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过程康绍兰,李兴红,郭华强(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张国保,马跃辉(河北省植保总站,石家庄050000)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菌;叶片侵染TheInfectionofSphacelothecaReiliana...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属于系统侵染,症状多在后期表现出来。但有些病株苗期也表现症状,病苗节间缩短,株形较矮,茎干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叶片簇生,叶色暗绿,粗硬而挺直,有时分蘖增多。有些品种叶片从第5叶开始,出现黄色条斑。  相似文献   

3.
4.
<正>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造成损失很大。一、症状病株果穗有的不吐花丝,形状短胖,基部较粗,顶端较尖,苞叶完整,但果穗内部充满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后期苞叶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多沾结成块,不易飞散,黑粉间夹着有,丝状的玉米维管束残余,还有得病果穗失去原形,严重畸形,成"刺猬头"状。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国不同地区都有发生,发病率基本上等同于损失率.在北方地区更容易发生,且病害比较严重,部分地区发病率甚至在50%~60%,严重损害玉米生产.笔者总结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病害表现和防治措施,以及多地区不同研究人员对不同品种接种丝黑穗病后的...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20世纪80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7.
玉米丝黑穗病义称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呈上升趋势,一旦雌穗得病,此株玉米即可绝产。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在辽宁地区发生有上升趋势。2005~2007年海城市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5万亩。一般地块发病率10%左右,个别地块在50%~60%,造成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市因丝黑穗病损失粮食200万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9.
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reiliana)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此菌厚垣孢子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至紫褐色,表面有刺。孢子群中混有不孕细胞。  相似文献   

10.
选用国内外对丝黑穗病抗性不同的15份自交系及其组配的56份杂交组合作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丝黑穗病的人工接种鉴定与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表现抗病的自交系材料有10份,占总鉴定自交系材料的66.6%,其中表现抗病的有F349和Mo17,表现中抗的有6WC、5918、J1782、4CV、丹8415、东D202、丹黄34、中106;杂交组合抗病类型有39份,占总杂交组合的69.64%.对其配合力进行分析,发现在有无接丝黑穗病菌条件下,组合6WC×东D202、6WC×丹8415小区产量较高,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并且这些组合及其亲本的抗性均达到抗病或中抗水平,所以在抗玉米丝黑穗的育种中既要重视玉米抗病等级的鉴定,也要加强其配合力的分析和产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设计,以先玉335、大丰26、潞玉13为主处理,在4月26日、5月3日、5月10日3个不同播期下,研究了品种与播期对玉米丝黑穗病及青枯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玉335、大丰26在播期为5月3日及5 月10日时,丝黑穗病、青枯病的发病率较低或无发病症状;潞玉13在播期为5月10日丝黑穗病、青枯病发病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测定了2%戊唑醇湿拌种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该制剂400~600 g拌种100 kg,防治效果达80.8%~90.4%,增产7.0%~10.1%,且对玉米出苗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选择铁茬条件下夏玉米的适播品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对20个玉米品种(品系)在小麦收获后铁茬播种条件下的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穗部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202、浚单22、雅玉12、郑单958和矮225在中等肥力土壤下可以达到9000kg/hm2高产水平,穗数>60000穗/hm2、穗粒数420 ̄515粒/穗、公顷粒数>2778万粒、千粒重>280g、生物产量>16300kg/hm2、经济系数>0.54、出米率(88±1.34)%。大穗型品种、特别是平展大穗型品种无高产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经济系数、收获穗数、公顷粒数、生物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中小穗型品种穗粗、穗行数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穗型品种产量与穗粗为负相关,且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和出米率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施氮量对玉米不同时期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氮量01、503、004、50 kg/hm2对玉米植株硝态氮(NO3--N)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玉米生育期的延长玉米各部位中NO3--N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不施氮处理的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各施氮处理,且这3个时期玉米各叶位的硝态氮含量与施氮量的相关性差异较大;第3叶位和6叶位的NO3--N含量在不同生育期的表现为:苗期3位叶高于6位叶,拔节期和灌浆期6位叶高于3位叶;3个时期的植株体内硝态氮含量,叶鞘均明显高于叶肉,且均在施氮量大于300 kg/hm2时氮含量增长减缓。[结论]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3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贵州高原山区特定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种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638、S9914、方玉2号的适宜密度分别5.985万~8.50万株/hm2、6.12万~9.6万株/hm2、5.37万~8.355万株/hm2;种植密度对3种株型玉米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分配比例、光合势和净同化率等群体质量也有不同的影响;紧凑型玉米和半紧凑型玉米对密度的压力反应小,而平展型玉米对密度的压力反应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 000kg 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1996~2004年在吉林省桦甸市进行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通过对56份单产达12000kg以上的3种株型(平展型、中间型和紧凑型)玉米品种进行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粒数和千粒重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的影响,明确了稳定在12000kgh/m2以上产量构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玥莹  彭霞  倪娜  陶思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776-1777,1820
[目的]为快速选育抗病高粱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高粱的抗丝黑穗病基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采用CTAB法提取高粱叶片DNA有较好的提取效果。通过对70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获得了34个具有多态性扩增谱带的RAPD引物,确定为适宜引物。34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107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1条谱带,使高粱基因组呈现出1种多态性。[结论]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RAPD扩增谱带集中分布在600~3 000 bp。  相似文献   

18.
微肥与杀菌剂配施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ZnSO_4·7H_2O、MnSO_4与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配施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肥与杀菌剂配施,有利于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效。玉米拌种用量ZnSO_4·7H_2O6g/kg MnSO_46g/kg 50%福美双3g/kg 40%五氯硝基苯3g/kg,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效88.75%~92.17%,较微肥处理和杀菌剂处理分别增产4.77%~6.42%和6.25%~11.80%。  相似文献   

19.
高粱丝黑穗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丝黑穗病是遍布全世界的重要高粱病害,是影响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粱产区每年都有发生,发病率有时高达70%,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综述了高粱丝黑穗病对高粱生产的影响、病原菌及其生理分化、我国抗病杂交种选育历程、抗性遗传机制及抗病育种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选育抗病品种并在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氮肥不同施用方式下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氮肥基施和追施中,各施氮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但以施用尿素150kg/hm2产量最佳,且两施氮时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基施和追施中,玉米籽粒产量氮反应指数、生物产量氮反应指数和氮肥农业效率均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氮肥农业效率在各施氮量间的差异显著。因此,为达到较好增产效果应控制氮肥施用量,同时可以将氮肥以基施形式施入,从而减小玉米生产中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