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不同基因效应的相对值是判别杂交种遗传潜势的重要标准,所以本研究试图了解3个高粱杂交种穗部主要性状的遗传。材料和方法 1982年雨季对3个杂交高粱组合(SF863×168、SF863×IS923和168×IS923)的P_1、P_2、F_1、F_2、B_1(F_1×P_1)和  相似文献   

2.
高粱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对高产育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金才 《杂粮作物》1998,18(2):21-22
高粱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对高产育种作用的研究张金才(内蒙古哲里木盟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辽028015)在多年的高粱选育过程中,高粱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一直以千粒重为主攻方向。多年试验表明,随着高粱千粒重的提高,穗粒数反而呈下降趋势,而穗粒重没有提高,达...  相似文献   

3.
高粱TW960双粒结实特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研究报道,穗粒数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它与穗粒重的遗传,表型相关及相关遗传力都最高,直接通径系数也表现最大,其它各性状通过穗粒数对产量都有最大的间接作用〔1〕,可见,增加穗粒数是提高高粱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粱TW960具有双粒特性,受...  相似文献   

4.
虽然发表过大量关于玉米自由授粉品种及其变异估计的遗传研究资料,但是无论是分类研究,还是遗传和进化关系的研究,所研究的性状多半是果穗、籽粒和产量。在本篇对西班牙西北部玉米的研究中,则是营养性状和生殖性状。采用非穗部性状以论证其在数学分析基础上分类分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粒用高粱叶角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粒用高粱叶角遗传研究赵延明马鸿图(辽宁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株形诸多性状中一个重要性状是叶片角度,叶片角度是决定群体透光和受光态势的重要因素。在高粱株形育种中,前人对株高、叶长、叶宽、生育期、千粒重、一级枝梗数、穗长、穗轴长等各种...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种质资源潜力,给小麦新品种选育创造条件,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1 225份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7个形态性状、3个农艺性状和2个抗病性状都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三个地区小麦12个性状的比较发现,在株高、千粒重、颖壳颜色3个性状上,陕北地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存在较大的变异;关中地区小麦品种在穗粒数、粒色、穗型和赤霉病抗性4个性状上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表现较大的变异;陕南地区小麦品种则在冬春性、成熟期、芒长、硬度和条锈病抗性5个性状上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变异较大,并且性状内的变异也相当丰富,这些都是陕西小麦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9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初步判断小麦重要性状的遗传组成,并筛选适于QTL定位的性状,以小偃81和西农1376及其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7代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株高、叶面积、穗下茎长、穗下节长、穗下节间直径、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抽穗期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穗下节长性状符合多基因遗传,无主基因存在;株高、小穗数、穗粒数、叶面积、穗长和抽穗期6个性状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穗下节间直径性状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无多基因存在;穗下茎长性状则符合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株高、穗长、抽穗期和穗下节间直径等4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2.32%、75.75%、81.98%和91.04%,可能含有较大的主效QTL.  相似文献   

8.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穗部性状与单株粒重遗传相关通径分析及有关遗传参数的估计分析表明,穗部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是由本身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其它性状间接效应来实现的,是综合利用的结果。在选择这些性状时必须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出籽率在影响单株籽粒产量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增加穗长、穗粗、提高穗重,并且协调好穗长与行数、穗粗,行数与行粒数、出籽率,出籽率与轴粗、轴重等相互制约关系,可望选出单株籽粒产量高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9.
玉米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穗长、穗粗、百粒重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穗行数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穗长和穗粗主要受胚加性效应的影响,其胚加性方差(VAo)分别占遗传主效应方差(VG)的92.56%、95.80%;穗行数的遗传受母体加性互作、胚加性互作的共同影响,两种效应依次占环境互作效应的50.31%、49.60%;百粒重受胚乳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两种效应分别占遗传主效应的50.73%、47.12%。穗长和穗粗以胚普通遗传率为主,穗行数以胚乳和母体互作遗传率为主,百粒重以胚乳普通遗传率和母体普通遗传率为主。穗长与穗粗、穗行数,穗粗与穗行数的胚加性(rAo)、细胞质(rC)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母体显性(rDm)、胚加性互作(rAoE)、细胞质互作(rC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粗、穗长与穗行数、穗长与百粒重、穗粗与穗行数、穗粗与百粒重5对性状可以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0.
高粱抗丝黑穗病菌3号小种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有限和6个抗性不同的高粱品质,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小种的抗笥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试材对丝黑穗菌3号小种的抗、感性遗传受质量性状控制,只要亲本之一为免疫,则F1代表现免疫或高抗,可能是1 ̄2对非等位主效基因的作用,还有微效基因的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开忠  李盛旻 《玉米科学》2006,14(3):013-016
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最大,穗行数的优势最小。所研究的5个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对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对穗长和穗粗不宜进行早代选择。5个穗部性状均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穗长存在着明显的加性效应;穗粒重、行粒数除显性效应外,还存在明显上位性效应;穗粗和穗行数存在着显著的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近代高粱改良和生产的重要进展是选育并应用了F_1代杂交种。主要由穗粒数杂种优势决定的。高粱籽粒产量杂种优势的现象(Quinby,1974) 已经广泛而成功地用于改良高粱产量,主要是发达国家种植的温带高粱。毫无疑问,促进杂交高粱的选育和推广是由于能利用产量的非加性遗传效应(Doggett,  相似文献   

13.
晋麦47背景回交导入系的遗传选择与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以旱地品种晋麦47为轮回亲本、水地品种鲁麦14为供体亲本构建的导入系(ILs)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条件下考察穗下节和穗部农艺性状,利用56对在双亲间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引物对BC3F4导入系群体的150个株系进行遗传选择,分析筛选后的148个导入系遗传背景及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ILs群体中有两个株系分别在2个、13个标记住点的基因型不同于双亲,ILs群体的晋麦47基因型回复率达94.38%.在两种水分条件下ILs群体多数性状表现超双亲.性状变异系数在2.34%~127.11%之间,性状均值偏向轮回亲本晋麦47;ILs群体灌溉条件下的每穗总小穗数(TNS)极显著大于雨养条件下的,与鲁麦14相似.除穗顶部不育小穗敷(SST)外,其余性状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221~0.555).ILs群体穗下节长(FIL)和旗叶叶枕至德基部长(LPSB)的遗传力均较高,大于0.5975;穗顶部不育小穗数(SST)、穗基部不育小穗数(SSB)的遗传力均较低,小于0.4638,说明小穗结实卒易受环境水分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玉米姊妹系穗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着重对杂交组合的母本即由“3358”一个基本株以系谱法产生的4个稳定姊妹系及其3个姊妹种就穗部性状的遗传成分、遗传力、对组合的贡献率以及组合的配合力方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穗部性状的(?)均在80%以上,以加性效应为主.尽管姊妹系和姊妹种的遗传成分在组合表型总方差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其在穗部各性状之间仍存在较大分歧.姊妹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穗粗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4个夏玉米杂交种穗部6个主要性状与单株粒重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穗长与穗粗在影响单株子粒产量诸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对穗长、穗粗重点选择的基础上,考虑对穗行数、行粒数、出子率的选择,容重可独立进行选择。穗部性状的选择必须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综合利用某一穗部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其他性状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6.
高粱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多元遗传分析法研究了29份高粱材料16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参数。结果表明,多数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低于性状的遗传力。当选择强度相等,除对一级枝梗数表型的间接选择可以明显提高二级枝梗数和穗粒数外,对其它性状的间接选择相对效率都比性状的直接选择效率要低。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表型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各性状通过穗粒数都有最大的正向间接作用,分析表明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超过其它性状,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本文的分析结果对制定杂交育种选择方案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两种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行向对水稻分蘖数、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行向对群体分蘖数的影响较小,分蘖数主要由品种决定;不同行向处理对不同穗型水稻的维管束影响较小,但对穗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伍少云  孙荣  奉有壁 《玉米科学》2007,15(2):039-043
采用NCⅡ遗传设计和朱军QGA加性-显性模型(AD模型)软件,分析来自云南省18个地方品种糯玉米、2个普通玉米和4个引进的自交系,研究了穗粗、单株粒重、千粒重、穗行数和穗重等9个性状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穗重和穗行数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加性效应方差对表型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3.7%、33%和29%;千粒重、穗长和穗粗受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控制,加性和显性效应方差对表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千粒重33%和21%、穗粗39%和13%、穗长17%和10%;其它3个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遗传模式也较为复杂。遗传力分析揭示了对单株粒重、穗重、穗行数、千粒重和穗粗选择效果明显;以性状加性效应值及显著性,筛选出3、10、15、16和18号5个糯玉米优异自交系,其所有观察性状的加性效应值均优于对照CK1(忻州黑糯)和CK3(中糯246)自交系,部分性状优于CK2(N9605)和CK4(自330)。  相似文献   

19.
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两种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行向对水稻分蘖数、雏管束和穗部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行向对群体分蘖数的影响较小,分蘖数主要由品种决定;不同行向处理对不同穗型水稻的维管束影响较小,但对穗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导言有关质量性状胞质基因互作的事例甚少。高粱胞质基因互作的早期报导只限于雄性不育性方面。本文描述叶型、叶中脉色和穗基部不育三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它们的一些寡基因的表达是由细胞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