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段出菇也叫覆土栽培,它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在平菇栽培中已广泛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关金针菇的覆土栽培,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本试验就覆土栽培对金针菇增产作用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菌种:杂交19,引自南阳农校菌种室。②培养基: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采用麦粒培养基;培养料为棉杂质98%,石灰2%。 (二)试验方法 母种和原种均按常规方法进行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发满菌丝后备用。栽培料投料50kg,按上述配方调含水量为65%,装入12×50cm聚乙烯袋中,每袋装干料500g,每袋打4个接种  相似文献   

2.
废料栽培蘑菇也能夺取高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正熙 《食用菌》1994,(3):16-17
笔者利用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的废料种蘑菇,投料800kg,栽培60m~2,收鲜菇402kg,生物效率50%,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废料的收藏 无论制种还是栽培的废料,都要尽早倒出瓶、袋,及时晒干,贮藏在向阳、通风、干燥和远离出菇场地的地方,尽量减少病虫来源。贮藏期间要注意翻晒,防止受潮后发霉、生虫。 (二)繁殖优质菌种 所有菌种全部自繁。 1.麦粒汁母种:菌种浙农1号,引自浙农大。培养基为干麦粒250g,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麦粒清洗后加水2500ml浸泡8小时,加热煮沸20分钟再过滤取汁。将麦汁按常规方法制PDA培养基。 2.麦粒原种:配方为麦粒96.5%,硫酸钙2%,碳酸钙1%,磷酸二氢钾0.5%。麦粒用2%的生石灰水浸泡12小时,沥水拌料装瓶,用砻糠作填料,塑料薄膜封口,高压灭菌2小时,冷却至30℃时无菌操作、两点接种,1支母种接3瓶原种,25天菌丝长满瓶。 3.棉子壳栽培种;配方为棉子壳33%,干马粪33%,干肥泥3%,米糠12%,麦麸12%,玉米粉3%,  相似文献   

3.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柱状田头菇、杨树菇、茶薪菇等,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新一代高档珍稀食用菌。菌丝体在5~32℃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4~28C。菌丝体耐高温的能力很强,超过34℃菌丝不会死亡。茶树菇是一种恒温结实的中温型菌类,子实体形成和分化的温度16~32℃,以20~25℃最合适。我们在规模化栽培中发现,在室外高达35℃的炎热夏季,经过科学栽培管理,菌袋不仅没有自溶破坏,且可正常出菇,越夏后菌袋出菇后劲仍很大,总生物学效率超过100%。现将有关技术报道如下:1供试菌种 菌种引自江苏省农科院。母种培养采用PDA综合培养基(土豆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2g,琼脂20g,水1,000mL),原种培养采用麦粒-木屑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夏末秋初栽平菇,常因病虫害严重而失败。为解决盛夏吃菇难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熟料制菌袋埋土出菇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种生产 ①母种配方:用PDA强化培养基,即土豆200g,葡萄糖20g,麦麸5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水1000m1。②原种制作:用麦粒培养基,选无虫蛀、无霉烂的麦粒,浸泡1天,再水煮,到无白心,沥去多余水分,拌入1%石膏粉,装瓶、灭菌、接种。③栽培种生产:选无霉烂、无虫蛀的玉米粒,用水浸  相似文献   

5.
棉铃壳栽培白灵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福清  马新平 《食用菌》2001,23(3):19-19
我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每年可产出棉铃壳近1 0万吨,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笔者进行了棉铃壳栽培白灵菇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1 季节安排与菌种制作 在淮北地区一般以 9月初制栽培种(菌株KH -2,引自山东济宁市食用菌实业中心),1 0月初制栽培袋,1 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为最佳。母种选用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以麦粒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可按常规制作,但在麦粒出锅前 5分钟按 1 0kg小麦加 0 5kg白糖的比例加入绵白糖,以增加营养,促进菌丝生长,菌龄以 1 0~ 2 0天为宜。2 培养料处理及配…  相似文献   

6.
平菇菌种由于转代次数多、保存时间长等原因,导致老化而影响产量。多年来,我们在菌种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几种防止菌种老化的分离、复壮方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更换母种培养基 ①用加富PDA培养基转接: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蛋白胨5g、玉米粉10g、酵母膏5g、小麦煮水1000ml(麦粒制作原种),分装试管,灭菌后制成斜面,用常规法接入保存的母种和培养,挑选生长健壮者用于生产。②用麦粒培养基转接:小麦淘净,清水浸泡过夜,煮沸30分钟,捞出控水,拌入1%石膏粉,装入试管,装量为试管的2/3,灭菌后接入母种,室温培养,菌丝满管后按常规法挑取麦粒菌种接入PDA斜面上,每支试管接一颗麦粒母种,培养7天左右菌丝满管,可作为母种使用。  相似文献   

7.
用麦粒作培养基生产的平菇菌种,播种后菌丝吃料快,长势旺,出菇早,产量高。但按常规法麦粒要进行煮沸,不但耗用能源,而且难以掌握。为此,我们采用了以浸代煮工艺。1985年10月生产了10500瓶平菇种,成品率达95.7%。12月21日生产了3000瓶凤尾菇种,成品率在90%以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区蘑菇生产发展很快,生产蘑菇种,所使用培养基配方多种多样。为因地制宜、降低成本、保证菌种质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我们对四种培养基制作的栽培种作了栽培比较试验,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栽培种制作①麦粒种:以麦粒为主料,加其他辅料;②棉子壳种:以棉子壳为主料(先经高温发酵后晒干),加牛粪及其他辅料;③谷壳种:以谷壳为主料(先经高温发酵后晒干),加牛粪及其他辅料;④粪草种:以粪草为主料(先经高温发酵后晒干),加其他辅料。以上均按常规装瓶(袋)、灭菌和接种。(二)栽培料配制以粪草1:1比例加其他辅料,常规建堆,用薄膜封闭和管道通风发酵,堆期15天。  相似文献   

9.
八个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较快,但是由于所用平菇品种较混乱,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出菇迟早、抗杂程度很不一致。为此,我们从1991年开始,对现有栽培菌株及分离的新菌株进行筛选,并对选出的8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 平菇P-15,P-89,P-33,P-11,P-12,P-19,P-21,P-18。 (二)培养基配制 母种培养基为PDA加蛋白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88%,石膏、磷肥各1%,麸皮10%。 (三)试验方法 1991年6月上旬,按常规法将菌株接入PDA加蛋白胨培养基上,置23~25℃恒温培养,重复8次,接种5天后观察测量各菌株菌丝的长势和平均长速。6月中旬至7月下旬,制原种和栽培种,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98%,石灰1%,磷肥1%,另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巨大口蘑Tsw-06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和出菇情况;并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原(栽培)种培养基为:麦粒88%,木屑10%,碳酸钙2%;最佳栽培料培养基为:棉子壳43%,稻草43%,麸皮10%,过磷酸钙1%,石灰1%,轻质碳酸钙2%;最佳栽培模式为脱袋床栽覆土栽培。  相似文献   

11.
畸形灵芝是影响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种现象,一般只认为是环境条件控制不当所致,所以就加强通风,增加光照,但收效并不是很大。笔者通过实践,采用新的割口方式,不仅克服了这种不足之处,而且还提高了产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一)供试材料灵芝菌株为自繁G_3,于3月29日制备母种。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硫酸镁1.5g,磷酸二氢钾3g,味精1.5g,VB_14片,水1000ml。于4月8日制作原种,采用麦粒培养基,其配制方法是:将饱满的小麦粒先在1~2%的石灰水中浸一夜,再换成清水浸泡36小时,泡至麦粒内部无白心时,捞出摊晾,拌入2%石膏粉,表皮晾干后装罐头瓶,置1.5kg/cm~2的压力下保持3小时,冷却后按常规法接入母种、培养。4月26日用原种接入栽培袋,栽培袋配方为:棉子壳100kg,麸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袋栽猴头菇已相当普遍,但常规栽培猴头菇柄蒂长,菇形稍差,畸形率较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制作猴头高效颈圈,进行了不同封袋口方式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设计 培养基为98%的棉子壳,2%石膏粉,每袋装料300g。设三种封口方式:A.塑料袋为17×37cm,袋口套猴头高效颈圈(由打包带粘接而成,  相似文献   

13.
在甘蔗产区,用甘蔗渣袋栽平菇,成本低,效益好,生物效率可达120%以上。现将我在广东省陆丰县两年的栽培经验介绍如下: (一)制备麦粒种 二、三级菌种都用麦粒培养基,其配方为小麦100kg,糖2kg,石膏粉1kg。先将小麦洗净,入冷水浸泡5小时左右,然后置铝锅中加热煮沸约15分钟,至麦粒吸足水而不爆浆为止,沥去明水后与糖、石膏粉混均匀,装瓶、灭菌、接种按常规进行。菌种是平杂1号、平杂49、平杂52,购于广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麦粒种之所以推广很快,是囚为麦粒营养丰富,麦粒种菌丝洁白、粗壮、生长快、耐保存、成活率高等优点。然而不同配制的麦粒培养基,所得到的菌种效果差异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从1994年开始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培养基配方 ①对照组:麦粒90%,干牛粪8%,石膏粉、轻质碳酸钙各1%。②试验组:麦粒80%,麸皮8%,干牛粪10%,石膏粉、轻质碳酸钙各1%。 (二)菌种制作程序 ①对照组:将麦粒用1%的石灰水浸泡8~12小时,捞起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滤干放入100℃开水锅内蒸煮30分钟,焖1~2小时,而后加入石膏粉、轻质碳酸钙,拌匀后pH为7~8,装好瓶,用备好的牛粪粉封口,在压力1~1.5kg/cm~2、温度121℃条件下灭菌2~3小时,冷却至室温接种,置20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实践 ,总结出了一套家庭自制平菇菌种、栽培平菇的技术 ,栽培成功率可达 95 %以上。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 自制母种 在计划栽培平菇的日期提前 30~ 4 0天 ,选择一株商品性能好、无病虫害、成熟度较轻的平菇备用。1.1 母种培养基配方 ①麦粒培养基 :将麦粒用温水浸泡 2 0~ 30小时 ,煮沸 2 0分钟左右 ,至麦粒不开花无硬芯时为止 ,捞出滤干 ,加 1%生石灰拌匀 ,用盐水瓶或罐头瓶装至 2 / 3处 ,双层牛皮纸或聚丙烯膜封口。②棉子皮培养基 :棉子皮 78% ,麸皮 2 0 % ,生石灰 2 %。加水 110 % ,拌匀装瓶或袋后封口。…  相似文献   

16.
菌糠是指经生产了几批菇后的下床料。据分析,菌糠含的营养与麸皮、米糠相近。含粗蛋白7.1~9.5,粗脂肪2.7~6.8,粗纤维15~28,无氮浸出物30~50,粗灰分3.7~5.2,以及钙、磷等无机物。为此,我们进行了菌糠代替麸皮的制种试验。 (一)培养基质:①麸皮培养基——麸皮加量为5%、10%、15%,20%四种配方,分别再加白糖和石灰各1%,其余为木屑加量。②菌糠培养基——榆黄蘑、凤尾菇、平菇三种菌糠的加量均分别为5%、10%、15%、20%,白糖和石灰各1%,其余为木屑加量.按常规拌料、装瓶、高压灭菌和接种。  相似文献   

17.
以灵芝、猴头、黄伞、真姬菇为供菌种,研究了8种母种培养基和8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对4种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配方中,灵芝在PDA综合培养基中长速和长势较好,猴头为PDA培养基或PDA加富培养基,真姬菇为PDA加富培养基,黄伞为5号配方;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中,灵芝适宜的培养基为木屑合成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或麦粒培养基(原种培养基),猴头和黄伞为木屑合成培养基,真姬菇为麦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工厂化栽培北虫草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虫草栽培中最常用的两种培养基主料、蛹粉含量和营养液添加量进行了对比试验。根据出草时间、北虫草产量、质量以及生长周期各项指标对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最适宜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培养基为:每盘300g麦粒培养基,蛹粉15%和料液比为1:1.7。营养液配方: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用自来水配制。  相似文献   

19.
以大米与小麦粒作为主要材料,设计4组培养基栽培双梭孢虫草(Cordyceps bifusispora),比较子实体干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子实体中虫草菌素和腺苷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在室内自然条件下,依据子实体干重,双梭孢虫草较适宜的栽培培养基为小麦粒加营养液1(20g葡萄糖,5g蛋白胨,3g KH2PO4,1.5g MgSO4,5 mg VB1);子实体的虫草菌素含量(103.1±15.7~122.1±18.6μg/g)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依据子实体腺苷含量,适宜栽培培养基为小麦粒加营养液2(10g葡萄糖,10g酵母膏,1g CaCl2,0.5g MgSO4,0.5g ZnSO4,0.1g VB1),为1337.5±75.2μg/g;依据子实体多糖含量,适宜栽培培养基为大米加营养液2,为251.1±0.7mg/g。  相似文献   

20.
张文隽  雷萍  孙悦迎 《食用菌》2010,32(3):32-33
研究了白灵菇菌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和出菇等情况。结果表明:最佳的母种培养基为棉子壳综合培养基,最佳原种培养基为麦粒培养基,最佳栽培料培养基为配方①培养料(棉子壳80%,麸皮13%,玉米面4%,石灰1.5%,蔗糖1.5%).生物效率可达58.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