
抚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州市具有独特的人文生态景观,丰富的生物景观、地文景观、农业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滞后、基础设施落后、景点分散和景区容量小。为此,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要坚持保护、开发与利用三统一的原则,特色原则,生态环境教育原则和市场导向原则。要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多层次、多样化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战略和品牌战略。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包括生态重建,合理规划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加快招商引资力度等,以保障旅游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了解沙棘种质资源特性是其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的基础。为给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从山西省沙棘野生资源重要分布区的右玉、交城、古交和沁源共采集了45个沙棘单株的果实样品进行观测与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单株、不同采样地区、不同颜色果实的结实性状(结实密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和百果质量)和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和黄酮含量)及其差别,并对其性状特性与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观测结果表明:采集于交城的27号单株在结实特状和果实外观品质上的表现均最优,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黄酮含量均最高的单株编号分别为10、7、32和27号;不同地区沙棘的结实密度、果柄长度和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结实密度最大,采集于沁源的沙棘果实其VC含量最高,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颜色沙棘果实间其百果质量、结实密度、果实横径和纵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色果的百果质量最大但结实密度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与VC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具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的生物载体,树木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树木的生长、生存始终面临着各种威胁和挑战,其中最大、最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是风。过高的风载荷可能导致树木整体倾斜、树干弯曲、枝叶折断、折干倒伏以及掘根倒伏等形式的破坏,从而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损失,而且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护树木、减少损失,文中对树木风载及其安全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独立树木、林缘树木和林内树木的树木风载荷计算方法;阐述树木折干倒伏和掘根倒伏的安全性检测和评估的研究进展,总结现有评价模型的表现和效果,并概述树木动态响应的影响;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29a生柏木、马褂木和杉木针阔混交林为研究材料,利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评价林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柏木、马褂木和杉木等针阔混交林中树种优势程度最高的为柏木,其次为马褂木;整个林分中的树种为随机分布,林分中林木大多数处于强度混交和极强度混交的状态,其中刺槐、翅荚木、构树和马尾松平均混交度为1,为极强度混交。女贞、黄檀、蓝果树、香椿、和油桐为强度混交。优势树种柏木、马褂木和杉木中,马褂木的平均混交度0.615,处于中度混交状态,杉木的平均混交度0.519,处于中度混交状态,柏木的平均混交度为0.484,处于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交之间。林分中翅荚木和构树的平均大小比数为1,在它们所处的结构单元中处于绝对劣势状态;黄檀、蓝果树和油桐的平均大小比数在0.750~0.856之间,处于劣势状态;刺槐和杉木的平均大小比数在0.5~0.618之间,处于从劣势向中庸过渡状态;柏木、女贞、马褂木、马尾松、黄樟和香椿平均大小比数在0.25~0.5之间,处于从中庸向亚优势过渡状态;林分中,天然更新情况均达到了更新良好的等级,林分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目前不需要经营。结果为柏木、马褂木和杉木针阔混交林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五常”天然群体的家系子代为测试对象,在优良群体选择和良种选育,以及生长动态、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增益和遗传力等遗传参量的遗传效应,筛选出适应能力较强的优良个体。结果表明:立地条件相同,家系间果实性状存在一定变异,差异极显著,且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较大。果穗质量、果粒个数、果径、单果质量4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8.44、0.829、0.989、0.915,遗传增益分别可达25.50%、19.45%、21.45%、16.15%。以果径、单果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兼顾遗传表现、果穗质量和果粒数量指标,确定Schis04和Schis10个体优异。  相似文献   

18.
Forests possess many kinds of ecological functions,which, if expressed in monetary value, would be moreimpressive and definite to make the public as well asthe government recognize its comprehensive effectsand values, and to enhanc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forestresources protection. However, to date there is nostandard system about how to evaluate forest ecologicalbenefits. Therefore, it is exigent for us to find out howto identify its public benefits and to make scientificevaluation on variou…  相似文献   

19.
我国湿地研究、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有关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在理论和实践、局部和全面、宏观和微观多层面建立了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于湿地的概念、分类、功能及其评价、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我国是世界湿地分布的重点区域之一, 湿地类型多样, 分布广泛, 但同时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文中在充分总结国际国内湿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评价我国湿地的区域分布及其特征, 分析湿地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提出湿地研究的方向、重点和研究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人工林下针阔叶凋落物分解动态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沈海龙  沈国舫 《林业科学》1996,32(5):393-402
实验在位于张广才岭西坡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进行。结果如下,樟子松枯叶在凋落后第1年和第3年的失重率分别34.67%和63.75%,樟子松枯落球果、树皮和树枝在凋落后第1年的失重率仅为枯叶的36.69%、33.66%和30.12%;红松、柞树、榆树和水曲柳枯叶在凋落后第1年和第3年的干物质失重率分别为樟子松枯叶的58.70%和84.71%、81.6%和80.55%、134.94%和156.55%及124.26%和147.71%。凋落后第1年的干物质失重量达总凋落量的26.61%,其中占总凋落量的11.85%阔叶树枯叶的失重量达总失重量的20.51%;占总凋落量43.64%的樟子松枯叶的失重易达总失重量的58.29%;而占总凋落量24.28%、13.10%和6.89%的樟子松柏树皮、枯树皮和枯球果分别仅提供10.92%、5.28%和3.37%的失重量、不同枯落物的营养元素净释放率和释放量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凋叶树枯叶在林地地力维持中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