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菅春雷 《现代农业》2014,(12):78-78
拖拉机挂接农具在坡地作业时,由于坡道阻力的作用,拖拉机容易侧翻,而且方向不好控制。因此,机手在进行坡地作业时,应了解坡地作业特点。  相似文献   

2.
杨阳 《新农村》2006,(1):21-21
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为保证田间作业安全,驾驶员应能正确掌握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1.过沟渠一般深而宽的沟渠应先填平或用跳板铺垫后再通行,浅而窄的沟渠可用低速档斜驶通过,即拖拉机的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依次通过,以减轻机车振动冲击。若因地形所限必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三农"问题的深入,农田作业拖拉机安全监管问题已经阻碍了农机的发展。基于此,总结了我国当前农田作业拖拉机安全监管的问题,有针对性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够提升我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使其更好为农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旋耕代替翻耕的出现,以及水田作业中链轨拖拉机老化与服役期限的延长,其更新换代问题已经日益紧迫.在深入调研并分析其现状及存在问题后,对辽宁省的水田作业链轨拖拉机提出更新换代的措施与建议.按土壤比阻及含水量选择机型与功率级,建立“三旋一翻”或“三旋一深松”的耕作制度,每年更新1000台左右链轨拖拉机,按轮式拖拉机与链轨拖拉机以3:1的比例更新,轮式拖拉机向四轮驱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拖拉机在水田作业中如果经常发生陷车,不仅严重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容易损坏机件。防止拖拉机滑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现代化农业》2007,(5):43-43
在大功率拖拉机中,74~147kW(100-200hp)功率区段拖托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这个区段间的拖拉机,既要具有大拖托机功率强劲、适合重负荷作业的优势,又要保持小型拖拉机进行中等负荷与轻负荷作业机动灵活的特点,同时还要对不同作业项目和作业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拖拉机作业机组室内仿真的电液加载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制了一种采用电液比例溢流阀的液压加载系统,可以模拟土壤比阻为固定值、正弦信号或实测载荷谱等不同形式。加载系统的控制器以16位80196KC单片机为核心,该控制器可对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加载力控制,也可通过串行口接受上位机的命令,并将试验数据传送给上位机保存。上位机可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输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1.选用合适的润滑油在夏季,拖拉机的润滑油可选用11号柴机油,以保证润滑油有足够的黏度,减少机件磨损。  相似文献   

11.
根据手扶拖拉机结构参数和其在旱地作业的状态进行了旱地驱动叶轮的设计,建立了轮缘外径,轮叶齿数、轮叶齿端曲线等方程,据此探讨确定旱地驱动叶轮主要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编制拖拉机传动轴在实际作业工况下的载荷谱,针对拖拉机传动轴载荷具有单峰和多峰的特点及参数外推的局限性,运用拇指法(Rule-of-thumb,ROT)确实带宽,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的载荷外推方法。通过搭建拖拉机传动轴无线扭矩测试系统并进行田间试验,获得了传动轴犁耕工况下的载荷数据,采用拇指法求得From-To雨流矩阵的最优带宽,并由雨流矩阵计算出核密度估计阈值,对大于阈值的载荷采用基于核密度估计的非参数法进行外推,小于阈值的载荷则按比例外推,最后对外推载荷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非参数法相比,采用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外推方法时,运算时间缩短了54.16%;与实测载荷相比,外推后的均值、标准差和最大值的误差分别为2.2%、0.87%和6.3%,拟合度R2和伪损伤比均大于0.99。用此方法对传动轴的其他工况载荷进行外推,同样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外推方法有助于编制反映拖拉机传动轴实际受载工况的载荷谱,同时为具有相似载荷分布特点的机械零部件载荷外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拖拉机性能自动检测车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一种拖拉机性能自动检测车,该检测车采用机,电,液,电子和计算机等综合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测试项多,测试精度高等特点,能对拖拉机的左右制动性能,轴重,车速,烟度,灯光,噪声进行自动测试,实际应用表明,该新型测车可作为农机管理部门,拖拉机检测和维修部门开展拖拉机年检审工作和技术状态检测的设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履带拖拉机旋耕机组在坡道上行驶稳定性问题,利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建立某型履带拖拉机车体和旋耕机组的三维模型,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Track(LM)中建立履带行走装置模型,并建立整机静态稳定性数学模型。针对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ground模块提供的3种土质路面进行整机稳定性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整机在黏土、砂壤土及干沙土最大爬坡角度分别为31°、23°和18°,在黏土、砂壤土的爬坡稳定性高于干沙土;整机在黏土的侧向坡道沿等高线行驶时,土壤附着能力大于砂壤土和干砂土,速度波动最小。最后进行了爬坡稳定性的试验验证。该研究为履带拖拉机旋耕机组行驶稳定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基于力位综合调节的开关切换法和加权系数法两种耕深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力位综合调节数学模型,设计了耕深模糊控制器,并运用Matlab/simulink对其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开关切换法和加权系数法在耕深控制过程中都没有超调量,耕深稳态误差小于5%,且响应时间在1 s以内,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当受到4000 N的干扰信号时,开关切换法与加权系数均能在1 s以内到达新的稳态,两者耕深减小量均小于40 mm。并且中耕时开关切换法的耕深减小量大于加权系数法;而浅耕时对开关切换法来说,阻力的变化对耕深没有影响。因此,对系统要求不高时可以选用开关切换法作为力位综合调节方式,但加权系数法具有更长远的研究与应用意义。研究结果为电液悬挂系统力位综合调节模糊控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设计拖拉机在地头作业时的最佳路径,采用车辆运动学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单体拖拉机利用前进挡工作时在进行地头转弯的最佳路径,并用VC++进行了编程。程序运行结果表明,其计算时间短,能够保证拖拉机自动行驶控制中的实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的准确控制,以福田雷沃欧豹TG1254拖拉机为研究平台,设计了一套拖拉机电液悬挂半物理仿真系统.该系统硬件平台主要包括拖拉机液压回路、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等;软件平台采用SIT模块,联合LabVIEW和MATLAB建立控制器模型.设计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系统的牵引力调节、位置调节和力位综合调节并进行了实车试验.在牵引力调节试验、位置调节试验和力位综合调节试验中,系统过渡过程时间均低于或等于6s,系统超调量小于或等于25%,系统控制过程平稳,耕深稳定,实现作业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丘陵山地拖拉机电液悬挂控制系统试验条件复杂,过程繁琐以及重复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室内加载仿形试验台。该试验台由安装位置可调整的坡地仿形模块与辅助装置、模拟加载模块以及测控系统等功能模块组成,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模拟丘陵山地拖拉机的作业坡度和耕作阻力,测试拖拉机电液悬挂控制系统性能。以TS-404H拖拉机为试验对象,坡地等高线为作业路线,运用该试验系统进行丘陵山地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的坡地自适应调整试验,对试验台系统的坡地仿形模块和模拟加载模块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预定坡度目标0°~15°范围内,该试验台仿形模块模拟坡度的最大误差为4.2%,平均误差为3.8%,调整时间1.2s,超调量为9%;当模拟土壤阻力为6.5kN时,加载模块的响应时间为1.2s、最大误差4%,平均误差2%,能够满足中小型丘陵山地拖拉机电液悬挂控制系统对试验设备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拖拉机碳烟颗粒排放微机自动检测系统,系统由取样探头、烟度计、检测仪及笔记本电脑组成.检测仪由单片微机控制,实现对烟度的实时检测,并配有键盘显示接口、打印机接口和标准串行通讯接口,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计算机组成检测系统.检测软件用VB6.0设计,包括串行数据通讯模块、实时检测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等.使用表明,检测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测量精度高、自动判断超标排放等特点,是农机监理部门对拖拉机进行科学管理的简便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20.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reliability and serviceability of tractor and to furnish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heories, based on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t,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reliability (reliability and MTBF) serviceability (service and MTTR) of Donfanghong-1002 and Dongfanghong-802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tervals of average troubles of these two tractors were 182.62 h and 160.2 h, respectively, and the weakest assembly of them was engine p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