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在形态学水平上研究切花菊叶片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对189个切花菊品种的12个叶部性状进行观测和统计,包括性状的分布分析、性状在品种内的稳定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叶长、叶宽、叶长/叶宽、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的长度、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和叶上表面绿色程度的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质量性状在品种群内的分布都不均匀。叶长、叶宽、叶柄相对于叶的长度、叶柄与茎的夹角、叶上表面绿色程度和叶基部形状,这6个性状同时符合品种内稳定性好和品种间差异明显的要求。对叶部形态影响最大的性状主要是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的长度、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叶边缘锯齿数量和叶基部形状。叶部性状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有‘南农凯歌’‘南农朱雀’‘南农单金翠’‘南农紫庐’‘南农金焰’‘南农粉葵’‘欧元黄’和‘南农凯悦’等。[结论]切花菊叶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的长度、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叶边缘锯齿数量和叶基部形状是引起切花菊叶部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探讨了叶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各叶位叶片的长、宽均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小剑叶、倒2叶叶基角,适当增加倒3叶叶基角有利于光能利用,提高群体生物量,从而提高产量,在育种选择时,选择剑叶叶基角、倒2叶叶基角的角度更为有效;在一定范围之内增加倒1、倒2叶鞘的长度,减小倒3叶鞘长度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保持足够的上三叶面积是获得高产、超高产的主要途径,对剑叶和倒2叶叶面积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在进行叶部性状综合评价时,倒二叶面积、单株上三叶面积、倒三叶叶基角和剑叶叶基角4个因子就足以代表17个叶部性状的全部信息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栽培条件下大豆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处理,分别测定了在5个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干重、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3项主要叶部性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3种主要叶部性状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的中部、中上部节位的叶干重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1期与R5期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R6期叶面积指数和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在R5期,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的含量与产量达到了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观赏植物苦梓含笑的叶部变异规律,对昆明树木园栽培的10株苦梓含笑95片叶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变异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苦梓含笑叶部的形态、大小和数量性状均有变异,且都表现为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从叶部形态变异来看,叶片毛被颜色、叶片形状A、叶片形状B、叶片基部形状和叶片顶端形状等5个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629%~30.252%,其中叶片毛被颜色发生的变异最大。从叶部大小和数量变异来看,除基中宽变异不显著外,叶柄长、叶宽、基长等12个性状的变异均显著或极显著,变异系数为11.036%~46.951%,其中叶面积的变异最大。苦梓含笑叶部变异主要发生在株间,为优良单株存在的可能性及其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梓含笑叶片形态、大小和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集中于叶片毛被颜色、叶片形状A、叶片形状B、叶片基部形状、叶片顶端形状、叶柄片长比、基顶长比、叶宽、叶长、叶长宽比、叶面积、基顶宽比、叶脉角等13个性状,重点观测这13个性状就能掌握主要的形态、大小和数量信息,能快速准确地开展形态学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15个冬小麦品种(系)、不同种类的性状、采用4种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类平均法,进行了分类结果的对比,表明了不同分类性状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在专家经验分类中所着重的株高、生育部、叶部和穗部等21个性状.讨论了分类性状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评价国外甘蔗种质资源,利用投影寻踪分类法对43份澳大利亚甘蔗种质进行综合评价。方差分析表明,各种质主要工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在5.31%~35.21%之间,变异广泛。对总体长势、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株高、蔗糖分、蔗汁糖分、锤度、简纯度和纤维分等10个主要工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投影方向和投影值大小分析表明,投影方向以叶部病害最高,其次为总体长势、茎径、有效茎、株高和蔗糖分等,简纯度和纤维分等其他品质性状最低;43份种质投影值大小各异。根据投影值大小,结合聚类分析将43份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投影均值在0.32~1.83之间,并从中筛选了13份(Ⅰ类群和Ⅱ类群)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综合来看,投影寻踪分类法对43份澳大利亚甘蔗种质的评价与实践相符。  相似文献   

7.
萝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萝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68份萝卜种质的10个形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对萝卜种质进行分类,应依次考虑的因素分别为植株颜色、植株株型、叶部特征、根部特征和根部颜色;聚类分析表明:68份萝卜种质能够分成3个类别,即普通红萝卜、樱桃型萝卜和非红普通萝卜。  相似文献   

8.
夏蜡梅天然群体表型变异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夏蜡梅自然分布区8个群体,对花部、叶部、果部和种子的22个性状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以揭示夏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显示:夏蜡梅天然群体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20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变异系数为12.15%(6.40%~45.87%),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87%(1.14%~85.07%),群体内变异(58.13%)大于群体间变异(41.87%);夏蜡梅花色(外被片颜色)表现为白、浅粉、粉、粉红4种类型,不同群体间各花色比例各有不同;各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2个表型性状中有8个和生态因子呈显著相关。通过表型性状UPGMA聚类分析可以将8个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表型性状分化体现为连续性的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艺性状分级对317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为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精准评价和杂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花叶病、锈病、褐条病等叶部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的综合反映)和总体生势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317份国内外甘蔗种质资源(2重复)进行分级评价。每个性状分为5级,其中株高以1级为最高,依次递减,5级最矮;同理,茎径以1级最粗,5级最细;有效茎以1级最多,5级最少;总体生势以1级最好,5级最差;叶部病害以1级为无或轻,5级最严重。各性状分级由分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基于农艺性状分级数据,采用方差、广义遗传力、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对317份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次旋光法,对筛选出的优良种质资源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方差和广义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317份甘蔗种质各个农艺性状指标分级数据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广义遗传力在0.61—0.72,其中广义遗传力最高为茎径(0.72),最低为株高(0.6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1个主成分因子,即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叠加,且此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63.57%,特征根显著高于其他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基于主成分结果,对317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类,第Ⅰ类包含20份种质,第Ⅱ类包含97份,第Ⅲ类包含82份,第Ⅳ类包含80份,第Ⅴ类包含38份;农艺性状表现以第Ⅰ类和第Ⅱ类的117份种质资源最优(占全部种质数的36.91%)。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5.85%。聚类结果充分体现了种质资源在田间试验中的实际表现。基于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对第Ⅰ类和第Ⅱ类共计117份种质的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17份种质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在5.0%—17.10%,最高为云蔗09-1601(17.1%),最低为CP79-318(5.0%)。平均蔗糖分15.0%以上的种质有43份,其中有11份超过16.0%。【结论】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和总体生势等是反映甘蔗种质资源田间表现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基于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可以作为大量甘蔗种质资源评价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绿化应用的百子莲品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百子莲属(Agapanthus)品种资源评价体系,从4个方面、19个指标对41个引进百子莲属品种(含3个原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部性状与适应性权重值远高于整体性与叶部性状,对品种应用价值影响更大,而花序大小、花色稀有度、单花序小花数等花部性状位于19个性状指标权重值前列,表明花序大小与花色决定着百子莲品种观赏价值,常绿、宽叶型品种较落叶、窄叶型品种适应性更好。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12个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品种。该研究对于百子莲引种与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贵州贞丰野生茶树资源代表性绿芽和紫芽株系的生理特征,为筛选综合抗性强、内含物质丰富的贵州野生茶树群体种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号为对照,观测野生茶树芽宽、叶面积、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主脉厚度等22项形态学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评价野生茶树紫芽、绿芽株系的遗传多样性、综合抗性和内含物质。【结果】贞丰野生茶树芽头肥壮、茸毛密度大;叶面积为40.27~52.87 cm2,为大叶种,叶色多样,包含紫色、紫绿色和深绿色,叶质柔软有光泽;节间最长可达5.14 cm ,叶脉对数介于10~12。贞丰野生茶树与抗性和内含物质相关的代表性指标主脉厚度为704.71~740.02 μm、上表皮厚度为20.33~21.72 μm、芽宽为0.30~0.36 cm、海绵组织厚度为81.05~84.31 μm,这些代表性指标值均大于栽培型茶树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贞丰野生茶树绿芽株系与紫芽株系遗传距离近,与栽培型茶树遗传距离较远。隶属函数值法分析结果表明,抗性和内含物质代表指标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排序均为绿芽株系>紫芽株系>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号,野生茶树绿芽株系综合抗性指数和内含物质指数分别为0.4743和0.4599,紫芽株系综合抗性指数和内含物质指数分别为0.4618和0.4325,均高于栽培型茶树。【结论】贞丰野生茶树综合抗性、内含物质和适制性优于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号。绿芽株系综合性状优于紫芽株系,可作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或遗传改良的优质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摊青是绿茶加工中首要的工序。采用“绿宝石”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加工的条件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摊青时间,分析摊青技术对茶青及成茶品质的影响和作用,明确“绿宝石”加工工艺中适宜的摊青技术参数。结果表明:以筛网摊放,摊青厚度10~15cm,辅助鼓风机通风,摊青时间10—14h,摊青叶含水率73%-74%左右为“绿宝石”摊青技术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海拔1200米到2150米范围内,云南大叶种茶树叶片的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层和海绵组织层的厚度及其两者的比值均随海拔上升而增加,但海拔上升到2350米时,上述各种数值则减少,只有角质层变厚。  相似文献   

14.
茶树品种与水溶性农药残留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叶片徒手切片和氯锌碘分化染色,观测了10个茶树品种叶片角质层。角质层的厚薄与叶面积大小有关,叶面积大的品种一般角质层较薄。叶面光泽性强弱与角质层沉积蜡质多少有关,光泽性强的品种蜡沉积的多。不同品种叶片溶液残留量明显不同,这主要与该品种叶片着生角度,叶面隆起性和光泽性强弱等叶片形态有关。叶片上斜着生、叶面不隆起、光泽性强的品种,溶液残留量少。叶面光泽性强弱对溶液渗入叶内的量也有影响,光泽性强的品种渗入量少。同一叶片不同部位溶液残留量不同,叶尖部、损伤部位和低凹处等溶液残留量和渗入叶片内的量多于同一叶片的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15.
玉米蚜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筛选出对其高抗的自交系,分别在安徽凤阳和海南乐东,采用单叶蚜量计数法评价1 46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的抗性情况,测量了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叶片硬度等农艺性状和叶片中蜡质、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化学品质,分析玉米自交系抗蚜性与农艺性状、叶片化学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为高抗玉米蚜的自交系有233个,高感的自交系有121个;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茎粗、叶片蜡质含量均与玉米抗蚜性关系不显著,而叶片厚度、叶片硬度、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玉米抗蚜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综合评价陕西汉中茶树本地群体种资源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43份汉中茶树资源为材料,比较分析其16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结果表明,整体上汉中茶树资源叶片解剖性状表现出较高遗传多样性,较强抗逆性和较高潜在生产力。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1,平均变异系数为11.83%,多样性较丰富;平均生产力指数达到3 002.38,潜在生产力较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前3位的茶树资源HCQ04、HCX05、HCM01抗逆性强,生产潜力大,综合性状优良,可在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绿茶产品开发等方面加以利用;而综合得分较低的HCB10和HCZ02,其海绵组织发达,可作为汉中红茶产品开发与创新的候选资源。总体上,该研究为汉中地方优良茶树资源的鉴定,新品种选育和茶产品开发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使用智能手机野外测量叶面积时很难保证主光轴与叶平面垂直导致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采用针孔相机模型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叶片平面和手机平面存在夹角时的叶面积测量建立误差校正模型并进行研究。1)以10片不同大小的椭圆形模拟叶片对开发的android App进行仿真测试,结果显示,叶面积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决策系数高于97%,并且随着叶片与手机平面夹角的增大而减小,校正后的相对误差为-6%~8%,未校正的高达41.4%。2)以向日葵、番茄、辣椒和茄子等植物叶片对误差校正公式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当夹角15°,拍照高度为30~65cm时,叶面积测量的相对误差为-6%~6%,未校正的为-27.5%~25%。  相似文献   

18.
茶园测土配肥及其叶面营养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茶园土壤养分情况,研究茶园叶面施肥技术。[方法]根据茶园土壤养分的测定结果和茶树需肥规律配制叶面肥料,对茶树进行叶面营养调理,并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该茶园土壤pH值为4.21,可施偏碱性肥料以提高土壤pH值至茶叶适宜的pH值范围。该茶园有效磷、钾和镁含量分别为14.00、83.00和24.60mg/kg,均低于优质茶园的土壤指标;有效氮含量高达213mg/kg;铁、锰、铜、钙和锌含量分别为62.40、20.17、1.93、2.80和2.53mg/kg。制备的叶面肥料包含氮、磷、钾、钙、镁、硫、锌、锰、钼、硼。在茶叶采摘前20d和10d各喷施1次,茶叶增产10%,茶多酚含量提高2.02个百分点,咖啡碱、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结论]该研究为茶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荷叶功能茶饮料的最佳调配工艺。[方法]以干荷叶为主要原料,先制取荷叶提取液,然后再调配荷叶功能茶饮料,再添加稳定剂以提高产品品质。以荷叶提取液、白砂糖、柠檬酸、膳食纤维为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来确定荷叶功能茶饮料的最佳调配工艺,在此基础上添加稳定剂制成成品。[结果]荷叶功能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荷叶提取液30%(V/V)、白砂糖6%、柠檬酸0.05%、膳食纤维0.5%、精制卡拉胶0.05%,制成的荷叶功能茶饮料有淡荷叶香味,口感清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结论]该研究为荷叶功能茶饮料的生产和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叶面肥喷施茶树,研究生物叶面肥对茶树产量因子与品质因子及其鲜叶加工成名忧绿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能够缩短萌发时间,增加芽头密度,提高百芽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内含成分含量,提高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其中以活性氨基酸叶面肥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