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类型处理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渭北旱塬区旱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玉22(平展型)、郑单958(紧凑型)和先玉335(耐密型)为供试品种,设置5.25,6.75,8.25和9.75万株/hm2 4种密度处理,研究各生育时期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性状、光能利用率(RUE)、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结果】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春玉米LAI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春玉米群体对旱地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最终实现增产增收;不同密度下以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8.97t/hm2,群体光能利用效率达1.50左右;各品种间耐密性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豫玉22较差。【结论】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种植区,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同时应选育紧凑、耐密型品种。本试验条件下,先玉335在8.2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和纯收益最高,为渭北旱塬较适宜的春玉米密度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膜玉米是渭北主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开展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的密度定额试验,确定渭北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和陕单609两个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进一步完善玉米等行密植种植技术模式,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增加密度对春玉米的物候期以及植株性状均无明显影响,随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均出现显著增产效果,当密度为5 000株·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继续增加密度产量则出现下降趋势,试验表明在渭北地膜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合理密度范围应在每667 m24 500株到5 000株。对增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影响玉米产量主要因素,从品种、密度、施肥、栽培方式等四方面开展试验研究,探索分析了榆林北部风沙滩区春玉米创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渭北旱塬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中,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分施、地膜覆盖、耐密品种、增加密度、宽窄行种植等高产栽培技术,渭北旱作雨养型农业万亩连片春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68.1 kg,为提升渭北旱塬春玉米生产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早熟春玉米品种南北73 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12 个氮磷用量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氮磷对南北73 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品种南北73 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受氮磷肥施用量的不同影响较大,两种肥料的施用量掌握在一定合理范围内N、P 二种肥料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二者作用大小为N>P,氮肥是玉米增产的主导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6.
论澄城县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干旱是导致春玉米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在实施玉米科技入户工程及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中,通过试验示范探索集成出一套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地膜覆盖、膜侧种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治,加上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实现旱地春玉米稳产高产。该技术适合在渭北同类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长期以来,实现春玉米的优质和高产一直都是所有春玉米种植户们共同的种植目标。在影响春玉米的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因素中,春玉米的品种和种植密度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对春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展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某地春玉米种植试验区概况和试验设计本次春玉米种植试验的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8.
通过品种、密度、肥力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6个青贮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下的产量水平.经方差分析,品种间、密度间和品种与密度的互作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而肥力因素的两个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结果为:龙辐单208和白鹤两个品种表现出的生物产量最高.但在不同密度栽培水平下,白鹤品种在高密度(6 500株/667m2)栽培条件下表现出的产量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品种和种植密度是玉米产量因素中的两个关键内容,为了进一步挖掘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结合我县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春玉米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以此为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试验设计1.1品种。郑单958、陕单609、先玉335、榆单9号、陕单618。1.2密度。4500株/亩、5500株/亩。1.3施肥。亩施纯氮17公斤、纯磷8公斤,磷肥全部和氮肥  相似文献   

10.
粒农128是新乡市粒丰农科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2014-2015年对该品种的密度、施肥和灌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夏播区及有效积温在2 500 c·d以上的同类地区种植,最佳密度为公顷保苗67 500株,苗期施用复配肥37 kg(含氮为32%),在夏玉米的苗期与大喇叭口期进行适量的补充灌溉都能提高夏玉米产量,以苗期与大喇叭口期各灌水450 m~3/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1996年至1997年间对西辽河灌区影响覆膜春玉米吨粮田产量的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用量生产因素综合平衡进行研究表明覆膜春玉米亩产吨粮是四项主要生产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亩产春玉米1000kg时,主要生产技术中,理论密度应控制在6000株左右,施用尿素40~50kg,磷二铵22~30kg,硫酸钾5~10kg.以紧凑大穗型玉米掖单13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良种、地膜、灌水、施肥、农机、病虫防治等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效应,实现增产技术措施的综合平衡,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12.
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探索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其与不同施肥处理组合的增产增收效应。【方法】在2007—2009年通过大田试验,测定冬闲期和玉米生育期秸秆还田免耕、深松和翻耕处理土壤湿度,分析各耕作处理在平衡施肥、无肥和常规施肥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收益。【结果】2年冬闲期免耕和深松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翻耕处理高33.4和31.1mm,2年玉米生育期免耕和深松处理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翻耕处理高36.3和37.3mm;平衡施肥深松处理组合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10341.0kg.hm-2和24.89kg.hm-2.mm-1,平衡施肥免耕次之,平衡施肥翻耕处理位居第三位。【结论】无论在何种施肥处理下,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增产增收效应均为深松免耕传统翻耕处理。平衡施肥深松处理组合效益最好,为渭北旱塬较适宜的春玉米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倒伏是限制玉米种植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试验以正大999、正大619和宜单629为材料,研究在一系列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这3个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都有增加的趋势,但当密度达到66000株/hm2以上时,这3个品种的倒伏现象都比较严重.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植株抗倒伏能力,这些品种推荐种植密度为54000~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玉米高产的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陕北沟谷地春玉米7 6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四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品种>施氮量>施磷量,最佳农艺措施组合为密度6.00万株.hm-2,纯氮330 kg,纯磷138kg,品种3 819。生育期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四因素中品种对生育期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作为类似地区春玉米高产栽培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兴平市夏玉米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玉米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但受品种、施肥、灌水、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玉米生产水平的持续提升。通过对陕西省兴平地区玉米栽培试验和大面积调查,提出了合理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平衡施肥、合理密植等具体对策,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龙引扁豆1号与青贮玉米混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模式(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灌水)对龙引扁豆1号与青贮玉米混种的影响,筛选出了龙引扁豆1号与青贮玉米混种的较优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保证青贮玉米原高产的种植密度下,随着龙引扁豆1号密度的增加,其混种生物产量显著增加,当龙引扁豆1号的种植密度与青贮玉米的种植密度相一致时,二者混种的生物产量最高,过密则造成严重倒伏;追施(尿素)的施用量在225~300kg·hm-2时增产显著;灌水处理则能显著提高混种产量,最佳的灌水时期分别在苗期和拔节期,灌水量为30mm.次-1。通过对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灌水水平等栽培模式搭配组合筛选出了龙引扁豆1号与玉米混种的较优栽培模式,龙引1号扁豆播种密度47 000株.hm-2+施肥(尿素)225g·hm-2+灌水2次的栽培模式组合混种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组合增产23.28%。  相似文献   

17.
滴灌施肥条件下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目的】"一旱二薄"是限制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子。因此,研究滴灌施肥下不同水肥因子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旱棚防雨条件下进行田间微区试验。【结果】通过对玉米产量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了水肥回归数学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其次是灌水量和磷肥用量。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都表现为正效应,其效应顺序为:N水>P水>NP;从产量角度评价,以较高氮肥用量、高磷肥用量和丰富灌水量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结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较高氮肥用量243.27 kg·ha-1、高磷肥用量137.431 kg·ha-1、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5.6%。  相似文献   

18.
茬口和灌水对小麦产量及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茬口和灌水对小麦产量及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茬口和灌水对产量的影响均存在5%和1%的差异,其中各茬口产量(3个灌水处理平均)以玉米茬口>油葵茬口>休闲茬口>大豆茬口,各灌水处理产量(4个茬口平均)以冬水 拔节水 抽穗水>冬水 拔节水>冬水.各茬口对穗数和千粒的影响均存在5%或1%的差异,而对穗粒数不存在影响;各灌水处理则对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存在5%和1%的差异.玉米茬口同其它茬口相比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均最低,且该茬口较好地协调了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平原灌区优质高产春玉米综合配套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品种选择、宽行密株合理密植,科学灌水,平衡施肥,地膜覆盖,土壤条件及培肥,病虫草害防治,精耕细作与机械配套相结合等8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公顷产量12.75t~16.50t优质春玉米的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引导施肥观念从“注重增产”到“增产、经济、环保三者并重”的转变,试验以春玉米生产中常见的“超氮施肥、配方施肥、常规施肥”三种施肥模式为基础,通过肥料长效缓释剂的添加应用、效果观察,探讨其增产节本作用.试验结果表明:667 m2产量最高的为处理④“超氮施肥N18P8K5+缓释剂0.8”,667m2经济效益最好的为处理⑤“配方施肥N12P8K5+缓释剂0.8”.建议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生产区推广处理⑤“N12P8K5+缓释剂0.8”的施肥模式进行大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