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1QJ-120型浅松机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旧式浅松机表土作业中秸秆和土壤侧向位移问题,分析和优化了浅松机的技术参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1QJ-120型浅松机。该机适用于旱作保护性耕作播前作业,能够达到除草、整地和提高地温等目的,也可以用于中耕除草作业。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机化》2004,(6):14-17
<正>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就要从前茬作物的收获开始考虑,其主要作业内容有收获及其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下面分别就几种典型作物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操作规程介绍如下:1 一年一熟区冬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3.
由于保护性耕作减少对土壤的扰动,致使农田杂草数量增多,通过化学除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各项除草试验,探索出适合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控制技术,选择出最佳的综合除草方案.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长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免少耕播种、秸秆残茬管理及表土耕作技术等。在回顾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概况、技术模式和效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秸秆残茬管理、表土耕作技术与机具、免少耕播种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发展动态。结合国内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应用需求,在分析归纳现阶段保护性耕作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从改进机具关键作业部件加工工艺与材料、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机具结构优化、提升机具智能化测控与信息化管理、实现农机与农艺结合和形成因地适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等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技术特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作业内容主要包括:收获、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结合江苏省农机三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进行小麦种植保护性耕作试验,旨在探索  相似文献   

6.
从约翰迪尔产品看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设备及耕作模式特点,分析了切茬碎土类、深松除草整地类、条状少耕类和联合作业机型(复式作业)4种类型的John Deere公司保护性耕作机具和免耕播种机的主要功能及特点.同时,总结了免耕播种机3种结构形式的开沟、播种、覆土、镇压和防堵塞等构成组件的关键设计技术,以及对发展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与推广,介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秸秆覆盖、表土处理、免少耕施肥播种、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深松这5项主要作业工序的实施要点,阐述推广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在技术、机具选择、机手培训、激励机制4个关键环节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与推广,介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秸秆覆盖、表土处理、免少耕施肥播种、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深松这5项主要作业工序的实施要点,阐述推广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在技术、机具选择、机手培训、激励机制4个关键环节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保护性耕作实行免耕或少耕,土壤耕作的减少,容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因此防治病虫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规模普及保护性耕作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其中,病虫害的影响程度与传统耕种模式相比并不突出,而控制杂草却是主要矛盾。控制杂草的措施有两类:一是化学除草,二是机械除草。采用化学除草首先要针对杂草类别及其不同生理阶段选择除草药剂,再选择气候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喷洒时机,以最低的投入达到高效除草的目的。如果化学除草搞得好,还可以免除或减少中耕除草作业程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就是在解决了化学除草后,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一、保护性耕作的定义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旱作农业耕作新技术。其特点是以机械化为手段和载体 ,广泛采用复式作业 ,通过少耕、免耕和地表覆盖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对保护性耕作的最新定义为“保护性耕作是指播种后地表残茬覆盖面积在 30 %以上 ,免耕或播前进行一次表土耕作 ,用除草剂控制杂草的耕作方法”。我国学者把保护性耕作定义为“以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为中心 ,保持适量的地表覆盖物 ,尽量少翻动土层 ,而又能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耕作方法”。二、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保护性耕作是在土壤休闲期内采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在保证…  相似文献   

11.
花雨亭  许紫良  程利 《农业工程》2021,11(11):20-22
长期以来,对黑土地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和传统高强度的土壤耕作,使得黑土地逐渐变硬变薄,出现了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迫在眉睫,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土地上的应用效果和推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和成功经验,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在农作物增产增收、黑土地养护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为促进保护性耕作在吉林省更好地推广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施以残茬覆盖和免耕、少耕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避免土壤流失,降低土壤风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地肥力及理化性状,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部分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镇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留茬免耕(PA)、带状免耕旋播(PB)、秸秆还田免耕(PC)和常规耕翻(P0)4种耕作措施,对其土壤养分和部分物理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层的养分含量,留茬免耕(PA)、带状免耕旋播(PB)、秸秆还田免耕(PC)3种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土壤氮素、有机碳均高于常规处理(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有所减少。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水分。因此,保护性耕作能使土壤朝着有利于土壤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是青海省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值得推广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适宜东北辽河平原地区的最佳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探讨不同秸秆残茬覆盖模式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风蚀的影响不同;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含水率及地表温度较高,且地表粗糙度大、土壤风蚀量小;在所有处理中,留茬全覆盖模式的防治风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中国知网,以“免耕或保护性耕作并且土壤风蚀”为主题,检索至2020年底公开发表的中文期刊论文,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田间试验均来自北方干旱半干旱农田,研究方法以集沙仪野外测量为主;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对土壤风蚀方面的研究占比较少,产量效应一直是保护性耕作的研究重点;综合相关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平均可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量71.2%;保护性耕作减少农田土壤风蚀具有普遍性,少量研究认为保护性耕作不能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量。  相似文献   

16.
轮胎压实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浩  杨亚莉 《农机化研究》2012,34(2):153-156
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压实程度,改善土壤结构。为此,以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为依据,分析一年两熟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系统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试验结果显示:一年两熟区机具随机行走作业在表层土壤造成明显的压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可以降低0~30cm土层容重,降低0~40cm土层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相对于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稳定入渗强度提高111.1%,3h累积入渗量提高92.4%。  相似文献   

17.
纪树岩 《农业工程》2021,11(5):25-28
传统高强度的土壤耕作使黑土地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辽宁省义县开展了3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试验示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照田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稻宽窄行栽培模式中苗床整地的技术特点,设计一种带状少耕整地复式作业机具,解决规模化水田整地作业的少、免耕技术问题,实现水田苗床间隔精细整地、浅松及条施肥复式作业.根据现有水稻宽窄行种植行距要求,通过对其带状旋耕部件运动学分析以及特殊旋耕刀片设计,确定了带状旋耕机构的关键参数,实现300 mm整地作业带,相邻300...  相似文献   

19.
作物残茬处理是水土保持和土地生产力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为了提高作物产量,保持适当的土壤质地和结构也尤为重要。耕作方式在土壤保护和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度耕作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和土壤结构恶化,从而降低其生产力。因此目前的耕作方式正在向少免耕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中国家,如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菲律宾和泰国等,仍然以露天焚烧的方式处理作物秸秆。在从传统耕作方式向保护性耕作转型的背景下,农民正在寻找适当的机具来处理作物残茬,而动力圆盘耙作为一种通用型机具能适应多种土壤和操作条件,在保护性耕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各种田间耕作机械的优点、工作质量和相关问题,并证实动力圆盘耙在农田废弃物处理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