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GIS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2个评价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模型.以重庆市梁平县为研究区,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对研究区水田和旱地分别进行地力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进一步了解研究区的耕地地力状况.结果表明:在该县775.6 km2耕地中,一至八等地分别占耕地8.04%,9.08%,11.93%,17.15%,18.03%,14.84%,12.56%,8.38%.另外,其水田和旱地的耕地地力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扬州市土壤肥料站开发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的方法确定27 771个评价单元,选取气象、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及水分管理5个层次共16个指标作为评价对象,对恩施州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恩施州耕地地力分为5个等级,一等地占4.16%,二等地占12.48%,三等地占30.01%,四等地占34.25%,五等地占19.09%。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庄浪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在GIS支持下,利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以及立地条件等11个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指数等方法将庄浪县71 079.3 hm<'2>耕地分为5级,并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4.
耕地地力是构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以辽宁省耕地(二调国土数据)为基数,以耕地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障碍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耕地地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省耕地地力等级进行了划分,提出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金沙江流域复杂地形地貌的耕地地力情况,以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科学全面的理论技术和数据支持,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逐步建立科学的施肥体系,本研究以绥江县为研究区,以1∶50 000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为基础图件,利用Arc GIS叠置划分法来确定评价单元,选取耕地土壤管理、立地条件、剖面与耕层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和气候等5方面16个C级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方法和模型,采取特尔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绥江县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绥江县10 341.54 hm2耕地中,地力等级分为6个等级,一至六等地分别占耕地的5.12%,4.90%,17.63%,15.65%,32.58%,24.13%。Arc GIS评价方法实现了绥江县耕地地力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绥江县实际的耕地地力相符。  相似文献   

6.
耕地地力评价是摸清我国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运用GIS技术,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村级行政图进行叠加来确定评价单元,选择气候、剖面性状、耕地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土壤管理5个方面的11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其权重,对甘州区耕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甘州区耕地中2级和3级耕地占耕地面积的绝大部分,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依托GIS技术,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制作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从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刨面形状4个方面取10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和模糊综合数学法对醴陵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醴陵市耕地中,一~七级耕地面积比例分别占1.64%、15.96%、29.31%、11.38%、23.31%、17.07%、1.33%,耕地地力等级的高低与土壤类型,基础设施密切相关,评价结果对土壤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县级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沙湾县为例,研究新疆县级耕地生产潜力及耕地土壤障碍因素,为分区改良利用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在GIS支持下,充分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成果,利用新疆沙湾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4 002个,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沙湾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全县的78 060 hm2耕地中,一至五等地分别占耕地的10.55;、37.80;、37.57;、9.10;和1.93;.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有:(1)土壤部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处于不同程度缺乏状况;(2)土壤结构存在不同的土壤障碍层次;(3)部分土壤存在盐渍化障碍.[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将沙湾县分为三个改良利用片并提出改良利用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沂源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物理性状、化学性状3个方面12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结合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山东省沂源县现有耕地共划分为6个等级,一~六级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4.72% 、15.52%、18.31% 、24.25%、10.72% 、16.48%.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耕地进行描述性分析,提出耕地地力提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管理和剖面性状等5大地力要素,12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以始兴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取了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杨宪忠  刘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49-250,260
以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耕地为例,利用GIS,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耕地等级共分5级,其中一等地11.35 hm2,二等地192.27 hm2,三等地205.05 hm2,五等地194.42 hm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88%、31.88%、34.00%、32.24%。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并且不同等级耕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等方法,进行淄川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明,淄川区现有耕地28 114.13 hm2,共划分为六级,一至六级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0.29%、12.76%、27.29%、24.51%、9.89%、15.26%,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淄川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新疆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库车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方法]在GIS支持下,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成果,利用新疆库车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7 352个,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结果]全县 73 553.52 hm~2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一级地7 713.07 hm~2、二级地20 526.13 hm~2、三级地14 621.53hm~2、四级地11 987.8 hm~2、五级地11 302.33 hm~2、六级地7 402.53 hm~2,分别占库车县耕地总面积的10.49;、27.91;、19.88;、16.3;、15.37;和10.06;.[结论]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桂林市五城区耕地地力现状,以指导五城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改良,促进五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在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在GIS支持下,将桂林市五城区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取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及耕层养分状况等六个方面10个因子,采用模糊评价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对五城区耕地地力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五城区耕地地力等级以三、四级耕地面积最大,占耕地面积的57.53%,其次是一、二级耕地,占耕地面积的27.6%,五、六级耕地面积最少,占耕地面积的14.67%,可见五城区耕地地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地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玉米轮作是该区域主要种植制度。本文选取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为研究区域,从农业部县域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数据库中甄别遴选了23 862个评价样点,采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组合叠置确定了17 945个评价单元,选取了降水量、积温、地貌类型、耕层厚度、耕地质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盐渍化程度、灌溉能力等11个指标,运用特尔斐法、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1~6级耕地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1.29%、19.30%、28.06%、21.57%、11.99%和7.80%。在定量分级的基础上,将本次评价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深入对比,结果发现:该区域耕地地力总体水平上升,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明显上升。评价结果将为华北地区地力培肥与土壤改良、科学布局作物生产、提升耕地生产能力等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支持下,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从立地条件、剖面性状、土壤管理、耕层养分状况、耕层理化性质5个方面共选取14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隶属函数模型和地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了黄山市耕地地力等级。在此基础上,就市级与其各县级耕地地力等级差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级评价结果与县级评价结果的整体趋势一致,并且实现了不同县级区域间的等级可比性。研究结果对于市级乃至省级耕地地力汇总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兴安县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评价兴安县耕地综合生产力,配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法】根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参照《耕地地力评价指南》技术流程,运用“兴安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兴安县耕地地力进行等级划分与科学评价。【结果】兴安县耕地地力划分为7个等级,一、二等级田(地)面积为4344ha,占耕地总面积的12.7%;三、四、五等级田(地)面积为24255ha,占耕地总面积的71.3%;六、七等级田(地)面积为5430ha,占耕地面积的16.0%。【建议】在生产管理上,针对七级田地不同土壤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加强改造:通过深耕深翻,加深耕作层;合理施用化肥;加大有机肥的投入;推广绿肥种植,推行秸秆还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良灌溉设施,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科学评价兴安县耕地综合生产力,配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法】根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参照《耕地地力评价指南》技术流程,运用“兴安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兴安县耕地地力进行等级划分与科学评价。【结果】兴安县耕地地力划分为7个等级,一、二等级田(地)面积为4344 ha,占耕地总面积的12.7%;三、四、五等级田(地)面积为24255 ha,占耕地总面积的71.3%;六、七等级田(地)面积为5430 ha,占耕地面积的16.0%。【建议】在生产管理上,针对七级田地不同土壤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加强改造:通过深耕深翻,加深耕作层;合理施用化肥;加大有机肥的投入;推广绿肥种植,推行秸秆还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良灌溉设施,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